2024届河南省鹤壁市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3-11-10 · U1 上传 · 5页 · 38.2 K

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命题人本试卷共23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红楼梦》进行预叙的方式是丰富多样的,总体上可以分为直接预叙和暗示两种形式。前者是由故事讲述人对未来发生的事情直接进行交代,比如第三回贾雨村送林黛玉入京后的一段描写:“因此优待雨村,更又不同,便竭力内中协助,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拜辞了贾政,择日上任去了。不在话下。”这些事情都发生在林黛玉进贾府之后,晚于当时的故事时间,但却在此之前讲述出来,显然是属于预叙,目的在于使贾雨村之事完整叙述,借此了结。这种预叙往往用“不在话下”或“这是后话”等词语作标志。这种直接性的预叙也可以通过故事中的人物之口道出,如第十三回秦可卿给凤姐托梦,从其“将来败落”“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败落下来”“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等语来看,这明显是在说贾府将来的命运,同样是属于预叙。不过总的来看,《红楼梦》一书中像上述较为明显的预叙不是太多,作品更多的则是采取种种带有暗示性的手法来进行预叙,具体的形式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大体有如下三种:一是通过图画的形式。如第五回所写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暗示了《红楼梦》中主要女性的命运。二是通过诗词曲的形式。如第五回所写的《红楼梦》套曲,其中《终身误》预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的结局及贾宝玉当时的思想和情感。三是通过谜语、酒令等形式。如第二十二回诸人所制谜语,其谜面和谜底都带有预言色彩,如贾政所想:“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这段描写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读者的一种暗示,提醒他们注意这些谜语背后的内涵。上述这些预叙方式与全书人物的塑造、故事的叙述有机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严密的预叙系统。这些预叙大多是以暗示的形式进行,之所以如此,也与诗词、谜语等文学样式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双关性特点有关。它使作品中的不少语句获得双重蕴涵:一方面以字句表面的含义参与、完成作品的叙事,另一方面则隐藏着另一层具有预言、象征性的内涵。从艺术表达的角度看,它使作品的蕴涵更为丰富,读者在阅读时,有一种近乎猜谜的艺术享受,主动性和参与性都大大增强。不过同时也要看到,曹雪芹这一艺术手法的运用似乎并未完全达到其创作目的,甚至形成了对读者理解作品的一种干扰或误导。既然设谜,就会有人来解谜,解谜的意见不同,作品又没给出明确的答案,就会形成悬案。比如凤姐判词,读者的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有多种说法。还有一些读者无限放大作品的这一特点,忽略作品正常的人物、故事叙述,把注意力都放在对隐含意义的探索上,求之过深、牵强附会,得出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结论。观念、方法的错误会造成对《红楼梦》主旨理解的偏差。索隐派红学就代表了这一研究思路,正如俞平伯所总结的:“求深反浅,是这派‘红学家’底通病。”可见对《红楼梦》这种独特的叙事手法应该有比较正确的认识,把握好尺度和方法,既不能对作品的叙事意图不加理会,也不能将无中生有的观点强加到作者身上。在作品中,哪些诗词、语句具有预言意义,哪些没有,区分的标准何在,该如何判断,这是解读《红楼梦》的一大难题,许多争议也由此产生。在这一方面,研究者还有很多工作可做,目前大家可达成的共识并不算太多。(摘编自苗怀明《论<红楼梦>》的叙事时序与预言叙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会借助图画来暗示书中主要女性的命运,如“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等。B.《红楼梦》在书中设置谜语,但有时会不给出明确的答案,这会让读者的理解产生分歧。C.《红楼梦》中的诗词曲全都属于暗示性预叙,隐藏着预言性的内涵,需要读者放大分析。D.索隐派红学过于注重对文本隐含意义的探索,得出一些荒谬的结论,受到学者批评。2.关于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对《红楼梦》中预言叙事的形式进行了分类,并具体分析了暗示性预叙的特点。B.文章例举《红楼梦》中暗示性预叙的内容及作用,说明作者对此有自己的判断标准。C.文章评述了红学在研究《红楼梦》预言叙事方面的状况,呼吁研究者继续深入研究。D.《红楼梦》中的有些预叙没有明显特征,但学界在辨别预叙内容的标准上已经达成了共识。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暗示性预叙的一项是(3分) A.巧姐的判词附一幅画,画面上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B.贾惜春灯谜:“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C.贾探春《南柯子》:“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D.故事开头僧道二人对顽石语:“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红楼梦》中暗示性预叙方式的利弊。(4分)5.请简要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示众鲁迅首善之区的西城的一条马路上,这时候什么扰攘也没有。火焰焰的太阳虽然还未直照,但路上的沙土仿佛已是闪烁地生光;酷热满和在空气里面,到处发挥着盛夏的威力。许多狗都拖出舌头来,连树上的乌老鸦也张着嘴喘气,——但是,自然也有例外的。远处隐隐有两个铜盏相击的声音,使人忆起酸梅汤,依稀感到凉意,可是那懒懒的单调的金属音的间作,却使那寂静更其深远了。只有脚步声,车夫默默地前奔,似乎想赶紧逃出头上的烈日。“热的包子咧!刚出屉的……。”十一二岁的胖孩子,细着眼睛,歪了嘴在路旁的店门前叫喊。声音已经嘶嗄了,还带些睡意,如给夏天的长日催眠。他旁边的破旧桌子上,就有二三十个馒头包子,毫无热气,冷冷地坐着。“荷阿!馒头包子咧,热的……。”像用力掷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一般,他忽然飞在马路的那边了。在电杆旁,和他对面,正向着马路,其时也站定了两个人:一个是淡黄制服的挂刀的面黄肌瘦的巡警,手里牵着绳头,绳的那头就拴在别一个穿蓝布大衫上罩白背心的男人的臂膊上。这男人戴一顶新草帽,帽檐四面下垂,遮住了眼睛的一带。但胖孩子身体矮,仰起脸来看时,却正撞见这人的眼睛了。那眼睛也似乎正在看他的脑壳。他连忙顺下眼,去看白背心,只见背心上一行一行地写着些大大小小的什么字。刹时间,也就围满了大半圈的看客。待到增加了秃头的老头子之后,空缺已经不多,而立刻又被一个赤膊的红鼻子胖大汉补满了。这胖子过于横阔,占了两人的地位,所以续到的便只能屈在第二层,从前面的两个脖子之间伸进脑袋去。秃头站在白背心的略略正对面,弯了腰,去研究背心上的文字,终于读起来:“嗡,都,哼,八,而,……”胖孩子却看见那白背心正研究着这发亮的秃头,他也便跟着去研究,就只见满头光油油的,耳朵左近还有一片灰白色的头发,此外也不见得有怎样新奇。但是后面的一个抱着孩子的老妈子却想乘机挤进来了;秃头怕失了位置,连忙站直,文字虽然还未读完,然而无可奈何,只得另看白背心的脸:草帽檐下半个鼻子,一张嘴,尖下巴。又像用了力掷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一般,一个小学生飞奔上来,一手按住了自己头上的雪白的小布帽,向人丛中直钻进去。但他钻到第三——也许是第四——层,竟遇见一件不可动摇的伟大的东西了,抬头看时,蓝裤腰上面有一座赤条条的很阔的背脊,背脊上还有汗正在流下来。他知道无可措手,只得顺着裤腰右行,幸而在尽头发见了一条空处,透着光明。他刚刚低头要钻的时候,只听得一声“什么”,那裤腰以下的屁股向右一歪,空处立刻闭塞,光明也同时不见了。但不多久,小学生却从巡警的刀旁边钻出来了。他诧异地四顾:外面围着一圈人,上首是穿白背心的,那对面是一个赤膊的胖小孩,胖小孩后面是一个赤膊的红鼻子胖大汉。他这时隐约悟出先前的伟大的障碍物的本体了,便惊奇而且佩服似的只望着红鼻子。胖小孩本是注视着小学生的脸的,于是也不禁依了他的眼光,回转头去了,在那里是一个很粗大的脖子,肩头有几枝很长的毫毛。“他,犯了什么事啦?……”大家都愕然看时,是一个工人似的粗人,正在低声下气地请教那秃头老头子。秃头不作声,单是睁起了眼睛看定他。他被看得顺下眼光去,过一会再看时,秃头还是睁起了眼睛看定他,而且别的人也似乎都睁了眼睛看定他。他于是仿佛自己就犯了罪似的局促起来,终至于慢慢退后,溜出去了。一个挟洋伞的长子就来补了缺;秃头也旋转脸去再看白背心。长子弯了腰,要从垂下的草帽檐下去赏识白背心的脸,但不知道为什么忽又站直了。于是他背后的人们又须竭力伸长了脖子;有一个瘦子竟至于连嘴都张得很大,像一条死鲈鱼。巡警,突然间,将脚一提,大家又愕然,赶紧都看他的脚;然而他又放稳了,于是又看白背心。长子忽又弯了腰,还要从垂下的草帽檐下去窥测,但即刻也就立直,擎起一只手来拼命搔头皮。秃头不高兴了,因为他先觉得背后有些不太平,接着耳朵边就有唧咕唧咕的声响。他双眉一锁,回头看时,紧挨他右边,有一只黑手拿着半个大馒头正在塞进一个猫脸的人的嘴里去。他也就不说什么,自去看白背心的新草帽了。忽然,就有暴雷似的一击,连横阔的胖大汉也不免向前一跄踉。同时,从他肩膊上伸出一只胖得不相上下的臂膊来,展开五指,拍的一声正打在胖孩子的脸颊上。“好快活!你妈的……”同时,胖大汉后面就有一个弥勒佛似的更圆的胖脸这么说。胖孩子也跄踉了四五步,但是没有倒,一手按着脸颊,旋转身,就想从胖大汉的腿旁的空隙间钻出去。胖大汉赶忙站稳,并且将屁股一歪,塞住了空隙,恨恨地问道:“什么?”胖孩子就像小鼠子落在捕机里似的,仓皇了一会,忽然向小学生那一面奔去,推开他,冲出去了。小学生也返身跟出去了。“吓,这孩子……。”总有五六个人都这样说。待到重归平静,胖大汉再看白背心的脸的时候,却见白背心正在仰面看他的胸脯;他慌忙低头也看自己的胸脯时,只见两乳之间的洼下的坑里有一片汗,他于是用手掌拂去了这些汗。然而形势似乎总不甚太平了。抱着小孩的老妈子因为在骚扰时四顾,没有留意,头上梳着的喜鹊尾巴似的“苏州俏”便碰了站在旁边的车夫的鼻梁。车夫一推,却正推在孩子上;孩子就扭转身去,向着圈外,嚷着要回去了。老妈子先也略略一跄踉,但便即站定,旋转孩子来使他正对白背心,一手指点着,说道:“阿,阿,看呀!多么好看哪!……”空隙间忽而探进一个戴硬草帽的学生模样的头来,将一粒瓜子之类似的东西放在嘴里,下颚向上一磕,咬开,退出去了。这地方就补上了一个满头油汗而粘着灰土的椭圆脸。挟洋伞的长子也已经生气,斜下了一边的肩膊,皱眉疾视着肩后的死鲈鱼。大约从这么大的大嘴里呼出来的热气,原也不易招架的,而况又在盛夏。秃头正仰视那电杆上钉着的红牌上的四个白字,仿佛很觉得有趣。胖大汉和巡警都斜了眼研究着老妈子的钩刀般的鞋尖。“好!”什么地方忽有几个人同声喝采。都知道该有什么事情起来了,一切头便全数回转去,连巡警和他牵着的犯人也都有些摇动了。“刚出屉的包子咧!荷阿,热的……。”路对面是胖孩子歪着头,磕睡似的长呼;路上是车夫们默默地前奔,似乎想赶紧逃出头上的烈日。大家都几乎失望了,幸而放出眼光去四处搜索,终于在相距十多家的路上,发见了一辆洋车停放着,一个车夫正在爬起来。圆阵立刻散开,都错错落落地走过去。胖大汉走不到一半,就歇在路边的槐树下;长子比秃头和椭圆脸走得快,接近了。车上的坐客依然坐着,车夫已经完全爬起,但还在摩自己的膝髁。周围有五六个人笑嘻嘻地看他们。“成么?”车夫要来拉车时,坐客便问。他只点点头,拉了车就走;大家就惘惘然目送他。起先还知道那一辆是曾经跌倒的车,后来被别的车一混,知不清了。马路上就很清闲,有几只狗伸出了舌头喘气;胖大汉就在槐阴下看那很快地一起一落的狗肚皮。老妈子抱了孩子从屋檐阴下蹩过去了。胖孩子歪着头,挤细了眼睛,拖长声音,磕睡地叫喊——“热的包子咧!荷阿!……刚出屉的……。”一九二五年三月一八日。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的长夏街景图,运用细节描写和特写镜头,写出了京城酷夏的闷热,更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