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2023-10-26 · U3 上传 · 24页 · 259 K

2016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3分)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考点】13:西周的宗法制.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由材料可知本题考点是西周的宗法制。【解答】由“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可知家族和睦不是本题的主题,所以A项与题意无关;“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体现的是家族中长子的权威与尊贵,这与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度有关,所以D项正确,但是不体现等级秩序和贵族的世袭与否,所以B、C项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关键是要掌握宗法制的内涵和特点。2.(3分)《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如图)再现了这一场景。《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 )A.描绘上是一致的 B.形式上是一致的 C.风格上是一致的 D.主题上是一致的【考点】Y4:史料的重要作用;Y5: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史料的解读,对比两种不同史料,文字记载和画像的对比。【解答】二者描绘明显不一致,故A项错误;《史记》是通过文献记载,汉代画像石是通过图象形式表述,描绘形式不一致,故B项错误;《史记》站在官方立场,汉代画像石从民间立场,风格不一致,故C项错误;两则史料都是描述荆轲刺秦王的史实,内容一致。故选:D。【点评】本题通过两种不同史料,文字记载和画像的对比,旨在考查学生对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的掌握和史料的解读对比的运用。3.(3分)《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考点】23: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农业中的灌溉工具,要求了解我国古代在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方面的变化。【解答】从材料中的描述和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水车”是我国古代魏晋时期的灌溉工具“翻车”。A项与史实不符,因为翻车是用人力的,故A排除;B项提高农田抗旱能力符合;C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表述错误,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获取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了解我国古代发明的灌溉工具,对翻车、筒车、风力水车等有较形象的认识。4.(3分)“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考点】1O:科举制.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点是科举制,重在考查科举制的发展演变。【解答】“…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说明采用密封考试的形式,有利于考试程序的公平公正,所以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取士科目有所减少,所以B不选;“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说明宋朝重视进士科而不是以此尊贵,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录取人数的变化,D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科举制,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的有效结合。5.(3分)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考点】37: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考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重点是明清时期活跃的儒家思想,要求了解李贽的思想主张。分析明清思想家新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解答】明末思想家李贽把矛头指向封建礼教,反对“三纲五常”对人们的束缚,他的思想主张和行为被当时称之为“离经叛道”。李贽批判儒家思想,不致力于儒学,故A项错误;明代妇女地位低下,李贽主张男女平等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中“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信息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的礼教,显然是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C项正确;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贽追求的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实记忆与史料解读能力。了解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理学日益保守僵化,新思想的出现,体现了时代的特征,认识明清的新思想还没有突破儒家思想的范畴。6.(3分)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 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 D.“中体西用”思想【考点】94:《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P3:“中体西用”思想.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考查《天朝田亩制度》的思想来源。【解答】抓住题干“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根据所学知识,《天朝田亩制度》主张体现以平均地产为核心的平均主义思想,符合“均贫富”思想,故A项不符合题意。太平天国吸收基督教的平等思想,故B项不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中的“拜上帝教”吸收了“大同”思想,故C项不符合题意。“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派的思想,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天朝田亩制度》:1、内容:(1)经济方面,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不论男女,重新平均分配土地。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把每亩土地按每年产量的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然后好田坏田互相搭配,好坏各一半,按人口平均分配。凡16岁以上的男女每人得到一份同等数量的土地,15岁以下的减半。同时,还提出“丰荒相通”、以丰赈荒的调剂办法。(2)政治方面,建立新的管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乡官制度。太平天国采用君主制的政体形式,其政权机构分中央、省、郡、县四级。2、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的革命纲领。(1)革命性:首先它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斗争的最高峰。(2)空想性: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在当时无法实现,这种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了小生产者的本性,也不能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3)落后性:此纲领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7.(3分)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冶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考点】A2: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A4: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了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解答】材料中体现中国传统经济解体,并不是店铺增多,故A项错误;材料中说明由于洋货的冲击,中国农村传统经营的产业遭到破坏,故B项正确;材料中“殆不啻十之五”说明部分开始使用,并不是抵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明显是破坏传统手工业,故D项错误。故选:B。【点评】知识积累:鸦片战争前自然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洋务经济、官僚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经济。8.(3分)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考点】B5:维新思想.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所创报刊《国闻报》。【解答】A项明显错误;C项题干材料无从体现;从题干材料“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可看出D项错误;维新派学习西方,传播西方的先进思想,目的是要让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促进中国人的觉醒,宣传维新变法。故选:B。【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维新派所创报刊《国闻报》的了解。国闻报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刊登国内各省要闻,如《保国会章程》等;同时译载重要政论及名著,如连载严复译的赫胥黎《天演论》等。在维新运动中影响很大,成为维新派的重要宣传工具,与上海《时务报》分掌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戊戌变法后遭清政府查办,1898年12月被迫停刊。1900年一度复刊。戊戌政变后,《国闻报》即正式卖与日本人。国闻报在维新派报刊中独树一帜,很有特色:首先,它以“通外情为要务“;其次,讲究办报的策略;再次,消息迅速,稿源茂盛。9.(3分)如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年份英国日本其他189469.496.2624.25190062.9911.2025.81190555.7114.0430.25191050.8916.1432.97191448.3120.3931.30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考点】97: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1840﹣1900列强侵华。考查《马关条约》的影响。【解答】依据表格中“1894﹣1914年”日本对中国贸易的数字明显呈上升趋势,说明日本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加剧,故A项正确。此时,英国仍然是过激强国,对英贸易比重降低不能说明英国国际地位下降,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资本倾销为主,故C项错误。晚清中国国际地位比较低下,故D项错误。故选:A。【点评】同学们要会区分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的区别,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或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10.(3分)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考点】H2: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以来社会习俗的变迁对传统习俗的冲击。【解答】题干材料的意思很明确,民国时期由于一些妇女“剪发齐眉”梳男式发型,当地警察局认为这种行为有伤风俗,发布通令禁止,否则加以处罚。说明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了传统习俗。A项错在“普遍”二字上;从材料中明显看出男女不平等,故B项错误;D项明显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以来社会习俗变迁的正确认识,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理解材料的能力。11.(3分)1938年1月,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下属机构众多。经济部的设立( )A.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 B.标志着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 C.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 D.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考点】A7:中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