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

2023-11-01 · U1 上传 · 14页 · 56 K

2017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1.【分析】本题考查字音。要熟记拼写规则,形似字,误读字、生僻字更要注意。【解答】A.正确B.岿然不动(kūi)改为(kuī)C.共享(xiáng)改为(xiǎng);殷红(yīn)改为(yān)D.狡黠(xié)改为(xiá);发酵(xiào)改为(jiào)故选:A。【点评】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字音复习,应注意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的方法,集中复习重点在于点拨学习方法,而字音多而杂,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2.【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解答此题靠平时积累,平时学习要用心,牢记形近字、多音字字形、用法上的差别。【解答】选项A:“抱撼”应为“抱憾”;“煞废苦心”应为“煞费苦心”。选项B:“布署”应为“部署”;“忧柔寡断”应为“优柔寡断”。选项C:正确。选项D:“毛骨耸然”应为“毛骨悚然”。故选:C。【点评】掌握汉字的字形要靠日积月累,平时读书看报,看电视都要做有心人,遇到不认识的或拿不准的字,一定不要随便放过,要勤查字典,积累多了,出错也就少了。3.【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成语、易错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成语使用的语境。【解答】A: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符合句意,使用恰当;B:不拘一格: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符合句意,使用恰当;C:情不自禁: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感,比喻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符合句意,使用恰当;D:慷慨解囊:大方,不吝啬;囊:钱袋。解囊解囊:解开钱袋拿出钱来。形容毫不吝啬、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与句意不符,使用不恰当。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4.【分析】本题考查词语辨析,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注意近义词的辨析。注意近义词的意思,及词语间的区别。要学会结合语境仔细辨析,选择合适的词语。【解答】深沉:指深刻,沉着。深厚:指感情深切浓厚。根据具体含义素养应该是深厚,爱心应该是深沉。“不仅,指不止这一个项],还有类似的。同“还“、“而且“配合用,与“而且“配合时表示意思进一层,与“还“配合时表示结论不唯一,这里应填“不仅…还”。故选:B。【点评】做好本题要多积累近义词的意思,区分近义词的细微之处,学会准确,恰当的使用词语。5.【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解答】结合“现实之外的想象世界”和“隐喻和批判断现实”这一语意,可辨析④为第一句;②结合“科学家讲出来的”这一语境可辨析此句为第二句;⑤结合“只是这些伟大的故事”可辨析是承接上一句句意描述的,可作为第三句;③承接上一句句意讲了“难懂”原因,“还有”一词更体现了①与之衔接的紧密。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可依逻辑顺序排序。6.【分析】本题考查了病句修改、复句、短语类型、句子成分等考点,答题时需要看清题目要求,逐一分析。【解答】A.表述正确;B.“有”是动词,作谓语,“一种质的不同”是偏正性名词短语,作宾语;C.表述正确;D.表述正确故选:B。【点评】搭配不当①主谓搭配不当。②动宾搭配不当。③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④主宾搭配不当。⑤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⑥否定与肯定顾此失彼,搭配不当。例如“到底要不要学好语文?是不是只要学好数理化就可以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一句中,该“答案”就顾此失彼,这是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的典例(注意:此“搭配不当”与“否定不当”根本不同,二者不可等同)。7.【分析】仿写句子就是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在语意、句式、修辞、语气等方面进行模拟仿写。做这种题型一般是要根据提供的示例,仔细揣摩其句式结构,然后根据内容要求选择对象,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从“形似”和“神似”两个方面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解答】】本题考查仿写能力。注意仿写的内容是活力的含义,句式是:活力是…,…。答案示例:活力是秋天的大风,它吹到哪里,哪里就滚动成熟的波浪。活力是冬天的阳光,它照到哪里,哪里就荡漾起春天的暖意。【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的仿写能力。做此类题首先要掌握方法,掌握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此外也应多加练习,在实践中获得经验。8.【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童年》中的重要人的了解,并分析出人物性格特点,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识记其相关的故事情节。【解答】上面文字出自高尔基的小说《童年》,描述的是小茨冈和阿廖沙之间的一段对话。小茨冈是外祖父外祖母捡来的孤儿。外祖母是属于好心,而外祖父却想在他长大以后从他身上捞一把。所以外祖父对他经常毒打,这里就是讲述他被打的情节。答案:《童年》小茨冈【点评】中考名著题目文学常识复习技巧:(1)注重平时的积累(涉及面要广,记忆要准确).(2)分类法,按古代、现代、外国三类整理。(3)网络法,如作家﹣﹣篇名﹣﹣名句,形成网络。(4)表格法,即对某一大类列表对照。9.【分析】本题要结合文学常识来分析。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的作家可以从作品、朝代、字号等方面掌握。【解答】A.大人国国王知识渊博,“小人国国王知识渊博”表述有误;B.正确;C.正确;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掌握重点作家的简介,可以按朝代顺序列表整理归纳。10.【分析】本题为古诗文连续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的综合考查。解答此题,要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在背过古诗文的基础上,理解含义,把握意蕴,还要做到正确书写,不出现错别字。【解答】(1)白露未晞(重点字:晞)(2)吟鞭东指即天涯(重点字:吟、即)(3)心忧炭贱愿天寒(重点字:愿)(4)会当凌绝顶(重点字:绝)(5)会挽雕弓如满月(重点字:雕)(6)博学而笃志(重点字:笃)(7)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重点字:燕、勒)(8)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重点字:夕)(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重点字:淤、濯、涟)【点评】默写古诗文,要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在背过古诗文的基础上,理解含义,把握意蕴,还要做到正确书写,不出现错别字。二、古诗文阅读(满分20分)11.【分析】参考译文:【甲】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乙】麟是象征灵异、祥瑞的动物,是显而易见的。在《诗经》中被歌颂过,在《春秋》中也有记载,传记百家之书也夹杂着记述。即使妇女儿童也知道它是吉祥之物。但是麟是野生动物,不被家庭所豢养,自然界也不常有。它的外形什么也不像,不像马、牛、犬、猪、豺狼、麋鹿那样。既然这样,即使有麟,人们也不认识它是麟啊。有角的我知道它是牛,有鬃毛的我知道它是马,犬猪豺狼麋鹿,我知道它们是犬猪豺狼麋鹿,只有麟没法认得。不认得,那么人们说它不祥也就很自然了。虽然这样,有麟出现,就必然有圣人在世谋政,麟是因为圣人才现形于世。圣人一定能认识麟。麟终究并非不祥之物啊。又听说:麟之所以被称作麟,是按照德而不是按照外形。假若麟自行出现,而没有圣人在世能够认得,那么说它不吉祥也是合适的。【解答】(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该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①句意为: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祗:只是。②句意为: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策:鞭策,驱使。③句意为:只有麟没法认得。惟:只有。④句意为:那么说它不吉祥也是合适的。宜:合适。(2)本题考查正确划分文言文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参考这个句子的现代汉语的意思来进行准确的停顿。该句大意为:虽然这样,有麟出现,就必然有圣人在世谋政。(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句子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要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①句重点词语有:且:尚且。安:怎么。句意为: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②句重点词语有:虽:即使。句意为:既然这样,即使有麟,人们也不认识它是麟啊。(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甲文写因世上少有伯乐,致使千里马命运悲惨;乙文认为麟长相奇特,如果它出现时没有圣人在位,那么就可以说它是不祥之物。千里马和麟都是比喻人才,两文都表现人才不能得到重用,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写法和语言风格的能力。两文都是借某一动物比喻人才,表达人才不被赏识和重用的社会现状,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明确提出观点,描述食马者不知马的表现,乙文抓住“祥”与“不祥”、“知”与“不知”这两对对立的字眼,在行文过程中通过这两对词语的转换,抒发了自己的不平之鸣,表现了自我的自怜自重而又自怨自艾的意绪。据此体会二者语言上的不同即可。答案:(1)①只是②鞭策,驱使③只有④合适(2)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3)①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②既然这样,即使有麟,人们也不认识它是麟啊。(4)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5)托物言志甲文语言直白,讽刺抨击统治者的做法;乙文语言委婉含蓄。【点评】第(2)题考查正确划分文言文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根据文意,在一个完整的意群处停顿。12.【分析】《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这道题考查诗歌的行文思路,也可以说是一字统全篇。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2)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可以从修辞方法的妙用或描写角度的把握分析,理解写出的内容,揣摩表达的感情。答案:(1)闻;抒发了诗人的思乡思亲之情。(2)运用拟人和夸张修辞手法,赋予玉笛人的情态,体现了李白诗歌怎样的艺术风格的主观倾向,写出了诗人李白的丰富想象力和浪漫主义情怀。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点评】诗词赏析方法: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4、诗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三、现代文阅读(满分40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