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28分)1.【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课本内出现的常用重点生字词的准确识读能力以及对形近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识辨能力,难度不大。【解答】A.“亲密无间(jiān)”读作“jiàn”;B.正确;C.“伫立(chù)”读作“zhù”;D.“五行缺土(háng)”读作“xíng”;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字的读音,汉字当中有很多多音字,要结合平时的课文学习来归类整理。要结合汉字的拼音规则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能准确辨析。2.【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解答】A.全部正确;B.“决窍”的“决”应为“诀”;C.“一代天娇”的“娇”应为“骄”;D.“因地治宜”的“治”应为“制”。故选:A。【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3.【分析】本题考查词义辨析及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抓一个词义比较简单的词语与句子比照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解答】本题考查词义辨析及词语运用能力。通读各个句子,查看选项中供选词语。①“盛宴”盛大的宴会,盛筵的意思;“盛况”是指盛大热烈的状况。联系后句“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用“盛宴”恰当;②“汇集”是累积的意思;“凝结”本义是液体遇冷变成固体,气体因压力增加或温度降低变成液体,引申为聚集、积聚的意思。结合语境分析,用“凝结”恰当;③通读句子,两个分句间是递进关系,不是并列关系,故应选递进关系关联词“不仅……更”;④“授予”郑重地给予的意思;“赋予”交给重任,使命等。联系本句语境,选“赋予”更恰当。综合以上分析,C项与之一致。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三点:1.要了解组成词语的各个语素之间的细微差别。2.要注意词语的搭配习惯。3.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将相关词语带入句子理解,增强辨别的准确性。4.【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A.语义重复,去掉“最高”或“史前”;B.正确;C.前后表述不一致,去掉“能否”;D.语义重复,去掉“近”或“多”。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5.【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解答】本语段讲了“立志”与“事业”的关系,③引出了话题,是第一句;②⑤是对①的例证;结合“由此可见”辨析④为末句;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③①②⑤④故选:B。【点评】此题作答,可首先读全句段,获得整体感知,在把握主题后理出思路,按照逻辑顺序排列。6.【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要注意通读句子,根据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特征作出判断。【解答】A.正确,将“信任”比喻为“源泉”、“桥梁”;B.正确,将“书法”比喻为“瑰宝”;C.正确,将“花车队伍”比喻为“花海”;D.错误,该句没有运用比喻。故选:D。【点评】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中学常考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对、顶针、,互文,设问,反问,引用、通感、双关等。7.【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ABD都对;C.《小石潭记》﹣﹣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故选:C。【点评】做本题时注意作者与作品、事件的一一对应,不要张冠李戴。8.【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常识的能力。识记文学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人物情节等。【解答】ACD.表述正确;B.《故乡》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出自小说集《呐喊》;故选:B。【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9.【分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解答】A.赏析错误,诗人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而不是“诗人在历经千百次寻找之后,终于在高塔之上看到旭日东升的景象”;BCD.赏析正确;故选:A。【点评】诗歌鉴赏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0.【分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解答】答案﹕(1)君子好逑(重点字:逑);(2)长河落日圆;(3)千树万树梨花开;(4)会当凌绝顶(重点字:凌);(5)沉舟侧畔千帆过(重点字:畔);(6)几处早莺争暖树;(7)无可奈何花落去;(8)赢得生前身后名(重点字:赢);(9)留取丹心照汗青;(10)断肠人在天涯。【点评】在复习和应试时应注意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二、阅读(45分)11.【分析】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①句意为: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户,门,门户。②句意为: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词义的理解及辨析。解答此题要结合自己对文言虚词的积累,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得出答案。例句“相与步于中庭”的“于”是在的意思。A.于:比;B.于:对于;C.于:在;D.于:由于;故选:C。(3)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解答思路是: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本句重点词:空明,澄澈透明;交横,交错纵横;盖,原来是。句意: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交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不可只停留于字面意思,要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经历与文章的主旨,方能较全面的把握作者的情感。本文写于作者被贬于黄州的第四年,“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的,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却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也不愿做一个“闲人”。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我安慰罢了。答案:(1)①门;门户;②考虑;想到。(2)C(3)月光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还有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4)复杂而微妙的感情,包括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等。【点评】盖1.日初出大如车盖(遮阳避雨的用具)2.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器物上的盖子)3.覆盖周密无际(遮盖)4.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压倒,胜过)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大概,大约)6.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连词,表示原因)7.盖锺子期死,伯乐终身不复鼓琴(发语词,不译)8.盖亦反其本矣(通“盍“,何不)9.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肯定判断、原来是)12.【分析】参考译文:王冕是诸暨县的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到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晚上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一个人牵了牛来责备牛踩了庄稼。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王冕仍是这样。王冕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悄悄地走出去,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亮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坦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已:完;②句意为: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痴:痴迷,入迷;(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有:执,拿;策,书;达,到;旦,天明;句子翻译为: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亮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3)本题考查阅读启示的表达。解答此题首先要结合文意,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本文记述了王冕从小因读书忘记了放牛的事,可见他读书专心致志;当王冕住在寺庙里读书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孜孜不倦,到了痴迷的程度,可见他学习的刻苦。然后以他的学习精神来谈自己的阅读启示即可答案:(1)①完②痴迷,入迷(2)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亮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3)我们应珍惜良好的学习条件,专心致志,勤学苦读。【点评】解释文言词语要注意:(1)平时注意积累并掌握常用常考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根据平时积累判断其意思和用法;(2)在学习时应灵活掌握。要熟记
2017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
剩余4页未读,继续阅读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