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甘肃省兰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A)(原卷版)

2023-11-01 · U1 上传 · 11页 · 156.1 K

2021年兰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A)注意事项:1.全卷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考生必须将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等个人信息填(涂)写在答题卡上。3.考生务必将答案直接填(涂)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一、基础·运用(24分)学校准备组织以“读书为件”为主题的图书展览活动。请你参与并按要求完成任务。1.下面是展览活动的前言。阅读文段,完成小题。书籍是我们视接入载、心通四海的桥(liáng),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拿到的通行证。历史念久,文明积累念多,人和书的关系就愈紧密相连。每一本好书,都是黑暗中的一道亮光。这一道道亮光将给我们这一叶叶扁舟暗空下的引航,直至寻找到风平浪静且又万家灯火的港湾。我们应有这样的古风:沐浴双手,然后捧卷。在一番庄严肃(mù)的感觉之中,你必将得到书的神谕。(1)根据拼音,在文段横线中填入相应的汉字。桥(liáng)__________肃(mù)_________(2)“神谕”中“谕”的意思是()A.告诉B.知道C.表明D.比喻2.下面文段是展览中某两个板块的引言。根据语境,完成小题。【人物传记板块】如果想把一些伟大的有用的思想教给人们的话,①读人物传记是一种更易于将思想创立者的生活与人格联系在一起的方式。[甲]“同那些已经过世的伟人交朋友”,这听起来很荒唐,但是如果你一生中总是与那些有远见卓识的人物交友的话,那么你将生活得更好,更有教养。人都需要不断__________生活的动力,__________是在年轻的时候,要有偶像和模,有高远目标的激励。在这里,我们阅读人物故事,寻找心中的榜样,与勇敢的心灵为伴。【走向科学板块】我们对世界进行的许多研究虽然都是真实的,却也是不全面的。[乙]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应该停下来“流连”一下,回味一下,总结一下,看看是否漏过了什么重要的方向。科普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我们“流连”一下,回头来看看:一个异想天开的念头,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一个看似幼稚的想法,也许都会开启科学上的一段新旅程。一部好的科普作品对社会的意义在于使科学家个人的内心体验成为社会思考,②人们会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产生丰富的联想,理解它的价值,使社会产生新的知识、能力,甚至开创新的视野。在这里,我们阅读科普作品,探索奇妙的科学世界,一起__________科学之光。(1)依次填入上文横线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增长一定追求B.添加一定追求C.增长特别追逐D.添加特别追逐(2)下列对文段中加点词和画线处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远目标”“内心体验”的结构类型相同。B.画线句①的主干是“读人物传记是方式”。C.[甲][乙]两句中引号的用法相同,表示特殊含义。D.面线句②有话病,应将“理解它的价值”调至“产生丰富的联想”前。(3)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一个异想天开的念头,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一个看似幼稚的想法,也许都会开启科学上的一段新旅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文段是为展览拟写结语。根据语境,完成小题。人类社会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常将它比作历史长河,而每个人都是途中搭行一段的乘客。每当我们上船之时,前人就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传承人类文明。①有了这根接力魔棒,②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某一学科积几千年而成的成果,我们便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而腾出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新的创造。因此,在所有关于书的格言中,我最喜欢的是赫尔岑的这句话:书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种族、人群、国家消失了,但书却留存下去。(1)下列填入文段括号中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浓缩在书本中,同时也当作交班的嘱托,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B.浓缩在书本中,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同时也当作交班的嘱托C.作为礼物欢迎我们,浓缩在书本中,当作交班的嘱托D.作为礼物欢迎我们,当作交班嘱托,浓缩在书本中(2)依次填入文段①②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虽然②但是B.①如果②那么C.①由于②所以D.①不仅②而且(3)仿照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另写一句话。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默写。读诗,就是读人生岁月。“河流大野犹嫌束,①______”(谭嗣同《潼关》)读出了少年人的意气奋发;“与君离别意,②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读出了青年人的情真意切:“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③_______”(苏轼《定风波》)读出了中年人的乐观旷达。读诗,也是读人生际遇。“巴山楚水凄凉地,④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读出了人生的坎坷;“四面歌残终破楚,⑤______”(秋瑾《满江红》读出人生的困境:“⑥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读出了人生的彷徨:“⑦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读出了人生的担当。二、古诗文阅读(16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暮春即事周敦颐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5.请你想象“双双瓦雀行书案”描绘的画面,并将它描写出来。6.诗人为什么“不知春去几多时”?请简要回答。(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书》)【注】①奉议:官名。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_____________(2)非天质之卑卑:_____________(3)每咏叹此语,诚能如诚:_____________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B.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C.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D.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2)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10.【甲】【乙】两段选文,两位长辈就“怎样才能学有所成”的问题,分别给出了建议。结合选文内容,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选文关键信息学习建议前提条件【甲】业精德成①_________热衷于学习【乙】养心探道第一条建议:②_____第二条建议:③_____全身心投入学习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那时我是弟弟梅子涵那年书店的阿姨叫我弟弟,还在橱架的角落里给我留下了一本《月亮和六便士》。我是在下乡前两天买下《静静的顿河》的。那四本一套的书,放在书店右面那个蛮高的橱架上,我原因不明地看了它整整五年,原因不明地,总是目光就停在它那儿。整整五年,它在那个位置上没有动过,它的左边是《月亮和六便士》,所以我既记住了肖洛霍夫,也记住了毛姆。这是一个永远安静的小书店,在我上中学的路上,它的旁边是粮店,每个月我都会跟着外祖母到这儿来买米,我背回去。我上了三年中学,可是却在中学待了五年。后面的两年不毕业,也不上课,有的同学待在家里,有的在学校和马路上闲逛。我是属于闲逛的,这个很小的书店也是我闲逛的地方。加上上课的那三年,我也是常常逛进去,虽然并不总是买书,但是成为了习惯。这些年,我经常讲那本法国的《星期三书店》给儿童们听,讲的时候,我会想起自己走进这个小书店。那本书里的小女孩,每个星期三的下午都走进巴黎的一个小书店,坐在沙发上看漫画,对面的沙发上也总是有一个老先生坐在那儿读一本厚厚的历史书。读厚厚的历史书的老人成为她童年的星期三情景。我们那个时候的书店不开架,也没有地方坐,我们是站在柜台的外面看橱架上的书。我很想请营业员把《静静的顿河》拿下来给我看看,可是不好意思。因为我只是想翻一翻,没有准备买。买这一套书要好几块钱,不是想买就可以买的。让别人拿下来给我看,可是又不买,我觉得很不好意思。有一次,我还是看着橱架上的《静静的频河》的时候,女营业员突然一句话也没有说,就取下了一本放在我面前,然后退后一步靠着橱架,看着我,虽然没有什么笑容,但是目光和气。她一定是记得我,看见我总是远远地看它。一个人,目光和气地看着别人,可能比笑容满面更令人安定。我很意外,就急急忙忙地翻了一下书,记住了一个叫格里高利的人物名字,记住了哥萨克和文字里的一点儿词句感觉,那词句感觉和家里有的苏联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不一样,那时,都叫苏联小说,不叫俄罗斯小说。可是我没有买,不好意思地把书放回原处,说了声“谢谢阿姨”,就赶紧走了。《星期三书店》中的老先生每个星期三下午来,到书架前取下那本历史书看,看得很缓慢。他已经很老了,没有把书买下来,但是又希望读完。这情景,不但看漫画的小女孩看见,年轻的女营业员也看得清清楚楚。再过两天我就要下乡了。妈妈给了我钱,让我买所需要的日用品,还剩了一些钱,所以就又逛到这儿来了。她正坐在那儿打毛衣。我说:“阿姨,我要买《静静的顿河》。”她立刻放下毛衣,站起来,把四本一起取下来,掸了掸书上的灰,放到我面前。我没有翻看就付了钱,她用印着“新华书店”几个字的纸拦腰把书包了一圈,递给我,好像是对我,也好像是对站在另一边的男营业员说,放在这里几年了,放也放老了,总算卖掉了。男营业员说,正好你明天退休,你欢送它,它也欢送你。他们就哈哈笑起来。我看看她,心想,以后来就看不见她了。我从书店走出来,回家去。听见她在后面喊我:“弟弟!”上海的大人,尤其是女性的大人,喜欢喊男小孩“弟弟”。我停下来,转过身。她说:“弟弟,旁边那本书,我帮你放在下面橱里了,在角落里,你如果以后要买,就对他说,我也会跟他说的,只有一本,卖掉了就没有了。”“《静静的顿河》也没有了,是吗?”“没有了,只有一套。”放在下面橱里角落的就是《月亮和六便士》。《星期三书店》里,到了圣诞节前一天,老人又来看书,可是那书不在架子上了。他问年轻的女营业员:“是卖掉了,是吗?”营业员说:“是卖掉了。被人当作圣诞节礼物买走了。”然后她从下面的橱里取出一个包扎好的漂亮礼物,递给老人,说:“爷爷,圣诞节快乐!”她买下了那本历史书送给老人。阿姨是以另一种方式为我包扎好,藏在一个角落里,心意都暖和,因为我在看《静静的顿河》的时候,也一直都看《月亮和六便士》。她看见了我的看。下乡的十年里,度过着另外的生活感觉,竟然没有想去买那本被藏在角落里的书,后来等我想起这事,书店已经不在了。粮店也不在了。只有我的想起还在。我一直纳闷的是,在我们不上学的那个年代,苏联小说、英国小说,其实是不可以出现在书店的,但是它们怎么一直在那儿呢?我搞不大懂。(有删改)11.阅读全文,根据作者对中学时书店经历的回忆和《星期三书店》情节的叙述,补写相关的内容。书店的经历:我对橱架高处的外国书充满了向往——(1)___________——下乡前我终于买了一套《静静的顿河》——(2)___________《星期三书店》的情节:小女孩在书店总能遇到坐在沙发上看书的老人老先生在书店缓慢地阅读历史书——(3)_______________12.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那四本一套的书,放在书店右面那个蛮高的橱架上,我原因不明地看了它整整五年,原因不明地,总是目光就停在它那儿。(“原因不明地”在这里间隔反复,有什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