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兰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B)一、基础·运用(24分)学校准备组织以“读书为伴”为主题的图书展览活动。请你参与并按要求完成任务。1.下面是展览活动的前言。阅读文段,完成小题。书籍是我们视接入载、心通四海的桥(liáng),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拿到的通行证。历史念久,文明积累念多,人和书的关系就愈紧密相连。每一本好书,都是黑暗中的一道亮光。这一道道亮光将给我们这一叶叶扁舟暗空下的引航,直至寻找到风平浪静且又万家灯火的港湾。我们应有这样的古风:沐浴双手,然后捧卷。在一番庄严肃(mù)的感觉之中,你必将得到书的神谕。(1)根据拼音,在文段横线中填入相应汉字。桥(liáng)__________肃(mù)_________(2)“神谕”中“谕”的意思是()A.告诉B.知道C.表明D.比喻2.下面文段是展览中某两个板块的引言。根据语境,完成小题。【人物传记板块】如果想把一些伟大的有用的思想教给人们的话,①读人物传记是一种更易于将思想创立者的生活与人格联系在一起的方式。[甲]“同那些已经过世的伟人交朋友”,这听起来很荒唐,但是如果你一生中总是与那些有远见卓识的人物交友的话,那么你将生活得更好,更有教养。人都需要不断__________生活的动力,__________是在年轻的时候,要有偶像和模,有高远目标的激励。在这里,我们阅读人物故事,寻找心中的榜样,与勇敢的心灵为伴。【走向科学板块】我们对世界进行的许多研究虽然都是真实的,却也是不全面的。[乙]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应该停下来“流连”一下,回味一下,总结一下,看看是否漏过了什么重要的方向。科普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我们“流连”一下,回头来看看:一个异想天开的念头,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一个看似幼稚的想法,也许都会开启科学上的一段新旅程。一部好的科普作品对社会的意义在于使科学家个人的内心体验成为社会思考,②人们会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产生丰富的联想,理解它的价值,使社会产生新的知识、能力,甚至开创新的视野。在这里,我们阅读科普作品,探索奇妙的科学世界,一起__________科学之光。(1)依次填入上文横线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增长一定追求B.添加一定追求C.增长特别追逐D.添加特别追逐(2)下列对文段中加点词和画线处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远目标”“内心体验”的结构类型相同。B.画线句①主干是“读人物传记是方式”。C.[甲][乙]两句中引号的用法相同,表示特殊含义。D.面线句②有话病,应将“理解它的价值”调至“产生丰富的联想”前。(3)请结合你生活经历,谈谈对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一个异想天开的念头,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一个看似幼稚的想法,也许都会开启科学上的一段新旅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文段是为展览拟写的结语。根据语境,完成小题。人类社会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常将它比作历史长河,而每个人都是途中搭行一段的乘客。每当我们上船之时,前人就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传承人类文明。①有了这根接力魔棒,②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某一学科积几千年而成的成果,我们便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而腾出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新的创造。因此,在所有关于书的格言中,我最喜欢的是赫尔岑的这句话:书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种族、人群、国家消失了,但书却留存下去。(1)下列填入文段括号中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浓缩在书本中,同时也当作交班的嘱托,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B.浓缩在书本中,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同时也当作交班的嘱托C.作为礼物欢迎我们,浓缩在书本中,当作交班的嘱托D.作为礼物欢迎我们,当作交班的嘱托,浓缩在书本中(2)依次填入文段①②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虽然②但是B.①如果②那么C.①由于②所以D.①不仅②而且(3)仿照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另写一句话。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默写。读诗,就是读人生岁月。“河流大野犹嫌束,①______”(谭嗣同《潼关》)读出了少年人的意气奋发;“与君离别意,②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读出了青年人的情真意切:“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③_______”(苏轼《定风波》)读出了中年人的乐观旷达。读诗,也是读人生际遇。“巴山楚水凄凉地,④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读出了人生的坎坷;“四面歌残终破楚,⑤______”(秋瑾《满江红》读出人生的困境:“⑥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读出了人生的彷徨:“⑦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读出了人生的担当。二、古诗文阅读(16分)(一)(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暮春即事周敦颐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5.请你想象“双双瓦雀行书案”描绘的画面,并将它描写出来。6.诗人为什么“不知春去几多时”?请简要回答。(二)(12分)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书》)【注】①奉议:官名。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_____________(2)非天质之卑卑:_____________(3)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诚:_____________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B.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C.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D.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2)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10.【甲】【乙】两段选文,两位长辈就“怎样才能学有所成”的问题,分别给出了建议。结合选文内容,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选文关键信息学习建议前提条件【甲】业精德成①_________热衷于学习【乙】养心探道第一条建议:②_____第二条建议:③_____全身心投入学习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1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世间最贵的书崔相珍①五六岁的时候,父亲教我认识了200多个汉字,还把他用过的第一册语文教材送给了我。母亲找出哥哥用旧了的蓝粗布书包,仔细地缝上了两个新补丁,又帮我把语文课本里的粉笔末儿抖搂干净,装进书包里。②我如获至宝。跟着父亲去学校的时候,他的学生们在教室里大声读书,我坐在门槛上,捧着书小声咕哝。跟着母亲下地干活的时候,我背着书包,坐在细瘦的田埂上,读书给花听。碰到不认识的字,就飞快地跑到母亲身边求教。哥哥在大槐树下写作业的时候,我也找根小树枝,在平整的地面上歪歪扭扭地写字。在菜园子里忙活的父亲看着我笑,在大槐树下的柴灶边做饭的母亲也看着我____________地笑了。③自从有了自己的书,我就知道我不是个笨孩子,在父亲母亲不断的表扬里,我简直是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读书,我反复地读着父亲送的这本旧书,直到上了小学一年级,老师给我发了新课本,我才把它放进了母亲的大木箱里。④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去县城里培训学习的父亲,用一天的饭钱,给我换回来一本旧书———《在人间》。为了让我能够真正地读懂这本书,父亲给我讲了高尔基的故事。⑤童年的高尔基,可怜又坚强的阿廖沙,都让我心疼不已。许多个安静的夜晚,躺在温暖的土炕上,我常常在心里对自己说:“你有父慈母爱,可以无忧无虑地上学读书,真的很幸福很快乐,你必须努力上学,好好读书!”可是初中二年级第二学期刚开始,因为家里发生变故,一心想着考中专考大学的我无奈辍学了。⑥在玉米拔节抽穗的初夏时节,我背着一个大编织袋,踏上了去城里的路。临行的前一天晚上,母亲连夜为我缝制了一个新书包,父亲把我刚发的语文、数学和英语课本装进书包,又把那本《在人间》也装进了书包。在轰隆隆的火车上,我的耳边一直回响着父亲的话:“兰,想家的时候,就读书吧!”⑦在外打工的日子里,我一直牢记着父亲的话。累了,读书;苦了,读书;想家了,读书。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梦想,开始练习写作。16岁那年,我写了两篇文章投了出去。一个多月以后,我收到了编辑老师手写的退稿信。文章虽然被退稿了,我却因为那封退稿信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我把编辑老师的嘱咐和鼓励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不再投稿,而是踏踏实实地读书学习。只读书不投稿的日子,我一直坚持了30年。⑧2016年底,我重新拾起最初的梦想,刚刚开始投稿的时候,屡次碰壁,但我没有放弃努力,当我的文章一篇篇在报刊上发表时,我开心得像个没有长大的孩子。⑨当我捧着刚刚收到的、崭新的山东省作协会员证给父亲看时,满眶泪水的父亲,在卧室的床头柜里,拿出一本用红绸布包着的旧书,颤抖着双手递给了我。红绸布里包着的,是我只学到了第8页的“初中第四册历史课本”。课本的封面上,有我认认真真,一笔一划写下的名字。⑩这本父亲精心保存了36年的旧书,定价虽然只有3角8分钱,可是在我的心里却是这个世间最贵的书。(有删改)11.请你以“书”为线索,围绕“我”与父亲之间的故事,将文章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父亲送“我”他用过的第一册语文教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拿出所珍藏的“我”的旧书。12.揣摩下列语句,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回答问题。(1)在大槐树下的柴灶边做饭的母亲也看着我____________地笑了。(在横线上补充形容母亲“笑”的神态的词语,并说明理由。)(2)自从有了自己的书,我就知道我不是个笨孩子。在父亲母亲不断的表扬里,我简直是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读书。(体会加点词的表达效果)13.根据上下文,揣摩退稿信的内容,以编辑的口吻把他最想说的话写出来。(不少于40字)14.本文最后一段与链接材料都写到了“书”,试分析两者情感表达的侧重点有何不同?【链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的,最为心爱的宝书。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节选自《阿长与<山海经>》)(二)(11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日前发布2021年品种审定公告:由甘肃省农科院历时16年阶梯式创新选育而成的“陇鉴115号”冬小麦品种,达到国家强筋小麦品种标准,“陇鉴115号”成为甘肃第一个强筋冬小麦品种,标志着该区域冬小麦进入“强筋麦”时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面包专用粉原料强筋小麦的需求与日俱增。上世纪80年代以来,省农科院一批旱农专家在镇原试验站开始冬小麦种质创新与育种工作,先后收集、保存优质种源3000多份,40年来选育出17个“陇鉴”系列抗旱优质冬小麦新品种,支撑了陇东粮仓建设。据相关人员介绍,在2017-2019年甘肃省冬小麦区域试验中,“陇鉴115号”亩产为337.6公斤,较当地大面积对照品种增产10%。【材料二】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种
甘肃省兰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B卷)(原卷版)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