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辽宁省辽阳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11-01 · U1 上传 · 18页 · 99.5 K

2019年辽宁省辽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A.冒然mào幅度fú愚钝yú诲人不倦huìB.舵手duò翘首qiáo脂肪zhǐ形销骨立xiāoC.阻遏è纯粹cuì侍弄shì拾级而上shèD.漂白piǎo诀别jué顷刻qǐng金壁辉煌bì【答案】C【解析】【详解】A.冒——贸。B.脂zhǐ——zhī。D.壁——碧。2.选出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经典从来不是旧纸堆里的过往云烟,宛如长者的谆谆叮哼,在每一个时代都有可以落脚的现实意义,让人常读常新,。经典的意义,在于它经得起时光的打磨、岁月的,历久弥新,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对它仰望的人们。A.而是耳目一新涤荡虔诚 B.就是获益匪浅洗礼真诚C.就是耳目一新涤荡真诚 D.而是获益匪浅洗礼虔诚【答案】D【解析】【详解】可用排除法。“旧纸堆里的过往云烟”和“宛如长者的谆谆叮哼”是并列的关系,而非选择关系,所以第一处应填“而是”,排除BC;“耳目一新”意思是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获益匪浅”是形容受到很大的益处和启迪。上句已经写到“让人常读常新”,所以不能再用“耳目一新”,否则语意重复,应用意思上更进一层的“获益匪浅”,排除A,故选D。3.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A.大数据的价值生成有其内在规律,只有深刻掌握并认识这些规律,才能提高科学运用大数据的能力。修改:将“掌握”和“认识”调换顺序。B.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高塔的“累土”,只有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社会风气好就有基础。修改:将“就”改为“才”。C.近年来,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已成为中国制造商显示其最新成果的一个重要平台。修改:将“显示”改为“表现”。D.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能否具有良好的心态、审慎的态度,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修改:将“成功”改为“成败”。【答案】C【解析】【详解】C.有误。搭配不当,应把“显示”改为“展示”。4.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A.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宋代文学家,我们学习了他的《送东阳马生序》。B.《桃花源记》和五言古诗《饮酒》的作者都是陶渊明,他是东晋时期人。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共20篇。D.《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它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答案】A【解析】【详解】A.有误。宋濂是明代文学家。5.选出下列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A.诗的首联概写自己“二十三年”的被贬遭遇,字里行间饱含无限的辛酸和悲凉。B.诗的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归来的感触。C.诗的颈联不仅充满哲理意味,还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D.诗的最后两句点明酬答之意,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答案】B【解析】【详解】B.有误。诗的颔联并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而是运用了“闻笛赋”和“王质烂柯”的典故,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归来的感触。6.选出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A.《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小说围绕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B.《五猖会》中,我迫切地渴望去看迎神赛会,但父亲要求必须背会《鉴略》才能去,我很快便背下来了,欣然前往。C.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终于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D.阿廖沙爱憎分明,见酒馆女老板辱骂外祖母,并朝外祖母扔胡萝卜,他一气之下,趁女老板爬下地窖时,盖上地窖盖并上了锁。【答案】B【解析】【详解】B.有误,“我很快便背下来了,欣然前往”是错误的。父亲要求必须背会《鉴略》才能去,“我”失望、郁闷之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但是看迎神赛会的欢快心情却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冲淡。7.近日,《我和我的祖国》唱响大江南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庆典拉开序幕。为此,学校举行了主题为“歌唱祖国”的歌咏比赛活动。请你谈谈举行此次活动的意义,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50字左右。【答案】示例:传唱爱国歌曲,可以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鼓舞学生的爱国热情。我们歌唱祖国,正是以实际行动向祖国70周年华诞献礼。【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表达能力。首先要关注活动主题,此歌咏比赛活动的主题是“歌唱祖国”;其次围绕此主题谈举办歌咏比赛的意义和目的,意义如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鼓舞学生的爱国热情等等,目的即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献礼;最后选择一种修辞手法表达,或比喻,或对偶,或排比……语言要简洁、生动,富有感染力。8.古诗文默写。(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4)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7)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8)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9)高峰入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10)将军角弓不得控,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1)《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国破家亡和作者身世坎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普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答案】(1).(1)在河之洲(2).(2)树木丛生(3).(3)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4).(4)塞上燕脂凝夜紫(5).(5)我报路长嗟日暮(6).(6)飞来山上千寻塔(7).(7)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8).(8)城阙辅三秦(9).(9)清流见底(10).(10)都护铁衣冷难着(11).(11)山河破碎风飘絮(12).身世浮沉雨打萍(13).(12)但愿人长久(14).千里共婵娟【解析】【详解】(1)——(10)是机械的识记题,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填出下句即可,要注意“洲”“燕”“嗟”“庇”“阙”等字的书写;(11)(12)属理解型默写题。此类题,要求根据语境联想诗文名句,其难度较大。解答此类题容易出的错误有:对相应诗文缺乏理解;对相应诗文记忆不准确;没有注意相关细节。本题书写中要注意“碎”“婵娟”等字的正确写法。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吾与诸候约,先入关者王之。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③弃市:死刑。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9.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A.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B.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C.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D.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落而石出者10.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2)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1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12.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13.【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答案】9.B10.(1)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2)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11.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12.齐王纳谏及其结果。13.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本题是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考查,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A.者:……的人/……的人;B.故:原来/缘故;C.若:好像/好像;D.而:表示承接关系/表示承接关系。【10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1)数月:几个月;间:间或,偶尔,有时候。(2)约:约定;王:做王。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由易到难,由大到小,层层划分。本句可注意两个主谓句“(我们)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和“(你们)无恐”,意思是:(我们)是为民众除害,不是想来侵犯危害大家,(你们)不用惊恐!第一个主谓句有两个连续谓语“除害”“非有所侵暴”。故在“非”和“无”之前断开。【12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要抓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本文主要人物是齐王,“善”“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等词句写出他采纳了邹忌的意见并具体实施,“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写出他纳谏的结果。【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题意,结合关键句子回答。甲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写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立即发布政令,悬赏求谏,对于关心国事、积极进谏者,分不同情况给予奖赏,是为了广开言路。齐王纳谏之后,齐国果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门庭若市”说明此前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时时而间进”说明齐威王已经改革了弊政,“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威王已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最后“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胜于朝廷”,是最终目的,即齐国国势终于强盛,威震诸侯。乙文,“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写刘邦是从百姓的角度谈秦的暴政,是为了赢得民心;“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写刘邦安抚官吏和百姓,也是为了赢得民心。参考译文:甲: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