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扫描答案)

2023-11-01 · U1 上传 · 10页 · 246.5 K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 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2.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答题卷共4页,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答题前,考生应先在答题卷密封区内认真填写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地(州、市、师)、县(市、区、团场)和学校。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共2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鄙夷(bǐ) 伫立(chù) 潜心贯注(qián) B.气氛(fēn) 霎时(shà) 惟妙惟肖(xiōo) C.屏息(bǐng) 炽痛(chì) 风雪载途(zài) D.默契(qiè) 殷红(yān) 随声附和(hè)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勋章葱茏物竞天择 B.托辞慷慨油光可签 C.狂斓委屈心无旁骛 D.诀别伧俗妇儒皆知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所有同类题材的绘画和它比较起来,都黯然失色。 B.外出三年的李波回到家乡,与同学好友欢聚一堂,尽享天伦之乐。 C.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用笔流畅遒劲,行文劲挺奔放,有一泻千里之势。 D.“南海军演”显示了中国捍卫疆土的强大实力,那些不自量力的挑衅行为只会自取 其辱。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教育是否兴盛强大,是一个国家兴盛强大的标志。 B.李明同学一年来阅读名著大约100万字左右。 C.人民公园的木栈道满足了游人与花花草草亲密接触。 D通过全家人不懈努力,我们家去年的年收入有了大幅增加。 5.在下列文段空自处填入的词语,顺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至羲之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的书法从总体上说,明健而,朴素而,直率而,飘逸而,多种似乎矛盾的艺术特色都在这里汇合交融,达到炉火纯青、尽善尽美的境界。 ①精巧 ②端庄 ③娟秀 ④含蓄 A.①③④②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 6.学校将在读书日开展“我读中外名著”的学习活动。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读书卡,和同学交流。(5分,前三空各1分,第四空2分) 我读中外名著书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①国籍②主人公③主人公的精神品质④ 7.请将下列句子准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内。(2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理解(共26分) (一)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每空1分) 8.古诗文名句默写 ⑴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十二章》) ⑵蓑葭苍苍,。(《诗经·蒹葭》) ⑶,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⑷山不在高,。(刘禹锡《陋室铭》) ⑸会当凌绝顶,。(杜甫《望岳》) ⑹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⑺今年新疆的春季雨水格外殷勤,春意浓浓,俨然江南。请你写出有关春天的连续两句古诗词:,。 (二)古诗阅读理解(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惘痛苦。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三)文言文阅读理解(12分) 阅读下面[甲文][乙文]两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甲文]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乃入见 乃: ⑵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偏: ⑶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加: ⑷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 12.用现代汉语译下列语句。(4分 ⑴公将,曹判请见。 ⑵肉食者课之,又何间?[乙文]魏文候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候,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逐自驱车往。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3.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B.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C.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D.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14.选文魏文候是个的人。(2分) 三、现代文阅读理解(共42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24分)母亲之躯(节选) ⑴雪灾结束后,荒漠上的积雪在融化,春天终于来临了。 ⑵沙漠不比雪山寒冷,在春天里温度上升一分,积雪就会融开一尺,荒野上慢慢地便露出绿的生机。春天也是接羔的季节,让牧人们每天又惊又怕。因为母驼到了临产期,肚子会一阵一阵地疼痛,它们便不会在一个地方老实待着,而是要在旷野上颠簸奔跑,想让肚子里的胎儿遭受颠簸而快些出生。所以,母驼往往都是在牧人找不到的地方独自产下幼驼。这是它们的习性,主人除了寻找它们外别无选择。 ⑶这时候麻烦就来了。托拜阔拉沙漠草场上有很多长眉驼的天敌,其中最可怕的是狼。狼生性粗野,是食肉欲望最强烈的动物。到了母驼产春羔的季节,那些饿了一个冬天的狼终日在草场上游荡,嗅到母驼生殖的气息后,便远远地窥视,等待着出击的时机。 ⑷牧民叶赛尔曾好几次经历过这样的事。2003年春末,长眉驼群里有一峰毛色灰白,瘦骨嶙峋的母驼要分娩。阿吉坎老人认为它产下的会是两峰毛色如雪的白色幼驼,但大家不相信他的话,因为它的皮色像一团乱七八糟的、沾着灰尘的抹布。哈萨克族有一句谚语“猎人的儿子会造子弹”,说的是种族遗传的事。那峰老母驼的毛色如此不好,怎能生出两峰毛色如雪的幼驼呢? ⑸分娩的两天前,那峰母驼出走,在离家十几公里的一块大草滩抽搐着卧倒了。整整两天两夜,它在那里抽搐着嘶吼,身子下的那块草皮都被磨秃了。它的嘶叫声让人联想到女人光荣地成为母亲的一刻。但任凭它如何嘶吼,草场上寂静无声,只有巨大的黑暗从四下里潜来将它遮蔽。最后,它扬起挂满污浊汗水的头,用尽全身的力气大吼一声,两块湿乎乎黏乎乎的血块重重地落在了地上。两个新生命诞生了。 ⑹这时候,两天来始终跟踪它的一只饿狼逼近了。当浑身虚弱的母驼歪着身子,从地上刨出一篷粗大的骆驼刺埋头大嚼时,狼集中了它所有凶残的野性,敏捷地扑过来一口咬住了它的臀部,这时,它已没有力气扬起后蹄。狼开始撕咬它的躯体,它流着泪把两峰刚刚降生的幼驼护在了身子底下。 ⑺待阿吉坎和儿子赶到时,那峰刚刚做了母亲的长眉驼,身子已被狼啃吃了一小半,而且已死去多时了。阿吉坎把母驼的身子翻转过来,奇迹发生了,两峰幼驼迎着晨曦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毛色洁白如雪。再看那峰母驼,它死去的时候脸上很平静,没有丝毫挣扎的痕迹。 ⑻我感慨万分,母驼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在我心中树立了一位母亲的形象。 ⑼我跟着叶赛尔来到屋子后面的驼群里,寻找那两只毛色纯白的长眉驼。在这样庞大的白色长眉驼群中,我认不出哪两头是它们的母亲用生命保护下来的长眉驼。叶赛尔走到一峰面向夕阳,看上去有些傲慢的长眉驼跟前,喉咙间发出一声低低的呼唤声,用手抚摸着它的腿,似乎要让它听从他的话。这峰长眉驼太高大了,已经习惯了享受这个地方被抚摸的慰悦感。所以,当叶赛尔抚摸着它的腿时,它微微闭上了眼睛。叶赛尔说:“它就是那两只幼驼中的一只。它也快要做母亲了,你看看它的肚子,鼓鼓的。” ⑽这时,太阳就要西沉了,空气中透着些许凉气,有一道夕光射到了它的腰身上,一层纯白的、微微透明的光晕映照着它俊美的体型。它猛一甩头,就在这道夕光中弯下了修长的脖颈,用一双在浓密的睫毛下颇为含情的、琥珀似的大眼睛望着我,然后缓缓扭转脖颈,把柔软的嘴唇触到了叶赛尔的肩头,使自己变成了一座雕像。 ⑾我心中泛起一阵颤抖,眼前的这一幕让我相信,在这家人和长眉驼之间,并不仅仅是如此亲密的关系,在这颇为动人的一幕背后,还有着更为感人的人与长眉驼互相依存的生命故事。也许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依存,人与长眉驼才能够很好地在这里生存下去。 ⑿后来,再次见到阿吉坎时,我问他,你怎么知道那峰长眉驼产下的就一定会是毛色纯白的幼驼呢?他微微一笑说:这很简单啊,我的记忆不会骗我,那峰母驼刚生下来的时候,毛色也是这种高贵的白色。 (逃自《意林》2018年第11期,有删改) 15.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6分,每小题2分) ⑴请给第②段中加点字注音。颠()簸() ⑵阅读第③段,用一个四字词语形容母驼此时的处境: ⑶说说第④段画线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16.文章第⑦段刻画了母驼死去时的情形,你从中能感受到母驼死前怎样的心理状态?(4分) 17.第⑩段中对幼驼一系列的动作、神态描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18.文章最后一段看似多余,能否删去?请说说你的理由。(5分) 19.读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感受?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18分)读书的习惯钱歌川 ①人类的知识大都是从眼睛输入的,用耳朵听来的东西,毕竟有限,学生治学,固然要听,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在读。英国大学里有些学生终年不去听讲,学校里也让他们如此,而且多认为他们是优秀学生,考试起来果然比每天去听讲的学生成绩还要好,因为勤读胜于勤听,名师讲授,同学共享,只有自修,才是一人独得。 ②古今的大学者没有不勤读的,囊萤凿壁,比我们现在的一灯如豆,还要不方便得多,但学问就是这样得来。苏东坡说:“读破万卷自通神”,可见学问并不难,只在多读,你如果手不释卷,必然会有成就,甚至偶然翻阅,也就开卷有益。 ③可是现在很少有人手上拿着书本。一般人买书,大都是拿来作装饰品的,永远陈列在书架上,很少拿到手中来读。这些书要他们去读,条件很多,第一得有明窗净几,其次得有清闲,再次得有心情;地方不好不能读书,时间不长不能读书,心情不定也不能读书。懒学生还有一首解嘲的打油诗: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很好眠,秋多蚊虫冬多雪,一心收拾到明年。 ④阔公子有了明窗净几,又有的是清闲,但还是不能读书,因为他没有那种心情;穷小子终日忙于做工糊口,也没有时间读书。军人忙于打仗,商人忙于赚钱,政客忙于酬应,男子忙于做事,女子忙于说话,少年忙于寻乐,老人忙于怀旧,甚至闲人也忙于逛街,或坐茶馆,或凑热闹,似乎谁都不能读书。其实,他们并不是不能读书,而只是不去读书罢了。要读书谁都可以读,决不受任何限制,读书的条件,就在养成读书的习惯,其余皆不足道。 ⑤我认为要读书决不可等待那种无尽悠闲的到来才开始,应该随时随地利用空余的时间来读,把那种读书的习惯,织入我们的生活中去,作为我们日常工作的调剂品。那么,事也做了,书也读了,一点光阴也没有虚掷。 ⑥利用余暇去读书是轻而易举的,大家之所以不这样做,仅是因为没有这种习惯而已。英国人在电车上读书的风气很盛,每天都要出外工作,起码有一个钟头在电车上,预备一本书专门在车上读,不过几天也就读完了,日积月累,一年读四五十本书,也不算稀奇。我们对于这种废时不去利用,实在未免可惜。 ⑦英国人利用废时读书,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