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2023-11-01 · U1 上传 · 13页 · 575.5 K

山东省枣庄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2017年中考山东枣庄卷】(7分)阅读下面这段话,完成后面的问题。我一向认为,生命存在的真假无从,也不重要是彼此之间,允许自我“留白”;让每个人在相互dèng视之外,也可以孤独的躲进一个任何他者所无法的世界。那也是我们可以安全地生活一辈子的理由。假如每个人都是“窥梦人”,企图窥探他人梦境、窥伺他人内心私密,让“八卦”入住生活,我不知道谁能放心地过完一生。(1)依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选段中加点字注音。dèng 视窥伺 (2)依次填入选段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辩护侵入B.辨明侵略C.辩护侵略D.辨明侵入(3)结合语境,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①留白: ②八卦: 。【答案】(1)瞪、kuīsì;(2)D;(3)①留有隐私或秘密;②无根据的议论、猜测别人的生活。【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由“真假”这一语境可辨析为“辨明”;第二处表达的是“进入”的意思,没有“侵略”的意味,所以选“侵入”。【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3)试题分析:“留白”加了引号,突出了在特定语境下的词意,再结合“人与人之间”可理解为留有隐私或秘密;八卦一词也中了引号,所以运用的不是本义,结合语境中“窥伺他人内心秘密”可理解为无根据的议论、猜测别人的生活。【考点定位】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2017年中考山东枣庄卷】(3分)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老一辈科学家苦心孤诣获得的科研成果,足以作为我们的前车之鉴。B.读屏和读书两种阅读方式并存,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阅读时代。C.智力雾霾没有捷径可走,没有特效药,不可能一招制敌,一蹴而就。D.“一带一路”把40多亿人联结成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答案】A.【解析】【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2017年中考山东枣庄卷】(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科学家邓稼先的一生中,无处不以务实的作风和非凡的才学震惊于世。B.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C.国家博物馆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新出土的一大批海上丝路文物。D.海燕队第一仗就以3比0的超大比分淘汰了近两年一直没赢过的飞虎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做好本题要明确病句的原因,并学会从不同角度辨析修改,此外还要做练习加以巩固。A.有误,成分残缺,没有主语,应去掉“在“和“中“。C.有误,语序不当,应是“新出土的一大批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的海上丝路文物“D.有误,“两年一直没赢过的飞虎队“可以两种意思:一种是飞虎队一直没赢;另一种是海燕队没赢过飞虎队。有歧义。【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2017年中考山东枣庄卷】(3分)下面有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都出自鲁迅先生的自传性散文集《朝花夕拾》。B.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桑梓”、“桃李”、“婵娟”、“丝竹”、“鸿儒”来代指家乡、月亮、音乐和老师。C.《水浒传》中塑造了许多传奇英雄,像鼓上蚤时迁、小李广杨志、神行太保戴宗等,各个身怀绝技,个性鲜明。D.“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左右逢源”、“舍生取义”、“专心致志”等成语都出自孔孟的言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A.有误,《社戏》出自《呐喊》。B.有误,桃李常用来代指学生。C.有误,杨志的绰号是青面兽。【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5.【2017年中考山东枣庄卷】(9分)古诗文默写(1) ,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2)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节选)》)(3)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4)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陶渊明《桃花源记》)(5)四面竹树环合, ,凄神寒骨, ,(柳宗元《小石潭记》)(6)请写出含有“柳”字的古诗词句子: , 。【答案】(1)风急天高猿啸哀(2)唯见江心秋月白(3)回乐峰前沙似雪(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5)寂寥无人;悄怆幽邃(6)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或: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解析】【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二、阅读(一)【2017年中考山东枣庄卷】请阅读下面的三则古诗文,完成下面各题(18分)(甲)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乙)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记讽齐王纳谏》(丙)景公①之时,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晏子春秋》【注释】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②陛:殿堂的台阶。③涂:通“途”,路上。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里。⑤兼月:两个月。兼,两倍的。6.选文(乙)出自西汉 编订的史书《 》。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闻寡人之耳者孔子闻之曰B.时时而间进立有间C.王之蔽甚矣横柯上蔽,在昼犹昏D.但爱鲈鱼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8.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窥镜而自视雨雪三日而天不寒B.欲有求于我也令所睹于涂者C.上书谏寡人者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D.吾妻之美我者 婴闻古之贤君9.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10.从(甲)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表达的情感是: 。(乙)(丙)两选文中邹忌和晏子劝谏的目的分别是:(乙) ;(丙) 11.简要比较邹忌和晏子两人的谈话技巧有什么不同。【答案】6.刘向,战国策。7.D8.C9.①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哪个更俊美?②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10.对渔民疾苦的同情与关心,也含有对江上人的规劝之意;劝谏齐王广开言路,虚心听取建议,去除蒙蔽;希望景公关系天下百姓疾苦。11.邹忌采取“迂回战术”,先从小事切入,取得对方认同,然后从家庭小事推入国家大事,让对方自然接受。晏子则从大处入手,巧妙运用古代贤君的做法进行侧面暗示,使景公顿悟。【解析】试题分析:6.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要多识记和积累文学常识;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可知,乙文选择刘向的《战国策》。【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8.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前句句意为:拿起镜子来仔细端详;“而”,连词,表示顺接。后句句意为: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而”,连词,表示转折。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B.前句句意为:是因为有求于我啊;“于”,对于,向。后句句意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于”,在。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C.前句句意为: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者”,…的人。后句句意为:于是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给饥寒交加的人;“者”,…的人。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D.前句句意为:我的妻子说我俊美;“之”,主谓之间,用于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翻译。后句句意为: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之”,的。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9.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第一句话,注意这是疑问语气,;“孰”,疑问代词,谁,哪个。句意为: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哪个更俊美?第二句话,注意“知”,知道;“劳”,劳苦。句意为: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0.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第一问: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从关键诗句“出没风波里”中可知,表达了诗人对渔民疾苦的同情与关心,也含有对江上人的规劝之意;第二问: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中可知,邹忌劝谏齐王广开言路,虚心听取建议,去除蒙蔽;第三问:从“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中可知,晏子希望景公关系天下百姓疾苦。【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译文:(甲)江边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喜欢吃味美的鲈鱼,不知道渔民是冒着风流去捕捞的,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乙)邹忌身高八尺多,神采焕发而容貌俊美。一日早晨,他穿戴打扮,看着镜子,问他的妻子:“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哪个更俊美?”他妻子说:“您俊美得很,徐公怎么能赶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出名的美男子,邹忌不大自信,又去问他的妾:“我和徐公哪个更俊美?”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来家中拜访,邹忌跟他坐着闲谈,他又问:“我和徐公哪个更俊美?”客人说:“徐公比不上您。”第二天,徐公来到邹忌家,邹忌细细打量他,自以为不及徐公美,拿起镜子来仔细端详,更觉得远不如人。晚上他躺在床上细细思量,领悟到:“我的妻子说我俊美,是因为偏爱我;侍妾说我俊美,是因为畏惧我;客人说我俊美,是因为有求于我啊!”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齐威王说:“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