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物理试卷(教师版)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1.(2分)12岁的李明一年内明显长高了,他增长的高度可能是( )A.8cm B.8mm C.8dm D.8μm【考点】63:长度的估测.【分析】本题考查对长度的估测及长度数据、数量级的认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识并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进率。【解答】解:A、对于12岁的学生来说,一年内身体增长大约10cm左右,符合题意;B、8mm等于0.8cm不到1厘米,是不明显的,不符合题意;C、8dm等于80cm,一年内身高增长80cm超出人类增长的速度,不符合题意;D、8μm等于0.008mm,还不到1mm,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2.(2分)用下列物理量描述火车上行人的运动情况时,与参照物选择无关的是( )A.时间 B.速度 C.位置 D.路程【考点】52: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判断物体运动情况之前,必须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描述行人的运动情况,需要选择参照物。根据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包括速度的大小、位置的变化、运动路程的长度等方面的内容。与时间的长短无关。故选:A。【点评】本题需要学生理解物体运动和参照物之间的关系,然后将无关因素筛选出来。3.(2分)夏天,从冰箱内拿出一瓶结了冰的矿泉水。一段时间后,瓶内的冰全部化成了水。瓶内的冰化成水的过程中,不变的是物理量是( )A.体积 B.质量 C.密度 D.比热容【考点】22:质量及其特性.【分析】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结冰后,密度变小,体积变大,比热容也变化,故当冰化成水的过程是体积变小、密度变大、比热容变大,只有质量是不变的。【解答】解:A、体积变小,故本选项错误;B、质量不变,因为,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C、密度变大。故本选项错误。D、比热容变大。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密度和比热容是物体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体这二者一般是不同的。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4.(2分)如图所示是直流电动机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改变电流方向,不能改变其转动方向 B.只改变磁场方向,不能改变其转动方向 C.同时改变磁场和电流方向,不能改变其转动方向 D.同时改变磁场和电流方向,可以改变其转动方向【考点】CN: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分析】改变电动机的转动方向有两种方法:①保持磁场方向不变,改变电流方向;②保持电流方向不变,改变磁场方向。【解答】解:电动机线圈的转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只改变磁场方向或电流方向,电动机线圈的转动方向改变;若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同时改变,则线圈的转动方向不改变。故选:C。【点评】知道电动机转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磁场方向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5.(2分)关于超声波和电磁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均能在真空中传播 B.均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均不能穿透人体 D.只有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考点】9E:超声波与次声波;D2:电磁波的传播与应用.【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超声波的声音频率较大,有较强的穿透能力,但超声波是机械波,它的传播离不开介质;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进行传播,并且可以传递信息,常用在移动通信上。【解答】解: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电磁波可以,所以AB都不符合题意;超声波可以穿透人体,可以进行身体检查,比如B超机,故C不符合题意;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超声波和电磁波的特点,要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属于易错题目。6.(2分)如图所示是内燃机工作循环中的一个冲程,它是( )A.压缩冲程,将化学能转化成内能 B.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C.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D.做功冲程,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考点】GM: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分析】解决此题要结合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特点和原理进行分析解答,知道做功冲程中的能量转化。【解答】解:图中的气门关闭,活塞上行,汽缸容积变小,这是压缩冲程的特点;在压缩冲程中,能量转化关系是气体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选:B。【点评】此题是结合内燃机的冲程图分析内燃机冲程的特点,要会根据电火花是否打火判断是不是做功冲程。7.(2分)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从杯底产生的气泡在上浮的过程中越来越小,如图所示。这说明( )A.整杯水的温度均达到沸点 B.气泡上升时,因上部水温较低,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 C.气泡上升时,气泡的密度变大 D.气泡上升时,气泡内压强变大【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1O: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分析】小明观察到从杯底产生的气泡在上浮的过程中越来越小了,说明由水汽化而成的水蒸气的体积减小了,众所周知,在水的沸腾过程中,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是由小变大的,因此这种现象只会出现在水沸腾之前,究其原因是气泡上升时,因上部水温较低,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造成的。【解答】解:A、若整杯水的温度均达到沸点则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是由小变大,这与看到的现象不符,故A错误;B、由于水沸腾之前受热不均匀,下部的水温较高,部分水迅速汽化成水蒸气,而上部的水温较低,部分汽化后的水蒸气遇冷又会液化成水,导致体积减小,故B正确;C、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上层水温低,气泡内的水蒸气一部分重新液化成水,所以气泡变小,而不是密度变大,故C错误;D、若气泡内压强变大而外界压强不变则气泡的体积应该是变大的,这与看到的现象不符,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在分析时要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和实际的物理情景,排除不合理的因素,从而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释。8.(2分)许多家用电器的三脚插头有一特别之处:三脚插头中与用电器金属外壳连接的那个插脚比另两个插脚要稍长,如图所示。这样设计是为了( )A.插头插入插座时,电器外壳先接地;拨出时,电器外壳后离开地线 B.方便识别火线和零线插脚 C.延长插头使用寿命 D.使插头的造型更美观【考点】IT:插座的构造与工作方式.【分析】接地线的插头制作的长一些,三脚插头与三孔插座相接时,把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的外壳首先(或最后)与地线相接(或脱离),可以防止触电。【解答】解:稍长些的脚是把用电器的外壳与大地相连接,而且脚稍长一些可保证在插入插座和拔出插座时更安全。原因是:地线插人插座时外壳先接地线,拔出插座时外壳后脱离地线。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脚插头的构造及其作用,会根据家庭电路的正确连接方法将插座接入电路。9.(2分)下列材料,既是晶体又是导体的是( )A.塑料 B.冰 C.陶瓷 D.铁【考点】1D: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HJ:导体.【分析】(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各种金属、酸碱盐溶液、石墨、人体、大地等;(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橡胶、陶瓷、空气、蒸馏水等;(3)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像冰,各种金属都是晶体。【解答】解:塑料、冰、陶瓷、铁中,冰和铁是晶体,塑料、陶瓷和冰是绝缘体,只有铁既是晶体又是导体;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对于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可以联系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来记忆,不要死记硬背。如塑料,橡胶,陶瓷等常用来制作用电器的外壳,以防止触电,它们都是绝缘体;而电线芯用金属来做,因为金属容易导电,是导体。10.(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雪花飞舞,说明分子在运动 B.花香扑鼻,说明分子在运动 C.破镜难圆,说明了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D.一潭死水,说明了水分子是静止的【考点】G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GV:分子的运动;GW:扩散现象.【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分子运动是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10倍时,分子间作用力几乎没有。【解答】解:A、雪花飞舞是肉眼看得见的物质运动。不符合题意。B、空气中弥漫着花香,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符合题意。C、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距离过大,超出分子力的作用范围。不符合题意。D、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一潭死水说明水没有源头和相通的河流,不能说水分子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的理解能力,需要从分子运动理论的结论中找出答案。11.(2分)2009年7月,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产生日食的原因和下面示意图中能看到日全食的区域分别是( )A.光的反射;a区 B.光的折射;b区 C.光的直线传播;a区 D.光的直线传播;b区【考点】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分析】如图,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光线,地球处在月球的影子里,这就形成了日食。【解答】解:如图,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形成了日食,它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在地球上a区域,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全部被月球挡住,人们看到的是日全食。在地球上b区域,太阳射向地球的光被月球挡住了一部分,所以,人们看到的是日偏食。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12.(2分)如图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墙壁上的小镜子,这时顺着光线照射的方向看去,看到被照射部分( )A.墙和镜子都是黑色的 B.墙和镜子都是白色的 C.墙是黑色的,镜子是白色的 D.墙是白色的,镜子是黑色的【考点】A9:镜面反射;AA:漫反射.【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1)镜面反射是光线平行入射平行反射。(2)漫反射是光线平行入射不平行反射,而是射向四面八方。【解答】解:镜子表面很平,光线照射时,表面会发生镜面反射,从照射角度看,几乎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所以感觉平面镜是暗的;墙面凹凸不平,当有光线照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从照射角度看,有一部分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所以感觉墙是白色的;故选:D。【点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在生活中都有重要的应用。13.(2分)在研究物体浮沉条件实验中,将鸡蛋放入装有水的玻璃杯中后下沉入水底。为了使鸡蛋上浮,可采用的措施是向杯中加入适量的( )A.热水 B.酒精 C.食盐 D.冰水【考点】28:密度及其特性;8O: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8S: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若受到浮力大于重力,则上浮,最后漂浮在液面上。若受到浮力等于重力,则悬浮。若受到浮力小于重力,则下沉到液底。并且要掌握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液gV排。【解答】解:鸡蛋放入装有水的玻璃杯中后下沉入水底。说明鸡蛋受到的浮力小于鸡蛋的重力。要使鸡蛋上浮,需要增大浮力。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在排开液体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液体的密度可以增大浮力。而热水、酒精、冰水的密度都不大于水的密度,所以A、B、D错误。在水中加入食盐可以增大水的密度,所以C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浮沉条件的应用,一定要搞清不同状态下物体所受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同时考查了浮力公式的应用,要熟记并理解浮力公式。14.(2分)如图是水陆两用飞机在水面起飞时的情景。则该飞机( )A.起飞时,空气对它的浮力大于重力 B.起飞时,空气对它的升力大于重力 C.在水中静止时,空气对它的升力等于重力 D.在水中加速滑行时,水对它的浮力大于重力【考点】8S: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分析】水陆两用飞机始终受到重力作用,在水中静止时还受到浮力作用,加速滑行、起飞时受到升力作用,根据力学知识分析题干中所描述的飞机的状态找到力的关系。【解答】解:起飞时,由于机翼的特殊形状,机翼上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快,压强小,产
2010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物理试卷(教师版) 学霸冲冲冲shop348121278.taobao.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