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北省宜昌市2020年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2023-10-31 · U1 上传 · 25页 · 716 K

2020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物(现象)的实例及特征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生物都有繁殖现象B.蜻蜓点水﹣﹣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新冠病毒﹣﹣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剌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体现的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错误。B.蜻蜓点水体现了生物能繁殖,错误。C.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正确。D.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的特征,能结合具体的例子具体分析。2.能依次体现温度、水分、光、生物等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顺序是( )①荒漠中仙人掌叶片退化为刺;②草尽狐兔愁;③春江水暖鸭先知;④蟑螂喜欢在夜间活动。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答案】D【解析】【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详解】①仙人掌叶片退化为刺,降低叶的蒸腾作用,减少水的散失,茎肉质可以保存较多的水分,适应干旱的沙漠环境。②兔以草为食,狐以兔为食,所以“草尽狐兔愁”,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③春江水暖鸭先知是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环境。④白天和夜晚主要的差别是光照强度不同,因此,“蟑螂喜欢在夜间活动”,这种差别主要是光照不同造成的。故能依次体现温度、水分、光、生物等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排列组合是③①④②。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3.如图是小明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酵母菌细胞、血细胞玻片标本后绘制的图示,他对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A.图乙所示的生物是一种真菌B.图丙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具有止血功能C.②是遗传的控制中心,⑤只能控制有害物质进出D.与甲、乙中的细胞相比,图丙中的细胞没有细胞膜和叶绿体【答案】A【解析】【分析】观图可知: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核、③是细胞质、④是液泡、⑤是细胞膜。【详解】A.图乙所示是酵母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A正确。B.图丙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是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还能运输部分二氧化碳,血小板具有止血功能,B错误。C.②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⑤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C错误。D.与甲、乙中的细胞相比,图丙中的血细胞没有叶绿体,但都具有细胞膜,D错误。故选A。【点睛】掌握动植物细胞及酵母菌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4.关于探究过程的说法:①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通过一次探究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②探究一般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③探究实验重复多次后,必能得到正确的结论;④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详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就算探究实验重复多次后,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可见①②④是正确的,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理解。5.生物体是有一定结构层次的,对如图所示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组成乙的细胞结构和甲是相同的B.乙所示的胃和丙中的叶属于同一结构层次﹣﹣器官C.丙中叶片的上、下表皮分布有保护作用的上皮组织D.丙和丁的生物体结构层次是相同的【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图中的甲是植物细胞;乙是胃,属于器官;丙是植物体;丁是人体。【详解】A.甲是植物细胞,乙是胃属于器官,是由动物细胞构成的,因此组成乙的细胞结构和甲是不同的,A错误。B.乙所示的胃和丙中的叶都是由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结合在一起属于同一结构层次﹣﹣器官,B正确。C.丙中叶片的上、下表皮分布有保护作用的保护组织,上皮组织属于动物组织,C错误。D.丙是植物体,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丁是人体,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D错误。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是生物体的结构层次。6.小明同学对被子植物相关知识的理解,正确的是( )A.桃花的子房将发育成果实B.种子萌发时胚芽先突破种皮C.根尖伸长区是吸收水的主要部位D.光照是玉米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分析】(1)花经过传粉和受精作用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2)种子萌发的过程主要包括先是吸水膨胀,种子的呼吸作用增强,子叶或胚乳里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和胚轴,胚根先突破种皮发育形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3)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也叫根毛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4)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是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详解】A.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A正确。B.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B错误。C.根尖成熟区是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C错误。D.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是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光照不是玉米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D错误。故选A。【点睛】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7.为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对该种植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大棚甲乙丙二氧化碳浓度0.03%0.1%0.1%温度30℃30℃20℃A.甲乙形成对照,变量是温度B.乙丙形成对照,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C.甲丙形成对照,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D.可形成两组对照,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答案】D【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详解】A.甲和乙的温度相同,但二氧化碳浓度不同,因此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A不符合题意。B.乙和丙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同,但温度不同,因此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温度,B不符合题意。C.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因此甲丙不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原因是甲丙的变量不唯一,变量有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两个,C不符合题意。D.甲和乙的温度相同,但二氧化碳浓度不同,因此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乙和丙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同,但温度不同,因此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温度。所以三个大棚的种植实验可形成两组对照,变量分别是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的实验。8.关于实验设计的说法:①要设计对照实验;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③求多组的平均值,可尽量减小误差;④设计重复组或减少实验对象数量,可减少实验偶然性的发生。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一般地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因此,在进行科学探究中,设计实验方案时,一定只能有一个变量,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是所要确定的实验变量引起的,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详解】①如果需要研究一个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则只需设置一个对照实验,正确;②一般来说,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一个对照只有一个变量,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是所要确定的实验变量引起的,正确;③实验测得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因此为尽量减小误差,需要设计重复实验,求多组的平均值,正确;④设计重复组,多次实验,可以减少实验偶然性的发生;而实验对象太少,会增加实验偶然性的发生,错误。因此正确的是①②③,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探究实验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和“控制单一变量原则”;设置对照实验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探究实验一定要设置对照组。9.如图是人的生殖过程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表示孢子 B.②表示子宫C.③表示受精卵 D.④表示细胞的生长【答案】C【解析】【分析】精子和卵细胞相结合的过程叫作受精,图中①是精子,②是卵巢,③是受精卵,④是受精。【详解】男性睾丸产生的①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②卵巢产生的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③受精卵,这一过程叫受精。受精卵一经形成,就开始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缓慢移入到子宫中。最终胚泡植入子宫内膜,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到了土壤中,这是怀孕。在母体的子宫内,胚胎继续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胚胎发育到第8周,其外貌开始像人,从这时起到出生前的胚胎,叫做胎儿。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的血液里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的血液里,再由母体排出体外。从形成受精卵开始到38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分娩。所以①表示精子、②表示卵巢、③表示受精卵、④表示受精,故C正确,其他选项错误。【点睛】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子宫是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胎盘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10.有关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说法,正确的是( )A.肠液和唾液都含有多种消化酶B.胃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C.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D.无机盐和麦芽糖不经消化直接被吸收【答案】C【解析】【分析】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淀粉为麦芽糖,胃中的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最终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详解】A.唾液中只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肠液中含有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多种消化酶,A不符合题意。B.小肠的长度很长,其中含有多种消化液,具有皱襞和绒毛,扩大了食物消化和吸收面积。小肠能够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多种营养物质,同时能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而胃只能初步消化蛋白质和仅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所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B不符合题意。C.肝脏分泌的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C符合题意。D.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