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宁夏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23-10-30 · U1 上传 · 20页 · 197.5 K

2018年宁夏中考化学试卷(教师版)一、选择(选出下列各题中唯一正确的答案.1-11题每题2分,12-13题每题3分,共28分.不选、多选、错选不得分)1.(2分)我们正在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宁夏。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生活中,提倡低碳出行 B.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 C.生活污水、工厂废渣废气等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D.为防止“白色污染”,直接焚烧废弃塑料【微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白色污染与防治.【思路】A、根据生活中,提倡低碳出行,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进行解答;B、根据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进行解答;C、根据生活污水、工厂废渣废气等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污染进行解答;D、根据直接焚烧废弃塑料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进行解答。【解析】解:A、生活中,提倡低碳出行,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A正确;B、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B正确;C、生活污水、工厂废渣废气等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故C正确;D、直接焚烧废弃塑料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造成环境污染,故D错误。故选:D。【点拨】要在生活中将低碳生活理念转化行动的自觉性,让我们为生活环境更好做出自己的应有的贡献。2.(2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B. C. D.【微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思路】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析】解:A、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蔗糖溶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炸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钢水制钢锭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拨】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2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中错误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白烟 B.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多 C.硝酸铵固体完全溶于水时,测量到溶液的温度降低 D.在软水中滴入一定量的肥皂水并振荡,产生较多泡沫【微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硬水与软水;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思路】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电解水时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硝酸铵固体完全溶于水时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在软水中滴入一定量的肥皂水并振荡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析】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B、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故选项说法错误。C、硝酸铵固体完全溶于水时,测量到溶液的温度降低,故选项说法正确。D、在软水中滴入一定量的肥皂水并振荡,产生较多泡沫,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拨】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4.(2分)关于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过氧化氢、高锰酸钾这五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元素 B.都含有氧分子 C.都是化合物 D.都是氧化物【微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思路】A、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D、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解析】解: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过氧化氢、高锰酸钾五种物质中均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B、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过氧化氢等分别是由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硫分子、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C、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D、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高锰酸钾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拨】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单质与化合物、氧化物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2分)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蒸发食盐水 B.取用固体药品 C.量取一定体积的水 D.检查装置气密性【微点】测量容器﹣量筒;固体药品的取用;蒸发与蒸馏操作;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思路】A、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析】解: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C。【点拨】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6.(2分)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元素的核电荷数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微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思路】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分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解析】解: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没有关系,故A错误;B、元素的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故B错误;C、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不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故C错误;D、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D正确。故选:D。【点拨】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即可正确解答。7.(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原理是隔绝空气 B.木材着火用水浇灭,是降低着火点来灭火 C.扑灭森林火灾时,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D.煤块粉碎后燃烧,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微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思路】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析】解: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故A正确。B、木材起火,用水扑灭,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而不是降低着火点,故B错误。C、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C正确。D、煤块粉碎后燃烧,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故D正确。故选:B。【点拨】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2分)下列做法对人体无害的是( )A.为了节约粮食,把霉变大米淘净后继续食用 B.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以达到保鲜目的 C.做馒头时加入适量的小苏打,使馒头松软可口 D.大多数维生素在人体内不能合成,每天需要大量摄取【微点】常用盐的用途;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思路】A、根据黄曲霉的毒性分析;B、根据甲醛的危害分析;C、根据小苏打的性质分析;D、根据人体与营养素的关系分析。【解析】解:A、霉变的大米中产生了黄曲霉素,它有毒,不能食用,所以A错误;B、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所以B错误;C、碳酸氢钠受热很容易生成二氧化碳,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对人体无害,所以C正确;D、维生素虽然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但是要合摄取,不是越多越好,所以D错误;故选:C。【点拨】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9.(2分)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依据化学方程式:4NH3+3O22X+6H2O,可推出X的化学式为N2 C.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 D.稀有气体的原子(除氦外)最外层电子数都为8,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微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酸的化学性质;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思路】A.根据溶液的组成来分析;B.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C.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显酸性;D.根据离子的中最外层电子数也可能是8,进行分析判断。【解析】解:A.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故错误;B.由4NH3+3O22X+6H2O可知,反应前氮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氢原子是12个,反应后是12个;反应前氧原子是6个,反应后是6个;由分析可知,每个X中含有2个氮原子,是氮气,X的化学式N2,故正确;C.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能说明二氧化碳是酸,故错误;D.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但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也可能是离子,故错误。故选:B。【点拨】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单质的特征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熟石灰可以用来区分氯化铵固体和硫酸铵固体 B.利用元素周期表可以查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和酒精都具有可燃性,都可做燃料 D.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微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铵态氮肥的检验;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思路】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根据碳、氢气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之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析】解:A、硫酸铵固体和氯化铵固体均能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能鉴别,故错误;B、利用元素周期表,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查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正确;C、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和酒精均具有可燃性,都可以用作燃料,故正确;D、Al(OH)3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是酸和碱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正确;故选:A。【点拨】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中和反应的特征(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11.(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方法不正确的是( )A.O2(水蒸气),将气体通过浓硫酸 B.KCl固体(MnO2),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 C.氧化钙(碳酸钙),高温煅烧 D.氢氧化钾溶液(硫酸钾溶液),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过滤【微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气体的干燥(除水);盐的化学性质.【思路】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析】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O2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KCl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