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

2023-10-30 · U1 上传 · 12页 · 62.5 K

2016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西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纸张粉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花生中富含蛋白质、油脂,故选项错误。B、牛奶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C、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D、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分析】A、根据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可以保护环境解答;B、根据废旧金属回收利用的意义解答;C、根据镁燃烧易造成空气污染解答;D、根据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解答。【解答】解:A、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可以保护环境,故正确;B、废旧金属回收利用,可以节约金属资源,故正确;C、燃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易造成空气污染,故错误;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故正确;故选:C。【点评】“宜居生态城”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中考热点之一,增强环保意识、充分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4.【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C、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分析】A、根据碳酸钠的用途解答;B、根据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解答;B、根据氢氧化钠碱性太强解答;D、根据石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解答】解:A、通常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不是碳酸钠,故错误;B、氧气具有助燃性,不能燃烧,不是燃料,故错误;C、氢氧化钠碱性太强,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错误;D、石墨质软,可以用于制作铅笔,故正确;故选:D。【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物质的性质并应用于实际生活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指导思想。6.【分析】A.根据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来分析;C.根据溶解所用仪器以及量筒使用的注意事项来分析;D.根据溶液的均一性来分析。【解答】解:A.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0g×10%=5g,需要水的质量为:50g﹣5g=45g,故正确;B.托盘天平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所以食盐不能放在托盘天平右盘称量,故错误;C.量筒只能用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用来配制溶液,称量好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溶解,故错误;D.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配制好的溶液倒出一半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10%,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以及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知识,要从正确的实验操作和错误操作会引发的后果分析判断。7.【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实验原理是在密闭容器内消耗氧气,测量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量确定氧气的含量。因此在选择消耗氧气的药品时,应考虑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生成物不能为气体;还应注意装置不漏气,药品的量要足,读数时温度要恢复至原来的温度等。【解答】解:A.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所以观察到的是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错误;B.实验中的红磷必须足量,这样才能将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耗尽,故错误;C.实验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以防装置漏气造成误差,故正确;D.红磷燃烧停止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弹簧夹,否则造成测定结果偏小,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室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实验成功的操作进行了系统性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特别是对分析实验能力的培养。8.【分析】A、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物质,降温会析出溶质;B、根据将石油加热炼制,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不同产品解答;C、根据氧化钙溶于水同样会放出热量解答;D、根据有机合成材料使用不当会对环境造成影响解答;【解答】解:A、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降温不会析出溶质,故此选项错误;B、将石油加热炼制,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不同产品,故此选项正确;C、燃烧能放出一定的热量,但在不燃烧时有可能也会放出热量,例如氧化钙溶于水同样会放出热量,故此选项错误;D、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补充,但使用不当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例如废弃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是一道多点知识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对每个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9.【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KCl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铁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过量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烘干,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氢氧化钙溶液能与过量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C。【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0.【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H2SO4和NaOH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钠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B、三种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C、Na2CO3和Ba(NO3)2、Ca(OH)2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NaOH和CuSO4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11.【分析】A.根据有机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解答】解:A.丁二酮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正确;B.丁二酮是由丁二酮分子构成的,每个丁二酮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错误;C.在丁二酮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6):(16×2)=48:6:32,故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D.丁二酮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构成,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2.【分析】本题可分析先乙、丙、丁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甲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可以确定反应类型。【解答】解:A、由表中的数据可知,丙物质的质量减少30g,丁物质的质量增大25g,所以丁是生成物,故A错误;B、乙物质的质量不变,所以甲物质的质量增加5g,反应中甲、丙变化的质量比为5g:30g=1:6,故B正确;C、反应前甲物质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反应后甲物质的质量也不能确定,故C错误;D、丙、丁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能确定,所以相对分子质量比不能确定,故D错误。故选:B。【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二、非选择题13.【分析】每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元素的化合价应该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解答】解:(1)2个亚铁离子可以表示为2Fe2+;(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可以表示为N;(3)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可以表示为C2H5OH;(4)过氧化氢中氧为﹣1价,可以表示为H22。故填:2Fe2+;N;C2H5OH;H2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14.【分析】(1)根据同一纵行原子的特征,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进行分析解答。(2)M2+与Ne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是原子失去2个电子得到的,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氧、硫元素位于同一纵行,是因为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均是6,均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2)M2+与Ne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是原子失去2个电子得到的,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2,则其核内质子数为12,为镁元素。故答案为:(1)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得到;(2)镁。【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分析】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分析,电解水时,正氧负氢。【解答】解: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答案为:氧气;氢元素和氧元素。【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水生成氢气(负极)和氧气(正极),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16.【分析】(1)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根据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分析;(2)根据材料的分类及各种材料间的区别判断;(3)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解答;(4)根据醋酸能与碳酸钙反应分析。【解答】解:(1)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元素;老年人一旦缺钙,可能患有的疾病是骨质疏松;故填:元素,骨质疏松;(2)塑料保鲜膜的材料是一种塑料,不是纤维;橡胶手套用的是合成橡胶,不是纤维制的;棉布围裙是用棉花纤维制的,棉花纤维是天然纤维;玻璃果盘是玻璃的,不是纤维的;故填:C;(3)洗涤剂能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故填:乳化;(4)由于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醋酸能与碳酸钙起反应,可用于用来除去水壶中水垢;故答案为:食醋。【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历年中考的热点,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论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