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西桂林市中考化学试卷(教师版)

2023-10-30 · U1 上传 · 16页 · 197 K

2020年广西桂林市中考化学试卷教师版)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3分)“桂林是我家,创城靠大家”。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 B.分类回收垃圾 C.推广清洁能源 D.严禁酒后驾驶【微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思路】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的做法,利于环境保护,以此来解答。【解析】解:A、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空气污染,故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B、分类回收生活垃圾,能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等,故做法与该理念相符;C、推广清洁能源,可以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做法与该理念相符;D、严禁酒后驾驶,减少交通事故,故做法与该理念相符;故选:A。【点拨】本题考查环境保护,注意水污染的途径和化石燃料的使用是解答的关键,把握常见的有害物质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2.(3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熄灭酒精灯 C.取固体药品 D.量取液体【微点】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思路】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C、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解析】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操作错误。故选:B。【点拨】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3.(3分)厨房中的下列做法,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洗锅 B.淘米 C.切菜 D.点燃煤气【微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思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解析】解:A、洗锅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淘米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切菜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煤气燃烧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拨】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4.(3分)下列物质在纯氧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 B.铁丝 C.红磷 D.蜡烛【微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思路】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析】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错误.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正确.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拨】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5.(3分)实验室里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依据的氧气性质是( )A.无色 B.无味 C.不易溶于水 D.支持燃烧【微点】氧气的收集方法.【思路】气体的收集方法有: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排水法适用于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气体。【解析】解:实验室里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依据的氧气性质是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气体。故选:C。【点拨】本考点考查了氧气的收集,氧气的收集方法,主要有“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两种.选取的原因(即理论依据)分别是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和密度比空气的大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6.(3分)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燃烧的火舌喷水,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 )A.降低温度 B.隔绝空气 C.使水分解 D.清除可燃物【微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思路】根据灭火的灭火的方法分析原理,灭火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一下、隔绝空气或氧气、撤走可燃物。【解析】解: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燃烧的火舌喷水,是将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灭火;故选:A。【点拨】燃烧需要物质具有可燃性、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灭火只需消除其中的一个条件即可。7.(3分)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石墨(C) B.干冰(CO2) C.甲烷(CH4) D.酒精(C2H5OH)【微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思路】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析】解:A、石墨的化学式为C,属于单质,不是氧化物,说法错误;B、干冰的化学式为C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说法正确;C、甲烷的化学式为CH4,不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说法错误;D、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说法错误;故选:B。【点拨】加强对氧化物概念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3分)“北斗”导航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原料主要是硅。硅的元素符号是( )A.P B.Al C.Si D.Zn【微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思路】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解析】解: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硅的元素符号是Si。故选:C。【点拨】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一大二小”),熟记常见的元素符号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3分)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的化学式是( )A.NaCl B.P2O5 C.CuSO4 D.CaCO3【微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思路】根据化学式解答即可。【解析】解: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化学式为CaCO3.故选:D。【点拨】本题考查化学式的意义,难度不大。10.(3分)某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中子数为8,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 )A.2 B.6 C.8 D.14【微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思路】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析】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某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故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6.故选:B。【点拨】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3分)蒸发结晶实验(如图所示)中,不需要的仪器是( )A.漏斗 B.玻璃棒 C.铁架台 D.蒸发皿【微点】蒸发与蒸馏操作.【思路】蒸发是利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溶剂变为气态而析出溶质的过程,进行分析判断。【解析】解:蒸发是利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溶剂不断蒸发而析出溶质的过程,蒸发操作的装置由铁架台、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四种仪器组成,无需使用漏斗.故选:A。【点拨】本题难度不大,了解蒸发操作的原理、所需的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3分)除去水中混有的泥沙,宜采用的做法是( )A.吸附 B.过滤 C.消毒 D.电解【微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思路】根据泥沙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解析】解:泥沙难溶于水,除去水中混有的泥沙,宜采用的做法是过滤。故选:B。【点拨】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过滤操作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3分)下列所示为人体部分体液的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胃液(0.8~1.5) B.唾液(6.6~7.1) C.胆汁(6.8~7.4) D.血液(7.35~7.45)【微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思路】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析】解:A、胃液的pH范围为0.8~1.5,小于7,显酸性。B、唾液的pH范围为6.6~7.1,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C、胆汁的pH范围为6.8~7.4,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D、血液的pH范围为7.35~7.45,大于7,显碱性。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胃液的pH最小,酸性最强。故选:A。【点拨】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4.(3分)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混合物 B.属于化石燃料 C.只含碳元素 D.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微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思路】A、根据石油的成分,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石油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判断。D、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解析】解:A、石油是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B、石油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C、石油中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D、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拨】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石油的成分、化石燃料、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3分)如图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关系,“→”表示物质之间可以转化,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均含有X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戊代表的物质均易溶于水 B.由X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具有相同的性质 C.“甲→乙→丙”的转化都只能通过与O2反应来实现 D.加热丁和紫色石蕊的混合液,溶液颜色由红色变紫色【微点】物质的鉴别、推断.【思路】根据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均含有X元素,氧化物丙和氧化物乙可以相互转化,所以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酸丁可以相互转化,所以丁是碳酸,盐戊会转化成酸丁,所以戊可以是不溶性碳酸盐或可溶性碳酸盐,甲会转化成一氧化碳,所以甲是碳,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解析】解: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均含有X元素,氧化物丙和氧化物乙可以相互转化,所以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酸丁可以相互转化,所以丁是碳酸,盐戊会转化成酸丁,所以戊可以是不溶性碳酸盐或可溶性碳酸盐,甲会转化成一氧化碳,所以甲是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戊代表的物质可以溶于水,也可以不溶于水,如碳酸钙,故A错误;B、由X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具有不相同的性质,如金刚石天然存在最硬,石墨较软,故B错误;C、“甲→乙→丙”的转化都只能通过与氧气、金属氧化物等反应来实现,故C错误;D、碳酸受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加热丁和紫色石蕊的混合液,溶液颜色由红色变紫色,故D正确。故选:D。【点拨】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二、填空题(共4小题,共23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6.(5分)用化学用语填空。(1)钠元素 Na ;(2)镁离子 Mg2+ ;(3)3个氢原子 3H ;(4)氮气 N2 ;(5)氧化铜 CuO 。【微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思路】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析】解:(1)元素可用元素符号表示,钠元素的元素符号可表示为:Na;(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