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

2023-10-30 · U1 上传 · 19页 · 564 K

2022年大庆市初中升学考试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Cl-35.5K-39Ca-40Cu-64Zn-65Ag-108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A.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的使用B.为了实现CO2的零排放,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C.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D.在日常生活中,倡导“低碳”生活【答案】B【解析】【详解】A、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CO2的排放,做法利于实现此目标;B、为了实现CO2的零排放,要合理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大量开采会造成资源浪费,做法不利于实现此目标;C、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做法利于实现此目标;D、在日常生活中,倡导“低碳”生活,可以减少CO2的排放,做法利于实现此目标;故选B。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液体的倾倒 B.检查装置气密性C.检验H2的纯度 D.证明CO2是否集满【答案】C【解析】【详解】A、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检验氢气纯度时,用拇指堵住管口,移近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响声很小,才表明氢气纯净,酒精灯应该点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C。3.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百炼成钢 B.滴水成冰 C.立竿见影 D.披荆斩棘【答案】A【解析】详解】A、百炼成钢过程中,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B、滴水成冰的过程中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立竿见影是光的直线传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披荆斩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4.通过学习化学知识:同学们尝试以化学视角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上学路上,看到环卫工人在给树木涂刷石灰浆(含硫黄粉),推测为了防止害虫生卵B.看电视时,新闻中提到“冰墩墩”外壳采用环保PVC(聚氯乙烯)及PC(聚碳酸酯)制作而成、推测该材料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C.学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推测灭火的主要原因是隔绝了空气D.假期旅行时、在宾馆中用肥皂洗衣服,发现水中易起浮渣,推测该地区水的硬度较大【答案】B【解析】【详解】A、用混有硫磺粉的石灰浆涂刷树木的目的是防止害虫生卵,故选项推测正确;B、PVC(聚氯乙烯)及PC(聚碳酸酯)制作而成,属于塑料,该材料为有机合成材料,故选项推测错误;C、灭火的原理有:隔绝空气(或氧气)、清除可燃物、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故选项推测正确;D、硬水中加入肥皂水会出现大量浮渣,因此测该地区水的硬度较大,故选项推测正确。故选:B。5.化学的世界五彩缤纷,在化学变化中感受化学之美。下列反应的现象或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A.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上附着红色固体,溶液蓝色变浅:B.向黄色的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C.紫红色的铜丝浸入稀硫酸中,产生无色气泡,溶液变为蓝色:D.黑色的氧化亚铁溶于稀盐酸中,溶液变为浅绿色:【答案】C【解析】【详解】A、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铝丝上附着红色固体,溶液蓝色变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B、向黄色的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产生红褐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C、紫红色的铜丝浸入稀硫酸中,铜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氢的后面,不和稀硫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符合题意;D、黑色的氧化亚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水,现象为: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故选C。6.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相应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KCl溶液中少量CaC12杂质向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过滤B测定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pH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C鉴别尿素和碳铵两种化肥取少量两种化肥分别置于研钵中,各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气味D配制48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用托盘天平称量2.88gNaCl倒入烧杯中,用量筒量取所需水于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A.A B.B C.C D.D【答案】C【解析】【详解】A、二氧化碳和杂质不反应,无法除去杂质,A错,不符合题意;B、浓硫酸具有腐蚀性,会腐蚀滤纸,B错,不符合题意;C、尿素中不含铵根离子,碳铵中含有铵根;加熟石灰研磨,尿素没反应,碳铵有强烈的氨味,可以鉴别出,C对,符合题意;D、托盘天平的精确值是0.1g无法准确测出2.88g质量,D错,不符合题意。故选C。7.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在盛有不同固体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等量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B.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向质量均为6.0g的MgO、Mg(OH)2固体中,分别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D.将锌粉加入到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溶液最终变为无色【答案】C【解析】【详解】A、在盛有不同固体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等量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压强恢复至原来的压强,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压强恢复至原来的压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待完全反应后,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且压强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增大,故压强逐渐减小,待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达到饱和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B、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但是最后压强低于原来的压强,不符合题意;C、向质量均为6.0g的MgO、Mg(OH)2固体中,分别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这两个反应中,最后盐酸均过量,一开始盐酸不足,生成氯化镁的质量相同,最后盐酸过量,氧化镁生成氯化镁的质量大,符合题意;D、将锌粉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65份质量的锌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和硝酸铜反应:,65份质量的锌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固体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增加,最终溶液变为无色,说明硝酸铜已经完全反应,故溶液质量先减小后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8.碘元素被称为“智力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碘原子核内有53个质子,一个碘原子质量是126.9gB.碘原子核内质子的总质量等于核外电子的总质量C.食用碘盐可预防碘缺乏病,人体摄入碘越多越有利于健康D.碘离子(I-)核外有5个电子层、最外层有8个电子【答案】D【解析】【详解】A.由图知,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实际质量很小,故说法错误;B.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碘原子核内质子的质量远大于核外电子的质量,故说法错误;C.碘摄入过多或过少都会引发疾病,故说法错误;D.由碘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碘原子有5个电子层,当碘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变成碘离子,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电子层仍是5层,故说法正确。故选D。9.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100.0g水,T2℃时,分别加入质量均为ag的KNO3或KC1固体,充分溶解后,甲烧杯中现象如图1所示,再将两个烧杯同时降温至T1℃、乙烧杯中现象如图2所示。KNO3和KC1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温度/℃0T120T2406080100溶解度/gKNO313.325.031.635.163.9110169246KC127.631.834.035.140.045.551.156.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烧杯中加入的固体一定是KNO3B.图1中溶液可能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图2中上层清液一定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C.若从T1℃重新升高到T2℃,甲、乙两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D.a的取值范围为31.8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