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云南省昆明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2023-10-30 · U1 上传 · 22页 · 419.5 K

2020年昆明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卷(全卷四个大题,共28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0-16S-32Fe-56Cu-64Zn-65Ba-137第Ⅰ卷(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其中第1~15小题,每小题2分,第16-20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的标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涂黑)1.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气体是A.N2 B.CO2 C.O2 D.稀有气体【答案】C【解析】【详解】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故选C。2.下列属于钾肥的是A.KNO3B.KC.KOHD.KCl【答案】D【解析】【详解】A、KNO3中含有K和N两种元素,属于复合肥,A选项错误;B、K代表钾的单质,单质不作为化学肥料,B选项错误;C、KOH虽含K元素,但有强烈的腐蚀性,属于碱,不可用作化学肥料,C选项错误;D、KCl只含N、P、K中的K,且无腐蚀性,可用于钾肥,D选项正确;故选D。3.下列属于复合材料的是A.合金B.棉花C.钢筋混凝土D.合成橡胶【答案】C【解析】【分析】复合材料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经人工组合而成的多相固体材料。.【详解】A、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复合材料,不符合题意。B、棉花属于天然材料,不属于复合材料,不符合题意。C、钢筋混凝土就是钢筋和混凝土的复合材料,属于复合材料,符合题意。D、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不属于复合材料,不符合题意。故选C。4.少量下列物质与水充分混合,能得到溶液的是A.氯化氢B.面粉C.泥沙D.冰块【答案】A【解析】【详解】A、氯化氢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符合题意;B、面粉不溶于水,只能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C、泥沙不溶于水,只能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D、冰块是固态的水,溶于水,形成的是纯净物,不符合题意。故选A。5.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铜B.汞C氢气D.硫酸镁【答案】C【解析】【详解】A、铜由铜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B、汞由汞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C、氢气由氢分子构成,符合题意;D、硫酸镁由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故选C。6.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指出,75%酒精可有效灭活病毒。现用95%的酒精配制75%的酒精,一般不会用到的仪器是A. B. C. D.【答案】B【解析】【详解】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用到的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量取液体;烧杯:混合;玻璃棒:搅拌,故不需要酒精灯。故选B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改良酸性土壤可用烧碱B.回收废旧金属不仅节约金属资源,还可减少环境污染C.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途径之一D.乙醇汽油的使用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答案】A【解析】【详解】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碱性较强,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符合题意;B、回收废旧金属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不仅节约金属资源,还可减少环境污染,不符合题意;C、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是防治酸雨的有效途径之一,不符合题意;D、乙醇汽油的使用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不符合题意。故选A。8.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是A.“烹胆矾则成铜”是物理变化B.胆矾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C.“熬之则成胆矾”是蒸发结晶过程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发生反应【答案】A【解析】【分析】铁和硫酸铜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详解】A、“烹胆矾则成铜”,生成新物质铜,是化学变化,故A不正确;B、胆矾是硫酸铜的结晶水合物,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故B正确;C、“熬之则成胆矾”的含义是将硫酸铜稀溶液通过蒸发浓缩,可获得胆矾晶体,故C正确;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的含义是在铁锅中蒸发硫酸铜溶液时,铁锅表面会析出金属铜,这是因为铁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了铜,反应是铁和硫酸铜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D正确。故选A。【点睛】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9.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B.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C.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D.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答案】C【解析】【详解】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若没有明火或高温,可燃性气体就不会燃烧,也就不会爆炸,A选项错误;B、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温度,使温度降至油的着火点以下,B选项错误;C、木柴架空后,木柴之间的空隙被空气填补,因此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选项正确;D、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体的灭火应不留痕迹,尽量减少损失,因此应选用二氧化碳灭火器,D选项错误;故选C。1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白烟B.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稀硫酸中加入铜粉,产生气泡,溶液变为蓝色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答案】B【解析】【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产生五氧化二磷是实验结论,说法错误;B、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因为生成氯化银是白色沉淀,说法正确;C、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为氢后金属,不与稀硫酸,不会产生气泡,溶液不会变为蓝色,说法错误;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法错误。故选:B。11.下列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变色的是A.pH=1的盐酸B.pH=3的硫酸C.pH=7的氯化钠溶液D.pH=14的氢氧化钾溶液【答案】D【解析】【详解】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性溶液变成蓝色;无色的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成红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变色的是碱性溶液。pH=14的氢氧化钾溶液呈碱性;故选:D。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面粉厂严禁烟火B.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要做灯火实验D.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产品来延长保质期【答案】B【解析】【详解】A、面粉具有可燃性,面粉厂里空气中含有大量面粉粉末,遇到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应该严禁烟火,说法正确。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异味,但不具有杀菌作用,说法错误。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和深洞前,要做灯火实验,因为里面可能积聚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说法正确。D、甲醛有毒,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产品来延长保质期,说法正确。故选:B。13.绿原酸(化学式为C16H18O9)是中药金银花的主要抗菌、抗病毒有效药理成分之一。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分子质量为354gB.由三种元素组成C.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8:9D.绿原酸分子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9个氧原子构成【答案】B【解析】【详解】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常省略不写,相对分子质量为354,故A错误;B、根据绿原酸(C16H18O9)化学式可知,绿原酸由三种元素组成,故B正确;C、元素的质量比应是其相对原子质量乘个数后的比值,碳、氢元素的质量比=(12×16):(18×1)=32:3,故C错误;D、根据绿原酸(C16H18O9)化学式可知,每个绿原酸分子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9个氧原子构成,故D错误。故选B。14.从下图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一种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B.该反应的生成物为混合物C.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D.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6:1【答案】B【解析】【详解】A、从图中可知,有一种反应物分子中碳氢原子比为2:4,因此该反应物分子式为C2H4,A选项正确,不合题意;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乙醇,乙醇为纯净物,因此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可从图中看出2个C2H4分子和2个H2O分子生成了2个C2H5OH分子,因此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C选项正确,不合题意;D、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乙醇,一个乙醇分子由2个C原子,6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因此D选项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15.为验证Mg、Cu、Sn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A.MgCl2溶液、Cu、SnB.Mg、Cu、SnCl2溶液C.Mg、Sn、Cu、盐酸D.MgCl2溶液、Sn、CuCl2溶液【答案】A【解析】【详解】A、MgCl2溶液与Cu、Sn均不反应,不能验证Mg、Cu、Sn的金属活动性顺序;B、Mg与SnCl2溶液反应生成略带蓝色的Sn,而Cu与SnCl2溶液不反应,能验证Mg、Cu、Sn的金属活动性顺序;C、Mg、Sn与盐酸均能反应产生氢气,且镁与盐酸反应更加剧烈,Cu与盐酸不反应,能验证Mg、Cu、Sn的金属活动性顺序;D、MgCl2溶液与Sn不反应,可知金属活动性Mg>Sn,Sn、CuCl2溶液反应,有红色的铜生成,可知金属活动性Sn>Cu,能验证Mg、Cu、Sn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选:A。1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图刻度纸所示(例如:d的质量为2g)。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再次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并通过刻度的移动来表示,且记录在同一张刻度纸上:刻度线Ⅰ向右移动9格;刻度线Ⅱ向左移动8格;刻度线Ⅲ向左移动8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结束后c的质量为14gB.该反应可能为置换反应C.a、b变化的质量比一定为9:17D.a、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9:8【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一开始,a=5g、b=17g、c=6g、d=2g,反应后,刻度线Ⅰ向右移动9格;刻度线Ⅱ向左移动8格;刻度线Ⅲ向左移动8格,故a=14g、b=0、c=6g、d=10g,故反应后,a质量增加,是生成物,b质量减小,是反应物,c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d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详解】A、由分析可知,反应结束后,c的质量是6g,不符合题意;B、a、d是生成物,b是反应物,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C、a、b变化的质量比为:(14g-5g):(17g-0)=9:17,符合题意;D、参加反应的a、d的质量比为:(14g-5g):(10g-2g)=9:8,但是化学计量数之比未知,无法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不符合题意。故选C。17.A~F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固体A在空气中易潮解,B和C能参与光合作用,B和D组成元素相同。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一”表示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和F组成元素可能相同B.固体B可用于人工降雨C.D和E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BD.A~F属于酸、碱、盐、氧化物、单质中的四类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固体A在空气中易潮解,所以A是氢氧化钠,B和C能参与光合作用,B和D组成元素相同,所以B是二氧化碳,D是一氧化碳,C是水,根据图中反应关系可推知:F是过氧化氢,E是氧气,代入验证,推理正确。【详解】A、C是水,F是过氧化氢,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B是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正确;C、D是一氧化碳,E是氧气,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D、A是氢氧化钠属于碱,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