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福建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2023-10-30 · U1 上传 · 16页 · 396.5 K

化学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第Ⅰ卷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远古时期,半坡人从事的下列生活、生产活动中,一定有化学变化的是A.夯筑土屋 B.结绳记事C.磨制石器 D.烧制彩陶【答案】D【解析】【详解】A、夯筑土屋,只有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结绳记事,只有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磨制石器,只有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烧制彩陶,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2.下列物质均可用于配制灭活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毒剂,其中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A.过氧化氢(H2O2) B.乙醇(C2H6O)C.三氯甲烷(CHCl3) D.过氧乙酸(C2H4O3)【答案】A【解析】【详解】A、过氧化氢中不含有碳元素,属于无机化合物,符合题意;B、乙醇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C、三氯甲烷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D、过氧乙酸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故选A。3.在制取氢气()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 B.加入锌粒C.加入稀硫酸 D.收集氢气【答案】A【解析】【详解】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采用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有:A、检查气密性的方法为将导管的一端伸入烧杯中的液面下,用手握住试管的外壁,若导管口形成气泡,松开手后,导管口形成一小段水柱,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A选项操作正确,符合题意;B、锌粒为固体颗粒,加入到试管的操作是将试管平放,用镊子夹起锌粒放置在试管口,再缓缓的竖起试管,使锌粒慢慢划入试管底部,图中试管竖放,直接将锌粒放入,有可能会将试管底部打破,B选项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倾倒法加入液体试剂稀硫酸的操作为取下瓶盖倒放在桌面上,使试剂瓶的标签向着手心,图中瓶盖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有可能造成试剂的污染且瓶口残留的液体可能会流下腐蚀标签,C选项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中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D选项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4.下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A.米饭 B.瘦肉 C.青菜 D.玉米油【答案】B【解析】【详解】A、米饭富含糖类,不符合题意;B、瘦肉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C、青菜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D、玉米油富含油脂,不符合题意。故选B5.“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铁、锌、硒”指的是A.单质 B.元素 C.金属 D.维生素【答案】B【解析】【详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的“铁”、“锌”、“硒”指的是元素,不是单质、金属和维生素。故选B。6.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A.石墨质软——用作电池的电极材料B.不锈钢耐腐蚀——制造医疗器械C.熟石灰显碱性——用来改良酸性土壤D.干冰易升华——用于人工降雨【答案】A【解析】【详解】A、石墨质软,可以制铅笔,石墨做电池的电极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故错误,符合题意;B、不锈钢用于制造医疗器械是由于不锈钢耐腐蚀,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熟石灰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干冰易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7.2020年6月23日,我国“长三乙”火箭将第55颗北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该火箭第三级的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组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气液化过程中,氢分子之间的间隔保持不变B.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液氧的过程中,氧分子静止不动C液氧变成气态氧时,放出热量D.氢气与氧气反应的本质是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答案】D【解析】【详解】A、氢气液化过程中,体积越来越小,这是氢分子之间的间隔减小造成的,选项A不正确;B、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液氧的过程中,氮气首先达到沸点,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氧,液氧中氧分子也是不断运动的,选项B不正确;C、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要吸收热量,因此液氧变成气态氧时,应该吸收热量,不会放出热量,选项C不正确;D、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的分子破裂,所含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的过程。因此氢气与氧气反应的本质就是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选项D正确。故选D。8.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温度/℃0204060NaCl的溶解度/g35.736.036.637.3KNO3的溶解度/g13.331.663.9110A.20℃时,100gH2O最多能溶解36.0gNaClB.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3.9%C.可用冷却海水的方法获取大量食盐D.其他条件不变,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0g,固体的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因此20℃时,100gH2O中最多能溶解36.0gNaCl,选项A正确;B、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40℃时KNO3的溶解度是63.9g,则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小于63.9%,选项B正确;C、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且海水中氯化钠的浓度较低,从海水中获取食盐应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即海水晒盐),用冷却海水的方法不能获取大量食盐,选项C错误;D、从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选项D正确。故选C。9.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测定某废水的酸碱度取样,将湿润的pH试纸浸入样品中B除去水中的色素将水通过装有活性炭的净化装置C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溶解、蒸发、结晶D检验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取样,加稀盐酸,闻气味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详解】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若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也不能将试纸浸入待测液中,会污染原试剂,不符合题意;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符合题意;C、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即得到含有MgCl2、CaCl2等可溶杂质的食盐,所给方法中缺少过滤步骤,不符合题意;D、铵态氮肥与碱反应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鉴别铵态氮肥时应该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不符合题意。故选B。10.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CaCO3粉末的容器中,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0~300s内,两个容器内溶液的pH均逐渐增大B.0-100s内,反应Ⅰ、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C.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比100-200s内的少5amLD.实验室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CaCO3粉末反应制备CO2【答案】C【解析】【详解】A、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钙、硫酸钙的溶液呈中性,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和硫酸不断消耗,两容器内溶液中的酸不断地减少,溶液的pH均逐渐增大,A选项判断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可知,0-100s内,曲线的变化是先缓后陡,说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变化先小后大,由此可知反应Ⅰ、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B选项判断正确,不符合题意;C、如图所示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为2.8amL,100-200s内产生的CO2体积为7.8amL-2.8amL=5amL,则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比100-200s内产生的CO2体积少5amL-2.8amL=2.2amL,C选项判断错误,符合题意;D、由图形可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与等质量碳酸钙粉末反应,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比稀盐酸反应的速率要慢一些,但是可以通过改变稀硫酸的浓度使反应速率合适,因此实验室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CaCO3粉末反应制备CO2,D选项判断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第Ⅱ卷本卷共8题,共70分11.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1)①如图为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②如图为氧原子结构示意图,x的数值为____________。在化学变化中,氧原子容易_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所表示的微粒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②处的微粒是(3)道尔顿原子学说的部分观点如下:①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②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③同种元素的所有原子的质量完全相同。现代科学证实以上观点均不确切,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简要说明:___【答案】(1).28.09(2).8(3).得到(4).1:4:1(5).H2O(6).①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或“②物质也可以由分子或离子构成”“③同种元素的原子,若中子数不同,则质量也不同”等其他合理答案)【解析】【详解】(1)①根据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值是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8.09;②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每层上的电子数,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2+6=8,;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易得电子成为阴离子,小于4个易失电子成为阳离子。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多于4个,易得2个电子成为氧离子,形成稳定结构。(2)根据该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条件下生成甲醇和另一种物质。根据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和种类和数目都不发生改变。反应前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分别为:2O、1C、6H;反应后已知原子和种类和数目为1O、1C、4H;故还少1O、2H;所以每个未知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所以其化学式为:H2O;①所表示的微粒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4:1。②处的微粒是H2O。(3)①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不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②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锌等金属单质;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还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就是由离子构成的;③同种元素的原子,若中子数不同,则质量也不同。12.燃烧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1)下列成语的原意与燃烧不相关的是____(填标号)。A卧薪尝胆B釜底抽薪C火上浇油D煽风点火(2)古籍《天工开物》就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烧石成灰”指高温条件下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①“煤饼烧石成灰”的过程中,能量转化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②“石”转化为“灰”的反应属于___(填基本反应类型)。③“灰”遇水成浆,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3)室内起火时,如果急于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原因是_____。【答案】(1).A(2).化学能→热能→化学能(或“化学能→热能、热能→化学能”)(3).分解反应(4).(5).打开门窗,为可燃物提供更多氧气,使火势更猛(或其他合理答案)【解析】【详解】(1)A、卧薪尝胆是勾践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与燃烧无关,故A正确; B、釜底抽薪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涉及到柴火的燃烧,故B错误; C、火上浇油意思是往火上倒油,涉及到燃烧,故C错误; D、煽风点火中有点火,涉及到燃烧,故D错误。 故选A。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