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语言文字运用(六)-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试题精练(教师版)

2023-11-14 · U1 上传 · 9页 · 25.2 K

红楼梦试题系列·语言文字运用(六)教师版紧跟高考最新试题精心选取解析完备【26《红楼梦》试题系列·语言文字运用】(2022聊城一模)下面是某校举办的“《红楼梦》知识竞赛”活动的部分文字记录。请阅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主持人:《红楼梦》这部恢弘伟大的巨著,它那_________至的情节,伏脉千里的结构,玩味不尽的谜题暗语,_________的语言,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又往往令我们_________,不知该如何下手。品味经典,要从最基本之处入手,不可_________,好高骛远。今天,我们举办“《红楼梦》知识竞赛”这个活动,旨在督促大家熟悉文本,脚踏实地,做一个真真正正的“红楼梦中人”!接下来,我们进入知识竞赛环节。我先宣布一下比赛规则:①答题时,每组各派一名代表负责回答,其余组员可以查阅资料予以帮助,答题时间为十秒钟。②不可抢答,务等主持人念题完毕之后才能作答。③答案说出后就不可改动。④一组答题时,其他各组要保持安静,不得说话。⑤答对每一题得一分,全部题目回答完毕之后,分数最高的组即为胜者。⑥若出现最高分并列,则加赛一个抢答题,争夺冠亚军。题分为必答和抢答,下面必答开始。(1)“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说的是谁?请第一组的选手作答。第一组选手:()(2)林黛玉喜欢的“留得残荷听雨声”,这句诗是谁写的?请第二组的选手作答!第二组选手:()(3)元迎探惜“四春”的丫环各有一个名字取“琴棋书画”之意,迎春的丫环是谁?请第三组的选手作答。()……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波澜壮阔美不胜收望而生畏眼高手低B.波澜壮阔琳琅满目望而却步眉高眼低C.波谲云诡美不胜收望而生畏眉高眼低D.波谲云诡琳琅满目望而却步眼高手低2.主持人说的比赛规则中,有的表达有误,有的听起来有歧义,下列对相关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②句中“务”改为“必须”,以避免和“勿”同音。B.④句中“一组”应改为“一个组”,“不要说话”删去。C.⑤句中,“答对每一题得一分”应改为“每答对一题得一分”。D.⑥句中“若出现最高分并列”改为“若出现最高分并列的情况”,其它部分无误。3.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选手们的答案正确的一项是()A.林黛玉孟浩然抱琴B.林黛玉李商隐入画C.贾宝玉李商隐司棋D.贾宝玉孟浩然侍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褒义词;“波谲云诡”,原形容房屋构造就像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中性词。语境中形容《红楼梦》的情节设置规模宏大,应该用褒义词“波澜壮阔”。第二空:“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形容美好的事物非常多,无法一一收,泛指美好的事物;“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特指书籍或工艺品多。语境中用来形容语言美好,用“美不胜收”。第三空:“望而生畏”,意思是一见之下就产生了畏惧心理,形容人态度威严或事务艰难令人畏惧,强调客观对象的可怕;“望而却步”,一看就往后退缩,形容十分害怕困难和危险,突出主观心理的畏惧退缩。语境中强调名著令人敬畏,用“望而生畏”。第四空:“眼高手低”,指要求的标准很高(甚至不切实际),但实际上自己也做不到;“眉高眼低”,意思指脸上的表情,泛指为人处世的道理或辨貌观色的本领。语境中指品味经典的错误做法,忽视基本,用“眼高手低”。D解析:成分残缺,“若出现最高分并列”缺少“出现”的宾语中心语,若添加“的情况”,最后一句“争夺冠亚军”又缺少主语,最简便直接的改法是,添加“的选手”。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摘自《红楼梦·第三回》里对贾宝玉外貌的描写,形容其极好看。林黛玉喜欢的“留得残荷听雨声”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迎春的贴身丫鬟是司棋。【27《红楼梦》试题系列·语言文字运用】根据《红楼梦》原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宝玉品茶栊翠庵,她见道婆收了上面茶盛来,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她嫌腌臜不要了。又见她另拿出两只杯来,斟了与宝钗与黛玉。黛玉因问:“这是旧年的雨水?”她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清淳?如何吃得!”黛玉与湘云联诗,当联到“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时,湘云和黛玉都十分满意,一直在一旁听着的她出来阻止:“好诗,好诗,果然太悲凉了,不必再往下联。”后吃茶时,她遂提笔微吟,一挥而就,写道:香篆销金鼎,冰脂腻玉盆。萧憎嫠妇泣,衾倩待儿温……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有删改)文本二:作者自云: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自己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馀,悔又无且,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所以蓬牗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怀;况那晨风夕月,阶柳庭花,更觉得润人笔墨。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更于篇中间用“梦”“幻”等字,却是此书本旨,兼寓提醒阅者之意。(有删改)1.文本一中的“她”是同一个人。“她”是谁?“她”有哪些特点?2.文本二的内容可提炼为三个方面,请分别概括,每点不超过12个字。(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红楼梦》一书,评说有误的一项是(     )A.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名著。B.《红楼梦》的初名叫《石头记》,它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时,就受到人们的喜爱。《红楼梦》问世以后,人们争相阅读它,谈论它。同时,《红楼梦》也受到封建官僚和封建卫道者的推崇。除此外,《红楼梦》还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后来被称之为“红学”。C.《红楼梦》小说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书中人物众多,事件纷繁。为了展现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曹雪芹构建了一种精致细密包容广大的布局方式,即网状结构方式。D.曹雪芹是塑造人物的高手,在《红楼梦》中,有姓名称谓的有七百多个人物,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另外,由于曹雪芹对诗词、金石、书画、医学、建筑、烹调、印染等各门学问都十分精通,所以在描写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园林建筑、家具器皿、服饰摆设、车轿排场时,都真实而细腻。【答案】1.妙玉,清高、雅致、有才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由“栊翠庵”可知说的是妙玉。由“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她嫌腌臜不要了”“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清淳?如何吃得”可知,妙玉沏茶用的水是从梅花上收的雪溶化的,刘姥姥用她的杯子尝了口茶,她便嫌脏弃掷,可见她清高、雅致;由“后吃茶时,她遂提笔微吟,一挥而就,写道:香篆销金鼎,冰脂腻玉盆。箫憎嫠妇泣,衾倩侍儿温……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可知,她很有才华。2.《石头记》的写作方式    作者跌宕的人生际遇    《石头记》的写作意图(“本旨”“目的”等皆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由“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可知,文本二讲述了《石头记》的写作方式,即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由“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可知,文本二讲述了作者跌宕的人生际遇,即由大富大贵到穷困潦倒;由“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可知,文本二讲述了《石头记》的写作意图(“本旨”“目的”等皆可),即为闺阁中奇女子立传,可使人解闷,也可以警醒世人等。3.B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情节和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解析:B.“《红楼梦》也受到封建官僚和封建卫道者的推崇”错误。《红楼梦》揭露和批判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应该是受到封建官僚和封建卫道者的厌恶。【28《红楼梦》试题系列·古诗鉴赏】十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对于母子关系,生物性和社会性似乎是不易发生差异的。在我们的旧法上还有一种规定就是:非婚生子女与其母之关系视为婚生母子,毋须认领。这是说,母子的生物关系是明显的,所以不必经过法律手续,就可以确定其社会性的母子关系。事实上,连这明显的母子生物关系,在过去的旧时代,也有时会被有意抹煞,不承认是社会性母子关系的基础。读过《红楼梦》的人自然记得那个女儿不认生母的故事。在她当家时,明白地向生母说,要她不要弄错了,自己是王夫人的女儿。而王夫人尽管心里疼她自己所生的两个孩子,可是她对于这个女孩儿和那个不争气的小子在名分上依旧是母亲。在社会关系上,她得公平地待遇所有的儿女,不论是自己生的还是别人替她生的。熟悉中国大家庭的人自能用亲自见过的事实来证实这类以婚姻关系来抹煞生物关系的情形。(取材于费孝通《生育制度》第三章婚姻)1.文中加点儿的“女儿”指的是谁,她的人生结局如何?2.文中“两个孩子”“不争气的小子”分别指的是(     )A.宝玉、黛玉贾瑞 B.宝玉、宝钗贾琏C.元春、探春贾珠 D.元春、宝玉贾环3.这一故事说明的道理,错误的一项是(     )A.母子关系很复杂,有生物性意义上的也有社会性意义上的。B.《红楼梦》中的这个“女儿”缺少亲情,因而不认自己的生母。C.在《红楼梦》那个时代,母子关系的生物性有时得不到承认。D.王夫人作为正妻,她丈夫贾政的孩子都必须把她当作“母亲”。【答案】1.探春远嫁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经典名著基本内容能力。   解析:“《红楼梦》的人自然记得那个女儿不认生母的故事”可以联想到探春与赵姨娘的情节:当赵姨娘对探春说道:“……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我还想你额外照看赵家呢。如今没有长羽毛,就忘了根本。只见高枝飞去了……”探春气的脸白气噎,抽抽噎噎的一边哭,一边问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哪里又跑出来一个舅舅?我素习按理尊敬,越发敬出这些亲戚来了。既这么说,环儿出去,为什么赵国基又站起来?又跟他上学?为什么不拿出舅舅的款来?”,可见,文中加点儿的“女儿”指的是谁探春;结合判词“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可知,探春的人生结局是远嫁。2.D解析:根据“王夫人尽管心里疼她自己所生的两个孩子”的提示,在根据《红楼梦》的内容可知,王夫人只有两个亲生孩子,一个是元春,一个是宝玉,而贾环是赵姨娘所生,据此可以排除ABC。3.B解析:B.“缺少亲情,因而不认自己的生母”错误,根据《红楼梦》中的情节可知,探春对赵姨娘和贾环都很关心,只是当时的封建制度之下,探春只能尊嫡母为母,称庶母为姨娘。【29《红楼梦》试题系列·古诗鉴赏】二十、红学家王昆仑有句经典评论:“《三国演义》的读者恨曹操,骂曹操,曹操死了想曹操。《红楼梦》的读者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请结合《红楼梦》的相关情节,分析王熙凤这一形象为什么令读者的情感如此复杂。【答案】示例: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