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压轴题07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原卷版)

2023-11-14 · U1 上传 · 12页 · 1.5 M

压轴题07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该专题内容是近几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通过图像判断强、弱电解质,计算电离常数,比较微粒浓度大小,进行pH的相关计算和中和滴定的迁移应用等,命题时与水解相结合又增加了试题难度,预计在今后的高考中出现的概率仍较大。备考时应重点关注数形结合与分析推理型选择题、滴定终点判断的规范表达,同时要了解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在物质检测、化学反应规律研究、沉淀溶解平衡及其转化等。水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关系判断水溶液中的平衡图像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水样中含一定浓度的CO、HCO和其他不与酸碱反应的离子。取10.00mL水样,用0.01000mol•L-1的HCl溶液进行滴定,溶液pH随滴加HCl溶液体积V(HCl)的变化关系如图(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水样中c(CO)=0.01mol•L-1B.a点处c(H2CO3)+c(H+)=c(OH—)C.当V(HCl)≤20.00mL时,溶液中c(HCO)基本保持不变D.曲线上任意一点存在c(CO)+c(HCO)+c(H2CO3)=0.03mol•L-12.碳酸钙是常见难溶物,将过量碳酸钙粉末置于水中达到溶解平衡:[已知,,的电离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上层清液中存在B.上层清液中含碳微粒最主要以形式存在C.向体系中通入气体,溶液中保持不变D.通过加溶液可实现向的有效转化3.室温时,用的标准溶液滴定浓度相等的、和混合溶液,通过电位滴定法获得与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沉淀对离子的吸附作用。若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时,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有白色沉淀生成B.原溶液中的浓度为C.当沉淀完全时,已经有部分沉淀D.b点:4.时,向浓度均为的盐酸和醋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的溶液(醋酸的;用的溶液滴定等浓度的盐酸,滴定终点的突跃范围4.3~9.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恰好中和时,溶液呈碱性B.滴加溶液至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滴定过程中,D.时,5.甲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废水中的甲酸及其盐,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含固体活性成分,R为烷基)因静电作用被吸附回收,其回收率(被吸附在树脂上甲酸根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废水初始关系如图(已知甲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活性成分在水中存在平衡:B.的废水中C.废水初始,随下降,甲酸的电离被抑制,与作用的数目减少D.废水初始,离子交换树脂活性成分主要以形态存在6.工业上以为原料生产,对其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现有含的、溶液,含的、溶液。在一定pH范围内,四种溶液中随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的平衡常数B.C.曲线④代表含的溶液的变化曲线D.对含且和初始浓度均为的混合溶液,时才发生沉淀转化7.甘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在时,、和的分布分数【如】与溶液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甘氨酸具有两性B.曲线c代表C.的平衡常数D.8.锂辉石是锂的重要来源,其焙烧后的酸性浸出液中含有和杂质离子,可在0~14范围内调节对其净化(即相关离子浓度)。时,与关系见下图(碱性过强时和会部分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被净化的区间最大B.加入适量,可进一步提升净化程度C.净化的先后顺序:D.9.二元有机酸的电离常数、。难溶于水,常温下,将溶解在一定浓度的HY溶液中,直至不再溶解,测得混合液中与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已知:HY是一元强酸,易溶于水。A.溶液显碱性B.溶度积C.b点:D.若溶于HY溶液中得到点溶液,则10.25℃时,用盐酸滴定100mL等浓度的MOH溶液,混合溶液的pH及[,为水电离出的的浓度]与滴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5℃时,MOH的电离常数数量级为B.点①溶液中:C.点②溶液呈酸性,D.点③溶液呈中性,11.25℃时,向0.1mol•L-1弱酸H3A溶液中加入NaOH改变pH,保持溶液体积不变。测得所有含A粒子的pc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pc表示各含A粒子的浓度的负对数(pc=-lg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3A的Ka2数量级为10-4B.25℃时,NaH2A溶液呈碱性C.pH=7时,c(H3A)+c(Na+)=0.1mol•L-1D.随着溶被H的增大,溶液中先增大后减小12.已知常温下FeS、PbS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FeS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B.将饱和FeS、PbS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C.常温下,向b点溶液中加入,可得到c点溶液D.d点没有FeS沉淀生成13.电位滴定法是根据滴定过程中指示电极电位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常温下,的电离常数,,利用盐酸滴定某溶液中的含量,其电位滴定曲线与pH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表示电极电位曲线;…表示pH曲线)A.该滴定过程需要加入酸碱指示剂B.水的电离程度:a<bC.a点溶液中D.b点溶液中存在:14.常温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浓度均为0.1mol/L的HCOONa和溶液中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前者>后者B.用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等体积、pH均为3的HCOOH和溶液至终点,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前者<后者C.0.2mol/L与0.1mol/L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微粒浓度:D.0.2mol/LHCOONa溶液与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15.常温下,天然水体中H2CO3与空气中的CO2保持平衡,水体中lgc(X)[X为H2CO3、、或Ca2+]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Ksp(CaCO3)=2.8×10-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I代表与pH的关系曲线B.pH=10.3时,c(Ca2+)=2.8×10-7.9mol·L-1C.2pH(b)=pH(a)+pH(c)D.H2CO3的二级电离常数为10-6.316.实验测得0.10mol·L−1NaHCO3溶液的pH随温度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M段随温度升高溶液的pH减小,原因是HCO水解被抑制B.O点溶液和P点溶液中c(OH-)相等C.将N点溶液恢复到25℃,pH可能大于8.62D.Q点、M点溶液中均有:c(CO)+c(HCO)+c(OH-)=c(Na+)+c(H+)17.常温下,一元碱BOH的Kb(BOH)=1.0×10-5。在某体系中,离子不能穿过隔膜,BOH分子可自由穿过隔膜(如图所示),溶液中c总(BOH)=c(BOH)+c(B+),当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0.1mol·L-1一元碱BOH溶液的pH≈12B.根据电荷守恒,溶液I和Ⅱ中都存在c(B+)+c(H+)=c(OH—)C.溶液I和Ⅱ中的c(B+)相等D.溶液I中BOH的电离度为:18.电位滴定是利用溶液电位突变指示终点的滴定法。在化学计量点附近,被测离子浓度发生突跃,指示电极电位(ERC)也产生了突跃,进而确定滴定终点的位置。常温下,用cmol/L盐酸标准溶液测定VmL某纯碱样品溶液中NaHCO3的含量(其它杂质不参与反应),电位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电离程度:c>b>aB.a点溶液中存在关系:c(Na+)+c(H+)=c(OH-)+c(CO)+c(HCO)+c(Cl-)C.VmL该纯碱样品溶液中含有NaHCO3的质量为0.084cgD.c点指示的是第二滴定终点,b到c过程中存在c(Na+)<c(Cl-)19.为了更好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家提出了酸度(AG)的概念:AG=lg。常温下,用0.1mol•L-1NaOH溶液滴定20mL0.1mol•L-1HCN溶液,溶液的酸度(AG)随滴入的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滴定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已知100.8≈6.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滴定过程中逐渐增大B.常温下,HCN的电离常数Ka≈6.3×10-10C.滴定过程中水电离出c(H+)先减小后增大D.当V=10mL时,溶液中存在c(H+)+c(HCN)=c(OH-)+c(CN-)20.向100mL1mol·L-1NH4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1Ba(OH)2溶液。沉淀总物质的量n随加入Ba(OH)2溶液体积V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沉淀质量:b点>a点>c点B.a点到c点过程中,b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小C.a点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NH]>[SO]>[H+]>[OH-]D.b点到c点过程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H2O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