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 古代诗歌阅读-2022年高考语文模拟题分项汇编(江苏专用)(解析版)

2023-11-07 · U1 上传 · 21页 · 61.6 K

专题4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一、(2021·江苏·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入塞刘希夷(唐)将军陷虏围,边务息戎机。霜雪交河尽,旌旗入塞飞。晓光随马度,春色伴人归。课绩朝明主,临轩[注]拜武威。注∶临轩,皇帝不坐正殿而御前殿。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叙事清晰,开始写破敌靖边,接着写奏凯还朝,最后写论功封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B.二、三两联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描写行军迅疾和军威雄壮,展示了凯旋者的精神风貌。C.结尾两句写还朝后的事,在表现政治清明的同时,也抒发了建功获赏者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感激。D.诗歌既正面突出主将的英雄群像,还运用景物和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行侧面烘托,构成鲜明的意境。2.这首初唐诗充满了刚健昂扬之气,试结合诗歌内容对此作简要概括。【答案】1.D2.①叙写战场激烈的拼杀一笔带过,重在表现对敌人的蔑视和扭转战局的强烈自信;②写凯旋过程格局宏大,写日夜兼程不突出艰辛,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者的豪迈;③将卫国止武与个人建功立业联系起来,充满了为国做贡献的昂扬进取的正能量。【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正面突出主将的英雄群像”错。诗歌以军队整体的行军、凯旋的场面突出军队昂扬的刚健之气,没有正面突出主将的英雄群像。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创作风格的能力。这首诗的刚健昂扬之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将军陷虏围,边务息戎机”写将军率兵攻破外敌的围困,边防平息战事,战胜的军队撤回了边塞。“陷虏围”“息戎机”本应有激烈的拼杀,此处叙写一笔带过,重在表现对敌人的蔑视和扭转战局的强烈自信。“霜雪交河尽,旌旗入塞飞”,“尽”指霜雪消融,有残冬已去,春色将至的景象,“飞”写出战旗随风飘扬的胜利姿态,交河故城霜雪依旧,北风卷起边塞旌旗;“晓光随马度,春色伴人归”写清晨的阳光照着疾驰的战马,春色伴着大获全胜的军士们归来,意气昂扬。这两联写战胜后意气昂扬的场景和画面,凯旋过程格局宏大,写日夜兼程不突出艰辛,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者的豪迈。“课绩朝明主,临轩拜武威”写圣明的君王在朝堂上封赏功臣,授予武威的官职,既大力赞扬得胜将领,又表达对帝王的感激之情,也表达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此联将卫国止武与个人建功立业联系起来,充满了为国做贡献的昂扬进取的正能量。二、(2021·江苏·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汴州留别韩愈孟郊不饮浊水①澜,空滞此汴河。坐见绕岸水,尽为还海波。四时不在家,弊服断线多。远客独憔悴,春英落婆娑。汴水饶曲流,野桑无直柯。但为君子心,叹息终靡他②。【注】①汴河之水多浑浊,唐人常以“浊水”代指汴河。②靡他:无二心。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题目透露出了写作的地点、对象、事件等信息,表明写作缘起。B.开篇两句触景生情,因浑浊的汴河之水不能饮用,作者产生“空滞”之感。C.第五、六句易使人联想到“慈母手中线”句,但情境比之更令人悲哀伤感。D.本诗用语平易,表达的情感丰富,有离别的不舍、友情的深厚和对君子的渴慕。2.前人评论此诗时认为它善用汴河意象,表达委婉有致。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答案】1.D2.①全诗三次用汴河意象来表情托意,表达委婉;②开篇两句写因厌恶汴河浊水之名而生发空滞汴州不归的焦虑感;③中间六句顺以江水东流入海引出久客不归之叹;④末四句则以汴水多弯曲引发诗人对韩愈的惜别之情。【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D.“对君子的渴慕”错误。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不舍、友情的深厚,以及内心的焦虑、悲凉之感,但无对君子的渴慕。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意象作用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汴河”在这首诗歌中出现了三次,“汴河”这一意象很是独特,展现出作者内心委婉的感受。“不饮浊水澜,空滞此汴河”写的是对汴河水浑浊的厌恶,突出内心的焦虑感受。“坐见绕岸水,尽为还海波。四时不在家,弊服断线多。远客独憔悴,春英落婆娑”这几句传递出的是以汴水东流入海引出久客不归之叹,突出内心的悲凉之感。“汴水饶曲流,野桑无直柯。但为君子心,叹息终靡他”通过汴水多曲流,委婉地传达出诗人对韩愈的依依惜别之感。三、(2021·江苏南通·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远①杜甫肃肃②花絮晚,菲菲③红素轻。日长惟鸟雀,春远独柴荆。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④。【注】①此诗是永泰元年春杜甫在浣花溪作。②肃肃:花落的声音。③菲菲:花落的样子。④亚夫营:指戒备森严的军营。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写了暮春之景,体现出诗人的忧国思乡、感时伤己的情怀。B.首联运用叠词“肃肃……菲菲”,音律谐调,渲染了内心的感受,与“飘飘何所似”句有异曲同工之妙。C.颈联”数有”表现了关中战乱的频繁,而“何曾”则表明只有剑外一带曾经清静过,从而表达出诗人乱中求静的心意。D.后两联写春日感怀。时局动荡不安,故乡尚有军营,欲归而不得,只能寓居在偏僻之地。2.此诗颔联被后人盛赞,鸟雀、柴荆都是寻常之景,却写出了独特意蕴。请结合具体词语赏析该联写景的独特之处。【答案】1.C2.①平凡中见神奇,“鸟雀”“柴荆”本为两个寻常也无美感的意象,但着以“惟”“独”两字则意蕴丰富,“惟鸟雀”可见过客之稀,“独柴荆”可见村居之僻。②虚实结合,“惟”“独”两字不仅将景物写活了,也暗合诗人孤独悲苦的心境。③结构上,照应上文,以哀景写哀情,为下文抒发忧国忧民、思念家乡之情做铺垫。【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分析鉴赏能力。C.“‘何曾’则表现出只有剑外一带曾经清静过”错误,何曾是“什么时候曾经”之意,以反问语气表示未曾,意为剑外未曾清静,实际情况是吐蕃近在西山,距剑外很近,随时都可能人寇。“从而表达出作者乱中求静的心意”表达也错误,游离本诗主题之外。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能力。颈联中“日长惟鸟雀”,整日只能见到鸟雀,可见少有过客;“春远独柴荆”,只有这一户人家,可见村居偏僻;“惟鸟雀”“独柴荆”本是写景,是实,其中暗含作者之情,这是虚,所以还可以从虚实的角度分析。最后结合整首诗,分析描写这样偏僻孤寂之景对全诗情感表达的作用即可,结合全篇可知,诗歌后两联写春日感怀,时局动荡不安,故乡尚有军营,欲归而不得,只能寓居他乡,诗人的内心是孤独悲苦的,这是哀情,而“惟鸟雀”“独柴扉”写的哀景,所以用哀景来抒发哀情,从结构上来看,为下文诗人抒发忧国忧民以及思念家乡之情做了铺垫。四、(2021·江苏淮安·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淮阴阻风寄呈楚州韦中丞①许浑垂钓京江欲白头,江鱼堪钓却西游。刘伶台下稻花晚,韩信祠前枫叶秋。淮月未明先倚槛,海云初起更维舟。河桥有酒无人醉,独上高城望庾楼②。注:①作者是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写此诗时正值中年,在赶往长安的途中。淮阴与楚州其间为淮河山阳湾,每遇汛期或大风,有覆舟之险。②庾楼:一名庾公楼,相传为东晋名臣名士庾亮镇守江州(今江西九江)所建,地位显、功业赫。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钓”“江”均出现两次,却不让人觉得重复多余,读来音律和谐,流转明快。B.颔联写诗人在淮阴亲眼所见极具地域特征的晚秋景物,其营造的氛围跟诗人此时内心情感相契合。C.颈联未见“风”字,却紧扣题中“风”字展开,写出想走又走不得的心境;尾联则形象写出了滞留感受。D.这首诗充满诸多矛盾,如诗人在情绪低落时,仍登上高楼眺望表达对未来的期许。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1.B2.(1)人到中年想要过闲适的垂钓生活却不能的感叹。首联“垂钓京江欲白头,江鱼堪钓却西游”中“却西游”表明了这一点。(2)对人生将秋,终身将误的伤感。颔联用典,刘伶是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喜酒,因醉酒误了稻花;韩信优柔最终害了自己,好似深秋落枫,终于飘零。作者借这二人的误,抒写自己对人生的感叹。(3)对前途未来还有期许的希冀之情。颈联借“淮月未明先倚槛”表达自己对明月的期待,明明因为起风船不得开、月不能明,但诗人心中仍有希望。因风而“海云初起”,但船似乎停泊而更见安全了。(4)因风滞留而起的孤独和对建功立业不能的忧愁。尾联“有酒”却无人陪自己饮,“独上高城”,表明了孤独之情。“望庾楼”,结合注释2,可见诗人对自己还有要求,对庾亮地位显、功业赫的歆羡之情。【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鉴赏能力。B.“颔联写诗人在淮阴亲眼所见极具地域特征的晚秋景物”说法错误。“亲眼所见”不符合诗意。原诗“刘伶台下稻花晚,韩信祠前枫叶秋”是虚实结合之景。作者借典故与眼前景抒情,并非“亲眼所见”。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这是一首酬赠诗。许浑是唐代诗人。诗人已到中年,此次到长安,路途遇到大风,只好停泊,面对此情此景,诗人联系到自己的处境,不由发出了人生诸多感慨,但诗人虽历经磨难但仍对未来有所希冀,并希望韦中丞能理解。首联“垂钓京江欲白头,江鱼堪钓却西游”表明了诗人人到中年不再期待未来,想要过闲适的垂钓生活,却要西游到长安的身不由己感叹。颔联用典,借刘伶和韩信的故事表达自己贻误年华的伤感。刘伶是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喜酒,因醉酒误了稻花;韩信优柔最终害了自己,好似深秋落枫,终于飘零。作者借这二人的误,抒写自己对人生的感叹。颈联借“淮月未明先倚槛”表达自己对明月的期待,因为起风船不得开、月不能明,但诗人心中仍有希望,早早倚槛等待明月升起。因风海云初起,但船似乎因停泊而更见安全了。这表明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对前途未来还有期许。尾联“有酒”却无人陪自己饮,“独上高城”,流露出孤独之情;对庾亮地位显、功业赫的歆羡之情。这表达了因风滞留而起的孤独和对建功立业不能的忧愁之情。五、(2021·江苏南京·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远杜牧两叶愁眉愁不开,独含惆怅上层台。碧云空断雁行处,红叶已凋人未来。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功名待寄凌烟阁①,力尽辽城不肯回。[注]①凌烟阁是唐代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摹了双眉不展的愁态,两个“愁”字为整首诗笼上了一层愁绪。B.抒情主人公心怀惆怅,独上高台,见雁影已逝、红叶凋零,而征人未归。C.颈联写了车马飞扬、尘埃漫天的战场场景,“塞外”暗合“寄远”二字。D.诗人以思妇的视角进行写作,全诗既写了登台所见,又寄托了登台所思。2.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善用“掉尾一波”,意为其诗文“虽有悲慨之情,却往往能于结尾处呈现豪爽俊健之风”。请结合这首诗简要分析这一特点。【答案】1.C2.①前三联写抒情主人公在惆怅中独登高台,大雁远去,红叶凋零,塞外音书不至,道旁尘埃四起,描绘了渺远寂寥之景,衬托了自己的孤独落寞,表达了对征人的思念之感。②尾联抒发了远征之人建功立业之志,写出了不灭敌寇不回乡的报国之心,豪爽俊健。【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写了车马飞扬、尘埃漫天的战场场景”不妥。“道傍车马起尘埃”只是描写过往车马带起的尘埃,表达思妇对征人的盼归之情。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首联“两叶愁眉愁不开,独含惆怅上层台”,描写女主人愁眉不展,独上层台,两个“愁”字加上“惆怅”,渲染了人物愁绪满怀的情态;颔联写女主人眼前看到的景色,碧空广阔无边,好容易盼到一行大雁飞来,多么希望有那个人的音信到来啊,可惜女子目送大雁飞走,直到再也看不见大雁的影子,依然没有得到半点音信;此刻已是深秋,满树红叶已经凋零,又一年快要过去,人还是不见回来。渺远寂寥的景色衬托了人物的孤单落寞;颈联直接写音书断绝,道旁尘埃四起,一辆辆马车来了又走,空剩下荡起的尘埃。女子目送车马远去,空有对征人的思念。前三联通过叙事、写景、抒情,表现了女子对征人的思念和因此而起的满腹愁绪。尾联“功名待寄凌烟阁,力尽辽城不肯回”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