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 文言文阅读-2022年高考语文模拟题分项汇编(江苏专用)(解析版)

2023-11-07 · U1 上传 · 57页 · 119.2 K

专题3文言文阅读解析版)一、(2021·江苏·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吾。”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注)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竟:刑讯穷竟;刑讯致死。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B.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C.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D.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可指儒经,即儒家经典著作,或指道经,即道教经典著作,还可指佛经。文中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B.孝廉:本意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是西汉选用官员的最主要途径之一,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C.差:通假字,“差”同“瘥”,“病愈”的意思,在本文中不是“差错”的意思。D.首服:即“首伏”,坦白服罪。从表象上看,首,头也;伏,低下。“首伏”意味着头低下认罪。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华佗不爱做官。他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从来没有后悔。B.华佗医术高超。懂养生之道,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C.华佗善用方法。华佗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就离开了,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D.华佗医者仁心。华佗在狱中遭受拷打,临死前还是交出救人的医书,只不过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于是华佗将医书烧掉。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2)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5.曹操最后为什么要杀华佗?请简要说明原因。【答案】1.C2.B3.A4.(1)华佗说:“这病短时间难以治好,只有经常进行治疗,才能延长寿命。”(2)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5.①华佗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请假不回来,欺骗了曹操,后被逮捕押送回来,最后华佗服罪。②荀彧向曹操求情,曹操认为不用担忧,天下并不缺乏有这种医术的人,最终将他拷问致死。③曹操认为华佗不根治自己的病,是想使自己显得重要,即使不杀他,他也不会断掉自己的病根。【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治病,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不用再称重量,药煮熟就让病人饮服,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病人离开后,病就痊愈了。“又精方药”中“精”是精通,作谓语,“方药”作宾语,其后断开;“其”指华佗,作下面句子的主语,“其”前断开,排除A、B两项。“合汤不过数种”意思表达完整,“数种”作“不过”的宾语,“不过”后断开,排除D项。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孝廉……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错误。“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是西汉选用官员的最主要途径之一,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征辟”是西汉选用官员的最主要途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从来没有后悔”曲解文意。“以医见业,意常自悔”,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华佗还是常常产生后悔之情的。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题得分点有:“近”,短时间;“济”,治好;“事”,进行、从事;“延岁月”,延长寿命。(2)题得分点有:“实”,确实;“工”,高明;“县”,通“悬”,密切相关;“含宥”,包涵宽容。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可见华佗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请假不回来,欺骗了曹操,后被逮捕押送回来,最后华佗自己服罪。根据“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可见曹操并没有将华佗的医术放在心上,认为天下并不缺乏有这种医术的人,因此将华佗拷问致死。根据“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可见,曹操认为华佗不会根治自己的病,是想使自己显得重要,即使不杀华佗,华佗也不会断掉自己的病根。参考译文: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外出到徐州求学,同时通晓几种儒家经典。沛国相陈珪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他都不去就任。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还像壮年的容貌。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治病,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不用再称重量,药煮熟就让病人饮服,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病人离开后,病就痊愈了。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病痛就消除了。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感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诉我。”当病人说“已经到了”,应声便起针,病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应须剖开身体割除的,就饮服他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切断肠子进行清洗,再缝合腹部刀口,抹上药膏,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疼痛,一个月之内,就痊愈复原了。有一位郡守生病,华佗认为这人大发一下怒气病就会好。于是多次接受他的财物却不给他医治,没有多久丢下他走掉了,还留下书信辱骂他。郡守果然大怒,派人追赶捕杀华佗。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手下人不要追赶。郡守非常生气怨恨之后,呕吐几升黑色的血,病就好了。华佗的卓绝医技,大都像这些。曹操听说了,就召唤华佗来。曹操为头痛病所苦,每当发作,就心情烦乱,眼睛眩晕,华佗只要针刺鬲这个部位(膈俞穴),病随手就好了。不过华佗本来是读书人,用行医作为自己的职业,心里常常感到后悔。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病情更加严重,让华佗专为他看病。华佗说:“这病短时间难以治好,只有经常进行治疗,才能延长寿命。”华佗长期远离家乡,想回去,于是说:“刚收到家信,正要短期回家一趟呢。”到家后,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请假不回来。曹操多次写信召唤,华佗还是不上路。曹操非常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赐给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时间;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于是华佗被移送交付许昌监狱,核实证据,本人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曹操说:“不用担忧,天下就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于是将华佗在狱中拷问致死。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讨取火来把书烧掉了。华佗死了以后,曹操头痛病没有好。曹操说:“华佗能治好这种病。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不加根治,想用这办法来使自己显得重要。可是我不杀掉这小子,他也终究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等到后来他的爱子(曹冲)病危,曹操才感叹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去了。”二、(2021·江苏靖江·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周显王七年,秦献公薨,子孝公立。孝公发愤,布德修政,欲以强秦。八年,孝公令国中曰:“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于是卫公孙鞅闻是令下。乃西入秦。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痤知其贤。未及进。会病,魏急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卫鞅,年虽少,有奇才,愿君举国而听之。”王嘿然。公叔曰:“君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召鞅谢曰:“吾先君而后臣,故先为君谋,后以告子。子必速行矣!”鞅曰: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卒不去。王出,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人以国听卫鞅也!既又功寡人杀之,岂不悖战!”卫鞅既至秦,因嬖臣景监以求见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术。公大悦,与议国事。十年,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公曰:“善。”以卫换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昔齐桓公、晋文公、魏文侯、秦孝公,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B.未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C.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D.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刑名,指战国时以管仲、商鞅、申不害为代表的纵横家学派,主张循名责实,慎赏明罚。后人称为“刑名之学”,韩非子亦尚“刑名”。B.寡人,寡德之人,君主的谦称。古代强调以德治国,故此为谦称。C.左庶长,官职名。商鞅变法前,秦国有大庶长、右庶长、左庶长、驷车庶长。四种庶长既是爵位,又是官职。除了左庶长可由非王族大臣担任,其余全部是王族专职。D.黥,是古代一种羞辱性的刑罚,指在犯人脸上或额上刺字并涂墨。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孙鞅在魏国国相公叔痤手下做事,公叔痤深知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