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一)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记叙文的有关考点和技巧一、在题目上设题:1.问题目的含义:从表层义、深层义、蕴含的情感、主题等几个角度考虑。2.问题目的作用:除了上述的几个角度外,再从结构上考虑是否是线索。二、在情节上设题1.概括事件: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2.概括部分情节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防止出现误将高潮当作结局,或把经过当作结果的情况。3.概括情节的变化:这类题大致有三种情况:(1)有提示性填空(2)只给几个空,不做其他提示(3)空也不给,不做任何的提示思路:全局考虑,分析结构,划分情节发展的阶段,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三、在人物形象上设题1.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思路: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用赞扬(或批判)的情感,用积极向上(或贬斥)的语言概括出人物身上的优秀(或低俗)的品质或性格。2.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3.评价人物形象这类题常有两种类型:有模板;没有限制。思路:(有模板,可以模仿模板的句式、语言风格)先写出人物的优秀品质,再加以赞美。语言要简洁,优美,富有激情。4.补写人物心理思路:先要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语言表述时要注意人称,很多题目暗含要求用第一人称:要用“我”,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如用第三人称,则是在陈述人物心理。四、在记叙顺序上设题:常考倒叙,插叙的辨识和作用倒叙的作用:设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插叙的作用:交代什么内容,使文章内容更详实,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更丰满等。五、在词语上设题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语言组织:这个词语意思是……,强调(突出、写出)了……,表达了……的情感,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下文叙事描写提供合理的依据。六、在句子上设题1.重点句子理解(作用)思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语言组织:这句话写出了……(内容),结构上起到了……(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总结上文突出中心等)的作用。有利于突出……。(往主旨上靠拢)2.描写句理解(作用)(1)人物描写句答题思路同三、2。(2)自然环境描写句思路:这句话写出了……的景物特征,渲染了……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心情。(3)社会环境描写句思路:这句话写出了当时社会……的特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了下文……情节。(推动了情节发展,或为下文叙事描写作铺垫)七、在段落上设题同句子理解(作用)一样。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思路: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这是内容)为下文……作铺垫。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文章开头:引出下文,为……作铺垫。营造了……氛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文章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作铺垫。文章结尾:总结全文,突出中心。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发人深思,回味无穷。画龙点睛,升华主旨。照应开头,总结全文,使文章完整,浑然一体。八、在表现手法上设题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1)象征手法 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讽刺手法 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 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7)设悬念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九、在语言特色上设题。可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回答。(1)比喻: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便于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十、在表达方式上设题记叙文常见的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 (1)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十一、在文章内容(中心)设题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十二、作批注或填写读书卡片。 1.自己去发现文章中美的词语、句子、段落、手法等。批注可以从语言、情感、写法、感受、联想等方面入手。批注更讲究语言文采,可引用成语、名句,多用对偶、排比等。2.按各项要求在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十三、在阅读收获或感受上设题看是主观题,实则有倾向。任意挥洒也可,但更要关注作者的倾向和意图。与作者站在一边,作者的意思就是最保险、最稳妥的答案,只是让你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而已。注意语言要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层次清晰,简洁有文采。(可引用成语、名句,多用对偶、排比) 记叙文阅读试题汇编(一) (一) 阅读《母亲这个词所能给予的》, 完成第14—16题。(共10分)母亲这个词所能给予的 梁晓声 1我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青年近卫军》,一元多钱。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还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无精打采。 2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到过几次《青年近卫军》长篇小说连续广播。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 3我到母亲的工厂向母亲要钱。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后。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那些女人热得只穿背心。毡絮如同褐色的重雾,如同漫漫的雪花,在女人们在母亲们之间纷纷扬扬地飘荡。这使她们不得不一个个戴着口罩。口罩上都有三个实心的褐色的圆,那是因为她们的鼻孔和嘴的呼吸将口罩濡湿了,毡絮附着在上面。她们的头发、臂膀和背心也差不多都变成了褐色的,毛茸茸的褐色。我觉得自己恍如置身在山顶洞人时期的女人们、母亲们之间。 4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你找谁?”一个用竹篾子拍打毡絮的老头对我大声嚷,却没停止拍打。那毛茸茸的褐色的老头像一只老雄猿。 5“找我妈!” 6“你妈是谁?” 7 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8“那儿!”老头朝最里边的一个角落一指。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瘦弱的毛茸茸的褐色的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的电热烤着的脸。 9“妈——” 10“妈——” 11a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肮脏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我熟悉的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12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13“我……” 14“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15“我……要钱……”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16“要钱干什么?” 17“买书……” 18“多少钱?” 19“一元五角就行……”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点着。 20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21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b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22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这么瘦小,竟快是一个老女人了!那时刻我努力想回忆起一个年轻的母亲的形象,然而竟回忆不起母亲她何时年轻过。 23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我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我为自己15岁了才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而感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24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得给你钱的吗?!……” 25那一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了我,又给我凑足了够买《青年近卫军》的钱……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从此我拥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14.第③段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车间的环境?(2分)15.文章中有许多句子写得很精彩,请你从文中a、b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不超过150个字,5分)16.第25段为什么说“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请结合文章谈谈自己的理解。(3分) (二)阅读记叙文《敲雪》,回答15——17题(共11分)敲雪①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也许,外面下雪了。我想。我蜷着身子,强迫自己再睡。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睁开眼,天亮了,透进屋的亮光,冷冷地泛着朦胧。 ②好久没见过雪了!我顾不上睡觉,一骨碌爬起来,小跑着跨出门。屋檐下,我极目远眺,整个世界全是一片白,白得晃眼。慢慢收回目光,我就看见了父亲。 ③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他眼下,是一丛一丛的雪枝。我知道,托着雪的,是密密麻麻的树枝。每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出一堆一堆的杏花、李花、桃花,五彩缤纷的,像一片花的海洋。花一天一天地谢了,青涩的果子藏在绿叶间,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泛红了。父亲的笑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下。开始,父亲轻轻掰下枝丫,寻找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出来的果子,偶尔发现米粒大的一颗,也要小跑回家雀跃着向全家人报喜;后来,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们。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本”。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它收入,读书全靠它。到了上市季节,父亲就在树下铺几床棉絮,说这样落下的果子就不会摔烂,能卖个好价钱。卖果子的钱,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