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江苏省高考物理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分)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力学性质.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C.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D.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它元素【考点】8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84:布朗运动;85:扩散;86: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87:分子势能.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541:分子运动论专题.【分析】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分子热运动特点,分子力、分子势能与分子之间距离关系;明确布朗运动特点是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反应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解答】解:A、墨水中的碳粒的运动是因为大量水分子对它的撞击作用力不平衡导致向各方向运动,并且没有规则,故A正确;B、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间作用力最小,所以当分子从大于r0处增大时,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故B错误;C、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时,分子间的势能最小,分子可以从距离小于r0的处增大分子之间距离,此时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故C正确;D、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越大,因此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它元素,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点评】正确理解和应用分子力、分子势能与分子之间距离的关系是分子动理论的重点知识.2.(3分)2006年美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利用回旋加速器,通过(钙48)轰击(锎249)发生核反应,成功合成了第118号元素,这是迄今为止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最大的元素,实验表明,该元素的原子核先放出3个相同的粒子x,再连续经过3次α衰变后,变成质量为282的第112号元素的原子核,则上述过程中的粒子x是( )A.中子 B.质子 C.电子 D.α粒子【考点】JA: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54M:原子的核式结构及其组成.【分析】根据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求出x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即可判断x属于那种粒子.【解答】解:因为在衰变的过程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得,118﹣3×2﹣112=0,所以X粒子的电荷量为零。再根据质量守恒,48+249﹣4×3﹣282=3,所以X粒子的质量数为1,所以该粒子为中子,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比较简单,直接利用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即可解答.3.(3分)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光的偏振特性的是( )A.一束自然光相继通过两个偏振片,以光束为轴旋转其中一个偏振片,透射光的强度发生变化 B.一束自然光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当反射光与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恰好是90°时,反射光是偏振光 C.日落时分,拍摄水面下的景物,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上偏振光片可以使景象更清晰 D.通过手指间的缝隙观察日光灯,可以看到彩色条纹【考点】HA:光的衍射;HB:光的偏振.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偏振光具有的性质是光子的振动具有方向性.当两个偏振片的偏振方向夹角增大时,透射光的强度减弱.【解答】解:A、一束自然光相继通过两个偏振片,以光束为轴旋转其中一个偏振片,当看到透射光的强度发生变化时,则说明光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垂直。能反映光的偏振特性,故A不选;B、一束自然光入射到两种介质的表面时,一定有反射光线。如果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垂直,反射光为偏振光。故B不选;C、在日落时分,拍摄水面下的景物,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上偏振光片,由于反射光太强,偏振光强,加偏振片可以将反射的偏振光过滤,使图象清晰。故C不选;D、通过手指间缝隙观察日光灯,看到彩色条纹是光的衍射现象,而不是偏振现象,所以D是错误。故选:D。【点评】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实,让我们更能理解光的偏振与光的衍射.4.(3分)μ子与氢原子核(质子)构成的原子称为μ氢原子(hydrogenmuonatom),它在原子核物理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图为μ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假定光子能量为E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n=2能级的μ氢原子,μ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发出频率为γ1、γ2、γ3、γ4、γ5、和γ6的光,且频率依次增大,则E等于( )A.h(γ3﹣γ1) B.h(γ5+γ6) C.hγ3 D.hγ4【考点】J4: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1:计算题.【分析】μ子吸收能量后向高能级跃迁,而较高能级不稳定会自发的向所有的较低能级跃迁,只有跃迁到基态后才能稳定,故辐射光子的种类为.能级差越大,辐射的光子的频率越高.【解答】解:μ子吸收能量后从n=2能级跃迁到较高m能级,然后从m能级向较低能级跃迁,若从m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如果直接跃迁到基态n=1能级,则辐射的能量最大,否则跃迁到其它较低的激发态时μ子仍不稳定,将继续向基态和更低的激发态跃迁,即1、2、3…m任意两个轨道之间都可以产生一种频率的辐射光,故总共可以产生的辐射光子的种类为6,解得m=4,即μ子吸收能量后先从n=2能级跃迁到n=4能级,然后从n=4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辐射光子的按能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4能级到3能级,能级3到能级2,能级4到能级2,能级2到能级1,能级3到能级1,能级4到能级1.所以能量E与hν3相等。故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需要同学们理解μ子吸收能量后从较低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而较高能级不稳定会自发的向较低能级跃迁,只有跃迁到基态后才能稳定,故辐射光子的种类为,这是高考的重点,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5.(3分)如图所示,实线和虚线分别为某种波在t时刻和t+△t时刻的波形曲线。B和C是横坐标分别为d和3d的两个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一时刻,如果质点B向上运动,则质点C一定向下运动 B.任一时刻,如果质点B速度为零,则质点C的速度也为零 C.如果波是向右传播的,则波的周期可能为△t D.如果波是向左传播的,则波的周期可能为△t【考点】F1:波的形成和传播;F4:横波的图象.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6:压轴题.【分析】该波不是标准正弦波,根据BC两点间距离分析它们的速度关系。抓住周期性研究周期与时间的关系。【解答】解:A、B,从图上可以看出,该波不是标准正弦波,波长为3d,BC两点间距不是相差半个波长,则速度可能大小相等,也可能不相等。故AB均错误C、如果波向右传播,时间可能为,当k=1时,,故C正确。D、若波向左传播,则波传播的距离为k•3d+2.5d,其中k=0,1,2,为该波向左传播的可能整数波的个数。时间可能为,当k=1时,有,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波动图象的能力,要抓住与标准的正弦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3分)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μmg.现用水平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轻绳对m的最大拉力为( )A. B. C. D.3μmg【考点】3F: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连接体.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31:定性思想;43:推理法;524:摩擦力专题.【分析】要使四个物体一块做加速运动而不产生相对滑动,则两接触面上的摩擦力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分析各物体的受力可确定出哪一面上达到最大静摩擦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拉力T。【解答】解:本题的关键是要想使四个木块一起加速,则任两个木块间的静摩擦力都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设左侧两木块间的摩擦力为f1,右侧木块间摩擦力为f2;则有对左侧下面的大木块有:f1=2ma,对左侧小木块有T﹣f1=ma;对右侧小木块有f2﹣T=ma,对右侧大木块有F﹣f2=2ma﹣﹣﹣(1);联立可F=6ma﹣﹣﹣﹣(2);四个物体加速度相同,由以上式子可知f2一定大于f1;故f2应达到最大静摩擦力,由于两个接触面的最大静摩擦力最大值为μmg,所以应有f2=μmg﹣﹣﹣﹣(3),联立(1)、(2)、(3)解得T。故选:B。【点评】本题注意分析题目中的条件,明确哪个物体最先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再由整体法和隔离法求出拉力;同时还应注意本题要求的是绳子上的拉力,很多同学求成了F。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7.(4分)现代物理学认为,光和实物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 )A.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到锌板上,光的强度越大,单位时间内锌板上发射的光电子就越多 B.肥皂液是无色的,吹出的肥皂泡却是彩色的 C.质量为10﹣3kg、速度为10﹣2m/s的小球,其德布罗意波长约为10﹣23m,不过我们能清晰地观测到小球运动的轨迹 D.人们常利用热中子研究晶体的结构,因为热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一晶体中原子间距大致相同【考点】IF:光的波粒二象性;IG:物质波.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54J:光的波粒二象性和物质波专题.【分析】光电效应证明了光的粒子性,肥皂泡是彩色的,是由于光线在肥皂膜的表面发生干涉造成的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但由于波长太小,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相邻原子之间的距离大致与德布罗意波长相同故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证明了光的波动性.【解答】解:A、只有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故如果入射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无论怎样增大光的强度,也不会有光电子逸出,如能发生光电效应,则证明了光的粒子性,故A错误。B、肥皂液是无色的,吹出的肥皂泡却是彩色的,是由于光线在肥皂膜的表面发生干涉造成的,而干涉是波特有的性质,故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故B正确。C、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但由于波长太小,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只能观测到小球运动的轨迹,故只能证明实物的粒子性,故C错误。D、晶体中相邻原子之间的距离大致与德布罗意波长相同故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而衍射是波特有的性质,故D正确。故选:BD。【点评】明确各种物理现象的实质和原理才能顺利解决此类题目,故平时学习时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8.(4分)200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两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谱形状及其温度在不同方向上的微小变化。他们的出色工作被誉为是宇宙学研究进入精密科学时代的起点,下列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黑体谱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微波是指波长在10﹣3m到10m之间的电磁波 B.微波和声波一样都只能在介质中传播 C.黑体的热辐射实际上是电磁辐射 D.普朗克在研究黑体的热辐射问题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说【考点】G5:电磁波谱;I9:量子化现象.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波长从1mm到10m的电磁波称微波,电磁波既能在介质中传播也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声波只能在介质中传播。黑体向外辐射的是电磁波。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的过程中提出能量子的假说。【解答】解:A、波长从1mm到10m的电磁波称微波,故A正确。B、微波是电磁波,电磁波既能在介质中传播也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声波是机械波,只能在介质中传播。故B错误。C、黑体向外辐射的是热量,是以光子的形式辐射的,而光是电磁波,故C正确。D、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的过程中提出了黑体辐射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从而提出了能量子的假说,故D正确。故选:ACD。【点评】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是学好该部分内容的前提。9.(4分)某同学欲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完成相关实验.图中电流表的量程为0.6A,内阻约0.1Ω;电压表的量程为3V,内阻约6kΩ;G为小量程电流表;电源电动势约3V,内阻较小,下列电路中正确的是( )A.测定一段电阻丝(约5Ω)的电阻 B.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约3Ω) C.描绘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的伏安特性曲线 D.测定电流表内阻【考点】N3: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2007年江苏省高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