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中学高2025届小二黑体高三摸底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5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DACDBCDACACAA题号14151617181920答案BDBACDB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有4小题,共50分)21.【答案】壁画错误:①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是汉武帝并非汉宣帝;②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西域国家抗击匈奴并不是求取金人佛像名号。(4分)解释说明——错误1:可能由于作画者对历史知识不够熟悉造成的。错误2:可能是作画者有意改编的。初唐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道教最受尊崇,佛教与之相争,对外交往频繁,丝绸之路畅通,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咽喉之地,在中原与西域的交往以及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在《史记》《汉书》中都有记载,被司马迁称为“凿空”,是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身处丝路枢纽敦煌的佛教徒借张骞的名人效应根据史实进行加工把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提前两百多年,赋予其引入佛教的新含义。《张骞出使西域图》壁画是印证张骞出使西域的转手史料,反映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初唐佛道之争的一手史料,是研究初唐壁画艺术的实物史料,展示了敦煌艺术的独特风格和高超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8分)(另有错误:①汉武帝派遣张骞前往联系西域大月氏,以联合攻打匈奴;②张骞通西域后,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③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张骞通西域时未有佛教即佛像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开辟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首先,找出壁画的两处“错误”,据材料“前汉(即西汉)中宗(汉宣帝的庙号)……乃使博望侯张骞往西域大夏国”可知,错误1是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是汉武帝,而不是汉宣帝;据材料“既获金人(黄金制作的佛像)”可知,错误2是材料认为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求取金人佛像,而事实上是为了联络西域各国共同抗击匈奴。然后,解释原因,据材料“这幅壁画创作于初唐时期”可知壁画作者是后人描述前人事迹,可能因为作者对汉武帝和汉宣帝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不熟悉,导致了记忆错乱;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作者有意为之,因为唐朝初年,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和道教都一度盛行,而且敦煌又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佛教传入中原地区的重要通道,所以也有可能是佛教徒意图借“张骞出使西域”这一著名历史事件来扩大佛教影响力;再结合唐初丝绸之路的发展情况而言,唐朝初期国力强盛,丝绸之路通畅,统治者也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客观上为相关艺术创作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条件。最后,升华总结为:这幅壁画通过展示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功绩,也同时展示了佛教东传的历史进程,既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同时文物自身也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公众号:高中试卷君22.【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繁荣发展;交通便利;随着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殖民扩张,中国被卷入全球贸易网(或世界市场)。(6分)(2)研究主题:“明清江南的经济与中外贸易”。(2分)史料价值:材料二中第一则材料为清朝雍正年间政府官员的奏疏,作为一手史实,体现江南地区农业、商业发展状况,有助于我们研究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问题,即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市场依赖的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发展存在一定不足;第二则材料作为明代士大夫的思考,反映了明代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及对外贸易情况,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的区域分工及其对中日贸易的贡献,可用于研究明清手工业发展特点和趋势。(6分)【解析】(1)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兴盛的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原因:据“明清时期,江南农村的商品生产特别是手工棉纺织品的生产,促使一批农村市镇兴起和繁盛”和所学得出商品经济繁荣发展;交通便利;据“行销海外,在全球化贸易中,遍及亚洲、欧洲、美洲”得出随着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殖民扩张,中国被卷入全球贸易网(或世界市场)。(2)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社会经济,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丰收之年尚不敷民食,向藉外江商贩接济”“大抵日本所须(需),皆产自中国”分析理解,归纳得出研究主题:“明清江南的经济与中外贸易”。史料价值:据“《雍正朱批谕旨》,程元章奏疏”可知材料二中第一则材料为清朝雍正年间政府官员的奏疏,据“杭嘉湖三府属地,地窄人稠,民间多以育蚕为业,田地大半植桑,岁产米谷,除办漕外”并结合史料类型的价值可知,作为一手史实,体现江南地区农业、商业发展状况,有助于我们研究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问题,即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市场依赖的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发展存在一定不足。据“(明)姚士麟《见只编》”得出第二则材料作为明代士大夫的思考,据“如室必布席,杭之长安织也。妇女须脂粉,扇、漆诸工须金银箔,悉武林造也。他如饶之瓷器,湖之丝绵,漳之纱绢,松之棉布,尤为彼国所重”和所学得出,反映了明代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及对外贸易情况,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的区域分工及其对中日贸易的贡献,可用于研究明清手工业发展特点和趋势。23.【答案】(12分)【示例】从田子茂的个人生平看北宋制度。(2分)首先,宋朝大力发展科举,积极提倡文治。田子茂出生于一普通农家仍能赴京应试,充分反映了宋朝科举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科举向全社会开放的史实,形成“取士不问家世”。其次,宋朝崇文抑武。田子茂“稍长则便能武事”,但他依然选择赴京应试,这说明科举才是正途。后来科举“中第一”,以一文官的身份担任武将职位,这反映出的政府的崇文抑武政策和观念。1105年,田子茂在宋军与西夏作战并立有军功,这反映了北宋时期多民族政权并列,民族政权之间有争战,从“收复”一词中可以看出西夏主动出兵,北宋深受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边防压力较大。(9分)田子茂的生平再现了北宋的某些历史场景,今天,我们能从他的生平事迹来研究北宋历史,以小人物定格大历史。(1分)【解析】据材料“田子茂的生平是宋代某些历史场景的再现”可得出,从田子茂的个人生平看北宋制度。据材料“后赴京应试”“天子临轩试之,中第一”可知,宋朝大力发展科举,积极提倡文治。据材料“田子茂出生于山西忻州一普通农家”及所学可知,田子茂出生于一普通农家仍能赴京应试,充分反映了宋朝科举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科举向全社会开放的史实,形成“取士不问家世”。据材料“稍长则便能武事”“后赴京应试”可知,宋朝崇文抑武。田子茂“稍长则便能武事”,但他依然选择赴京应试,这说明科举才是正途。据材料“天子临轩试之,中第一”“先后担任泾源路第四将队将”可知,后来科举“中第一”,以一文官的身份担任武将职位,这反映出的政府的崇文抑武政策和观念。据材料“在宋军收复银州(今陕西榆林南)战事中立有军功”可知,1105年,田子茂在宋军与西夏作战并立有军功,这反映了北宋时期多民族政权并列,民族政权之间有争战,从“收复”一词中可以看出西夏主动出兵,北宋深受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边防压力较大。综合材料信息可知,田子茂的生平再现了北宋的某些历史场景,今天,我们能从他的生平事迹来研究北宋历史,以小人物定格大历史。24.【答案】(1)明清时期封建制度逐步僵化;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和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顾炎武的社会实践。(6分)(2)反对国家与民争利,主张与天下同利;主张封建国家减少对工商业的干预;利用人的私性来管理经济;发展生产是税收的基础;要兼顾地方的财政自主权。(6分)【解析】(1)本题考查顾炎武经济思想形成的背景,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从政治、经济、思想、个人等方面组织答案。(2)本题考查顾炎武的主要经济思想,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他提出‘利在于民,犹在国ˈ的原则,强调‘天子不能与万物争权ˈ”、“对手工制造业、矿冶业和商业等行业,封建国家应‘一税之后,不问其所之ˈ”、“应通过尊重人的本性来管理经济”、“财政分配应兼顾中央和地方”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2025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答案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