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题号123467101112151820答案BDADCBBDFBDCAA1.B【解析】A项,“是为了繁殖”错,原文“在春季迁徙期间,大多数草原雕都会穿过埃及苏伊士湾南部“瓶颈”地带,有的飞越西奈半岛和以色列南部,向东北方向从欧洲伏尔加河以东的区域一直延伸到阿尔泰山脉的繁殖地”,不能得出“为了繁殖”的结论;C项,强加因果,前后两句没有因果关系;D项,“要经过四个生长阶段”错,应为“要经过五个生长阶段”,“幼鸟要到第三个阶段才开始长时间站立”错,应为“幼鸟要到第四个阶段才开始长时间站立”。2.D【解析】“只要……就完全可以……”过于武断。3.A【解析】A项意思是“吊影伤情好像离群孤雁,漂泊无踪如断根的秋蓬”,这是诗人与孤雁自比,不是描写候鸟迁徙。(原文: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4.D【解析】迁徙路线“埃及苏伊士湾南部‘瓶颈’地带→西奈半岛和以色列南部”错,原文“大多数草原雕都会穿过埃及苏伊士湾南部‘瓶颈’地带,有的飞越西奈半岛和以色列南部”。5.(6分)示例:①不破坏草原雕的食物链。草原雕选择在我国新疆北部繁殖,是因为别珍套山等地区有比较丰富的食物。因此,不破坏草原雕的食物链,是草原雕长久栖息的条件之一。②不破坏草原雕的栖息环境。西伯利亚本是个无人之地,全球化加速了人类的开发活动,从而导致草原雕的栖息地逐渐丧失,草原雕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因此,为草原雕营造良好的栖息环境,草原雕才有可能长久栖息。③不滥用化学杀虫剂和毒药。人们使用化学杀虫剂和灭鼠毒药,是草原雕不生不育甚至死亡的直接原因。因此,防止人为破坏行为,草原雕才有可能生生不息。(答对一点得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6.C【解析】纪实文学追求真实性和客观性,虽然老板对女工的暴力行为及其辱骂语言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艺术加工,但这是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为了增强文本的冲击力和表现力而进行的艺术加工。因此,说它“夸张性和戏剧化稍过,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纪实文学的真实性”是不准确的。7.B【解析】“使得情节在平静、紧张、激烈、哀伤之间交替进行”错误,本文情节并不激烈。8.(5分)视角变化:由哑老人视角转至孙女小岚视角,最终回归哑老人视角。(2分)视角变化效果:①丰富叙事:展现这个旧社会困苦家庭的极度贫穷,也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②丰满人物:既展现了底层人民的物质匮乏和精神孤独;又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与坚韧。③增强情感:让读者感受到祖孙二人的那份深厚亲情和对人性美好的向往追求,而两个人物的悲剧结局则增加了读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④点明意图:揭露了黑暗不公的社会现状和尖锐的阶级矛盾,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尊严与社会公正的思考。(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三点得3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6分)①文本一为短篇小说,略写毒打情节,留给读者想象空间;文本二为报告文学,详写毒打场景,生动展现受害者的悲惨遭遇。②在艺术表现上,文本一通过侧面烘托和情感永州市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1页(共4页)渲染,展现人物的悲惨命运;文本二则正侧面结合,营造紧张氛围,引发读者共鸣。(答对一点得3分,答对两点得6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BDF【解析】①根据语境揣摩句意。画波浪线部分的意思是“如果能根据礼义来安排志向,根据法度来指导自己的言论,那么儒家之道也就完备了,即使是尧舜这样贤明的君主,也不能在这上面有丝毫的增益了。”②注意句式整齐对应的特点。“志以礼安”与“言以类使”在结构、句式上形成对应,若夫为句首发语词。③注意虚词标志。“矣”为句末语气词,该断开。因此该句应断为“”若夫志以礼安,言以类使,则儒道毕矣。虽尧舜不能加毫末于是矣。”11.B【解析】句式不同,后者是宾语前置句,前者不是。12.D【解析】孔子并不这么认为。从文本二可以看出。原文“曾是以为孝乎”“敬,何以别乎?”意思是“这样就能算孝顺了么?”“不能尊敬父母的话,凭借什么来区别呢?”,可见,孔子认为奉养父母还不够,尊敬父母才是真正的孝。13.(8分)(1)即使被父母憎恶时仍能不丧失对父母的爱,如果不是仁德之人是不能做到的。(虽:即使;见……于:表被动;莫能行:不能做到;句子大意各1分。)(2)所以,君子在家就使自己的品行忠诚厚道,出外就和贤能的人交朋友。(如果能够做到这样),怎么会没有孝顺的名声呢?”(笃:使……忠诚厚道;贤:贤能的人;何为:宾语前置,为何,怎么,为什么;句意各1分)14.(3分)第一问:对待父母始终保持和颜悦色。(1分)第二问:①做到身敬、辞逊、色顺、友贤。②内修笃厚品行,外交德贤之人。(2分)15.C【解析】不是突出人物特点,而是突出虞世南书法字形端庄,笔力遒劲,刚柔并济空灵流畅的特点。16.(6分)①开门见山,开头直接点明虞世南书法的巧妙。称其于众人之中脱颖而出,有自然不拘束的格局之巧。②运用对比(衬托)。三四句用怀素、张芝等书法大家的作品与虞世南书法对比(或衬托虞书),突出虞书的独特风格。③运用比喻。五六句把虞书的笔势、笔力比作父子君臣紧紧相拥,突出虞书字形端庄、笔力苍劲;七八句把用笔的粗细、笔画之间的疏阔得当比作“竹子的摇曳”“水波的起伏”,突出运笔空灵流畅。(答对一点2分,答对三点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7.(6分)(1)序八州而朝同列一夫作难而七庙隳(2)参差十万人家重湖叠獻清嘉(3)示例一:稍见云中白若拷蒲数十立者,山也。(《登泰山记》)示例二: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梦游天姥吟留别》)示例三: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山行》)文言文译文:材料一:在家孝敬父母,出外敬爱兄长,这是做人的最起码的道德操守;对上顺从,对下厚道,这是做人的中等道德操守;顺从正道而不顺从君主,顺从道义而不顺从父亲,这是做人的最高准则。如果能根据礼义来安排志向,根据法度来指导自己的言论,那么儒家之道也就完备了,即使是尧舜这样贤明的君主,也不能在这上面有丝毫的增益了。孝子不服从命令的原因有三种:服从命令,父母亲就会危险;不服从命令,父母亲就安全,那么孝子不服从命令就是忠诚;服从命令,父母亲就会受到耻辱,不服从命令,父母亲就光荣,那么孝子不服从命令就是奉行道义;服从命令,就会使父母的行为像禽兽一样野蛮,不服从命令,就会使父母的行为富有修养而端正,那么孝子不服从命令就是恭敬。所以,可永州市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2页(共4页)以服从而不服从,这是不尽孝子之道;不可以服从而服从,这是不忠于父母;明白了这服从或不服从的道理,并且能做到恭敬尊重、忠诚守信、正直老实地来谨慎实行它,就可以称之为大孝了。古书上说:“顺从正道而不顺从君主,顺从道义而不顺从父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即使自己劳苦憔悴时也不能够丧失对父母的恭敬,遭到灾祸患难时也不能够丧失对父母应尽的道义,即使被父母憎惡时仍能不丧失对父母的爱,如果不是仁德之人是不能做到的。《诗经》上说:“孝子之孝无穷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魯哀公问孔子说:“兒子服从父亲的命令,就是孝顺吗?臣子服从君主的命令,就是忠贞吗?”问了三次,孔子不回答。孔子小步快走而出,把这件事告诉给子贡说:“刚才,国君问我,说:‘兒子服从父亲的命令,就是孝顺吗?臣子服从君主的命令,就是忠贞吗?’问了三次而我不回答,你认为怎样?”子贡说:“儿子服从父亲的命令,就是孝顺了;臣子服从君主的命令,就是忠贞了。先生又能怎样回答他呢?”孔子说:“真是个小人,你不懂啊!从前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只要有了四个敢于诤谏的大臣,那么疆界就不会被割削;拥有千辆兵车的小国,有了三个敢于诤谏的大臣,那么国家政权就不会危险;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有了两个诤谏的大臣,那么宗庙就不会毁灭。父亲有了诤谏的兒子,就不会做不合礼制的事;士人有了诤谏的朋友,就不会做不合道义的事。所以,兒子一味听从父亲,怎能说这兒子是孝顺?臣子一味听从君主,怎能说这臣子是忠贞?弄清楚了听从的是什么才可以叫做孝顺、叫做忠贞。”子路问孔子说:“这里有个人,早起晚睡,耕地锄草栽植播种,手脚都磨出了老茧,以此来赡养自己的父母,却没有孝顺的名声,为什么呢?”孔子说:“想来大概是他举止不恭敬吧!或许是他说话不谦虚吧!或许是他脸色不温顺吧!古代的人有句话说:‘给我穿啊给我吃啊,若不恭敬就不靠你。’”子路说:“现在有的人早起晚睡,耕地锄草栽植播种,手脚都磨出了老茧,以此来贍养自己的父母,并没有举止不恭敬、说话不谦虚、脸色不温顺这三种行为,那为什么会没有孝顺的名声呢?想来大概是他所交的朋友不是个仁德之人吧!”孔子又说:“仲由,记住吧!我告诉你。即使有了全国闻名的大力士的力气,也不能自己举起自己的身体,这不是没有力气,而是客观情势不许可。所以,君子在家里行为不整饬,这是自己的罪过;在外名声不显扬,是朋友的罪过。所以,君子在家就使自己的品行忠诚厚道,出外就和贤能的人交朋友。如果能够做到这样,怎么会没有孝顺的名声呢?’材料二:子夏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侍奉父母最难的是保持和颜悦色。有事情,让子女做;有好吃的,给老人享受,这样就能算孝顺了么?”子游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是指能够奉养父母,就连狗与马,都能饲养。不能尊敬父母的话,凭借什么来区别呢?18.A【解析】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A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偷眼”“断魂”拟写“霜禽”“粉蝶”,让它们具有人的情态。B项,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月明”对“风定”,“船笛”对“池莲”,“参差起”对“自在香”。C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露珠”和“月”分别比喻成“真珠”和“弓”。D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黑云”比喻成“墨汁”,“雨点”比喻成“跳珠”。19.(6分)①从“秦蜀隔绝”到“秦蜀古道”②从“古蜀道”到“新蜀道”③从“交通线”到“交通网”(每句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先概括出每段的内容,再以“从……到……”的句式拟写小标题。第①处由“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分隔两边……‘秦蜀古道’”可知,此处讲述了古蜀道的由来。第②处由“今天的中国……古蜀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知,此段着重论述了当今蜀道的變化发永州市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3页(共4页)展,凸显出蜀道的新变化。第③处由“铺展地图,一张交通网呈现在人们面前”可知,此处讲述了蜀地交通网的建设,表明蜀地交通不再是之前单一的“蜀道”。20.A【解析】A项中“护生画集”应用书名号,不用双引号。21.(4分)①“众所周知的一些名家”改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名家”。②“他们”改为“他们的作品”。【解析】①语序不当。多项定语排列时数量词应放在“众所周知”这个形容词前面。②暗换主语。从后面的“被奉为经典”“笔下流出”可知,主语应是“他们的作品”22.(4分)①“结实”在文中指言语分量重,有说服力。(2分)②使用“结实”一词,说明了“道理”的正确性、可靠性;用“结实”形容“道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增强了语言的趣味性与表现力。(2分)【解析】分析理解词语的含义,需从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进行分析。“结实”本义为“坚固,牢固”,结合语境可知,朱自清题词时指出了竹久梦二对丰氏的影响,从而表明后文“道理”的可靠性,故“结实”在文中指言语分量重,有说服力。此处运用“结实”来形容道理,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语言的趣味性与表现力,同时也使读者更易理解。23.(60分)审题指导:问题情境的内容,聚焦现实生活热点问题,贴近生活实际;问题情境的主题,导向鲜明,引导当代青少年积极关注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运用科学的方法理性地思辨,去伪存真,把握本质,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良好的生活态度。角度一:“量化”是规划管理,是高效行事,是掌握感,是提升生活品质的途径。量化具体到实施数字标准,可行性高,于是人们变得更
【湖南卷】湖南省永州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永州三模)(4.22-4.24)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