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2023-10-27 · U3 上传 · 12页 · 235.5 K

2018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6分)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不受激素影响 C.不存在信息传递 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考点】E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41:正推法;53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分析】1、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得各个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稳态调节的主要机制。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2)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常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解答】解: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A正确;B、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还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错误;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说明神经调节过程中存在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错误;D、人体神经调节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入侵病原体的消灭要通过免疫调节,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比较并识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识记两者之间的关系,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2.(6分)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性染色体为XY,雌株为XX;其幼茎可食用,雄株产量高。以下为两种培育雄株的技术路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形成愈伤组织可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 B.幼苗乙和丙的形成均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C.雄株丁的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XX D.与雄株甲不同,雄株丁培育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考点】9C:生物变异的应用;R4: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23:模式图;41:正推法;52B:育种.【分析】题干图示介绍了两种育种过程,第一种由顶芽培育雄株甲,是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一般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环节,其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形成愈伤组织时可以通过调节培养基中的植物激素比例促使形成愈伤组织。第二种是由花粉培养雄株丁,是单倍体育种结合杂交育种。从花粉到幼苗乙和丙,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由幼苗乙丙分别到植株乙、丙,属于多倍体育种,由植株乙和丙杂交形成雄株丁。在此过程中,形成幼苗乙和丙是两种不同的花粉,这样最后通过杂交才能得到的雄株丁(XY),据此回答判断。【解答】解:A.形成愈伤组织可以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A正确;B.形成幼苗乙和丙属于植物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B正确;C.雄株丁两个亲本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XX、YY,C错误;D.雄株丁是通过植株乙和丙杂交而来,所以培育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育种知识的掌握,理解几种育种方法的过程、原理、采用的技术手段,根据图形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一般方法,并且能够了解常见育种方式的优缺点。3.(6分)生物膜上不同类型的蛋白质行使不同的功能。下表中依据膜蛋白功能,对其类型判断错误的是( )选项膜蛋白的位置、功能膜蛋白的类型A.位于突触后膜,识别并结合神经递质受体B.位于靶细胞膜,识别并结合激素载体C.位于类囊体膜,催化ATP合成酶D.位于癌细胞膜,引起特异性免疫抗原A.A B.B C.C D.D【考点】2C: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22:数据表格;515:生物膜系统.【分析】生物膜上的蛋白质或镶嵌、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或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可以参与物质的运输,信息的传递以及能量的转换等,结合本题所列的相关膜蛋白及其功能,体现了生物膜系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解答】解:A、位于突触后膜上的蛋白质,能识别并结合神经递质,这是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A正确;B、位于靶细胞膜上能识别并结合激素,这是相应激素的受体,B错误;C、位于类囊体膜上,而类囊体膜上可以进行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所以该膜蛋白可以是合成ATP的有关酶,C正确;D、位于癌细胞膜上,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这是抗原的作用,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真核细胞生物膜蛋白质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6分)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XB)对无节律(Xb)为显性;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在基因型为AaXB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AAXBxb类型的变异细胞,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B.该细胞的核DNA数是体细胞的一半 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A和a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 D.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考点】61:细胞的减数分裂.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51E:有丝分裂;521:减数分裂.【分析】基因型为AaXB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AAXBxb类型的变异细胞,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已经完成,A、a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已经分离,而着丝点并没有分裂,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即减数分裂间期,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由B变为b,造成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基因型为AAXBxb类型的变异细胞,应该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DNA含量和体细胞相同。【解答】解:A、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B、该细胞的DNA和体细胞的相同,B错误;C、A和a为与同源染色体上,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C错误;D、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即减数分裂间期,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由B变为b,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变异的发生,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5.(6分)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100mL锥形瓶中,加入40mL活化酵母菌和60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培养液中的O2和CO2相对含量变化见下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 B.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 C.若降低10℃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 D.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考点】3V: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21:坐标曲线图;51C: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分析】酵母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又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属于碱性厌氧型生物。有氧呼吸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的反应式:C6H12O6→2C2H5OH+2CO2+能量在探究有氧呼吸的实验中,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产生,因此实验之前必须用NaOH溶液吸收空气中原有的二氧化碳;在探究无氧呼吸的实验中,产生的酒精可以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进行鉴定,而二氧化碳也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与有氧呼吸的区别是观察两者的浑浊程度。【解答】解:A、t1→t2,培养液中氧气含量下降,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A正确;B、t3时,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B正确;C、图中曲线表示的是最适温度下的反应,若降低10℃培养,有关酶的活性降低,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延长,C错误;D、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6.(6分)某生物基因型为A1A2,A1和A2的表达产物N1和N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即N1N1、N1N2、N2N2三种蛋白。若该生物体内A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1的2倍,则由A1和A2表达产物形成的二聚体蛋白中,N1N1型蛋白占的比例为( )A. B. C. D.【考点】16: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71:氨基酸、蛋白质的相关计算;512:蛋白质的合成.【分析】1、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2、二聚体蛋白由N1和N2随机组合形成,所以形成的二聚体蛋白有N1N1、N1N2、N2N2三种。【解答】解:由于A1和A2的表达产物N1和N2,且该生物体内A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1的2倍,所以表达产物中N1:N2=1:2.因此,由A1和A2表达产物形成的二聚体蛋白中,N1N1型蛋白占的比例为。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合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本卷共4题,共44分。7.(10分)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功能受多种物质影响,与血管健康密切相关。(1)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可降低VSMC膜上Ca2+运输蛋白的活性,导致进入细胞内的Ca2+ 减少 (增加/减少),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上述调节方式属于 体液 调节。(2)机体产生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引起VSMC内质网功能紊乱,堆积未折叠蛋白,这些蛋白没有形成正确的 空间结构 ,不能行使正常功能。(3)用同型半胱氨酸处理体外培养的小鼠成熟分化型VSMC后,其细胞分化相关指标的变化如下表所示。形态相对增殖能力相对迁移能力未处理长梭形弱弱处理椭圆形强强由此推断,同型半胱氨酸导致VSMC分化程度 降低 (升高/降低),功能紊乱。(4)已知血管保护药物R对VSMC没有直接影响,但可改善同型半胱氨酸对VSMC的作用。以小鼠VSMC为材料,在细胞水平研究上述作用时,应设计三组实验,即 对照组 、同型半胱氨酸处理组和 R+同型半胱氨酸处理组 ;每组内设三个重复,其目的是 减少随机误差 。【考点】1A: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51:细胞的分化.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22:数据表格;144:实验设计原则;51F: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分析】通过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功能分析细胞分化、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相关知识,设计相关实验分析用同型半胱氨酸处理体外培养的小鼠成熟分化型VSMC后,其细胞分化相关指标的变化相关问题,抓住体感所给的关键信息从而解决相关问题。【解答】解:(1)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可降低VSMC膜上Ca2+运输蛋白的活性,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所以应该是导致进入细胞内的Ca2+减少,使得肌肉细胞不能收缩,该调节方式属于体液调节。(2)内质网的作用之一就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所以机体产生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引起VSMC内质网功能紊乱,堆积未折叠蛋白,这些蛋白没有形成正确的空间结构,不能行使正常功能。(3)通过表格可知:用同型半胱氨酸对体外培养的小鼠成熟分化型VSMC处理与否,可使熟分化型VSMC在形态、相对增殖能力和相对迁移能力发生不同的变化,由此可见同型半胱氨酸导致VSMC分化程度降低,功能紊乱。(4)已知血管保护药物R对VSMC没有直接影响,但可改善同型半胱氨酸对VSMC的作用。以小鼠VSMC为材料,在细胞水平研究上述作用时应采用对照实验的原则,所以应分成三组实验进行,即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处理组和R+同型半胱氨酸处理组,分别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去培养等量的VSMC,观察三组细胞分化相关指标的变化;在实验过程中每组内设三个重复,其目的是减少随机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故答案为:(1)减少体液(2)空间结构(3)降低(4)对照组R+同型半胱氨酸处理组减少随机误差【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即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题干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