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贵百河”4月高三质量调研联考 历史试卷

2024-04-21 · U1 上传 · 4页 · 592.1 K

2024届“贵百河”4月高三质量调研联考试题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张贴在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王国维说:“商人兄弟相及,凡一帝之子,无(论)嫡庶长幼,皆为未来之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实无封建之事。”这说明商代A.深受前代禅让制的影响B.具备了初步的家法秩序C.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度D.废分封以强化中央集权2.汉代豪族在地方社会拥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和支配力。如图显示了两汉时期豪族大姓在地域分布上的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西汉时期东汉时期(注:图中“人”是指史书上仅提一人之名姓的豪强大族,其背后也是以家族为后盾)A.人口增长数量B.土地兼并程度C.政治中心转移D.儒学传播范围3.贞观十四年,唐朝征服西域腹地的高吕国,旋即改作西州,西州为正州而非羁縻州,此后,再设军政兼理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的广漠地带。这反映出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边疆与内地治理的一体化C.唐王朝版图的基本奠定D.陆上丝绸之路的持续畅通4.宋代,端午节赛龙舟成为大型的体育节庆活动。宋词中对此多有记载,柳永的《破阵乐》“两两轻彻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刘镇的《贺新郎》“龙舟馔水飞相逐”;张先的《木兰花》“龙头解猛吴儿竞”都描述了龙舟竞渡、誓夺锦标的竞赛场面。这说明A.体育活动丰富了文学创作素材B.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体育发展C.宋代城市的娱乐功能更加凸显D.民间体育运动发展趋于规范5.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江苏松江府地区种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棉布有“衣被天下”之称;浙江崇德石门镇榨油业发达;江西景德镇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据此可知,明清时期A.市镇的规模在不断扩大B.手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C.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D.商帮推动区域经济发展6.1904年,清政府在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中明确规定“各学堂皆学官音”:各国言语,全国皆归一致,故同国之人,其情易洽,实由小学堂教字母拼音始……兹拟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言……将来各省学堂教员,凡授科学,均以官音讲解。此举意在A.改革教育塑造国家意识B.利用新式学堂统一思想C.借助新政控制地方政权D.改进教学方式发展科技历史第1页共4页7.民国初年,35个有明确党纲的政党均主张振兴实业、普及教育、中央集权,推崇政党内阁。与此同时,各主要政党的整合也在快速进行。1912年秋,北京政坛上出现了国民党、共和党、统一党、民主党分庭抗礼的局面。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A.党派斗争的复杂B.社会转型的加快C.共和观念的宜扬D.政党政治的活跃8.193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全国农产品产量较前三年高出44%,工业产品的产量比1935年增加70%,商品交易量如棉花、棉纱等也增加30%。此时,国家经济的发展A.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关亦关空筑B.有效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瓶味的得益于政府的经济改革治劣c.劳新D.是国共关系调整的必然结果染毁K9.右图所示为1947年《申报》上的一则广告。该广告可印证当时到A.上海市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B.西方大国加强对中国文化侵略C.西式餐饮文化已融入市民生活D.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占据优势10.1956年在中共八大上,中央副主席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并得到中共八大肯定和接受。这一经济思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全国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部分是按照计划生产的……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我国市场……是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但附有一定范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国家市场的补充,因此它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组成部分。A.孕育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B.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C.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D.客观反映了生产力发展实际11.古代雅典人设立祭祀仪式纪念诛杀僭主者,战争执政官负责每年在固定的时间向他们献祭;此外,雅典人还赋予了诛杀僭主者的直系后代各种特权,让他们有权享用城邦的公费食堂,有权免除赋税,有权在公共典礼中于前排就座。这些举措A.有利于强化民众的民主观念B.捍卫了公民的个人自由C.有效确保雅典民主制的持续D.孕育出崇尚自由的风气12.从12世纪开始,西北欧出现一场广泛的“拓殖运动”,被开垦的大量土地基本上是荒地、森林和沼泽,是封建地产范围以外的土地,这些土地具有“私产”性质。据此可知“拓殖运动”A.增强了欧洲封建领主势力B.推动了商业资本的扩张C.引发了各国对土地的争夺D.促进了庄园经济的瓦解13.19世纪50年代后,受到印度民族大起义极大震撼的英国政府开始考虑将“议会文明”引进印度,1861年,英国允许印度人进入立法参事会,但拥有独裁权力的英国总督可以否决立法机构的任何一项立法。这反映了A.欧洲启蒙运动影响深远B.世界殖民体系逐步确立C.英国试图强化殖民统治D.印度革命转向议会斗争14.20世纪以来,随着文官集团的日益崛起与膨胀,文官逐渐“演变为运用法律和掌握政府实权的真正力量”,以至于每位总统都要致力于“如何防止职业文官阔割总统的政策”。据此可知,美国A.行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B.总统行政权力遭到侵夺C.文官集团垄断政府权力D.三权分立机制发展完善15.列宁指出:“社会主义建设是否可能,就全看我们能否在一定的过渡时期内,用向外国资本交纳一些贡赋的办法保护自己国内经济的独立。”后来斯大林也强调:“以为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国民经济的东西,这就是愚蠢之至。”这表明两人都主张A.独立自主发展本国经济B.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C.学习资本主义先进制度D.打破单一的公有制体制历史第2页共4页16.右图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1995—2023年七国集团(G7)及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五国(BRICS)生产总值占全球生产总值的比例变化图(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材料可说明此时期A.美苏阵营对立的加剧B.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C.南北国家的互利共赢D.国际经济秩序的革新*ERI(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题14分,18题12分,19题12分,20题14分,共52分)17.(14分)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代社会自郡县制以来,政权只设到县一级,社会基层长期维持“乡绅自治”。这种治理格局概括为“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中国传统基层自治的存续,得益于既是社会经济单位、又是政治责任单位的家户制度和儒家意识形态的教化。随着中国步入现代社会,现代性的侵蚀导致传统基层宗族社会受到严重冲击,近代以来中国不断探索与现代性相适应的基层治理制度。——摘编自任杰、郁建兴《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自治、法治与德治》等材料二中国共产党自其成立以来,通过不断实践,实现了对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彻底改造。中国共产党基层社会治理概况表(部分)阶段治理概况开展土地革命与阶级斗争,使乡村农民获得了广泛权力,成为基层社会权力主体,苏维埃1927—1936年制度逐渐形成。陕甘宁边区政府规定:乡(市)参议会以20至60人选举一参议员,每年改选一次;县参1937—1945年议会以400人到800人选举一参议员,每两年改选一次。1946—1949年解放区政权改组为人民代表会议政权,人民代表会议制度成为一项根本政治制度被确定下来。1949年至今全国各地城市都陆续建立、健全了居民委员会组织;村民委员会由广西走向全国。——摘编自杨东《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与参与主体的近代嬗变》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社会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基本条件。(8分)(2)结合材料二的史实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不断探索与现代性相适应的基层治理制度”。(6分)18.(12分)图像如同文本和口述证词一样,也是历史证据的一种重要形式。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观察下列一组图片,回答问题。DIPRITOX图一《论法的精神》图二《权利法案》图三《独立宜言》初印版图四《人权宣言》(1)依据上述图片的提示,概述这些图片所反映的思想和事件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8分)(2)作为“可视的历史”,以上4幅图像对于研究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什么作用?(4分)历史第3页共4页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企业,是指使用机器进行生产的企业。在近代中国,近代企业相较于西方出现的较晚,而且受到西方的影响,由于交通、经济基础和西方列强的影响等,中国近代企业分布极不平衡。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的地图中标示出中国近代企业集中分布的区域,并说明集中分布的理由。(要求:只需标示出中国近代企业的部分集中分布区域,在答题卡的地图中用斜线/////明确标示,理由准确充分,表述清晰。)20.(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战后,相继获得独立的非洲国家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概括起来有三种(如表),三种发展道路从结果来看都不尽如人意。布隆迪、尼日利亚等国独立后继续保持与宗主国的经济联系,复制宗主国的政治体制资本主义道路和经济政策。这些国家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但对外资依赖性强,出口品种单一。美国为了与苏联争夺非洲,积极援助拉拢这些国家,这加剧了这些国家对西方援助的依赖。一些国家一开始主张区别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中间道路,但在苏联的影响下,逐非资本主义渐奉行苏联式的社会主义,经济上把前宗主国企业收归国有;限制私人经济的发展,几乎道路别除了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些国家建立了自己的工业基础,但由于资金、技术、管理人员有限往往造成开工不足,效率底下。加纳、坦桑尼亚一些政治家认为,非洲传统村社中孕育着社会主义,应利用当前时代衬社社会主义的物质成就促使非洲古老传统中的社会主义因素重新复活并发扬广大。这些国家实行集体道路劳动,平均分配,抑制了群众的积极性,导致生产率下降。——摘编自马克在《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非洲三种发展模式“从结果来看,都不尽如人意”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主要发展趋势,谈一谈非洲现代化发展的出路在哪里。(8分)历史第4页共4页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