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礼中学2024届高三综合自主测试(一)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据材料“周王以美酒款待二人,并皆赐给二人玉五毂,马三匹”“以相当于侍奉周天子的规格百牢之礼招待前来会晤鲁公的吴王夫差”可知,虢公、晋侯朝见周王,周王以诸侯之礼款待,而吴王夫差去鲁国,鲁国却以周王之礼招待,体现了当时不同的实力会晤时采用不同的礼仪,故选D项;鲁国使用周王之礼招待吴王夫差体现了礼崩乐坏,但材料未体现政局变化,排除A项;社会治理是一种导致公共理想的社会和经济效果的治理模式,材料信息与社会治理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招待不同人物的东西都不是特别贵重,并未产生经济负担,排除C项。2、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秦汉的“道”制“使一些不太适宜或不太愿意接受郡县制的民族,一定程度上适应并接受了政府的统治”,这有利于缓和民族关系,促进民族交融和国家治理,故选C项;“道”属于地方行政制度,不属于监察体制,排除A项;“道”制有利于对少数民族进行管理,但防止少数民族割据和叛乱说法绝对,排除B项;汉初郡国并行制度延续的是郡县制和分封制,排除D项。3、C【解析】官员荫庇的佃客不用向国家缴纳赋税,但需要向所荫庇的官员提供更多的田租,因此西晋的这一规定显然增强了世家大族的经济实力,故C正确。免役调的只是官员大户的荫庇客,并不是针对所有百姓,因此体现不出仁政民本;受荫庇的也未必是亲属关系,故B错误;受荫庇的佃客,实际上就是官员大户们的依附民,所以依附关系不是削弱而是增强,故D错。4、A【解析】根据材料唐朝前期,税收由中央政府统一征收和分配支出。.....并分派给各地政府进行征收,地方政府征收上来的税收,分为'上供、留使、留州'三个部分。及所学可知,唐朝前期,税收由国家统一征收和分配。两税法后形成了上供、留州、送使三分的财税管理体制。这主要是受到地方藩镇割据势力的影响,对中央集权造成了一定冲击,A项正确;材料无法直接得出农民经济负担加重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中央赋税收入得到保障的结论,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地方政府的税收使用权得到扩大,不利于藩镇割据问题的解决,排除D项。5、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经济、文化领域发生的剧烈变化对原有格局和秩序形成挑战。而明清所处的14~18世纪,正是世界发生巨大变化时期,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各国走上殖民扩张道路,开始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发展对旧的封建秩序产生巨大冲击。由此可见,明清时期的社会变化与世界上同步的,构成后者的组成部分,故选D项;明清时期的社会变化主要源自于自身小农经济高度发达、专制集权的长期发展等内部因素,由于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封建政府的闭关锁国,新航路开辟对其并未产生直接的影响,排除A项;明清时期的社会变化根源来自于内部因素,西方殖民者东进前已经逐渐发生,排除B项;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明清时期的社会变化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也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特点,这与西方世界社会发展变化方向是一致的,排除C项。历史(YL)答案(第1页,共4页){#{QQABBQAEggioQJIAABgCAQHACAGQkBGACIoGRBAIMAIACRNABAA=}#}6、C【解析】据材料“中国古代小说即使虚构”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小说虽然内容虚构的,但仍需借由年代、地点、人物名字等带有真实色彩的基本内容进行补充农耕,故具有一定史料价值,但因其具有主观色彩,故需要加由其他类型史料一起进行辨析,故选C项;小说虽说有一定史料价值,但历史著作史料价值更高,排除A项;小说中人物的名字是真实的,但是具体的事迹可能并非历史上真实的这一人物,排除B项;时代对历史叙述具有影响,但材料仅涉及到古代小说的书写内容,没有明确两者之间的具体关联,排除D项。7、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晚清中国。据材料,晚清一些书籍将自然科学的内容归入文学,放在最末的位置,体现了对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尚未充分认识,D项正确;当时思想解放和国人觉醒不够,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还不十分广泛,排除A项;“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指导思想,材料所述书籍不是洋务派编撰,排除B项;材料体现西学东渐,“融合发展说法不恰当,排除C项。故选D项。8、B【解析】据图可知,乙国在东北、华北、华南、全国的进出口均占据第一,这与日本在一战期间尤其是《二十一条》签订后大肆侵略中国有关,乙国为日本,故选B项。英国忙于一战,一战结束后,需要战后恢复和发展,其侵略中国的强度有所放松,故甲国是英国,排除A项;丙国在华北、全国的进出口占据第二,这是因为一战远离美国本土,美国也加紧侵略中国,但尚无法撼动日本的地位,丙国为美国,排除C项;1917年苏俄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19年忙于国内战争无暇进行对外贸易,丁为苏俄,排除D项。9、A【解析】从毛泽东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认为把王蒙划为“右派”是错误的,是一种“左”的做法,这就说明当时中央对“左”倾思想曾予以纠正,因此选择A项。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央存在“左”的倾向,说明“双百”方针得没有到了全面落实,可排除B;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说法绝对化,是错误的。10、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各行各业的模范人物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模范人物从“来自工业、科技、财贸、交通等领域”到“知识型、专家型、复合型”的转变,体现了改革开放不断走向深化,C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完成,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模范人物从“来自工业、科技、财贸、交通等领域”到“知识型、专家型、复合型”的转变,体现劳模评选的标准有发生变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劳模的具体概括,无法得知科技人才是否占据劳模的多数,排除D项。11、C【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吉尔伽美什与阿伽》反映了两河流域的社会情况,据材料“国王决策需要咨询长老议会和人民大会”,同时国王“不能随意推翻后两者的意见”可知,古代两河流域长老议会和人民大会和政治运行中起到重要作用,专制王权尚未形成,故选C项;虽然《吉尔伽美什与阿伽》“中没有神灵”,但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两河流域受到神学影响,如《汉谟拉比法典》中宣扬君权神授,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00年左右,两河流域产生了最初的文明,印欧人迁徙发生在两河流域文明产生之后,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国王决策需要咨询长老议会和人民大会,但长老议会和人民大会并非最高权力机关,虽然没有形成专制王权,但国王拥有较大权力,其政体并非民主政体,且据所学知识可知,最早确立民主政治的是古代雅典,排除D项。历史(YL)答案(第2页,共4页){#{QQABBQAEggioQJIAABgCAQHACAGQkBGACIoGRBAIMAIACRNABAA=}#}12、C【解析】本题考查价格革命。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革命,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势力衰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项正确;价格革命并没有巩固西、葡霸主地位,故A项错误;价格革命与阻碍国际贸易交流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B项错误;价格革命使金银大量输入欧洲,金银价格下降,物价上涨,故D项错误。13、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认为天体运行的法则服从于数学法则,数学是检验天体运行规律的工具”“以演算、分析、论证为渠道,精确计算出行星运动三定律”“将自然的研究方向从亚里士多德主义中‘质的判断’向‘量的确立’转变”并结合所学可知,近代科学家们相继提出实验归纳法和数学演绎法,强调真理须依靠数学的逻辑推理,倡导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自然科学研究重视数学与实验的结合,A项和D项只强调一方面,表述片面,排除A、D项;材料中仅涉及开普勒的研究以其长期天文实验观测的数据为材料,注重观察,不能完整包含整个材料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B项。14、B【解析】据材料“人类将成为一家人,我们盎格鲁—凯尔特—诺曼的卓越血统将领导各国走向这一结果”可知美国人、欧美白人具有领导世界的天职,具有种族优越感,故选B项;材料“这一伟大的邦联将最终环绕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强调邦联对世界的统治,而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邦联制不是美国人的政治追求,排除A项;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时间不符,排除C项;世界政治经济中心转移至美国是在二战后,时间不符,排除D项。15、B【解析】据材料“农产品价格......时而......时而......”可知,新经济政策要求开放市场贸易,由市场来调节价格,而苏联工业化方针则要求扩大工农业剪刀差,压低农产品价格,为工业化提供资金,因此,苏联对农产品价格调整左右摇摆,反映出20世纪20年代中期新经济政策与工业化方针的冲突,故选B项;20世纪20年代中期,苏联通过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工农联盟得以巩固,苏联政府已经失去对农业的控制,说法错误,排除A项;经济危机是1929年发生的,且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未受经济危机影响,排除C项;新经济政策的措施符合苏联的国情和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水平,新经济政策的弊端日益显露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16、A【解析】据材料“发达国家已多次采用......罔顾世贸组织的规则和惯例”可知,发达国家利用已有的资金和贸易规则的优势对本国和发展中国家采取双标的做法,这背离了经济全球化中贸易的自由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趋势,故选A项;据材料“政府补贴或关税壁垒等方式”可知,发达国家的双标做法不利于自由竞争,排除B项;据材料“政府补贴或关税壁垒等方式来扶持和保护国内特定的企业和产业”可知,发达国家用关税壁垒的方式扶植本国企业,其实质是贸易保护的政策,这不利于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排除C项;发达国家主要集中于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主要集中于南半球,发达国家对自己和发展中国家实行双重标准的做法,不利于南北国家合作,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17题18分,18题16分,19题18分,共52分)17、(1)中国人自古对蓝色的崇拜;中外交往增多;政府重视和管理;制瓷技术不断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多;元朝海外贸易发达;宗教因素的影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每点2分,共10分)(2)“中国蓝”的发展变化承载着华夏文化的集体记忆;“中国蓝”是北方游牧文化与南方文人士大夫文化融合的结果,是民族认同的象征;“中国蓝”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交融的结果,体现世界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中国蓝”蕴含的稳定沉静气质符合中华传统文化下国人的审美需求。(每点2分,共8分)历史(YL)答案(第3页,共4页){#{QQABBQAEggioQJIAABgCAQHACAGQkBGACIoGRBAIMAIACRNABAA=}#}【解析】(1)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尚蓝已成为贵族审美的嗜好,并成为一种祥瑞的象征”可以得出中国人自古对蓝色的崇拜;根据材料“古人不畏险阻从遥远的异国他乡采购青金石作为蓝色颜料来装饰佛像,以示对信仰的虔诚”、“来自伊朗等国”可以得出中外交往增多;根据材料“元明清三朝统治者皆因信仰对青蓝色系青睐有加”可以得出政府重视和管理;根据材料“在烧结瓷器的温度、质地及装饰手法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可以得出制瓷技术不断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宋元时期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多;根据材料“大规模对外出口贸易”可以得出元朝海外贸易发达;根据材料“元、清两代因信仰萨满教而崇尚天蓝色,明代统治者因信奉道教而推崇青蓝色系”可以得出宗教因素的影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技术的进步,文化传承。(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成为华夏文化记忆与民族认同中的鲜明一笔”可知“中国蓝”的发展变化承载着华夏文化的集体记忆;元朝的南侵冲击了南方文人士大夫的传统文化,蒙古人崇尚白色,元代的枢府白瓷为成熟的元青花瓷提供了必备的条件,元朝疆域的扩展为在国外寻找到更适合生产青花瓷的青料提供了大的环境,青花瓷的产生是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习
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综合测试(一)历史答案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