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七)历史试题答案

2024-03-20 · U1 上传 · 4页 · 217.2 K

巴蜀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答案DCABADDB题号9101112131415答案BCADCAC【解析】1.根据材料,人类起源各阶段人骨遗骸化石在中国境内均有发现,人类起源序列各主要环节在中国没有缺失,这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本土性和发展的持续性,故选择D项;A项“多元一体”无法体现;B项说法错误;C项“满天星斗”仅能解释材料中的“分布广泛”。2.根据材料,对于秦朝徭役误期的惩罚,《史记》(文献史料)和云梦竹简(实物史料)的记载存在分歧,这体现历史研究在应用史料时应坚持“二重证据法”,相互印证,故选择C项;A项说法错误,历史解释与历史事实可以统一;B项说法错误,对于冲突的史料,更应多方印证以获取历史事实的真相;本题未体现历史规律,故排除D项。3.根据材料,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尤其农学领域)多摘录历史资料和同类著作,这体现了儒家的尊经崇古、注释经典的思想,故选择A项;中国古代科技注重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具有总结性,故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主要为农业服务,故排除C项;中国古代科技侧重实用研究,如数学、医学、农学等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产生的,而西方科学则更注重理论的发展和探索,故排除D项。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此赋税制度为两税法。陆贽认为两税法实行货币征租使百姓不得不买卖实物以换得货币交租,在此过程中人们有时需要加价购买他们所没有的物品,而减价出卖他们所拥有的物品,这样一加一减,其间损耗颇多,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故选择B项。5.根据材料,婚姻观念从重视门第到注重科举功名,注重当下的政治地位,这与科举制度的发展密不可分,故选择A项;材料未体现此时选婿注重资产和经济地位,故排除B项;门第观念逐渐淡化属于表现而非原因,故排除C项;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开始衰落,到唐末已基本消亡,故排除D项。6.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在治理体系建构方面,清政府于“内地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设置与内地相同的基层组织,任命乡约、里长等。对于“与切近内地者不同”的地区,则“就其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QQABBYgEogCoQABAAAhCEwXaCAGQkBECCAoOBBAEoAAAyRFABCA=}#}原有番目给予土千百户职衔,颁发号纸,令其管束”。可见,清朝统治者对河湟地区的乡村治理十分谨慎,针对不同民族、地区的不同情形,采取“因地制宜”之策,这有利于加强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宗教的相关内容,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蕃汉分治,不符合材料主旨,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清朝对河湟并未实行统一的管理体制,C项错误。故选D。7.依据时间“1908年”和漫画信息可知,《世界之趋势》反映的是《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中国被日俄英法德意和随后而来的美、奥等国分食,形成了侵华列强在中国划分各自势力范围的格局,通过触目惊心的画面感,根本目的是要唤醒民众的民族危机意识,A项错误,D项正确;该漫画主要是唤醒民众危机意识,不是为了揭露清政府腐败无能,B项错误;该漫画没有涉及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且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故选D。8.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领导建立的民主政权。结合材料可知,抗战时期,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非常重视普通群众的体育运动,“以民为本”理念下开展的群众体育在促进大众身体健康的同时,也振奋了抗战精神和民族意识。群众体育的推广与普及不仅加强了军民的联系,也提高了大众对生活、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进一步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B项正确;体育活动的政治化言过其实,A项错误;材料中只有“骡马大会的赛马比赛”能够体现传统体育项目的现代化,C项片面;根据地民众生活丰富多彩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错误。故选B。9.根据材料可知,1953~1956年上海市劳动模范有逐年增加趋势,且劳动模范中纺织女工的数量也在增加,这说明工业化建设时期工人劳动热情高涨,B项正确;从表格纺织女工劳动模范数量可知妇女对工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体现出新中国成立后女性得到解放,妇女政治地位提高,A项绝对化,不符合史实;上海纺织业在1950~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得到全面恢复,C项错误;通过纺织女工的劳模数量无法看出整个一五计划“成就突出”D项错误。故选B。10.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模式主要是为了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目的在于增加工厂生产效益,C项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A项;太平手袋厂分配方式的变化不是为了推动整个中国外向经济的发展,B项错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材料时间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11.材料提到,印第安文明没有铁,可以看出其科学技术水平比较低下,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西班牙的征服可以看出其文明的衰落受到了殖民者的入侵。故选A。材料中没有涉及各文明之间缺乏交流的信息,排除③;④不符合史实。12.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但在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QQABBYgEogCoQABAAAhCEwXaCAGQkBECCAoOBBAEoAAAyRFABCA=}#}封建宗教权威和现实的思维模式与社会传统统治控制之下,对坚持及发扬哥白尼的学说者,如布鲁诺、伽利略等人进行迫害,这表明要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需要的不仅是科学的智慧,同时更需要勇气和献身精神。故选D。其他选项与题意无关。13.三角贸易中黑人奴隶大量的输入进拉美地区,从而推动了其大种植园经济的发展,蔗糖产量大量增加,形成了“蔗糖革命”。故选C项;英国饮茶有加糖的习惯,但中国、印度茶叶的大量输入不是直接推动力,排除B项;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形成与题意不符,排除A、D选项。14.根据题意,新济贫法颁布后,济贫院成为“穷人的巴士底狱”,这是因为资产阶级认为贫穷是懒惰和道德问题所致,所以慈善和济贫税毫无意义,由此取消了院外济贫,确立院内济贫制度。后来,英国济贫制度发生变化,是因为伪善的和惩罚性的济贫激发了社会矛盾,反抗济贫院制度和济贫法的斗争不断涌现,可以看到工人阶级抗争的巨大力量,故选A项。贫困问题后来得到改善与国家的干预有关,而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结果,排除B项;C、D选项不是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15.根据材料提供的数据,表明与国际投资密切相连的国际金融市场异常活跃,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不断加速,这反映出国际投资不断发展,资本流动的国际化不断深入,故选C项;本题主要涉及国际投资与资本流动,与多极化格局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也并没有和发展中国家的对比,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资本输出问题,与经济体系的形成不对应,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16.(26分)(1)(10分)措施:颁行法令;加重刑罚;推行“界”的制度;通过基层组织纠察告发,奖惩结合。(每点1分,4分)评价:有利于宋代政府对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市场的控制,巩固封建统治;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稳定经济秩序;宋朝纸币的使用和防伪制度在币制史上影响深远;由于后期统治腐败,防伪问题并未根本解决。(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但局限必答)(2)(10分)背景:国民政府发动内战,军费开支巨大;法币贬值,物价暴涨;国民政府陷入严重财政危机。(每点2分,6分)结果:引起金融秩序混乱,将国民政府经济推向崩溃边缘;物价飞涨,失去民心,加速国民党政权的垮台。(每点2分,4分)(3)(6分)意义:抑制了长期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金融秩序,确保了人民币的国家货币地位;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历史参考答案·第3页(共4页){#{QQABBYgEogCoQABAAAhCEwXaCAGQkBECCAoOBBAEoAAAyRFABCA=}#}17.(17分)(1)(6分)原因:工业革命的进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派力量的增强(或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增强);保王派内部存在严重分歧;劳动人民向往持久稳定的和平生活(劳动人民的支持);启蒙运动以来,民主共和观念的广泛传播。(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2)(8分)意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自己国家主张的执着追求和奋斗历程;回应了复杂的革命环境(或适应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策略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体现了对革命前途的规划,指明了各阶段中国革命的前进方向;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斗志,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每点2分)(3)(3分)认识:政治体制的确立充满长期性和复杂性,受经济条件、阶级力量对比、社会主要矛盾等因素制约;政治体制的确立要适应时代要求,结合本国国情,符合人民愿望。(从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共3分)18.(12分)示例:观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2分)阐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由于缺乏经验,受共产国际影响,走城市斗争道路,结果使革命事业遭受了挫折;毛泽东根据对中国革命实际的分析,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从此,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发动群众,壮大革命力量,最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建立了新中国。建国初期,中国仿照苏联模式,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初步奠定了工业化基础,逐步完善了工业体系;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经济体制逐渐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为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尤其是中共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在此过程中形成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突飞猛进,取得巨大成就。(8分)综上,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2分)历史参考答案·第4页(共4页){#{QQABBYgEogCoQABAAAhCEwXaCAGQkBECCAoOBBAEoAAAyRFABCA=}#}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