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3月月考试卷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我们用来对人进行分类的社会标准充满了可能指导我们行为的信念和感受。这也是纽曼在后来的、经历中所认识到的一点——一旦他被归类为犹太人,人们会对他做出假设,并且会对他产生厌恶,还会对这些假设和感受采取行动。纽曼的故事的核心部分向我们展示了分类如何成为偏见的先兆。但与此同时,分类也是我们大脑的基本工具。分类过程不仅适用于人,还适用于所有事情。我们可以给人分类,给动物分类,给食物分类,给家具分类……我们用信息填充我们分出的每一个类别,并为其注入引导我们行动的感受。以苹果为例,看到这个分类,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苹果如何生长,生长的地方,现存的品种、颜色、大小、触感、味道,应该什么时候吃苹果,应该怎么吃,是煮着吃还是生吃,苹果是否有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等等。而根据对苹果的了解,我们也会决定是否会喜欢苹果这个类别的食物。所有这些感受也可以决定我们会不会吃别人给的苹果,如果要吃苹果,是去杂货店买还是去树上摘。只需看一眼苹果,我们的大脑就可以立刻调出与整个分类相关的感受和想法。事实上,这些相关性越强,这些感受和想法传达的速度就会越快。我们关于社交群体的分类也以类似的方式运作,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对社会群体的“刻板印象”以及对他们的态度称为“偏见”。无论是坏的还是好的,无论是正当的还是不正当的,我们的想法和态度都会和分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们会自动触发,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举个例子,仅仅看到一个黑人,我们就会自动想起从社会中形成的一系列联想:这个人擅长运动,这个人学习不好,这个人是穷人,这个人跳舞跳得很好,这个人住在黑人社区,我们得提防这个人……进行这种联想的过程其实就是“偏见”,这种偏见可能在你无意之中就不知不觉地发生了,一切都毫不费力地发生在几毫秒的时间里。无论我们的价值观如何,无论我们有怎样的想法,无论我们希望在世界上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些联想都可以主导我们的思维。“刻板印象”这个概念可以追溯到柏拉图时代,柏拉图在《对话录》中探讨了一个人的看法是否与实际情况相对应的问题。但“刻板印象”这个词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进入流行话语体系。这个词不是由科学家引入的,而是由一位名叫沃尔特·李普曼的记者首先提出的,他认为重要问题的新闻报道首先被记者本身和公众的“先入为主的观念”过滤——这也是我们今天在新闻界仍在努力解决的问题。李普曼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记者之一。他在纽约和华盛顿特区担任报纸专栏作家有五十多年,他的笔下详细记录了战争、政治、社会动荡和人口变化。他将“刻板印象”一词应用于描述“我们头脑中的图片”——一种反映主观认知但代表客观现实的印象。这个词来自传统排版过程,印有字体的模具被铸造在金属板上,并在打印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复制——这就很像我们自认为是真实的但实际上又未经检验过的定式的想法,而正是这些想法决定了我们如何理解我们所看到的事物。奥克兰的一位警官在接受卧底任务的时候,就将自己脑内对于武装危险分子的印象误认为是他们真实的样子,这就是“刻板印象”在背后起作用。为了完成卧底工作,这名警官不得不打扮成他心中最讨厌的那个样子,衣着破旧、邋里邋遢、蓬头垢面。但这个形象与他对自己的形象认知大相径庭,在他心中,他是一个维护社会安全与秩序的勇者。因此,当这位警官无意在一个橱窗前看到自己的倒影时,他无法处理脑内理想形象和现实真实样子之间的差距。李普曼十分理解“刻板印象”的作用和影响。他在1922年出版的著作《公众舆论》中写道:“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置身于喧闹庞杂的外部世界,我们一眼就能认出熟悉的文化所定义出的东西,而我们也倾向于按照文化所给定的、所熟悉的方式去理解。”李普曼一直以来从事的新闻舆论工作使他担心美国人可能会做出草率和不合逻辑的公民和政治选择,因为这些“刻板印象”已经使他们自动忽略了那些与他们的先验常识不符的信息。而这正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心理学家把困扰李普曼的这种现象称为“证实性偏见”。人们倾向于寻找并关注那些可以证实自己想法的信息,即使我们的面前还摆着完全相反的、似乎无懈可击的现实,我们仍然会觉得这些能够支持自己想法的信息更值得信赖,不容置疑。一旦我们确认某件事物的运作机理,就很难再打破这个已经确定的框架。“证实性偏见”是一种允许不准确的想法传播和持续的机制。而如今,不管你相信怎样的想法,其实都可以找到大把支持自己想法的信息。在21世纪,我们可以通过某一特定的维度搜索网络资源,获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的信息,找到更多和我们拥有相同观点的人。这种分离化的信息搜集会从我们的视角中自动抹除那些令我们不舒服、感到不协调的事实,让我们更容易相信那些符合我们先入为主的观念的“假新闻”。在李普曼生活的时代,问题不在于庞杂的信息来源,而恰恰是由于信息匮乏导致的无知泛滥。《公众舆论》开篇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14年,在大洋中的一座小岛上生活着英国人、法国人和德国人,由于与世隔绝,他们并没有发现他们的国家处于战争状态。在英法协约抗击德国的时候,虽然这些岛民从理论上说已经成了敌人,但他们仍然和平地生活在一起,因为他们脑中的图片并没有与实时事件的发展相匹配。世界已发生巨大变化,但这些孤立的人只能根据他们自己心中世界的样子来生活。(摘编自珍妮弗·埃伯哈特《“刻板印象”:分类如何成为偏见的先兆》)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分类是人类大脑的基本工具,人类行为的信念和感受受分类标准影响,我们对某个事物进行分类,即可调出与整个分类相关的感受和想法。B.我们看到一个黑人,就会认为他有运动天赋,学习不好,贫穷,擅长跳舞,住在黑人社区,对他要有戒备,这些联想都与分类联系在一起。C.“刻板印象”这个词语出现已久,首先由柏拉图在《对话录》中提出,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进入流行话语体系,进而引起人们普遍重视。D.奥克兰的那位警官在卧底时,不一定非要装扮成衣着破旧、邋里邋遢、蓬头垢面的形象,这个形象只是他对武装危险分子的刻板印象而已。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纽曼认为,如果他被犹太人归类。人们就会根据对犹太人的偏见,对他产生厌恶之情,甚至还会在现实中采取行动。B.李普曼基于对战争、政治、社会动荡和人口变化等的深刻了解,认为美国人常常做出草率和不合逻辑的政治选择。C.在网络资源丰富的当下,我们可以找到更多的信息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而这会使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D.在《公众舆论》开篇的故事中,小岛上的英国人、法国人和德国人因为信息匮乏导致无知泛滥,所以才能和平相处。3.下列选项,不属于“刻板印象”的一项是()(3分)A.人们买水果时,往往爱买黄皮桔子而不乐意买青皮桔子,尽管二者一样好吃,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青皮桔子是未成熟的、酸的。B.市场调查公司在招聘入户调查访问员时,一般都会选女性,而不选男性,因为在人们心目中,女性一般来说比较善良,较少攻击性。C.某运动品牌企业创始人靠着与生俱来的运动基因和“一切皆有可能”的品牌精神,不断突破极限,使其所创品牌受到全球欢迎。D.在东方文化中,人们往往会认为体态娇小、柔弱,体型偏瘦的女人更有女性特征,而那些体型健壮的女性则会被认为男人味浓了些。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1980年代的刻板印象2000年代的刻板印象男性粗鲁、说粗话、强壮随和、安静、含蓄、害羞聪明、有探索精神、好胜心强、严肃、自信强壮、粗鲁严肃、有野心、独立固执、骗人、酷女性漂亮、柔弱软声细语、温柔、犹豫讲闲话、没事找事、焦虑安静、害羞温柔抑郁、没事找事焦急、容易激动、妒忌共通诚实、信得过、同情、勤劳妒忌、自私、容易激动诚实、自信、负责自私、生气、聪明、娇气A.对男性和女性形成概括而固定的看法,是人们对社会人群进行分类的方式之一。B.1980年代对女性诸如“漂亮、柔弱”等刻板印象的形成和人们的男女分类标准相关。C.2000年代对于男性和女性共通的刻板印象忽视了某些不具有这些特质的个体。D.图表中,男女共通的刻板印象中都有“诚实”和“自私”,说明这是经过检验的客观现实。5.如何避免“证实性偏见”对于认知的负面影响?请结合原文内容简要概括。(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牧羊姑娘(节选)南泽仁“你阿哥要办喜酒了。”“新娘子戴着羊皮帽子,看不清她的样子。”A“听说,接亲的人看见她,满脸像糊了牛粪。”喜惹从镇上的学校放假回来时,几个玩伴争相告诉她这些消息。她从她们的脸上看到了满满的好奇。喜惹已经几个月没见到自己的阿哥了,大学毕业,他就跟着阿爸在川藏铁路沿线运送筑路材料。阿爸说,他去山外教书以前,需要在路上历练一段。顺路给他娶个牧羊姑娘回来……喜惹走到屋门口,听到湿柴燃烧发出的噼啪声。她一步跨进去,只见木屋顶上落下的光束照着火塘边上一个清瘦的女子。女子身穿黑色平绒藏袍,头盘粉红丝线,皮肤像布包里的桃子一样粉白,且散发着芬芳。她半盘着脚,悠闲地坐在一张羊皮毡垫上缝制牛皮靴子,几张氆氇毡垫齐整地围绕在火塘边,几只挤奶桶也围在水缸边,它们看上去像在静静地听一个故事。……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夜空蓝幽幽的,静谧的草甸和森林发着微光,牛图里偶尔传出一两声小牛犊的叫声。木屋里闪动着火光,喜惹、阿哥和那位女子围坐在火塘边。喜惹看了阿哥,又去看她身边的女子,她微妙纤细的心灵感受到了温暖,脸颊也染上了红晕。阿哥从喜惹带去的布包里取出一个桃子,用袖口擦去桃毛后,咔嚓咔嚓地吃起来。这时,喜惹用方言向阿哥打听起女子的来历。阿哥正津津有味地吃桃,听到喜惹的话,他顿了顿,脸上绽放出笑容,眼睛也闪着光,这加重了喜惹的兴趣。待阿哥把那个桃子吃完,才开始为喜惹讲述。阿哥说:“司机们把货物运到筑路队,并不停留,他们会翻越贡嘎雪山,在山下的松林口道班过夜。那里松树环绕,门前有条小河,山上有几户放牧的人家。早就听说,牧人看到松林中的屋顶升起烟雾,就会送些新鲜牛奶给留宿的客人,客人也会给牧人送一些新茶和藏盐作为答谢。时间久了,松林口就成了货车司机歇脚的地方。那晚,我们到达松林口的时候,已接近晚上。我们正生火熬茶,听到帐篷外响起了一阵细柔的牧哨,接着就看见门外一群绵羊经过,后面跟着一个穿白氆氇藏袍的牧羊人。看见道班房里的我们都静止下来看他,他就用一声短促的哨声命令绵羊立刻停止下来。接着,他走进房里,到火炉近前时,着实吓了我们一大跳,B他戴深色头巾,脸脏到无法辨认。他从我们面前取走了一只碗,走进羊群中间,一躬身就不见了。等他回来,我们看到了他的一双比脸还要脏的手,捧着一碗雪白的羊奶站在我们面前。那晚,我们第一次喝到羊奶茶,那滋味比牦牛奶茶还要细腻香甜。后来几次,我们都去松林口歇宿,都喝到了他送的羊奶。奇怪的是……”阿哥说到这里,看到喜惹的眼睛里含着被故事点亮的光,就故意停顿下来,并伸手准备把一截快要燃到火塘边的干柴往里送。喜惹和那女子同时伸手把那截干柴送进了火塘里,那个女子又在火塘里添了几根干柴,仿佛她和喜惹都想让明亮的火光继续照亮阿哥讲述的故事。阿哥抿嘴一笑,他的讲述吸引着两个女孩耐心倾听,语调变得温柔轻盈起来:“他只把羊奶端给我,不给其他人。同路的人都笑话我,说我被他看上,要留在此处放羊了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