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

2024-03-15 · U1 上传 · 14页 · 51.7 K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绝密★启用前2024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自敦煌学兴起百余年来,学界从社会、历史、宗教、考古、艺术等角度对敦煌进行持续研究,成果卓著;但对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层面的内容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和系统阐释。敦煌是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也是东西方各民族相互交流的通道,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敦煌文化具有其独特的文化性格、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在敦煌文化的发育过程中,社会变迁于分复杂,有过战争和杀戮、贫穷和饥饿,但是从敦煌的典籍、壁画中可以看出,敦煌文化一直是崇德向善、从容乐观、积极向上的。不管洞窟外的自然环境多么单调、严酷,洞窟里总是色彩万千、活力无限。千百年间,这种价值取向一直得以坚守。敦煌文化中还处处体现着对现实世界的关怀。例如,唐宋时期的敦煌佛教壁画一直关注人的生存和生活,以对现世幸福的追寻为最终归宿,通过对“此岸世界”的肯定和重视替代对“彼岸世界”的玄想,凸显人自身的现实感和现实生活世界的重要性。此外,敦煌的文学作品和绘画艺术也大多聚焦人的生存和生活问题,在这里,现实的生存和生活是具有头等意义的内容。“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虽偏居一隅,却气度极大,气象极盛。敦煌文化并不是敦煌本土文化、中原文化、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等的简单相加,它融合、吸收各种文化的营养,成为“美美与共”“和谐共在”的文化整体。它因融而通,因通而盛,语文适应性测试第1页(共10页) 因盛而大,具有大盛融通的精神气象,既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杰出代表,又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多元融合的东方典范。敦煌文化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在新时代,创新敦煌文化研究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等时代课题具有重要意义。(摘编自黑晓佛《弘扬敦煌文化的精神传统》)材料二:敦煌学已经拥有百余年的历史,藏经洞文献几乎全部公布,敦煌石窟的图像也大量数字化展示,敦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敦煌学的有些研究课题没有新意,甚至有不少重复劳动的所谓“成果”。因此,面对学术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应探讨敦煌学研究能够提出什么新问题,要推进新问题的研究需要什么新方法。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文书资料具有十分珍贵的价值。但按照传统学术方法从事敦煌学研究的学者,大多数都把敦煌文书看作拾遗、补缺的资料。然而,敦煌材料最重要的价值是它的原始性。我们要观察一个时代的历史,更好的是用原始材料。敦煌保存的大量未经人为造作而直接废弃的原始公私文书,可以作为我们观察历史、书写历史的原始依据。敦煌是一个边缘城镇,敦煌原始文书所涉及的内容往往是当地的一些事件,甚至是民间的一些琐事,不能取代“编纂史料”所阐述的宏大叙事,但正是这种原始性、边缘性、民间性的材料,提供给我们观察一个地方社会本来面貌的最好视角。在新的史学观念中,这些材料往往代表着“长时段”的历史,没有那么多战争、内斗乃至王朝更迭,而是反映历史长河中占据时间最长的“普通”史,是历史的真相。敦煌学者应利用敦煌提供的原始材料,利用我们多年来把握的处理原始材料的能力和方法来书写历史。从文献学的角度来说,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文献,有许多是散佚的古籍,有些甚至是此前没有见过的古人著作,因此十分珍贵。从敦煌学开始以来,一般都是用传统的观念,把敦煌写本文献放到中国传统的“四部书”系统当中,以版本学的方法,按照不同的书籍、不同的作者,分门别类,对一位作者、一部书或一类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产生了很多“补遗”之作,也有一些分类合集。然而,这样整理出来的敦煌写本文献,显然不是中古时期文献的原貌,甚至把原本相关联的内容割裂开来。近年来,“书籍史”的研究给敦煌文献的整理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我们必须采用“书籍史”的方法,引入“写本学”的技术手段,来重新整理敦煌写本文献,重新评估写本文献的特点和价值。从美术史的角度看,敦煌石窟壁画提供的丰富图像资料,很早就受到美术史学界的重视。敦煌藏经洞中保留的莫高窟壁画榜题的抄本,将在莫高窟壁画榜题的整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莫高窟壁画榜题的系统、全面整理,将会对敦煌壁画的内容比定做出贡献。有些千佛图像和榜题的整理,还需要与不同系统的《佛名经》加以对比、厘清其归属的语文适应性测试第2页(共10页) 系统。一旦这种文本和图像对应成立,则可以整体阐明图像的内涵,使石窟壁画满壁生辉。敦煌无疑是同时保留中古时期大量图像和抄本的少数地方,应当在图文对照方面给一般的美术史提供更多的方法论例证。从学术增长的角度看,敦煌应当对其他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从学术发展的一般逻辑可知,跨学科研究是推动学术繁荣发展的最好路径。敦煌学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拥有大量的图像和文本资料,应当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进行跨学科研究,与其他学科实现共赢。敦煌保存的大量美术资料,曾经受到美学家的关注。但敦煌学此后的发展,并没有主动向美学研究者伸出橄榄枝。这方面合作研究的空间应当更大,更加值得期待。(摘编自荣新江《谈谈敦煌学研究的新问题与新方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则材料都肯定了我国敦煌学研究在百余年发展历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也指出了当前研究的缺憾和不足。B.材料一认为敦煌文化没有受到外部自然环境、社会变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敦煌偏居一隅。C.材料二认为,敦煌文书资料中原始性、边缘性、民间性的材料是观察一个时代历史的最好材料,具有极高的价值。D.材料二指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敦煌文献资料,涉及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比敦煌石窟壁画更具有学术价值。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不属于敦煌学研究新方法的一项是(3分)A.利用敦煌资料中记载的有关“玄武门之变”的人物和事件对史实进行补缺B.依照敦煌原始公私文书以编年体方式撰写敦煌地方政权“归义军”的历史C.与不同系统的《佛名经》对比,厘清一些千佛图像和榜题的归属系统D.在整理敦煌写本文献时引入语言学、地理学、民俗学等学科理论方法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阐述敦煌文化特点时,既有结合地理位置、社会背景进行分析的事理论证,又有举例论证。B.材料一“敦者,大也;煌者,盛也”“美美与共”“和谐共在”的引用增添了论证语言的文化韵味。C.材料二开宗明义,指出敦煌学需要研究新问题与新方法,接着从历史学、文献学、美术史等角度进行阐释。D.材料二的第二段先破后立,在指出按照传统学术方法用敦煌文书材料进行研究的危害后,提出了新主张。语文适应性测试第3页(共10页) 4.敦煌文化有哪些独特性?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4分)5.新时代敦煌学应进行哪些方面的创新研究?请结合两则材料提出建议。(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玉兰吾妻乔叶奶奶说她自己是文盲,我原本是信的。直到在村小上了学,才发现她也能识些字有一次,我在写天字,写得马虎,那一撇便往上顶破了横。她路过时看了一眼便站住问,你写的这是个啥。我说是天。她说我看像是夫。我说就是天。她说天字出头就是夫我不耐烦地说夫什么夫,她说丈夫的夫。我翻眼看她,她却突然红了脸,疾步离开了。再后来我才知道,在同村的老太太里,只有她识些字。她不仅会写自己的名字,还认识和自己名字相近的字,和玉长得像的王、主,甚至圭,和兰形貌近的羊、美、竺家这个字她也认识,还知道女和子凑在一起是个好。村里刷标语,她能准确地读出农村形势、建设、贡献之类的词。我写作业时她常在旁边入迷地看着,尤喜欢听我读出来越大声越好。有时我故意扯破了喉咙读,然后喊累,让她给我烙鸡蛋饼,要油大的、尽多的。她一边骂一边做,骂时做时都喜滋滋的,那个初秋的中午,院子里晒满了预备过冬的被褥枕头,屋子里的箱柜也都大敞着口。奶奶和七娘在院子里说话,我吃完饭,还不到上学时候,有些无聊,也有些好奇,便往箱柜里翻,忽然翻到一个卷得很紧的包袱,便一层层打开,是一件大红碎花的棉袄,虽是一股子陈气,颜色却还很艳。抖开来,掉出了个牛皮纸信封,里面是一封信。屋里光线昏暗,我便拿到堂屋去看,不自觉地读出声来:玉兰吾妻:见字如面。我这里都还顺利。勿念。你在家照顾老小,我知十分辛苦,实为不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农村很需要建设,你要多参加新社会的学习,要多做贡献。现在形势大好,我估计最迟到明年春天就能完全胜利,安心等我回来就好。夫绍功即日有些字我还不认得,就只能蒙个音儿。正磕磕巴巴地念着,奶奶就跑了进来,边跑边喊,你个小妮子在那儿干啥哩?我就堂而皇之地回答,认字呢。这是信吧?我念念咋啦?她伸了伸手,似乎想要夺过来,又缩回去,显然是怕把信扯坏了瞪了我好一会儿,方才抖着手说,你给我搁桌上,赶紧爬去上学。我便搁桌上,爬去上学。她激烈的反应让我越发有兴味,就总想再去偷看,她却换了地方。我找了又找,终于发现她藏在了枕头里,便故意拿到她跟前抖搂,这回她好像语文适应性测试第4页(共10页) 没那么生气了,温言款语地哄着我,叫我把信还她。然后她再藏起来,我再找。像捉迷藏似的,我们俩玩了好几个回合。每到天气转凉,她就会开始泡脚、也让我一起泡。一个晚上,我们俩又泡脚时,她问了一番我的功课,我的语文刚考了个满分,看她喜悦,便顺势吹牛,说老师夸我在全班识字最多,普通话最标准。就知道你精能得很。她摩挲着我的脸。你把那信拿出来,让我给你念念。我大喇喇地说。寻思了一会儿,她方才把信从贴身小衣的口袋里拿出来。信纸摸起来已经润润的了。你爷爷就写了这么一封信,就这一封。她说。你仔细拿着,好好给我念一遍。她说。不要声高。她又说。被她的郑重拘着,我便好好念了一遍。也没有声高。念完才看见她满脸的泪。奶奶,你咋啦?被她的泪吓着,我瞬间也哭起来。乖啊,不哭。她把我抱过来,却依然无声地哭着,哭着。我在她的怀里,也哭着。不明白她为什么哭,便哭得茫然。又因她的哭而难过,便也哭得恳切。我们两个就这么哭了好一会儿,她方止住。拍了一下我的脑袋说,这封信连你爸都没看过,咱家只有你看过,只有你啊你个小妮子。小妮子到底是小,她的悲伤对我而言难以理解,那便不去理解。能确凿理解的是我已经掌握了她的核心机密,这让我越发有恃无恐,恃宠而骄,不知分寸地在作死的边缘反复试探,时不时地以这封信为把柄戏弄戏弄她。比如我会偶尔冷不丁地喊一声,玉兰吾——眼看她要打过来,再接上一个“奶”字,还戗她,咋啦,叫玉兰吾奶不中?玉兰吾奶,玉兰吾奶!她便又气又笑……玉兰吾妻,玉兰吾奶——童年的记忆里,我从来只知道她叫玉兰,其实她还有个名字叫迎春。迎春,是她出嫁前的闺名,玉兰应是爷爷在婚后给她起的新名。这两样花开的时令也一样,相较而言,迎春偏乡土,玉兰偏雅致。在那个年代,给妻子取一个新名,是不是相当于送上了一件非物质的爱情礼物?后来我才知道,父亲是新中国成立一年后出生的,他快一岁时,爷爷回家了一趟,住了几天就跟着队伍又要开拔。爷爷走后两个月,她收到了爷爷寄来的第一封信,也是唯一一封信。又三个月,消息传来,爷爷在解放大西南的一仗里牺牲了,和几个战友一起被埋在白水河边的一棵树下。语文适应性测试第5页(共10页) 犬奶奶哭了两个月……现在想来,那时的我早已被奶奶当成了小闺密,最小最亲的闺密,才会和我分享这封信。只是这个小闺密实在是太小了,太糊涂了,以至于多年后才意识到,这封信就是她这辈子唯一的情书。而这情书对她的意义也早已超越了情书本身,简直就是她的人生指南。(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奶奶虽然说自己是文盲,但也识些字,和同村老太太相比,属于有点文化的农村妇女。B.奶奶最终让“我”念信,既是“我”不断纠缠的结果,也因奶奶自己想知道信的内容。C.看到奶奶听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