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2024-03-04 · U1 上传 · 15页 · 425.3 K

武汉市2024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本试题卷共8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表为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社会现象,由此推知()周厉王三十七年(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被逐,宣王未立,周、召二公,共和行政,凡十四年,主权不属于一人。卫献公十八年(公元前559年)卫献公出奔,卫人立公孙剽,孙林父、宁殖相之,此虽有君,实权皆在二相。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鲁昭公出奔,鲁国并未立君,季氏对于国政,决不能一人专断。A.周朝统治危机初显 B.原始民主传统有所遗存C.华夏认同观念深入 D.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至春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共和行政”“实权皆在二相”“决不能一人专断。”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当时,公共事务的管理并非完全由王或者诸侯独自决定,而是由其他人参与共同决策,可见君主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传统有所遗存,B项正确;A项表述仅仅符合公元前841年的“共和行政”,王权受到挑战,不得不与召公共同行政,但与表格中其他现象不符,排除A项;华夏认同强调对中国文化的珍视和传承,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以及对中国历史和传统的自豪感,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尽管这一时期是社会转型时期,但材料并未涉及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2.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述的秦末“胡亥诈立”被后世史书不断重申,成为普遍的历史认知。而北大馆藏汉简《赵正书》对胡亥继位过程的记载,则承认胡亥继位的合法性。这说明()A古今贯通还原历史真实 B.多元史料丰富历史认知C.不同立场影响人物评价 D.时代需要制约历史解释【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史记》和《赵正书》说法明显不同丰富了我们对历史记载存有多种可能的认知,B项正确;《史记》和《赵正书》说法是否符合历史真实还需要更多史料证明,而且材料只说了两本史料,不能得出古今贯通还原历史真实,排除A项;不同立场影响人物评价,但材料没有说司马迁和赵正的立场,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史记》和《赵正书》的记述受时代制约,排除D项。故选B项。3.《通典》记载,唐初大理地区“颇解阴阳历数……以十二月为岁首”。伴随唐和南诏交往增多,至中晚唐时期,南诏境内已普遍行用以正月为岁首的唐历。这一变化()A.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发展 B.促进了汉藏之间的文化交流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D.维护了中央政权的统一安定【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材料“伴随唐和南诏交往增多,至中晚唐时期,南诏境内已普遍行用以正月为岁首的唐历”体现的是唐朝时期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有助于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A项正确;南召位于云贵地区,不属于藏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族政策,排除C项;南召属于地方少数民族政权,与维护中央政权统一安定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4.与北宋相比,南宋山水画的重心从峭拔雄浑的山移到柔媚委婉的水;从“秋水共长天一色”移成画面的留白,表现为“一角”“半边”。这折射出()A.儒学的复兴 B.世俗文化的影响 C.南宋的偏安 D.崇文抑武的实施【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南宋时期的山水画重心从峭拔雄浑的山移到柔媚委婉的水,突出“一角”“半边”,这主要和南宋偏安江南的现状有关,突出山河破碎,国家分裂的现状,C项正确;儒学复兴与理学有关,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世俗文化反映的是市民阶层的价值观,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宋朝初年就已经确立了崇文抑武的政策,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5.明万历二十七年,山东临清税务马堂科征无度,致使商店纷纷倒闭,万余民众在织筐工匠王朝佐带领下罢市,史称“临清民变”。明天启年间,州守陈一经在堂署之左建立了王烈士祠,以“嘉其义行”。明朝后期类似的民变有几十次,领导者多为工匠、商贩、作坊主。材料可以用来佐证明朝后期()A.君主专制强化 B.社会流动普遍 C.赋役制度调整 D.商品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明朝后期类似的民变有几十次,领导者多为工匠、商贩、作坊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工商业者队伍壮大,推动了民变的产生,D项正确;君主专制强调的是君主对臣下的绝对控制,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中国古代社会等级森严,社会流动缓慢,排除B项;赋役制度调整有助于减轻负担,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6.根据中英《天津条约》,汉口于1861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1900年,清政府决定自开湖北武昌为通商口岸,取消界内土地永租权,取消外国人对界内的行政管理权,外国人只有纳税义务而无权征税。材料体现了清政府()A.传统宗藩关系的解体 B.闭关自守的放弃C.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 D.中央权力的下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1900年,清政府决定自开湖北武昌为通商口岸,取消界内土地永租权,取消外国人对界内的行政管理权,外国人只有纳税义务而无权征税”可知,清政府自行开辟湖北武昌为通商口岸,取消了外国人一系列特权,表明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C项正确;材料表明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未涉及传统宗藩关系,排除A项;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就已逐渐放弃闭关自守,排除B项;材料表明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未体现中央权力的下移,排除D项。故选C项。7.1920年初,恽代英在武昌发起和创立利群书社,其宗旨是“利群助人,服务群众”。社员们通过任教,演讲等方式向群众介绍新文化运动的情况,讲述五四运动、十月革命的意义,鼓励群众参与反帝救国运动。这反映了利群书社()A.注重开启民智 B.找到了救国救民的道路C.宣传民主科学 D.致力于政党政治的实践【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0年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利群书社向群众介绍新文化运动的情况,讲述五四运动、十月革命的意义,有利于开启民智,从而推动群众参与反帝救国运动,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利群书社注重开启民智,未体现找到了救国救民的道路,排除B项;利群书社不仅限于宣传民主科学,还包括其他内容,C项说法片面,排除C项;利群书社不属于政党组织,排除D项。故选A项。8.全面抗战时期,众多青年学生不去投奔战时陪都重庆,而从天南海北争相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出现了“万重山,难险,仰望圣地上青天;延安路上人如潮,青年男女浪涛涛”的景象。“延安热”形成的原因在于()A.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 B.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不断扩大C.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成为广泛共识 D.共产党抗日救国主张的感召【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万重山,难险,仰望圣地上青天;延安路上人如潮,青年男女浪涛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将抗日救国主张宣传到全国,吸引许多爱国青年来到延安,投身抗日救国运动之中,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中国战场在国际上的地位,无法得出“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的结论,排除A项;“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不断扩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成为广泛共识”应该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9.如图是1964年第7期《人民画报》海外版封底刊登的“鹦鹉牌呢服装”整版广告,其广告语为“款式新颖,美观大方,选料上乘,缝工精细,规格齐全,尺码标准。”由此可知这一时期()A.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B.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C.国民经济体系趋于完备 D.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4年(中国)。根据材料“‘鹦鹉牌呢服装’整版广告,其广告语为‘款式新颖,美观大方,选料上乘,缝工精细,规格齐全,尺码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新中国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轻重工业水平得到发展,而“鹦鹉牌呢服装”的广告,说明在国民经济的调整,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A项正确;“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国民经济体系趋于完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完成于195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0.如图,1981年5月29日《人民日报》围绕广东农民陈志雄承包鱼塘,雇工经营开辟专栏,展开了长达几个月的全国大讨论,1982年广东省农业委员会肯定了他的做法。此事件的讨论()关于陈志雄承包鱼塘问题的讨论一、《一场关于承包鱼塘的争论》《人民日报》1981年5月29日。二、《怎样看待陈志雄承包鱼塘问题》《人民日报》1981年6月18日、24日,7月5日,18日,28日,8月22日,30日。三、《因地制宜搞好渔业生产责任制—关于陈志雄承包鱼塘问题的调查》《人民日报》1981年9月19日。A.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 B.导致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C.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D.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深入【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从材料中的讨论情况来看,农民承包鱼塘,雇工经营的行为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并且《人民日报》也为其开辟专栏讨论,有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改革意识的发展,A项正确;此时我国经济成分仍然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仅是局部地区进行改革,排除B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排除C项;此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处于起步阶段,排除D项。故选A项。11.如表反映了印度数字发明和传播的概况,材料表明()笈多帝国时期古代印度婆罗谜字体十位数字符号确立起来,印度数字首先被印度周邻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等国汲取。大约公元五世纪印度数字经由商人传至欧洲,但并未产生很大影响。公元七世纪随着阿拉伯势力崛起,印度数字始为西亚一些国家所接受。七世纪末、八世纪初一些阿拉伯学者逐渐采用并修改补充印度婆罗谜字体十位数字,后来这种阿拉伯人修改的印度数字又经由他们之手传入欧洲。公元十二世纪欧洲许多地区开始比较普遍地学习和运用印度数字。A.经济繁荣促进科技创新 B.古代印度文明领先于世界C.文明传承助推社会转型 D.阿拉伯人沟通东西方文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印度数字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以早期的形式传给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对其进行修改(又称阿拉伯数字),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