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春学期期初学情调研试卷答案高三语文命题人:复核人: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所有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它区域无效。1.(3分)答案:B解析:“在文中指后天获得的性状只能保留在本人的基因里,无法传递给下一代”错误,“反向”在文章中指遗传信息按蛋白质一RNA—DNA的顺序进行传递。2.(3分)答案:D解析:“是因为这些小鼠的基因里有较少的甲基化记号”错,根据文章可知,这只是猜测。3.(3分)答案:C解析:A、B、D三项都能支持后天获得性状遗传;C项,阐述人的恐惧是后天习得的,而非遗传。4.(4分)答案:①“中心法则”表明遗传这一信息流是严格的单向传递,基因突变是随机的;②“拉马克主义”表明人们可能会获得后天得到的性状的遗传。(每点两分)解析:根据文章第②段中的“中心法则,是指……这一信息流是严格的单向传递……但这是随机的”,可得出答案①;根据文章第③段中的“后天获得性状遗传……因此也被称为‘拉马克主义’”,可得出答案②。5.(6分)答案:(1)不矛盾。(1分)(2)①对于“祖母遗传”的科学实验结论不一;②对于为什么小鼠对苯乙酮的恐惧会遗传给后代及这种恐惧会保持多少代,科学研究暂无定论;③文章用“或许”的模糊语言,以及疑问语气,表明这些内容都是推测。(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解析:文章中,根据“恐怕绝大多数生物学家会对这个所谓‘祖母遗传’的解释不屑一顾……因此,周太太对蜘蛛的恐惧遗传自害怕蜘蛛的祖母,这一解释是站不住脚的”“令人吃惊的是,雷斯勒和迪亚斯的实验中受训练小鼠的后代也出现了同样的恐惧特征。当苯乙酮的气味飘到它们的笼子里时,它们居然因恐惧而战栗”可知,对于“祖母遗传”的科学实验结论不一;根据“让人费解的是,这一性状为什么会遗传给后代?这一信息怎么可能反向传给DNA”“文章作者认为……可能,这些甲基化记号的减少暗示该基因在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转录”“但是这个解释还有很多问题”“这还不知道,但是研究者们正在试图弄清对苯乙酮的恐惧会在小鼠中保持多少代”可知,科学研究暂无定论;“或许周太太是对的”一句中用“或许”的模糊语言,“他们的子女也会怀有同样的恐惧吗?”用疑问语气,表明这些内容都是推测。可见,这样说不矛盾。6.(3分)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品相关内容的能力。“因为姥姥与姨姥姥姊妹情深”于文无据。根据文章第四段的内容可知,大姨被寄养的原因是姥爷家庭败落,姨姥姥膝下荒凉。7.(3分)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怀抱新的希望”无中生有,根据文章最后两段的内容可知,不管是旧院由“气派”到“矮小、狭仄”的变化,还是姥姥如今的年迈衰老,或是旧院所承载的乡村回忆,“都远去了,再也寻觅不到了”,都难以体现“怀抱新的希望”。文章更多的是表达了“我”淡淡的哀愁。8.(4分)答案:①第一次叙写中枣树茂密繁华,果实累累,表现了家人当时的天伦之乐,抒发了“我”对童年旧院美好生活的无限回忆。②第二次叙写中枣树依然茂盛,开花结果,但家人对枣树的态度已经不同了,生活、人情已发生变化,抒发了“我”对童年远去的哀伤和感慨。(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句段的丰富意蕴的能力。文章分别在第二段和最后一段写到“枣树”及其相关内容:第二段描写了作者童年时期树冠巨大、枝叶茂密、枣花“繁华”、果实“累累”的枣树,叙写了小孩子们摘枣、吃枣以及姥姥做醉枣的情景,表现了当时旧院中的天伦之乐,抒发了“我”对旧院美好生活的无限回忆和眷恋之情;最后一段叙写了多年以后“我舅”想要刨掉枣树等情景,尽管如今枣树更加茂盛,枣花依旧“繁华”,然而家人对枣树的态度已有不同,没有了孩子们当年摘枣、吃枣以及姥姥做醉枣的快乐情景,抒发了“我”对世事变迁、童年远去的哀伤和感慨。9.(6分)答案:①语言的诗性美。文中的语言清新优美,如对旧院枣树的描写、对姥姥等亲人的情感抒发,文笔细腻,语言优美,是诗化的语言。②意境的诗性美。文章写旧院的各种风物,如描写枣树、阳光等环境,叙写琐碎的日常生活,构造出宁静又美好的诗的意境。③情感的诗性美。在回忆中有快乐与伤感,有对时光流变与世事沧桑的感叹,表达了丰厚深沉的情感,表现了留恋家乡、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愫,极富感染力。④题材的诗性美。乡村、故乡都是诗歌的传统取材,本文取材于乡村生活,有着自带的诗性美。(答对一点2分,满三点6分)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章写作特色的能力。这篇题为“旧院”的小说,采用了散文笔法与抒情式的笔调,体现了“诗性美”。题材上,正如题干中作者所说的“乡村,是我们的故园,它有着自带的诗性”,本文正是取材于作为诗歌传统取材内容的乡村生活,自带“诗性美”;语言和意境上,文章用细腻的文笔和富有诗意的语言回忆了旧院茂盛的“枣树”、温暖悠长的“阳光”等各种风物,叙写了“姥姥”一家人琐碎的日常生活,构造出宁静又美好的诗的意境;情感上,在对旧院的回忆中有对童年快乐生活的眷恋,有对时光流逝与世事沧桑的伤感,表现出留恋家乡、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愫,这些都表现了“诗性美”。10.(3分)答案:BDF(每处1分)解析:“矣”为句末语气词,其后应断开;“……者,……也”为固定的判断句式,其间应断开;“秦制之得”为主语,其后可断开。11.答案:C解析:两句中的“存”都是问候的意思。A项,成语“系颈牵羊”中的“系”指系着。12.(3分)答案:D解析:“削藩已成朝臣共识”错误。据材料一“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可知,削藩一事仍有人反对。13.翻译答案:(1)吴王得以被免除他的罪名,他谋反的意图也渐渐消解了。(4分)(得分点:“释”、“谋”、“益”、被动句,各1分)(2)(汉朝)纠正秦朝的偏失,遵循周朝的制度,分割天下来确立、分封宗族子弟和功臣。(4分)(得分点:“矫”、“徇”、“剖”、“宗子”各1分)14.(3分)答案:①以西汉削藩的史实,论证了郡县制的优越性;②讽谏唐王朝要削弱藩镇势力。(一点1分,答满两点3分)解析:材料二中柳宗元说“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虽百代可知也”,说明汉初分封诸侯王的时候,实行郡县制的占一半疆域,那时只有反叛的诸侯国而没有反叛的郡县,秦朝郡县制的正确性已经得到证明。而结合唐王朝因安史之乱及藩镇割据而由盛转衰的史实可知,柳宗元运用西汉削藩的史实,是为了充分论证郡县制的优越性,从而讽谏唐王朝要削弱藩镇势力。参考译文材料一:当初,在孝文帝时,吴国太子入宫朝见皇上,侍候皇太子饮酒、博戏。吴太子博戏时与皇太子发生争执,态度不恭敬;皇太子拿起棋盘砸死了吴太子,让人把他的尸体送回故乡安葬。到了吴国,吴王怨恨地说:“天下都同是一家,死在长安就埋在长安,何必要埋葬到这里!”吴王又让人把吴太子的灵柩送回长安安葬。吴王从此渐渐违背藩臣的礼节,声称有病,不再朝见皇上。皇上知道吴王是因为儿子的缘故,便拘留、查问吴国的使者。吴王害怕,开始有了反叛的想法。后来,吴王派人替自己朝见天子,文帝再次问起吴王不来朝见的原因,使者回答说:“吴王其实没病。朝廷拘留了吴国的几批使者,吴王害怕,所以才找借口说生病了。前人说‘查看深渊中的鱼,是不吉祥的’。希望皇上不再追究他以前的过失,让他悔过自新。”于是文帝释放了使者,让他们回国,并特意赏给吴王坐几和手杖,表示照顾他年老,特许不必进京朝见。吴王得以被免除他的罪名,他谋反的意图也渐渐消解了。而吴国内能冶铜、制盐,百姓不缴纳赋税,吴王雇人服役,而且给价公平;每年按时慰问优秀人才,赏赐百姓;其他郡国的官吏来吴国搜捕逃犯,吴王都阻止不允。这样持续了四十多年。晁错多次上奏陈述吴王的过失,认为应削减他的封地。文帝宽厚,不忍心惩罚他,所以吴王越来越骄纵。到景帝即位,晁错对景帝说:“以前高帝刚平定天下,兄弟少,诸子年幼,大封同姓诸侯王,封给齐国七十多个城,楚国四十多个城,吴国五十多个城。这三个非嫡亲诸侯王的封地,占去天下的一半。现在,吴王因先前太子死亡而生出嫌隙,谎称有病不来朝见,依古法应处死。文帝不忍心,赏赐他坐几和手杖。天子对他的恩德深厚,他本该悔过自新才对,却更加骄横放肆,利用矿山采铜铸钱,煮海水制盐,招诱天下逃亡人谋划叛乱。现在削减他的封地,他会反叛;不削减封地,他也会反叛。削减他的封地,反得快,祸害还小;不削减他的封地,反得慢,祸害会更大。”景帝让公卿、列侯、宗室共同讨论这件事,没人敢和晁错争辩,唯独窦婴有争议,从此窦婴与晁错有了嫌隙。材料二:汉朝统一了全国之后,纠正秦朝的偏失,遵循周朝的制度,分割天下来确立、分封宗族子弟和功臣。几年之内,为了平息战乱援救伤员疲于奔命。汉高祖刘邦被围困在平城,被飞箭射伤,汉朝衰败不振的状况达三代之久。后来谋臣献策,才分散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使他们安分自守。但是汉初分封诸侯王的时候,实行郡县制的占一半疆域,那时只有反叛的诸侯国而没有反叛的郡县。秦朝郡县制的正确性,也因此得到证明。继汉朝以后称帝的人,即使再过一百代,郡县制比封建制优越,也是可以知道的。15.(3分)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D项,“在天竺寺酒醒后听到如跳珠般的雨声”错误。酒醒后听雨是现实的场景,天竺寺听雨是虚写的场景。16.(6分)答案:①陆诗通过写诗人头白齿摇和难眠长夜中想到了人生遗憾,表现了诗人年迈体衰的孤独伤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慨。②范诗写诗人酒醉梦醒后听到雨声,通过对雨声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平和宁静又略带喜悦的心境。(每点3分)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陆诗前两句中“发已成丝”写头发已花白,“齿半摇”写牙齿松动,体现了诗人已年迈体衰;“夜迢迢”写长夜无眠,难以入睡,体现了诗人心有所思,壮志未酬。联系后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借写夜晚听雨表达了年老体衰的孤独、忧伤和壮志难酬的悲愤。范诗前两句“四檐密密又疏疏,声到蒲团醉梦苏”中“声”指雨打屋檐的声音,疏密相间,“醉梦苏”指诗人酒醉梦醒后听到雨声,联系后两句中“恰似秋眠天竺寺”“窗外听跳珠”可知,此时诗人内心平静、闲适、愉悦,所以,诗人借写听雨表现了平和宁静又略带喜悦的心境。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答案:(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2)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解析:易错字:已、馔、省。18.(4分)答案:它是对旧媒介的兼容与完善,在当前,新媒介主要指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网络应用。(找出成分残缺并改正2分,句式杂糅2分)解析:画框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旧媒介的兼容与完善”前缺少介词,应在“旧媒介”前加“对”;二是“围绕以……为依托”句式杂糅,删掉“围绕”。19.(6分)答案:①不会因此销声匿迹;②都有助于文艺的创新发展;③是他们接受文艺的重要渠道(每句2分)解析:第①空,由后文“电影和电视至今仍然共存”可知,旧媒介没有消失,因此此处可填写“不会因此销声匿迹”之类的内容。第②空,由后文“当前,新媒介催生出众多新的文艺形式……深刻影响文艺生产理论与实践”可知,新媒介推动了文艺的发展,因此此处可填写“都有助于文艺的创新发展”之类的内容。第③空,由“从受众的角度来说”可知,该句说的是新媒介对受众的作用,由“为文艺的传播提供了……流布渠道”“新媒介既是文艺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文艺实现社会价值的主要依托”可知,新媒介是受众接受文艺的渠道,因此此处可填写“是他们接受文艺的重要渠道”之类的内容。2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处,“平原”与“土屋”“白杨、苦楝、紫槐”共同构成“八百里秦川大地”的景象,为并列关系,故选用分号。(b)处,如果句子中大并列之间又有了小并列,单句中,大并列之间用逗号,小并列之间用顿号,“白杨、苦楝、紫槐”属于小并列,“枝干粗壮如桶”“叶却小似铜钱”属于大并列,故选用逗号。(c)处,前后文“竟”等表示感叹,故选用感叹号。(d)处和(e)处,“二愣”在此有特殊含义,故选用双引号。故选A。21.(5分)答案:①原文使用反问语气,能够增强语言气势和文章感染力,
2023—2024学年春学期期初学情调研试卷-语文答案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