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六校2024届高三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屈家岭遗址(如下图)出土炭化农作物种子1245粒,包括541粒水稻和638粒水稻基盘、33粒粟、27粒小麦及6粒大豆。经过碳14年代测定,炭化稻粒距今约5800年,而且各时期的水稻基盘形态都具驯化型特征。对该遗址判断不正确的是A.屈家岭遗址已经有较为成熟的稻作农业B.小麦向南方的扩展应该不晚于夏商时期C.农业经济呈现出稻旱兼营的二元性特征D.江汉平原农耕生产已取代采集渔猎活动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某展厅列有以下文物:“二十四史”、“辽三彩刻划牡丹纹执壶”、“西夏圆形方孔钱币”、忽必烈赐给八思巴的缀织锦缎铁盔甲。最契合该展厅主题的是A.大一统B.大交融C.大团结D.大包容3.西汉孝廉举至中央即拜官;东汉顺帝首建孝廉考试新制,诸生通章句,文吏能笺奏,乃得应选;魏晋以降,有关孝廉“射策甲科”、“策试上第”之类的记载越来越多。这说明A.考试取人思想开始萌芽B.察举选官制度渐趋理性C.官僚选拔制度发展成熟D.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加强4.下图为唐朝海兽葡萄纹铜镜。镜背面图案由高浮雕式的若干瑞兽和葡萄枝蔓组成,瑞兽以狮子为原形,形态各异,穿梭嬉戏在葡萄藤间,充满了生气。该镜可用于佐证A.民族交融的密切B.艺术创作的写实C.中外交流的事实D.开明包容的政策5.宋张栻(1133—1180)所著编年通史《经世纪年》中,三国部分的纪年方法是“(汉)献帝之后,即系昭烈年号,书曰蜀汉,逮后主亡国,而始系魏”,这一做法受到时人“尤为确论”之称赞。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宋代史学成就影响深远B.历史解释折射时代特征C.个人旨趣影响研究方向D.历史认识具有多元特性6.礼学思想是儒家传统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阮元主张“以礼代理”,提倡“心之大端,治之必以礼。礼仪三百,威仪三千,非可以静观寂守者也”。据此判断,阮元A.背离了传统的儒家礼学思想B.迎合了市民阶层的现实需求C.抒发了经世济民的价值取向D.冲击了程朱理学的官方地位7.晚清创办的新报,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无论是地方新报还是中央新报,报首全录、选录《京报》或“恭录谕旨”都是当时新报的普遍做法。1904年商务印书馆编辑发行的《东方杂志》也“首列谕旨,以重皇言”。这一做法A.体现近代报刊发展举步维艰B.践行尊王思潮拓展办报空间C.巩固统治根基强化中央集权D.强化新闻管控加强君主专制8.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夕讨论政府组织方案时,孙中山认为“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两年后孙氏在语涉政体的演说中表态:“现就中国情形论之,以内阁制为佳。”由此可见A.孙氏思想具有实用色彩B.革命派政治立场摇摆不定C.民国政体思想不断完善D.专制独裁的氛围甚嚣尘上9.下图反映19世纪60至80年代中国棉布、棉纱进口趋势的变化,能够对这一变化趋势做出合理解释的是棉布进口棉纱进口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列强暂时放松了经济侵略C.中国棉织业具有强大的韧劲D.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10.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重新组织和整编,成立六大军区:西北军区、西南军区、中南军区、华东军区、华北军区和东北军区。“六大军区”与当时的“六大行政区”高度匹配,实行党政军一体化管理,直止1954年底被撤销(除华北区外)大区制的设立旨在A.适应战争中资源调配需要B.加强对地方的高效治理C.集中全国资源以恢复经济D.探索社会过渡时期路径11.下表为1952年和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1%32.2%合作社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私有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个体经济71.8%7.1%这一变化反映了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确立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成C.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初步奠定D.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化12.有考古专家认为:秦文化中的大型陶塑艺术、石刻石雕艺术、铜车马和青铜水禽制造技术等具有明显的波斯文明和地中海文明的特征。同时还认为秦始皇帝关于帝国政体、管理国家的制度、管理国家的措施等的认识,可能受到波斯帝国制度文明的深刻影响。该考古学家的论述意在说明秦时A.经济发达成为文化交流的基础B.东西方贸易交流十分频繁C.东西方文化可能已有深入交流D.丝绸之路是重要交流途径13.据前苏联非洲问题专家葛罗米柯统计,非洲边界44%是按经线和纬线、30%是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分的,只有26%是由河流、湖泊和山脉所构成的自然边界线。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历史文化因素B.自然地理因素C.各国实力因素D.西方殖民因素14.一学者认为:历史表明,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否定,最初是道德伦理的批判与否定,以消灭财富不均、要求公平分配为特色,这就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由来;进而是理性的批判与否定,最后是武力的批判与否定,这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近代工人革命运动的崛起。该学者旨在论证A.资本主义制度重大的弊端B.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C.空想社会主义具有空想性D.工人阶级崛起的可能性15.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不存在商品经济,而生产资料也归整个社会所有。1921年列宁经过充分考虑,提出了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允许外资企业管理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等政策,以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这表明列宁A.找到了社会主义经济模式B.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C.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D.肯定了商品经济作用16.冷战后初期,克林顿政府奉行“参与和扩展战略”指导下的对外军事干预,目的是制止地区冲突、拯救人道主义灾难和阻止民主制度被推翻。布什政府上台,特别是“9.11”事件后,美国对外军事干预思想发生了变化,定位为在“建立有利于自由的均势”的旗帜下应对新的威胁,打击国际恐怖主义,防止地区性大国崛起。这表明美国的行为A.维护联合国的权威B.打击国际恐怖主义C.压制新兴国家崛起D.确保美国国家利益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2023年是毛泽东诞辰130周年。中国邮政于12月26日发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纪念邮票1套4枚,生动还原了毛泽东同志伟岸的形象和伟大的气魄,展现出毛泽东同志运筹帷幄的雄才伟略和高瞻远瞩的伟人风范。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4分)材料《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纪念邮票,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坚持抗战”(图1)“建设十三陵水库”(图2)“胸怀天下”(图3)“重上井冈山”(图4)。图1图2图3图4(注释:图2.1958年5月25日毛泽东率领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北京市昌平区的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义务劳动。图4.毛泽东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1965年5月21日,毛泽东沿着1927年秋收起义之路重上井冈山。)(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任意一张邮票加以简要阐释。(6分)(2)结合所学知识,再设计一张邮票纪念毛泽东同志,要求写出邮票设计名称并简要阐述设计理由。(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阿拉伯人通过将实力雄厚的部落结为联盟,加强了统治。在进行统治时,阿拉伯人并不拘泥于民族,而是以伊斯兰教为纽带把各个民族维系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建立了合作机制。这样一来,实现了由通过军事征服的“征服时代”向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时代”转型。……阿拉伯帝国的中心从与地中海相连的地区向与印度洋相连的地区转移,印度洋被纳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同时,阿拉伯帝国的经济活动中心也从干燥的地中海,转移到干燥地带和湿润地带的连接处,并进入将东非、西亚、印度、东南亚、中国南部连在一起的印度洋,阿拉伯帝国转型成为陆地和海洋的大商业帝国。——摘编自(日)宫崎正胜《大国霸权:5000年世界海陆空争霸》材料二古代中国与阿拉伯作为亚洲两大异质文明的载体,通过贸易上的相互弥补,器物文明层面的彼此借鉴,宗教文化方面的交流融通,发掘和吸纳有益养分,满足各自所需,从而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也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阿拉伯商人活动示意图——摘编自王铁铮《历史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帝国统治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兴起和发展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对材料中涉及的观点分别加以说明。(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香港在1842年成为英国殖民地后,英国人逐渐把包括西餐在内的生活方式引入香港,由于西餐的价格很高,只有西方人和上层社会的人才能消费得起。二战后,尤其是70年代跨国公司进入香港,工商业起飞,改变了港人生活方式,带动了餐饮业的繁荣,一种小吃店——冰室也相继兴起。起初冰室主要提供咖啡,奶茶,红豆冰等饮品,配三明治,奶油西多士,菠萝油,蛋挞等西式饮食,继而传统的广式小点,港式小炒,后来更是发展到晚饭小菜,与西菜馆和餐厅模式结合,最终演变成茶餐厅。茶餐厅无论在街坊闹市、公屋村落、豪华商场都能找到。其布局设计不强调私密性,门面通透,街上的人可以直接看到它的内部。卡座通常沿着墙的两边排成行,方形和长方形的桌子在中间,桌面上通常有一块玻璃,压着菜单。用于装咖啡或奶茶的是厚实的陶瓷杯,厚杯子有利于“丝袜奶茶”的温度保持更长的时间。盘子相当简单。香港人极少未光顾过茶餐厅,在同一张饭桌上提供了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群的需求又能让其消费得起的食品。一般早上7时开门到深夜11时才关门,近年更有24小时经营。目前,港式茶餐厅在全国各地,有着众多的门店。如“太哼冰室”,能做到1年之内在全国遍地开花,将香港餐饮文化,还有味道延续。另外,近年美国、加拿大华人聚居的大城市,“港式茶餐厅”亦大行其道。——摘编自张展鸿《港式茶餐厅与港人饮食全球化》(1994年)(1)依据材料概括港式茶餐厅的特点。(6分)(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港式茶餐厅兴起、发展的原因。(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他们指出“科学的进步是永无止境的”。“自从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旧的工场手工业变成大工业以后,生产力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前所未闻的规模发展起来了。”“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由此产生了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对抗的社会问题”……——摘编自张瑾《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的形成及其解读》材料二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标志着人类知识增长的重大转折。……一些国家抓住科技革命的难得机遇,实现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迅速增强,综合国力快速提升。——摘编自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从上述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标题明确,史论结合,阐释充分,表达清晰)
广东省东莞中学、广州二中、惠州一中、深圳实验、珠海一中、中山纪念中学2024届高三第四次六校联考 历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