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语文答案

2024-02-25 · U1 上传 · 3页 · 713 K

蚌埠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3分)D A项“无法让受众重读文本”错,应为“无法让受众掀起重读文本的热潮” B项“就可做到反垄断”错 C项“比好莱坞构建的‘漫威宇宙’更让人震撼”错。2(3分)C 太绝对。3(3分)C “论证了媒介在传播中的重要作用”错,应为“论证了传播中受众的重要作用”。4(4分)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新媒介不断更新发展的过程与特点。②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把深奥的问题讲得浅显易懂,便于读者理解。(每点2分)5(4分)①材料一是就文化在多媒介交互中产生新的文本意义而言,侧重于文化传播媒介的作用,媒介的多重交互能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播。②材料二分析《长安三万里》火的原因,侧重于文化传播的对象,指出关注受众的文化记忆的重要性。(每点2分)6(3分)A 表现出了他实际怕狗但强装镇定的心理。7(3分)C 表现了他们的天真和对生活的热爱。8(6分)①粗中有细,热情周全。三哑热情地迎接客人,快乐地护送客人回家,“笑”对客人的他,反映出乡村人的善良与周全。②忠厚善良,常怀感恩。三哑小时乞讨流落到史家庄,被奶奶收留,笑对奶奶,对生活怀有感恩之心,与史家奶奶是忠仆义主的传统模式。③坚韧乐观,热爱生活。“笑闭了眼睛”的三哑是理想的史家庄人的代表,与小林、琴子、史家奶奶一样,都有不幸,却又有各自的幸福,追求更真更善更美的生活,凸显了个体生命在磨难中的美丽与坚韧。(每点2分)9(6分)①诗化的人物美。作者避开对孤儿凄惨身世德叙述,重点写他们相识的美好和欢乐,挖掘人物的人情美、人性美,他们因包蕴着作者丰厚的情感和美好的理想而显得富有诗意。②诗化的意境美:运用细腻的笔触,如河边捣衣、祖孙留客、三哑送客等场景中融入情感,营造出诗情画意的意境美。③诗化的语言美:文章或巧设比喻,捕捉细节;或白描勾勒,寥寥数语传达出丰富的意味,呈现出清新秀丽、简练含蓄、音韵和谐的语言美。④诗化的生活美:文本注重发掘生活中的美好,传达出生活的圣洁与神圣。(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10(3分)BDG11(3分)C “思垂空文以自见”的“垂”意为流传。12(3分)B “最终不战而胜”错。13(8分)(1)如今我们挖深壕沟筑高营垒,来挫败敌人锋芒,这群乌合之众,不能持久作战。(“深”,挖深,1分;“挫”,挫败,1分;句意2分,共4分。)(2)司马懿必然认为我是在示弱,应该有强大的埋伏,(他一定)顺着山而逃走了。(“怯”,示弱,1分;“循”,顺着,1分;句意2分,共4分。)14(3分)①诸葛亮屯兵阳平的时候,司马懿镇守宛城,两人不可能相遇作战。②司马懿在明知诸葛亮兵少力弱的情况下轻易逃走,不符合常理。③诸葛亮不可能把重兵交给魏延,自己领弱兵守城。④郭冲宣扬司马懿短处,其子司马骏却深表赞同,这不合常理,以此佐证郭冲的记载不可靠。(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蚌埠市高三年级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QQABaYCAggCoABBAAAhCAw16CgAQkBEAAKoGwEAIIAABSBNABAA=}15(3分)C“豪迈之情油然而生”错。16(6分)①写诗人纵情寻醉,暂且自欢,表面旷放,实则苦痛的悲愤。②诗人置身旧都,政治上不得伸展的无奈。(每点3分)17(6分)(1)举以予人 如弃草芥(2)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3)示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示例二: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示例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每空1分)18(2分)①不可小觑/不容小觑/不可低估 ②勃勃生机/盎然生机(每空1分)19(5分)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伸出来”上,强调叶子的生长;原句的重点落在“小叶”形态和颜色上,强调叶子的饱满、多汁、翠绿。②语言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多用短句,更口语化,活泼灵动,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得5分)20(3分)A A表示和前面所说的情况或状态相同 B表示委婉 C表示转折 D表示强调21(6分)①经常出现负性情绪的人 ②要接受自己/要接受事实 ③人在哭泣时(每空2分)22(4分)我们还可以尝试深呼吸、实物宣泄的方法,但要注意在不伤害他人和自己的前提下进行。(“尝试”缺少宾语,“在以不伤害他人和自己的前提下进行”句式杂糅)23(60分)参照2023年全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参考译文:材料一:大凡战争,如果处于敌众我寡,敌强我弱,兵力对比于我不利的形势下;或者敌人虽远道而来,但粮饷供应源源不断,对于此种敌人我们都不可立即与其进行决战,而应当坚守壁垒,持久防御以消耗和拖垮敌人。这样,就可以最后打败敌人。诚如兵法所说:“不轻易与敌决战的主动权要牢牢掌握在我手中。”唐朝武德二年,秦王李世民奉命率军东渡黄河讨伐割据势力刘武周。江夏王李道宗当时十七岁,随军从征,与李世民一道登上玉壁城,观察敌人阵势。世民回过头来对道宗说:“敌人依仗其兵多势众,企图与我军决战,你说我们应当怎么办?”道宗回答说:“敌人锋芒正锐不可直接抵挡,但容易用计谋使他屈服,难以单凭武力同它争胜。如今我们挖深壕沟筑高营垒,来挫败敌人锋芒,这群乌合之众,一定不能持久作战。等到其粮草耗尽,必定自然离散,那时我们将不战而擒获敌人。”世民称赞地说:“你的见解与我的想法完全相合。”其后,敌人果然粮尽而连夜北逃,李世民率军追到介州,一战而把刘武周军打得大败。材料二:诸葛亮驻扎在阳平,派遣魏延等军队合兵向东,只留有不足一万人守城。司马懿亲率大军二十万抵挡诸葛亮,恰好与魏延军队错道,直接开到阳平,距离六十里路时,其侦查哨兵说诸葛亮在城中兵少力弱。当时诸葛亮也获知司马懿马上攻打阳平,大战在前,考虑与魏延军队合兵,但是军队已蚌埠市高三年级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3页){#{QQABaYCAggCoABBAAAhCAw16CgAQkBEAAKoGwEAIIAABSBNABAA=}#}经走远,派人令军队回防,恐怕时间也来不及,将士失色,都不知道如何应对。诸葛亮神态自若,命令军中都偃旗息鼓,不得妄出,又命令打开四方城门,出几个人于城门前扫地。司马懿经常说诸葛亮谨慎持重,但是很少见到其示弱,因此怀疑有伏兵,于是领军向北依山而走。第二天吃饭的时候,诸葛亮与身边的参谋说话时,拊手大笑,说“司马懿必然认为我是在示弱,应该有强大的埋伏,他一定顺着山而逃走了。”等司马懿的侦察兵回复情况,跟诸葛亮所言一致。司马懿知晓后,非常后悔。问:按记载阳平在汉中。诸葛亮在阳平时,司马懿还只是荆州都督,镇守宛城,直到曹真死后,才与诸葛亮相抗衡。魏明帝曾经派遣司马懿从宛城途经西城伐蜀,正值大雨,未成。这前后,在阳平根本没有战争记载。即便如郭冲所言,司马懿既然统领二十多万军队,已经探知其兵少力弱,如果怀疑有伏兵,正可以设防慢攻,何至于迅速撤退?根据魏延记载,“魏延每次随诸葛亮出征即请兵万人,与其分道在潼关相会,诸葛亮并未答应;魏延认为诸葛亮怯弱,感叹自己才不尽其用。”诸葛亮既然都不让魏延率兵万人独自统帅,怎么可能如郭冲所说,突然让重兵交予魏延,而自己领弱兵独自守城?况且郭冲与扶风王说,彰显司马懿的劣迹,面对人子揭其父的短处,理所不容,居然说“扶风王慨然赞同郭冲所说”,就可以知道该叙事都为子虚乌有。蚌埠市高三年级语文参考答案第3页(共3页){#{QQABaYCAggCoABBAAAhCAw16CgAQkBEAAKoGwEAIIAABSBNABAA=}#}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