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百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正月联考历史试题

2024-02-20 · U1 上传 · 13页 · 1.1 M

绝密★启用前2023~2024学年福建百校联考高三正月开学考历史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魏国李悝变法中,要求百姓种田时“必杂五谷”“力耕数耘”,收获时如“寇盗之至”进行抢收,还要求农户“环庐树桑,菜茹有畦”。李悝此举A.体现了儒家政在得民的思想B.顺应了时局发展需求C.意在强调劳动生产的重要性D.源于劳作方式的转变2.廖伯源认为:“(西汉)郡县考课之项目,虽天下郡县大体相同,然特殊地区之长吏,其职掌除与一般郡县长吏相同外,又有特别事务之项目,该项目亦当考课。地方长吏之考课,分若干项目分别考其等第,再集中分项之等第,评定其考课之总等第。”这A.反映了考课制度缺乏合理性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约束C.实现了对官吏的全方位监督D.利于地方治理的因地制宜3.隋朝大运河修建后,古代中国就很少出现南北分治的情况。类似地,有独立倾向的美国西部,在从东到西修建了大量的运河和道路之后,独立倾向消失。这表明A.中美交通发展具有一定相似性B.民族交融促进经济发展C.技术发展加强了政权的控制力D.地理条件制约国家管理4.北宋时,大量的劳动力涌入采煤行业,煤的产量大幅提升,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之物。在都城内外,官营煤场有20多处,挖掘运输设施多样,工作流程复杂。采煤业的兴盛主要缘于A.开采技术的进步B.金属冶炼和铸造业的发展C.社会经济的发展D.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高三历史第1页(共6页)】 5.明朝的多位皇帝严格执行禁海令,私下进行海上贸易的百姓被视为海盗。但东南沿海的海盗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总是一批被灭,新的更大的一批又兴起。这反映了A.朝廷海疆政策与现实的矛盾B.政府失去了对民间贸易的控制C.商贸发展提高了海盗的地位D.倭寇是东南沿海不稳定的因素6.戊戌变法中,日本政府对变法表露出赞许和同情,但援助甚少;戊戌政变后,日本则公开或私下救援维新党人,阻止废除光绪帝,多次劝告清朝实行温和主义,并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对华外交政策A.推动了戊戌变法的进程B.意在提高其在华影响力C.激化了列强之间的矛盾D.导致清廷倾向“联俄拒日”7.下表是民国初年《晨报》广告中出现的女校招生简章。据此可知,当时学校招生简章《晨报》版次培华中西女子学校选课:英文、法文、钢琴、算术民国八年六月十八第一版慈惠女子学校学习科目:接生学、看护学人学试验:体格、国文、英文、算术民国八年七月二十七日第一版东城女子学校缝纫、花边、国民修身、文算、音乐、体操民国九年四月十日第一版A.南方受现代思潮影响更深刻B.女性的独立性受到普遍关注C.新闻报刊助推近代教育改革D.社会进步推动女子教育发展8.下表是1931—193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值统计表。表格数据变化反映出当时中国A.进出口贸易结构发生改变B.民族工商业得到较快发展C.经济发展受经济危机冲击D.国民政府财力与实力增强9.1942年,毛泽东指出:“目前根据地的情况已经要求我们褪去冬衣,穿起夏服,以便轻轻快快地同敌人作斗争,我们却还是一身臃肿,头重脚轻,很不适于作战。”针对这--问题,中国共产党A.实施精兵简政B.推行“三三制”C.坚持游击战争D.开展减租减息【高三历史第2页(共6页)】 10.新中国初期,读报组在全国大范围推广。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河北省定州市翟城村读报员利用午休时间向群众讲解时事。“读报组”的推广A.提高了全国人口的识字率B.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D.加强了民众对新中国的政治认同11.波斯的疆域在大流士一世时达到1000万平方公里,帝国内有四个首都,采用总督自治和中央巡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而且,每个地区的税收比例和上缴的物品种类都不同。这A.基于帝国内部经济文化的差异B.保障了中央政令的通畅C.表明中央对地方实行间接管理D.体现了波斯文明的包容12.中世纪时,欧洲著名经院派哲学家和神学家阿奎纳,基于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和科学方法,将科学和神学合二为一,写成了《神学大全》。到了中世纪后期,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更是被教会定为了金科玉律。据此可知,《神学大全》A.使神学研究置于科学之下B.对科学研究产生了双重影响C.促进了古希腊思想的复兴D奠定了近代科学研究的准则13.在独立战争开始之后,北美各殖民地派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二届大陆会议。会议通过了《武装宣言》,阐述了殖民地人民有拿起武器反抗的权利,但是表示依然效忠英国。且在向英国请愿的《橄榄枝请愿书》中,再次重申愿意效忠英国。此次大陆会议A.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B.强化了英国在殖民地的影响力C.论证了殖民地独立的合理性D.表明殖民地人民身份认同模糊14.近代西方国际法学者曾将世界国家划分为文明国家、不完全文明国家、野蛮国家、未开化国家。中国便在野蛮国家之列。国际法仅适用于文明国家,而不适用于文明国与野蛮国家之间的问题处理。这种论断A.否定了东方国家的传统法律B.适应了西方国家侵略扩张的需求C.促进了国家法的发展与完善D.忽视了世界文明发展的不平衡性【高三历史第3页(共6页)】 15.根据下表信息可知.英国时间行业地区工业革命前毛纺织业集中在东英格兰、英国的东南部和西约克夏冶金业和金属加工业集中在伯明翰、南威尔士、舍菲尔德和东北威尔士工业革命后棉纺织工业英国西北方向的曼彻斯特、索尔福德、博尔顿、贝里等城市兴起冶金业和金属加工业伍斯特、南威尔士及蒙茅斯郡等地区形成了重要的炼铁中心A.可开采的煤炭资源较为丰富B.城市化进程因工业革命而加快C.工业化推动了经济重心转移D.棉纺织工业逐渐取代毛纺织业16.20世纪60年代,南非在美国的默许下,阻碍苏联支持的纳米比亚人民解放运动。80年代,美国公开支持纳米比亚反政府武装力量,并提供大量援助。直到1988年底,《西南非洲和平协议》的签署才结束了纳米比亚内战。纳米比亚独立运动折射出A.世界格局的变化B.非洲独立运动力量分散C.全球竞争的加剧D.美国综合实力不断下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在唐代,进士考试的难度非常大,能够考中进士的人都是具备卓越的才华和实力的人才。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前期和后期进士分布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变化的原因。【高三历史第4页(共6页)】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过去的历史学家,通常以政权为中心谈论和研究历史,并且以一个政权疆域的大小,或者持续时间的长短,作为评价一个政权好与坏的标准。比如中国古代的史官对秦朝和隋朝的评价比较低。这两个朝代疆域并不算小,但它们都是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还留下了暴政的名声。相对于秦朝和隋朝,人们对汉和唐的评价则很高。因为很显然,这两个朝代的统治时间都很长。而且在他们统治期间,中原地区相对稳定。而今天的历史学家则通常会把秦汉,隋唐放到一起来看待。因为汉朝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继承了秦的制度。而唐取代隋,不过是统治者从关陇集团中的杨家变成李家。———摘编自吴军《世界文明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今历史学家们看待历史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原因。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17至18世纪,中西间贸易往来频繁。当时欧洲的紧身胸衣、裙撑和束腰等设计元素被引入中国,成为上层社会女性的时尚追求。欧洲人对来自中国的奇异的丝绸、织锦等纺织品和绣花等工艺近乎狂热的好奇和热衷。法国的朱里欧·莱蒙多·马萨里诺主教拥有十件在法国巴黎定制的中式彩色唕叽面料的服装。真丝面料制成的“华托裙”,也常常出现在法国画家让-安托万·华托笔下,这种裙子装饰有中国特有的纹样图案,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情调,是当时很多欧洲贵族妇女喜爱穿着的服饰。法国还设立了一些中国舞场、中国娱乐剧院等。以穿着中国式服装为主要特征的化装舞会首先在巴黎和维也纳出现,之后迅速在欧洲宫廷普及。到18世纪中期,中国服饰装扮的化装舞会在欧洲变得非常普遍,一度晋升为欧洲大众的时尚活动。——摘编自陈霞、李遵《西方镜像中的“中国风”纺织与服装艺术考》等材料二甲午战争之后,清廷放开了民间设厂的限制,进一步为近代纺织工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基础。中国传统服饰的质料比较单一,主要有土布、丝绸、皮毛等。进入20世纪之后,新军的服饰被大量的绿营城防官兵模仿,通商口岸的少年纷纷模仿出洋归国的留学生穿着洋装,新政以来军、警、学界易服的举动,导致了服制材料发生了剧变。西式服饰主要用洋布、呢革,国内既不能生产也不会缝制,只得依赖进口。这就导致了西式服饰价格昂贵,而且随着易服的进行,导致国内洋货一时泛滥,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纺织业。殆至民国成立之【高三历史第5页(共6页)】 后,这种混乱的局面依旧没有根本的改变。当时的有识之士无不担忧地指出:“自政府改装以来,风气所趋,官民竞用外货,以致绸缎废弃,工商歇业。资本日益消耗,劳动者多有流亡,为他人开绝大之道场。”——摘编自李超《清末民初服饰变革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及其启示》(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外服饰交流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指出17—18世纪欧洲“中国风”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10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民初洋装传入的影响。(8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世界发展中心具有生成、发展与衰落的生命周期,从而导致世界发展中心的转移。世界发展中心形成于古代亚洲,近代以来转移到欧洲和北美,目前出现向亚洲太平洋回归的新趋势,并形成其新特征。——摘编自金泓汎、全毅《世界发展中心转移与亚太发展中心的形成》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世界中心的变化,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高三历史第6页(共6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百校联考高三正月开学考·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题号12345678答案BDCCABDC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ADABDBCA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要求百姓种田时‘必杂五谷’‘力耕数耘’,收获时如‘寇盗之至’进行抢收,还要求农户‘环庐树桑,菜茹有畦’”可知,魏国李悝变法主张“尽地力之教”,在农业种植上应采取多种经营方式,以保证国家取得稳定的财政收入,故B项正确。李悝属于法家代表人物,A项不属于儒家思想,排除;李悝此举意在发展经济,强调农业发展的重要性,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李悝此举意在发展经济,未体现劳作方式的转变,排除D项。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汉对郡县官员的考核大体相同,但各地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民风民俗等具有很大差异,不同地区官吏的职责分工也各不相同,所以“特殊地区之长吏”的考核总成绩要结合专项考核,这种相对公平的考核方式,能够调动官吏的积极性,便于地方官吏因地制宜实施行政管理,故D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西汉官吏考课既包括综合指标,也重视官吏的专长,与中央强化对地方的约束无关,排除B项;C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3.【答案】C【解析】材料内容表明因为地理条件的限制,中国隋朝以前常出现南北分治,美国刚建国时西部有独立倾向,但后来隋朝修建大运河,美国修建了大量的运河和道路之后,两个政权都加强了对远方的控制力,故C项正确。材料内容未体现古代中国隋朝和近代美国交通发展具有一定相似性,排除A项;民族交融强调的是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