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西省吕梁市高三一模历史答案

2024-02-03 · U1 上传 · 11页 · 49 K

吕梁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DCCDCCADBADA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CCDDBCCBBDDD1.【答案】D【解析】材料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解释材料,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庄子·盗跖》记载“且吾闻之,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侧面反映了原始社会自然环境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人们为生存不断和自然斗争的过程,也反映了中国古人仍然从事采集和渔猎活动。定居需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建造长期的住所,并逐渐形成聚落,故A项错。对于陶寺遗址中“大墓墓主使用木棺,棺内撒朱砂,随葬品精美丰富;小墓随葬品极少,有的甚至一无所有”,只能说明当时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分化明显。国家形态其特征是出现公权力,因此B项错误。对于司马迁:《史记》卷1《五帝本纪》的这段记载,一定程度上反映远古社会不同氏族之间不断融合,但与与历史实际未必完全相符,更有可能是出于时代大一统历史观的需要,故排除C项。《尚书·酒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解释:“诰”即“古代帝王对臣子的命令”,“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即“人不要只以水为镜,而应当以民众为镜”。因此说明西周统治者具有“保民”思想,因此选D项。2.【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东汉前期郡国向中央举荐的人才其标准是强调具有文书和法律技能的专业人才,这种理性行政具有专家治国的特点,故选C项。察举制分常科和特科,其中「明法」作为特科中的重要科目,选拔通晓律令的人才,体现了汉武帝后汉代治国是儒、法并用的,选官时既选拔通晓儒学的儒生,也选拔具有文书和法律技能的专业人才。因此,察举制的标准并未发生异变,儒家的正统地位未受到冲击,故排除A、B项。由材料可知,郡国按照中央要求推举人才,符合东汉前期中央集权加强的特征,故排除D项。3.【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魏晋时期的民族交融主要体现在少数民族政权对汉族的制度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而到了宋元时期民族交融更多表现为少数民族政权在认同汉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制度、文化、习俗,采取因俗而治并进行制度创新,促进这一时期民族交融有了新发展,故选C项。有材料可知,辽在学习汉文化的基础上采取因俗而治,体现了其治理方式的不断进步,儒家文化对民族政权影响力加强,少数民族社会不断进步,故排除A、B、D项。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得出,大历年间一到三品官员的货币所得要远远超过开元年间,但真实所得却远远低于开元年间,由此判断出大历年间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主要原因是安史之乱发生在755年至763年之间,造成了生产减少,物资短缺,导致通货膨胀。大历年间,虽然安史之乱平定,币值恢复需要经济的复苏,因此通货膨胀继续发展。故选D项。根据所学,这个时期由于安史之乱,导致经济破坏,开元盛世局面不在,故排除A、C项。两税法是780年进行,与材料呈现的时间段不符,故排除B项。5.【答案】C【解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皇舆全览图》体现出康熙年间中央集权制度加强,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测量和绘制地图,其目的是服务于国家统治,故选C项。材料可知,这次测绘有西方传教士参加并采用西方的测绘技术,体现了清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但清实行严密的文化政策,故A项表述错误。《皇舆全览图》使用对象是统治者,作用是军事航海和国土管理等方面,只能说明清统治者主权领土意识增强,B项夸大其作用,故排除B项。英国等西方列强来华是在乾隆时期,故D项表述错误。6.【答案】C【解析】材料可知洋务运动中派遣留学生的活动受到国人的消极对待,这说明在传统思想下洋务运动不被世人所接受,人们的思想还没有达到接受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水平,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错在材料没有体现器物与制度的关系;B错在“崇洋媚外”与事实不符;D错在国人抵制洋务不是因边疆危机严重而产生的爱国情感,而是对西方文明的抵触。7.【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19世纪末,中国先进分子面对民族危机,将古代君主比附“华盛顿”的“英雄华盛顿”形象。20世纪初年,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为纠正“英雄华盛顿”形象中的封建专制因素及其引发的民众对革命的误解,革命派借助西方民权思想和历史叙事塑造出“国民华盛顿”形象,以伸张民权思想,故选A项。结合所学,美国建国后采取民主共和政体,并未发生变革,华盛顿形象的变化体现了先进的国人对美国政体认知加深,故B项表述错误。华盛顿形象的变化只能说明革命派宣传民权思想,反对帝制思想的目的,民权思想深入人心表述太绝对,故排除C项。20世纪初君主专制思想在当时中国社会中仍然有很强的社会基础,故D项表述错误。8.【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五四运动期间,随着女学生向城市家庭妇女宣扬抵制日货、购买国货,很多家庭妇女民族意识逐步觉醒,体现了思想启蒙影响的主体范围扩大,而且拓展了思想广度,使民主和爱国融为一体,故选D项。女学生和(城市)家庭妇女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行为只能代表部分妇女的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不能说明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高,A项表述绝对,故排除A项。B项革命性质转变是指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其标志是无产阶级参加五四运动,材料反映的现象与此无关,故排除B。五四运动期间之所以抵制日货、提倡国货,是因为一战期间日本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得到扩张,故C项错误。9.【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中共1935年至1936纪念巴黎公社的主题侧重反蒋抗日,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加紧侵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1937年3月纪念巴黎公社主题转向全民族团结抗日,故选B项。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故A项表述错误。材料强调中共政策调整是为团结各阶级抗战,并未涉及党的中心工作的目标,故C项错误。“联合政府”是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0.【答案】A【解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人群众在技术革新运动中艰苦奋斗、大搞技术革新,不仅发挥了个人的聪明才智,而且也为国家创造了宝贵的财富,实现了广大职工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故选A项。结合所学,国民经济恢复是在1952年底,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是在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后,不符合材料所呈现的技术革新运动的时间,故B项表述错误。组织劳动竞赛是在国营企业展开,树立了国营工业企业的良好形象,C项表述绝对,故排除C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在1954年9月全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故D项表述错误。11.【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中国从70年代中期到至今对坦赞铁路的建设和维护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促进非洲中部和西部的和平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体现中国的大国担当与责任,故选D项。材料可知,坦赞铁路的修建和维护体现中国与非洲的坦、赞两国的友好关系,中国与非洲中、西部的良性互动,故A项表述错误。B项表述绝对,故排除。坦赞铁路的修建和维护体现的是“南南合作”,故C项表述错误。12.【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1978年3月18日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党的一支依靠力量”,说明党对科学技术重视和知识分子态度发生变化,由于没有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因此只能表明党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为中心转移的倾向,故选A项。B、C、D三项呈现的史实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的,故排除。1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前,人们对古代西亚文明的认识只能依赖《圣经》等文献的零星记载,后来通过考古发现了大量遗址、泥版文书,才知道了苏美尔、阿卡德和古巴比伦的存在”可知,新的历史史料的逐步多元化推动了人们对历史认知的逐步清晰并趋于客观,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随着考古学的发展推动人们对历史认知的进步性,但并不意味着人类文明的真实一定需要考古学得以证实,不同文献的相互印证也可以证明,故排除A项;文献记载确实有主观性,但通过文献的相互印证解读历史也可以得到较为可信的结论,B选项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新史料的出现推动了历史认知的进步,而不是史料的传承性,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14.【答案】C【解析】上图是古代亚述帝国的扩张示意图,判断依据为教材关于亚述帝国的叙述“亚述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波斯帝国基本接受了亚述和埃及的制度,故C项正确。A项是古巴比伦帝国的成就,故A排除。B项描述的是古埃及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历法成就太阳历,并且表述绝对,应该是古埃及发明的太阳历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故B排除。D项描述的是赫梯帝国鼎盛时期的表现,故D排除。15.【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14世纪后自然科学在西欧大学课程中有了一席之地,大学课程打破了宗教神学为主的局面,日益丰富。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14世纪后西欧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兴起,促进了文艺复兴开展,自然科学逐步发展,因此西欧社会新的生产方式产生是大学课程变化的主要因素,故选D项。A、B、C都是原因,但属于上层建筑,不是主要,故排除。16.【答案】D【解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拿破仑帝国对外战争一方面客观上传播了法国启蒙思想;另一方面对于欧洲其他国家或地区而言,拿破仑帝国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质,二者共同刺激了欧洲地区民族意识的觉醒,故选D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拿破仑加冕称帝后激发了法国的极端民族主义进行对外战争,其主要目的是追求法兰西的强大、以及法国资产阶级的霸权,启蒙思想的传播是其客观影响,故A项表述错误。拿破仑帝国对外战争一方面客观上传播了法国启蒙思想,对欧洲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具有冲击作用,B项表述绝对,故排除B项。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确认了国际法基本原则,拿破仑帝国对外战争与国际法基本原则确立没关系,故排除C项。17.【答案】B【解析】英国三次议会改革是从1832年到1885年,这个期间两次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力量增强,促使议会改革,因此英国三次议会改革的根源是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故A项错。英国三次议会改革,通过修改选民的资格,有利于更多的人参政议政,但仍然有性别限制,妇女并未参政议政,C项说法结论太绝对。D项错在因果倒置。通过材料呈现的英国三次议会改革,选民资格的修改,让更多的人参政议政,是各个阶层通过不断斗争而获得的,体现社会转型的渐进性,因此选B项。18.【答案】C【解析】由材料“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体现《共产党宣言》强调每个人都有可以自由发展的机会,继承发展了启蒙思想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思想,并把人民主体的范围扩大到每个人,故选C项。由材料可知《共产党宣言》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机会,A项表述绝对,故排除。材料只是给为了社会提供一些原则,B项表述绝对,故排除B项。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19.【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学者收集整理的论文论著涉及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扩展、工人运动和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上述内容包含在一个主题下,即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故选C项。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A、B、D项反映的历史事物只是局部内容,故排除。20.【答案】B【解析】由材料“宪法允许英军驻扎在埃及,聘请英国人为埃及的政府的司法和财政顾问等”可知埃及独立后英国殖民仍然对埃及有很强的影响力,“议会和国王共同掌管立法权”表明王权有很大的权力,二者的存在对埃及的民主之路起掣肘作用,因此折射出埃及民主之路任重道远,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