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应性测试(九省联考)历史试题(适用地区:甘肃)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山西柿子滩遗址属旧石器时代晚期,发现了鸵鸟蛋皮串珠和蚌壳饰品,鸵鸟蛋皮来自本地,蚌壳来自山东沿海。据此可知()①柿子滩人萌生审美意识②当时已经产生贫富分化③不同地区之间联系加强④柿子滩人进入文明阶段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据题意可知,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西柿子滩遗址,发现了本地的鸵鸟蛋皮串珠和来自山东沿海的蚌壳饰品,拥有饰品说明柿子滩人萌生审美意识,发现来自山东沿海的蚌壳饰品,说明不同地区之间联系加强,①③正确,D项正确;旧石器时代并没有出现贫富分化,②错误,排除AB项;新石器时代才进入文明阶段,④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2.东汉名士范滂因“党锢之祸”遭牢狱之灾,出狱返乡时,汝南和南阳的士人迎之者车数千辆。这表明当时()A.士人在斗争中占上风 B.皇权基础受到了削弱C.范滂得到百姓的支持 D.宦官失去地方掌控权【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据题意可知,东汉名士范滂因“党锢之祸”遭牢狱之灾,出狱返乡时,汝南和南阳的很多士人来迎接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锢之祸是指东汉末年,一批官僚、士人制造反对宦官专政的舆论而被罢官禁锢、遭受株连杀害的事件,而因“党锢之祸”遭牢狱之灾的范滂出狱后却获得了很多士人的迎接,这说明当时士人对于朝廷罢官禁锢士人是不满的,这就可以表明当时皇权基础受到了削弱,B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士人在斗争中处于下风,排除A项;范滂得到的是士人的支持,不是百姓,排除C项;宦官并没有地方掌控权,谈不上失去,排除D项。故选B项。3.《隋书·经籍志》载,北魏“始都燕、代,南略中原,粗收经史,未能全具。孝文徙都洛邑,借书于齐,秘府之中,稍以充实”。对“借书于齐”解读正确的是()A.南北朝间文化交流加强 B.孝文帝的儒学修养深厚C.北魏倾慕南朝萧齐玄学 D.文化融合奠定统一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据材料“孝文徙都洛邑,借书于齐”,可知,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从南朝齐国借了很多书充实秘府,由此可以看出,此时南北朝间文化交流加强,A项正确;单纯的“借书于齐”无法得出孝文帝的儒学修养深厚,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说借的是什么书,无法得出北魏倾慕南朝萧齐玄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南北文化的交流,并没有体现融合,排除D项。故选A项。4.五代时期,君臣多论及汉唐的文治武功、盛世气象,并努力效仿其典章制度、嘉谟善政,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文化。该现象表明()A.五代君臣推崇法古改制 B.五代君臣依靠历史经验施政C.汉唐故事是大一统基石 D.汉唐故事利于强化君主权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五代时期(中国)。据材料“五代时期,君臣多论及汉唐的文治武功、盛世气象,并努力效仿其典章制度、嘉谟善政”,可知五代时期,各政权君臣都效仿汉唐典章制度,憧憬汉唐大一统的盛世气象,这说明,这一时期,虽然国家处于分裂时期,但由于各政权都对统一的向往并努力,说明汉唐故事是大一统基石,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汉唐大一统的向往和努力,并没有体现法古改制,排除A项;五代君臣依靠武力施政,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重点是五代时期各政权君臣对汉唐大一统的向往和努力,这并不会强化君主权威,排除D项。故选C项。5.郊祀是天子祭天的重要典礼,承载着中原传统文化对天的崇拜。元朝定都燕京后,推行中原王朝郊祀礼仪。这说明()A.元朝以郊祀彰显正统 B.蒙汉文化已深度交融C.统治者服膺中原文化 D.元朝用郊祀笼络人心【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题意可知,元朝定都燕京后,推行中原王朝的郊祀礼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元朝是少数民族政权,推行中原王朝的郊祀礼仪,以此来彰显其政权也是中原传统文化而来,是正统,A项正确;单纯从元朝推行郊祀礼仪,无法得出蒙汉文化已深度交融,排除B项;统治者服膺中原文化,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元朝推行郊祀礼仪主要是为了彰显其政权的正统性,并不是为了笼络人心,排除D项。故选A项。6.1848年,徐继畬撰《瀛寰志略》。1866年,该书被同文馆选为教科书。十年后,郭嵩焘作为驻外使节前往欧洲,仍将《瀛寰志略》当作了解西方知识的重要参考资料。由此可见,这一时期()A.对欧外交取得突破 B.中西文化交流频繁C.对世界的认知迟缓 D.西学研究已成潮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据题意可知,1848年,徐继畬撰写的《瀛寰志略》,在1866年选为教科书,1876年还被驻外使节郭嵩焘当作了解西方知识的重要参考资料,这说明当时中国政府和知识分子都对世界的认知非常少,而且没有更新,非常迟缓,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世界的认知迟缓,没有体现对欧外交取得突破,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对世界的认知迟缓,中西文化交流频繁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当时只是了解西方只是,但西学研究并未成为潮流,排除D项。故选C项。7.戊戌维新之际,光绪帝欲行科举改制,如武科改试枪炮、八股改为策论等。《申报》于1898年先后发表时评,提出武科未有改制细则,“不宜全废弓矢”;八股不宜全废,应与策论等并行。由此可推知()A.维新变法拥有广泛社会基础 B.报刊对维新变法持反对态度C.科举改制尚未达成社会共识 D.社会舆论高度关注废除科举【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据题意可知,戊戌维新时,光绪帝欲行科举改制,但《申报》发表时评,提出武举“不宜全废弓矢”;八股不宜全废,应与策论等并行,这体现出当时民间舆论存在不支持科举改制的声音,这说明科举改制尚未达成社会共识,C项正确;维新变法拥有广泛社会基础,不符合史实,它只是少数维新派参与的活动,人民群众参与极少,排除A项;材料只有《申报》一家报刊评论,无法得出报刊对维新变法持反对态度,排除B项;材料只有《申报》一家报刊评论,而且是关于科举制改制,而不是废除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8.1942年,毛泽东指出:“目前根据地的情况已经要求我们褪去冬衣,穿起夏服,以便轻轻快快地同敌人作斗争,我们却还是一身臃肿,头重脚轻,很不适于作战。”针对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A.开展减租减息 B.推行“三三制”C.坚持游击战争 D.实施精兵简政【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2年(中国)。据材料“我们却还是一身臃肿,头重脚轻,很不适于作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日本侵略军在抗日根据地实施残酷的“三光政策”,使根据地人力物力遭到巨大的损失;加之长期战争中人民的负担和消耗不断增加,物资供应愈发困难。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中共中央于当年底发出“精兵简政”的指示,要求抗日根据地切实整顿各级组织,紧缩机构和人员编制,所以针对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实施精兵简政措施,适应抗战需求,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臃肿”问题,所以主要是通过精兵简政来解决,不是减租减息,排除A项;“三三制”是为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针线的民主政权建设,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游击战争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的战争策略,不能解决“臃肿”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9.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其主要任务是:有计划地利用近现代科学成就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的建设,组织并指导全国的科学研究,以提高中国的科学研究水平。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将科学技术视为重要生产力C.以科学技术服务全面社会主义建设 D.将发展科学技术作为国家中心工作【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中国)。据题意可知,1949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后的主要任务是:有计划地利用近现代科学成就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的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家希望利用近现代科学成就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的建设,也就是这一时期中国将科学技术视为重要生产力,B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排除A项;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是在1956-1966年,排除C项;当时国家中心工作是巩固人民政权,排除D项。故选B项。10.20世纪60年代,中国摄制了《红色娘子军》《林海雪原》《小兵张嘎》《地道战》等红色经典电影,至今深受观众喜爱。这批作品涌现,体现的特定时代精神内涵是()A.继承英雄事业,弘扬革命传统 B.塑造先进模范,激励奋发图强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D.不畏强权,勇于担当【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据题意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国摄制了一些红色经典电影,塑造了革命英雄人物,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为继承英雄事业,弘扬革命传统,A项正确;《红色娘子军》《林海雪原》《小兵张嘎》《地道战》等红色经典电影中塑造的是革命英雄人物,并未塑造“高炉卫士”孟泰、“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等先进模范,排除B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涵,材料里的红色经典电影体现了对革命精神的传承,排除C项;抗美援朝体现了不畏强权,勇于担当的精神,而材料中的红色经典电影处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11.神话是现实折射。《荷马史诗》载,太阳神阿波罗与伊达斯王子为追求马尔皮萨公主展开角逐,请宙斯裁断。宙斯将选择权交给公主,她认为凡人的爱更持久,遂选择王子。这则神话反映了古希腊()A.尊重女性,婚姻自由 B.崇拜神明,彰显人性C.追求浪漫,崇尚爱情 D.奉行民主,人神平等【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据题意可知,太阳神阿波罗与伊达斯王子为追求马尔皮萨公主展开角逐,公主“认为凡人的爱更持久,遂选择了凡人王子”,这是古希腊人文主义的体现,彰显人性,但在常人的眼中,公主应该选择阿波罗,体现对神明的崇拜,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神话折射现实,在奴隶制社会,“尊重女性,婚姻自由”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追求浪漫,崇尚爱情”并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民主政治是指更多的人参与政治事务,通过请宙斯裁断,可见神的地位高于人,排除D项。故选B项。12.古罗马《奥古斯都功德碑》载,屋大维执政期间,举行了二十六次人兽猎斗表演,约三千五百头非洲野兽被杀。这表明古罗马()A.进入了帝国时代 B.与非洲贸易密切C.统治者穷奢极欲 D.娱乐项目很丰富【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屋大维在执政期间(古罗马)。据题意可知,屋大维在执政期间,举行了二十六次人兽猎斗表演,约三千五百头非洲野兽被杀,说明当时罗马贵族统治比较奢侈,穷奢极欲,
精品解析:2024九省联考甘肃历史试题(适用地区:甘肃)(解析版)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