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答案

2024-01-21 · U1 上传 · 7页 · 42.6 K

惠州市2024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答案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3分)*A.【“比基尼环礁核污染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错,原文用比基尼环礁核污染来说明的是“往往前代人种下的苦果,要留给后代人去品尝”,并没有说是用金属桶沉入海底的处理方式。】2.(3分)*D.【“但前提是不能够倾倒污染海洋环境的放射性废物”错,文中并没有提出这样的前提。】3.(3分)*B.【B项事件为意外事件,比基尼环礁事件与其他二项均是人为事件。】4.(4分)【①践行大国担当: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遵守《伦敦倾废公约》,合理处置核废料。②考虑废料特性:高放核废料放射性极高,固化密封、深埋地下能有效地隔离和储存。③保证安全可靠:深埋地下是目前最安全、最成熟的方法,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地质影响。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本题最高得4分)】5.(6分)【科学性:①知识性:科普文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本文介绍了大量知识,如核废料处理的三条出路,高放、低放核废料,我国目前对高放核废料处理方式等。②准确性/真实性/严谨性:科普文的科学性体现在知识传达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如文中大量使用具体的年份和数据,充分体现知识的准确性。公众号:高中试卷君 普及性:①通俗性:文章用明白晓畅的语言介绍科学知识,深入浅出,专业知识通俗化,实现科学知识普及的目的。②生动性:本文运用具体事例分析让文章生动有趣,普及大众,如文中举例著名的比基尼环礁核污染事件,大众可以深刻理解核污染对海洋的破坏性和我们付出的代价。 (需结合文本分析,每点2分,言之成理在文中有依据即可,本题最高得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3分)*D.【“繁复铺陈”错误,“繁复”的语境意思是“工笔细描、浓墨重彩、思虑严谨、步骤繁琐”等。】7.(3分)*B.【“不必算”错误。句中“或许”是揣测,且用疑问作结,作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只是留给读者去思考。】8.(4分)【①心理描写。如“奶奶勤谨恭敬地侍奉着公婆,提心吊胆地候盼着爷爷,日子过得如履薄冰”,写出奶奶生活不易,但坚强、勤谨且孝顺。(2分)②语言(动作)描写。比如“奶奶看着我的样子,笑得不行。挑起了我的火,她又开始灭,说都是过去的事了,老账不能算。再大的仇气,也都是姓地的”,写出奶奶善良、包容、不记仇,有大局观。(2分)比如“奶奶哭了两个月,直到叔叔出生时,才止住泪。哪能光顾着哭,还得养孩儿哩。她说。泪也哭干啦。她说”写出奶奶的伤心悲痛,对爷爷的深爱,同时又坚强,为母则刚,有责任心。(2分)(每点2分,举例1分,分析1分。本题最多得4分)】9.(6分)【①“砖”“墙”都是农村的寻常之物,用它们取譬,亲切、生动、鲜活,标题的语言富有强烈的“泥土气”,增加文章的生活气息,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标题“有烂砖,没烂墙”,字面意思是“虽然有烂砖,但烂砖砌的这个墙是好的”。引申为“不能因为个体的问题,而否认全局”。③标题在文中有比喻意义。特殊时期,爷奶的族亲里有个别偷鸡摸狗的烂人,如“烂砖”,但地家的家族整体性还是好的,还是完整的,能给家族的人宝贵的安全感,如一面墙的抵御保护。(每点2分。本题最多得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参考译文】材料一:二十六年,晋献公去世。秦穆公派公子絷去狄国吊唁慰问公子重耳,说:“我的国君派我来慰问你的逃亡之忧,以及丧亲之痛。我听说:得到国家常常在国丧的时候,失掉国家也常常在国丧的关头。时机不可放过,国丧的时间不会太久,希望公子认真考虑这件事情!”重耳把他的话告诉舅舅子犯。子犯说:“不可以。逃亡在外的人没人亲近,追求诚信仁德才能得到人们的亲近。父亲刚死,灵柩还停在堂上就图利,人们有谁会认为我们仁德?别人(或:别的公子)其实也有继承君位的权利,我们如果凭侥幸之心(去争夺君位),人们有谁会认为我们诚信(或:人们谁会信任我们)?”(于是)公子重耳出来见使者(公子絷)说:“承蒙您来吊唁慰问逃亡的人,又负有帮助我回国的使命。我重耳是流亡在外之人,父亲死了都不能得到哭丧的位置,又怎么敢有其他想法以玷辱您的义举呢?”说完拜了两拜而不磕头,然后站起来哭泣,退下后也不再私下回访公子絷。公子絷离开狄国,到魏国吊唁慰问公子夷吾,像吊唁慰问公子重耳那样。夷吾对冀芮说:“秦国要帮助我了!”冀芮说:“公子努力吧!逃亡的人无所谓洁身自好,洁身自好就办不成大事。应该用厚重的礼物去酬谢帮助你的人的恩德,不要吝惜钱财!别的公子也有继承君位的权利,我们凭侥幸去争夺君位,不也可以吗?”于是公子夷吾出来见使者(公子絷),拜了两拜,站起来不哭泣,退下后又私下访问公子絷说:“中大夫里克已支持我做国君了,我命令把汾阳一带的百万亩田地赐给他。丕郑也已支持我做国君了,我命令把负蔡一带的七十万亩田地赐给他。我这流亡的人如能回国洒扫宗庙、安定社稷,我将奉上黄河南岸的五座城邑,另外送上四十镒(注:八百两)黄金、白玉制作的珩六双,不敢用来报答公子,请赏给左右的随从。”公子絷回到秦国,向秦穆公复命。穆公说:“我支持公子重耳,重耳仁德。”公子絷说:“国君的话错了。您如果扶立晋君是为了让他承载晋国的社稷,那么立一个仁德的公子未尝不可。您如果扶立晋君是为了在天下成就(秦国的)威名,就不如立一个不仁德的公子来扰乱晋国,并且可以进退自如地驾驭它。”因此就先扶立公子夷吾为晋国国君,这就是晋惠公。材料二:然而孔子的门人,就连五尺高的童子都以谈论五霸为耻。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说:是的。(因为)他们没有把政治教化作为立国之本,没有(把礼义)推崇到应有的高度,没有使礼仪制度极有条理,没有使人心悦诚服。他们只是推崇方法策略,积蓄财物、加强战备因而能倾覆他们的敌人,他们是用欺诈之心来取胜的。(他们)是用谦让来掩饰争斗、依靠仁爱的名义来谋求利益的人,是小人中的杰出者。他们哪有资格被孔子的门人称道呢?那些称王天下的人就不这样。自己极其贤能却能够帮助不贤能的人,极其强大却能够宽容弱国,打仗一定能战胜对方却耻于与对方进行战争,将灿烂的礼文昭示于天下,暴虐的国家自然就会转化了,对那些有危害和谬误的国家才加以诛灭。10.(3分)【CEG】11.(3分)*C.【“左右”在材料中的含意为“侍从”“手下人”。】12.(3分)*C.【秦穆公认为“扶立其为晋君可以在天下成就威名”理解有误,这是公子絷给秦穆公的建议,不是秦穆公的观点。】13.(8分)【(1)别人(或:别的公子)其实(或:实际上)有继承君位的权利,我们如果凭借侥幸之心(去争夺君位),人们谁会认为我们诚信(或:会信任我们)?(“人实有之”1分,“我以侥幸”(含省略成分)2分,“人孰信我”1分。共4分。) (2)他们是用谦让来掩饰争斗、依靠(或:借)仁爱的名义来追求(或:追逐、趋向、奔赴)利益的人,是小人中的杰出者。(“让”、“饰”、“蹈”字各1分,“彼……者也”判断句1分。共4分。)】公众号:高中试卷君14.(3分)【示例一:秦国君臣明知重耳仁德,(1分)却扶立了不仁德的公子夷吾为晋国国君,(1分)以图在天下成就秦国的威名(或:以便扰乱、操控晋国)(1分)示例二:公子重耳“起而哭,退而不私”并非出自自身修养,(1分)而是在听取了子犯计谋之后的诈饰。(1分)他也是小人之杰,不是王者。(1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3分)*A.【诗人不是感慨朝廷没有能打仗的人才了,“漫说北群空”是用典故说明南宋大有人在,警告金人不要狂妄。】16.(6分)【①“漫说北群空”用“北群空”的典故而反用其意,以骏马为喻,说明南宋大有人在,警告金人不要狂妄。②“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中用的典故,借汉将斩杀单于首级悬挂“藁街”来表达誓雪国耻的必胜信心。③“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中用比喻和反问,把宋使向金主贺寿,比作河水东流向海,用反问语气表达不甘屈辱之情。④“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中连用反问,写广大中原地区在金人统治下成了这个样子,古代杰出人物英魂何在?正气国运何时才能磅礴伸张?表达了对金人夺宋半壁江山的屈辱以及愤激之情。⑤诗人直接抒情,“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断言金人的气数何须一问,宋朝国运如烈日当空,方兴未艾。表达了作者抗金必胜的乐观豪情。(用典、比喻、反问、直接抒情等方面鉴赏任意一点2分,本题最多得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2)吾问养树,得养人术(3)念桥边红药半江瑟瑟半江红客舍青青柳色新千里黄云白日曛】第(3)小题说明:只要能写到红、白、黄、青、黑等颜色,又能符合题意中的“写景”和“抒发作者的感情”要求都可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18.(4分)【A.体育盛会遇见传统节日B.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每写对一句得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9.(6分)【①可改为“不仅让活跃在某一地区的特色项目走进大众视野,更让不同文化以体育为媒交流互鉴”。原句属于递进关系分句语序不当的错误。 ④可改为“亚运火炬,点亮江南夜空”。原句上下句的结构不太一致,改为“江南夜空”与下半句的“钱塘内外”遥相呼应,让“夜空”做“点亮”的宾语。 ⑤可改为“架起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沟通的桥梁”。原句属于搭配不当的错误,“架起”和“方式”搭配不当。(序号1分,修改1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20.(2分)【①崭露头角②本末倒置(2分。每处1分,有错字该处不给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语境可酌情给分)】21.(4分)【第一句是具体的夺冠成绩(1分),第二句是打破记录的具体内容(1分),第三句是破纪录的地位和意义(1分)。从而表达出对小女孩获奖的肯定和赞誉之情(1分)。 或者三个分句构成递进关系(1分),依次表达出小女孩获奖的情况(1分)及获奖的地位和意义(1分)。从而表达出对小女孩获奖的肯定和赞誉之情(1分)。】22.(4分)【玩益智游戏应以兴趣为主,奔着破纪录是舍本逐末。“玩益智游戏应以兴趣为主”2分,答出对象是“玩益智游戏”得1分,答出专家表达主要的观点是“以兴趣为主”得1分;“奔着破纪录是舍本逐末”2分,答出对象是“奔着破纪录”去的,得1分,答出专家表达主要的观点是“舍本逐末”或者偏离初衷等意思得1分。】四、写作(60分)23.(60分)一、写作指导(一)命题背景作文采用近几年全国高考试题中典型的“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形式。命题启示及作文材料的构思来自2023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赵兵、施云娟所写的文章《别让“扫码”成负担》。命题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切合新课标的理念。同时也让学生认识社会,学会辩证思考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二)关于题意的理解本次作文要求考生针对材料现象,展开联想和思考,联系现实,撰写一篇发言稿,在班级的“每周时评”讨论会上发言。要求考生既要全面读懂材料,也要注意发言情境,还要联系现实综合确定写作内容。本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1.对材料的理解材料共三段,第一段叙写当今生活现象,指出用手机“扫一扫”已经成为大家日常生活的习惯。“数字技术赋能未来,点亮你我的美好生活”,肯定了“数字技术”对未来和人民生活的积极影响。第二段材料用“不过”转折过渡,用事例论证了“扫码”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种种困扰。第三段进一步指出一些“扫码”会涉及到个人信息的泄露,并引用专家的话语过渡到更大范围“数字技术”,呼吁要警惕数字技术带来的风险。2.对引导语的理解引导语有两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其一是“这一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要求考生准确理解“这一现象”,实际上就是写作的对象之一即“扫码”的利与弊,要求考生辩证看待“扫码”这一现象。第二是“请联系现实撰写一篇发言稿,在班级的‘每周时评’讨论会上发言”是写作的具体情境,要求针对“扫码”这一时评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文体为发言稿,注意交互性与现场感。3.关于主题的解读三段材料辩证、深入地思考“扫码”这一事件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