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七省联考”考前猜想卷(江西卷)生物·全解全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植物根系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根系分泌蛋白,根系分泌蛋白合成后,可被分泌至细胞外。若合成过程中发生错误折叠,蛋白分子会被运输至液泡中分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根系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说明细胞的各组成部分是彼此独立的B.根系分泌蛋白的合成是从核糖体上开始的C.根系分泌蛋白的加工需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参与D.错误折叠蛋白分解后的产物可能被细胞利用【答案】A【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大致是: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详解】A、根系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共同参与,A错误;B、根系分泌蛋白是一种分泌蛋白,根系分泌蛋白首先在核糖体上,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B正确;C、内质网、高尔基体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故根系分泌蛋白的加工需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参与,C正确;D、根系分泌蛋白合成过程中发生错误折叠,蛋白质分子会被运输至液泡中分解,其产物可能被细胞利用,D正确。故选A。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由膜和物质本身的属性来决定。如图所示为主动运输的类型模式图,包括ATP驱动泵(利用ATP水解供能)、协同转运(利用离子梯度动力)、光驱动泵(利用光能)三种,光驱动泵主要在细菌细胞中发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方式a是协同转运,利用离子(▲)的梯度动力运输物质(■)B.方式b中的载体蛋白是ATP驱动泵,该驱动泵可能具有催化功能C.方式c中的载体蛋白是光驱动泵,该驱动泵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D.葡萄糖通过方式b进入哺乳动物红细胞以及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答案】B【分析】1、被动运输:简单来说就是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是最简单的跨膜运输方式。不需能量被动运输,又分为两种方式:1)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氧气,二氧化碳,脂肪。2)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氨基酸,核苷酸。特例:葡萄糖进出红细胞。2、主动运输:小分子物质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如:矿物质离子,葡萄糖进出除红细胞外的其他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3、胞吞、胞吐: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能量。【详解】A、根据图示,方式a中利用了离子梯度动力,并且需要载体,属于协同转运,■是高浓度到低浓度,▲是低浓度到高浓度,利用离子(■)的梯度动力运输物质(▲),A错误;B、方式b中的载体蛋白是ATP驱动泵,能利用ATP水解供能,因此该驱动泵可能具有催化功能,催化ATP水解,B正确;C、方式c中的载体蛋白是光驱动泵,由于该驱动泵主要在细菌细胞中发现,而细菌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因此该驱动泵不可能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C错误;D、方式b是主动运输,葡萄糖协助扩散进入哺乳动物红细胞,葡萄糖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D错误。故选B。3.自噬意为自体吞噬,是真核细胞在自噬相关基因的调控下利用溶酶体降解自身细胞质蛋白和受损细胞器的过程。在鼻咽癌细胞中抑制基因NOR1的启动子呈高度甲基化状态,NOR1蛋白含量低,而用DNA甲基化抑制剂处理后的鼻咽癌细胞,NOR1基因的表达得到恢复,自噬体囊泡难以形成,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自噬在细胞废物清除、结构重建、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B.咽细胞癌变后,NOR1基因转录受到抑制,自噬作用增强C.细胞自噬作用受到相关基因调控,与细胞编程性死亡无关D.癌细胞增殖迅速,当处于营养缺乏状态时,可通过细胞自噬获得维持生存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答案】C【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为细胞编程性死亡。由题意分析,“在鼻咽癌细胞中抑癌基因NOR1的启动子呈高度甲基化状态,NOR1蛋白含量低,而用DNA甲基化抑制剂处理后的鼻咽癌细胞,NOR1基因的表达得到恢复,自噬体囊泡难以形成,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可知NOR1基因表达,则自噬体囊泡就难以形成。【详解】A、细胞自噬实现了细胞中物质的重新利用,因此细胞自噬在细胞废物清除、结构重建、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正确;B、由题干信息知,鼻咽细胞癌变后,NOR1的启动子呈高度甲基化状态,NOR1基因转录受到抑制,NOR1蛋白含量低,则自噬体囊泡得以形成,则自噬作用增强,B正确;C、细胞自噬是真核细胞在自噬相关基因的调控下利用溶酶体降解自身细胞质蛋白和受损细胞器的过程,显然细胞自噬作用受到相关基因调控,与细胞编程性死亡有关,C错误;D、细胞自噬形成的产物对细胞有用则会被再利用,癌细胞增殖迅速,需要消耗更多的营养物质,当处于营养缺乏状态时,可通过细胞自噬获得维持生存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D正确。故选C。4.Arf家族蛋白是分泌、内吞等过程的关键引发因子,Arf家族蛋白在与GDP结合的非活性状态和与GTP结合的活性状态之间循环(GTP和ATP的结构和性质相似,仅是碱基A被G替代)。活性状态的Arf家族蛋白能募集胞质蛋白进入囊泡,然后运输到特定的亚细胞位点。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GDP是由鸟嘌呤、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结合而成B.Arf由非活跃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其空间结构不会发生改变C.Arf由非活跃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是一个吸能反应D.运输货物蛋白的囊泡可能来自核糖体、内质网或高尔基体【答案】C【分析】GTP中G表示鸟苷,P表示磷酸基团,则GTP是由鸟嘌呤、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结合而成,其结构式是:G-P~P~P。【详解】A、GTP中G表示鸟苷,P表示磷酸基团,则GTP是由鸟嘌呤、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结合而成,A错误;B、Arf由非活跃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增加一个磷酸,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B错误;C、Arf结合GDP的不活跃状态和结合GTP的活跃状态,则Arf由不活跃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需要储存能量,属于吸能反应,C正确;D、核糖体无膜,运输货物蛋白的囊泡可能来自内质网或高尔基体,体现膜的流动性,D错误。故选C。5.考古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现存动物门类和已灭绝的生物都突然出现在寒武纪地层,而更古老的地层中却没有其祖先的化石被发现。澄江生物群是我国保存完整的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群,英国《系统古生物学》报道了赫德虾类奇虾在澄江生物群中的首次发现,共计六种,包括至少两个新种,这表明大型肉食型奇虾类动物在寒武纪早期已经高度多样化。下列关于进化叙述错误的是( )A.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主要有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B.赫德虾类奇虾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出现C.澄江生物群不同生物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D.奇虾高度多样化表明寒武纪生物界有较复杂的食物网【答案】C【分析】寒武纪地层在2000多万年时间内突然出现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而在早期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没有找到其明显的祖先化石的现象,被古生物学家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详解】A、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主要由两大学说组成: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A正确;B、新物种形成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出现,B正确;C、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这个种群的基因库,C错误;D、奇虾的高度多样化说明了生物的多样性,可推出寒武纪生物界有较复杂的食物网,D正确。故选C。6.牵张反射是指有完整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而被伸长时引起的被牵拉的同一肌肉发生收缩的反射。如图是牵张反射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肌肉受牵拉时肌梭兴奋,兴奋以电信号形式沿传入神经双向传导B.牵张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其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C.当骨骼肌过度被牵拉时,会促进α传出神经的活动,使相应肌肉收缩加强D.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能举起杠铃并维持一定时间,说明高级中枢可以调控低级中枢【答案】D【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反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突触上传递具有单向性,因此反射上兴奋传递的方向一般具有单向性的特点。【详解】A、肌肉受牵拉时肌梭兴奋,兴奋以电信号形式沿传入神经单向传导,A错误;B、牵张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B错误;C、当骨骼肌过度被牵拉时,为了防止肌肉损伤,会抑制α传出神经的活动,使相应肌肉舒张,C错误;D、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能举起杠铃并维持一定时间,这主要是由大脑发出的神经冲动通过脊髓作用于α与γ传出神经的结果,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调控低级中枢,D正确。故选D。7.光动力疗法(PDT)对肿瘤的免疫疗效受到肿瘤浸润的T细胞(CTLs)功能和状态的影响。我国科研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金属蛋白酶(MMP-2)响应的促渗透纳米粒,其包载MMP-2酶敏促渗肽iRGD和胆固醇酯化酶抑制剂阿伐麦布。在肿瘤高表达的MMP-2作用下,促渗肽iRGD从纳米粒中响应释放,促进阿伐麦布在瘤内的深部渗透;阿伐麦布被释放后可以同时抑制肿瘤浸润性CD8+T细胞和肿瘤细胞的胆固醇代谢,恢复T细胞的功能,抑制肿瘤细胞迁移,使肿瘤细胞处于有效的免疫监视,协同PDT激活的免疫应答杀伤肿瘤。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机体内T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而来B.促渗透纳米粒可以进入肿瘤内利用携带的药物直接杀死肿瘤细胞C.肿瘤细胞的胆固醇代谢旺盛会使CD8+T细胞降低免疫杀伤功能D.PDT激活的免疫应答是全面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答案】C【分析】由题意可知,在肿瘤高表达的MMP-2作用下,促渗透纳米粒携带的iRGD释放,促进阿伐麦布发挥作用,恢复T细胞的功能,抑制肿瘤细胞迁移,进而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详解】A、机体内的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产生的,B淋巴细胞是在骨髓分化、发育成熟,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分化、发育成熟,A错误;B、促渗透纳米粒利用携带的药物抑制细胞的胆固醇代谢来提高T细胞的杀伤力,进而杀伤肿瘤细胞,B错误;C、阿伐麦布抑制细胞的胆固醇代谢会提高CD+8T细胞的功能,说明旺盛的胆固醇代谢会抑制其功能,C正确;D、PDT激活的免疫应答主要是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即提高T细胞的功能,D错误。故选C。8.长时间大量进食麸质食物(如小麦、大麦、黑麦等)可能会产生消化不良的症状,其原因与肠道对麦谷蛋白和麦醇溶蛋白会产生不良反应有关。研究表明,小麦种子胚乳中的5-甲基胞嘧啶DNA糖基化酶(DME)会使麦谷蛋白基因和麦醇溶蛋白基因处于较低水平的甲基化修饰状态,导致这两种基因特异性高表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麦谷蛋白基因和麦醇溶蛋白基因的甲基化会促进这两类基因的表达B.DNA甲基化通过改变基因碱基排列顺序扩大生物体表型的多样性C.改变DNA甲基化水平影响基因表达的现象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D.DME基因沉默可以实现低(或无)麦谷蛋白小麦品种的培育【答案】D【分析】分析题干可知,麦谷蛋白基因和麦醇溶蛋白基因在小麦的胚乳中特异性高表达,源于5-甲基胞嘧啶DNA糖基化酶(DME)使这两类基因处于较低水平的甲基化修饰状态,说明麦谷蛋白基因和麦醇溶蛋白基因的甲基化会抑制这两类基因的表达。【详解】A、麦谷蛋白基因和麦醇溶蛋白基因在小麦的胚乳中特异性高表达,源于5-甲基胞嘧啶DNA糖基化酶(DME)使这两类基因处于较低水平的
2024年1月“七省联考”考前猜想卷生物(江西卷)(全解全析)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