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 语文答案

2023-12-23 · U1 上传 · 4页 · 33.6 K

2023年“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高三联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正是数学思维发挥了关键作用”说法错误,文中只是阐述了“中国格律诗”中体现出的“数学思维”,并不能说明“数学思维发挥了关键作用”。2.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数学原理基础在绘画中的运用”说法错误,偷换概念,对象应是“具有数学原理基础的透视法在绘画中的运用”是西方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3.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C项没有与数学思维相关的信息,不能作为论据证明“艺术活动中渗透着数学思维”。4.①艺术创作不必拘泥于客观真实,运用的符号形式在尺度上应包含适当的弹性;②艺术的真实仍然不能脱离客观真实,不能过于偏离现实事物外形中蕴含的数量关系的规律。(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答题信息主要集中在材料第六、七自然段,注意提取关键信息。5.①采用左右对称的几何结构,非常和谐;②鱼的形体的结构和比例非常和谐,体现了数学关系;③鱼的线条的数量、各部位的形体大小没有追求百分之百的真实,但接近于现实中鱼所蕴含的数量关系的规律。(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本内容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思路:先从材料中找出“数学思维”在艺术思维中有哪些具体体现,然后结合图画分析其中蕴含的数学思维。6.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内容的能力。“思想上迅速成熟起来”错,大哥在思想上有过迟疑,对江霞的话开始也是不以为然,只是在后来才逐渐坚定起来。7.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人物对话”没有贯穿全文,“两种观念”也不构成激烈的矛盾冲突。8.①来自上海与M城的强烈对比,在上海,他呼吸不到新鲜的、自由的、光明的空气,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蛮横欺压。②来自一般民众甘心过贫苦的生活而不觉醒的现状。③来自当时他无力改变眼前落后现实的痛楚。④来自思家却不能回的无奈。(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的能力。找出江霞内心烦闷原因的有关叙述,然后加以分析归纳即可。9.①进行对比,分析现实。将不劳而获的富人与辛劳受苦的穷人进行对比,揭示世道的不公,说明应该改变现状的道理。②层层深入,耐心解疑。以大哥耳闻目睹的现象为切入点,一层一层地解释大哥的疑惑,引导大哥逐步理解道理。③列举实例,分析利弊。江霞列举现实中的例子,进一步帮助大哥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公道,并分析利弊,解除大哥的担忧。(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表达技巧的能力。找出文中江霞说服大哥支持自己的有关描述,结合说理艺术加以分析即可。10.ADF【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吾三分四军,与诸侯之锐以逆来者,于我未病,楚不能矣。11.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言知识的能力。前者是宾语前置句式,后者是被动句式。12.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概述内容要点的能力。“子孔和子驷都认为现在只能跟随楚国这样强大的国家,于是想和楚国讲和”分析不当。根据“子孔曰:‘与大国盟,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等信息可知,子孔认为先与晋国结盟了,现在背弃,又和楚国结盟,这是不可以的。因此,子孔是不赞成与楚国结盟讲和的。13.(1)郑国如果不只听晋国的命令,或者有别的想法,有如这盟书所记载的一样。(得分点:第一个“而”,如果。不唯晋命是听,宾语前置句式,不只听晋国的命令。异志,别的想法。语意理解1分,每个得分点1分)(2)现在楚国军队来了,晋国不救我国,那么楚国就是强大的国家了。盟誓的话,怎么敢违背?(得分点:至,到、来。不我救,宾语前置句式,不救我国。岂敢背之,反问句,怎么敢违背。语意理解1分,每个得分点1分)【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理解,翻译时要注意抓得分点。14.①晋国所作所为实在不合于道德,反而用盟约来要挟别人,不合礼仪。②修改盟辞没有必要,若为得到郑国,不急于一时,关键在修德。(每点1分,两点答对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概括相关内容的能力。概括相关内容要抓住文本的主要信息,本题的主要信息在“我实不德,而要人以盟……何恃于郑”处。【参考译文】冬季十月,诸侯进攻郑国。军队驻扎在汜水边上,于是传令诸侯说:“修理作战工具,备好干粮,送回老的小的,让有病的人住在虎牢,包围郑国。”郑国人害怕,就派人求和。晋国荀偃说:“对郑国实施包围,以等待楚国人救援,和他们作战。不这样,就没有真正的讲和。”晋国知整说“答应他们结盟然后退兵,用这样的办法引诱楚国人进攻郑国,使楚国人疲劳。我们把四军分为三部分,加上诸侯的精锐部队以迎击前来的军队,对我们来说并不困乏,而楚军就不能持久了。这样,还是比打仗好。暴露白骨以图一时之快,不能用这样的办法和敌人争胜。人的疲劳还没有停止,君子用智,小人用力,这是先王的训示。”诸侯都不想打仗,于是允许郑国讲和。十一月初十日,一起在戏地结盟,这是由于郑国顺服了。准备结盟时,郑国的六卿及公子骅都跟随郑简公赴会。晋国的士庄子制作盟书,说:“从今天盟誓以后,郑国如果不只听晋国的命令,或者有别的想法,有如这盟书所记载的一样。”郑国公子骅快步走上前,说:“上天降祸郑国,让我国夹于两个大国之间。大国不赐给我们友好的话语,反而发动战乱以要挟我们结盟,让我们的鬼神不能得到祭祀,百姓不能享受土地上的出产,男人女人都辛苦瘦弱,没有地方可以诉说。从今天盟誓以后,郑国如果不服从既合于礼仪而且有强大力量来保护我们的国家,反而敢有其他想法,也像这份盟书所记载的一样。”晋国荀偃说:“修改这篇盟辞!”郑国公孙舍之说:“已经把盟约报告给神灵了。如果可以修改,大国也可以背叛了。”晋国知整对荀偃说:“我们实在不合于道德,反而用盟约来要挟别人,这难道合于礼仪吗?不合礼仪,凭什么主持盟会?姑且结盟而退兵,修养德行、休整军队然后再来,最终必然得到郑国,何必一定在今天?我们不合于道德,百姓将会丢弃我们,岂止是郑国?如果能够休养民力和睦民心,远方的人将会来顺服,有什么要依靠郑国的呢?”于是结盟然后回国。楚子进攻郑国,子驷打算和楚国讲和。子孔说:“和大国结盟,嘴里的血没有干就违背了它,行吗?”子驷说:“我们的盟誓本来就说:‘唯有跟从强大的国家。’现在楚国军队来了,晋国不救我国,那么楚国就是强大的国家了。盟誓的话,怎么敢违背?但要挟的盟誓没有诚信,神灵不会降临,神灵所降临的只是有诚信的盟会。信,是言语的凭证,善良的主体,所以神灵降临。明察一切的神灵会认为在要抉下举行的盟会不洁净,违背它是可以的。”于是郑国和楚国讲和。公子罢戎进入郑国结盟,一起在中分盟誓。楚庄王夫人死了,楚子没有能安定郑国就回国了。15.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的内容、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别后与谁同把酒,客中无日不思家”是诗人描述别后自己的情景,不是“想象好友高令在家中与人把酒言欢的景象”。16.①首联通过回忆二人过去的交往,表达了对好友的思念之情。②颔联称赞友人的诗,如“锦绣开胸臆”“冰霜绕齿牙”,表达了对好友才华的钦佩之情。③颈联抒发了别后客中无侣、孤独思乡的愁情。④尾联表达抛却俗务、纵情自然的心态。(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首先要把握诗句,然后结合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理解主旨,分析其包含的情感。17.(1)举以予人如弃草芥(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3)示例: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每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等均不给分,第(3)小题如有其他答案符合语境亦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语境,通过语境来确定所填写的语句。如第(1)题,需关注“描写了向敌人屈膝的国君对国家的疆土毫不爱惜”等关键信息,还要注意默写不能多字、漏字和错字等。18.A:号称能够去农药残留B:那么清洗的效果并不好(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补写语句的能力。补写句子应注意前后语境,如A处,根据前文“出于对农药残留的担心”及后文“对此,有不少人深信不疑”进行推断。19.语句③,将“所以”改为“而且”;语句⑦,删除“左右”;语句⑨,“人体对于高浓度的臭氧处理”改为“高浓度的臭氧处理对人体”。(每处2分,如有其他修改方法,修改后符合要求即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句③,前后两个分句不存在因果关系;语句⑦,“左右”与约数的使用矛盾;语句⑨,主客颠倒。20.①句中把蝗虫落在厨房的屋顶上比作冰雹落在屋顶与猛烈的暴风雨,都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1分)②蝗虫遮天蔽日落在厨房的屋顶上的声音与气势和冰雹落在屋顶及猛烈的暴风雨具有相似性。(2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先指出哪两者相似,然后分析其相似性。21.原句将树枝一条一条被折断的过程分别进行描述,(1分)比改句更突出了树枝在蝗虫的重压下一条一条被折断的进程之快,(1分)写出了蝗虫之多,同时也能表现人物内心的震惊。(1分)【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赏析句子表达效果可从含意、修辞方法等角度入手。22.①“细菌已经不会带来什么危害”句中,“什么”是虚指,表示不肯定的事物,句子表达的意思是细菌已经不会有危害,不管是哪一种危害,都已不会有。②“可是她还能做什么?”句中,“什么”表示反问,意思是面对如此多的蝗虫,她有一种无力感,感觉任何一件事都做不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准确把握词语含义关键在把握语境。23.【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材料先从社会现象入手,引出写作关键词“壁垒”,然后列举了一些与“壁垒”有关的社会现象,包括个人、团体间乃至国家间的各种壁垒。最后指出这些“壁垒”可以保护自己,却也可能使自己更加闭塞,影响效率和创新。如何看待“壁垒”的双刃剑的作用,考生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在“保护自己”与“使自己更加闭塞”之间做辩证思考,可以较好地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写作时可结合某一具体壁垒写自己的联想和思考,也可以从广义上的壁垒写自己的联想和思考。立意参考:①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不要禁锢了自己;②打破心中壁垒,方能行无止境;③“壁垒”是把双刃剑;等等。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