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7页。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为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图。该水利系统由自然山体的多段坝体组成,需要长时段的建设施工。据此可知,良渚文化时期()第1页共7页A.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B.精耕细作农耕技术初显C.强制性的公共权力已经出现D.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征2.述及中国古代重要的赋役制度,唐初,“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唐中后期,“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明嘉隆后行一条鞭法,“通计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于是均徭、里甲与两税为一”;清康熙五十一年宣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上述材料表明()A.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的减弱B.农民赋役负担逐渐减轻C.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D.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3.元代,江南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丝织、棉织、榨糖、制茶的手工业者,他们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从事的行业世代传习,技术也日益精进。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重心南移的加速B.粮食生产商品化的发展C.市镇经济规模的扩大D.手工业生产方式的革新4.有学者认为,唐代文化呈现出贵族佬的特质,蕴含着诸如华严、天台宗教义等较为深奥繁项、理论色彩浓厚的思想。而宋代时期的新禅宗、理学以及新道教鼎立而三,都代表着中国平民文化的新发展,并取代了唐代贵族文化的位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儒学完成了哲学化和思辨化B.宋代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C.市民文学成为主流文学形式D.文化转型深受政治经济发展影响5.1842年《南京条约》签字后,中方向英方发出照会,并开列希望继续善后交涉的12项内容,其中专讲司法问题的第8条提出:“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事件,应明定章程,英商由英国办理,内民由内地惩办”。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清政府已经放弃天朝上国的观念②清政府主动让渡涉外审判权③暴露出清政府对国际知识的无知④中国近代外交体系正式确立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6.甲午之败、马关之辱以及接踵而来的瓜分狂潮,使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普遍产生了第2页共7页亡国灭种的危机感。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这说明()A.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B.维新思想因此得到一定传播C.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清政府的统治难以继续下去7.北京社稷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时期的皇家祭坛。北洋政府接管社稷坛后,决定将其改为面向公众开放的公园。1914年10月,“社稷坛”改名为“中央公园”(即今天的中山公园),开始接待市民参观。这说明近代中国()A.城市建设彰显时代进步B.政治革命推动市政建设完善C.公民政治地位得到极大提高D.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8.1894年,《点石斋画报》刊登了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1931年末,上海《良友》画报重刊此画并配文写道:“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供后世读史者之回忆乎!”《良友》此举意在()A.抵制战争避免惨剧B.借助时事鼓动变革C.激励民众共御外侮D.以史为鉴呼吁和平9.1963年,周恩来在答美国《时代》杂志记者问时说:“关系到全人类命运的问题应该由大家来共同讨论,而不应该由少数国家垄断这种讨论,甚至把有利于少数垄断者的决定强加给没有参加讨论的国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B.秉持“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C.重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10.1979年5月,国务院有关部门选择首都钢铁公司等八个大企业进行试点,在利润分配、生产计划、产品销售等方面给予试点企业部分权力。7月,国务院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下达了以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为核心的五个文件。这些改革措施的目的是()A.加强中央对国营企业的监管B.推动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探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方向11.图2为中亚出土的巴克特里亚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45年)发行的第3页共7页钱币,钱币正面有头戴象皮装饰的国王半身像,有面朝右侧的亚洲象象头:钱币反面有希腊铭文和节杖图案(节杖是佛教的信物)。该枚钱币可以印证()A.东西方丝路贸易繁荣B.希腊文化与中亚文化同源C.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D.该政权具有政教合一特点12.12世纪中叶,英王颁发给城市的“特许状”有以下内容:“如果战争爆发,履行军事义务的市民必须为我和我的继承人安排12个武装人员保卫我的城堡40天,并且所需花费由他们自己承担。”这反映出当时()A.英国集权制度优势明显B.国王和市民的契约关系C.频繁战争影响社会稳定D.庄园受封君封臣制影响13.16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少量购入中国茶叶,中国茶价时有“掷三银块,饮茶一盅”之谚。17世纪末,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贸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增长,饮茶在英国社会上层人士中已经逐渐普及,价格也持续走低。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A.欧洲民众消费观念变化B.商业革命的影响C.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D.价格革命的冲击14.恩格斯说:“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机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杠杆。”上述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A.引发了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巨大变革B.推动了生产流水线广泛应用到生产过程中第4页共7页C.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D.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双重变革15.经过与会国激烈讨论,1885年《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增加了反对奴隶贸易的条款,规定“在上述(非洲)地区拥有最高权力或势力的各国有责任时刻关心保护土著居民,改善他们生活的精神和物质状况,特别是帮助消灭奴隶制和买卖黑人”。据此可知19世纪中后期奴隶贸易被废止是基于()A.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B.农业劳动力日渐充裕C.强化殖民统治的需要D.非洲资产阶级的反抗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3题,共55分。16.中国传统“天下”观经历了历史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先秦时期,有关“天下”的一些论述材料二《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徐彦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大”,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后世因此称统一王朝的统治为“大一统”。材料三黄宗羲重新建构了中国思想传统中的天下观,在他看来,天下是天下百姓的天下,而不是皇帝的“囊中之物”。从“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的观念出发,强调君臣应该合理分配职权,共治天下。在他看来,理想的社会第5页共7页应该是“以天下为主,君为客”。遗憾的是,现实的社会往往却是“君主为主,天下为客。这样的专制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黄宗羲激愤地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对君主专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批判!——摘编自刘勇强编著《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材料四以下为王建朗。黄克武主编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晚清卷》第二十三章的部分标题(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先秦时期“天下”观的内容,并分析其对秦汉历史的影响。(6分)(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黄宗羲“天下”观的含义,并分析其形成的背景。(8分)(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说明晚清时期国家观念的变化以及变化的背景。(6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变化表时间(年)贸易政策1786英国降低法国葡萄酒的进口税率。1813和1833废除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1846废除了直接损害工厂主利益的《谷物法》1849废除《航海条例》,沿海贸易开放第6页共7页1860英、法签订了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条约规定两国互享最惠国待遇,减免双方重要商品的关税—摘编自【英】考特《简明英国经济史》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关税税率统计表类别税率(%)主要商品必需品免税农作物种子、书籍、科学仪器等5农药、飞机、门机车等7.5原油、发电机等需用品25小麦、缝纫机、马口铁等35燃料、麻、木材等非必需品50豆类、咖啡、收音机70糖、蚕茧、风灯等100茶、饮料、海产品等150燕窝、巧克力、衣饰等—摘编自杨圣明《中国关税制度改革》(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变化带来的积极影响。(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关税税率特点及形成原因。(10分)(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影响国家对外贸易和关税政策的因素。(4分)18.(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科学从理性的角度创立了人文观念,文学等从情感方面把人文观念渗透到人类的灵魂。科学思想像盏明灯,照亮整个人类社会,科学给人以力量;而人文思想像一颗明星指引人类前进的方向。如果说科学给人以力量,人文就给人以方向。本来在人类精神世界当中,科学与人文是一个整体。科学往往给人的是一种真,人文给人的是一种爱,就是说人们既能够懂得按规律办事,又懂得最核心的问题是要使人类得到很好的发展,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走向美好的未来。—摘编自袁正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角度提出一个观点,运用相关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第7页共7页南开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月检测历史学科试卷答案I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ABDDBACADCBBDCⅡ卷共3题,共55分。16.(20分)(1)内容:天下主要是指古代王朝统治的中原区域,延伸到周边地区;王权至上;华夏为中心。(2分)影响:为秦朝和西汉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历史文化基础;(或:秦汉时期,建立并巩固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或:西汉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要维护政治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西汉最终解决诸侯王割据势力对中央政府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4分)(2)含义:天下是百姓的天下,而非君主的天下;天下应该由君民共治,反对君主专制。(2分)背景:君主专制的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6分)(3)变化:放弃“天朝上国”的观念,接受与世界各国平等的观念。(或:接受近代国际体系;或:接受不平等的条约体制)(2分)背景: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逐渐了解了世界的发展形势。(4分)17.(20分)(1)影响:确立了自由贸易政策,有利于英国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充分发挥竞争优势;为工业品的输出开拓了市场,有利于原料、粮食的输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推动世界逐步进入自由贸易时代。(6分,任答三点即可。)(2)特点:关税税率总体水平较高;不同产品关税税率差异较大。(4分,一点2分。)原因: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保护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勤俭节约思想的影响等。(6分,任答三点即可。)(3)因素:国家利益;
历史-天津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