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名校联盟(东北三省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2023-12-10 · U1 上传 · 6页 · 1.4 M

辽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12月联合考试卷地理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宇宙中的地球(经纬网,等高线)+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十地表形态的塑造十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灾害十人口。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希腊莱斯沃斯岛位于欧洲巴尔无半岛南部,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木化石产地之一,出露有由中新世时期(距今2300万年前到533万年前)火山活动而形成的大规模矿化森林,保存有大量的植物化石以及部分动物化石。据此完成1~2题。1.中新世时期A.海陆分布格局与现代较接近B.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C.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了羽毛D.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2.莱斯沃斯岛出露有由中新世时期火山活动而形成的大规模矿化森林,该矿化森林中的植被A.以低等的植物为主B.主要为被子植物C.裸子植物占主要地位D.以蕨类植物为主我国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为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下图示意该自然保护区内等高线分布,R地建有雨林防火瞭望塔。据此完成3~5题。3.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为A.120mB.130mC.140mD.150m4.图中海拔最低点位于R地的A.西北方B.西南方C.东北方D.东南方5.R地雨林防火瞭望塔不能及时发现火情的地点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北京时间2023年8月3日11时47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顺利将风云三号F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6~7题。6.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时至秋分日期间A.大同市昼渐长、夜渐短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C.北京日出东南、日落西南D.上海正午树影逐渐变长7.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时,开罗(31°E,30°N)A.深更半夜B.日上三竿C.已经日出D.夕阳西下下图示意2022年1月1日10时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据此完成8~10题。8.甲天气系统经过区域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A.炎热干燥B.温和多雨C.大风降温D.狂风暴雨9.乙天气系统导致澳大利亚西南沿海地区A.蒸发量大B.降水增多C.温度降低D.湿度增加10.7月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的主导风向是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南风D.东北风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下图示意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太平洋水汽运动状况。据此完成11~13题。11.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与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关联性最强的是A.赤道逆流增强B.近地面偏东风增强C.气温周期性降低D.西风漂流势力减弱12.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南太平洋西部边缘海域海水A.密度减小B.温度降低C.盐度升高D.水位下降13.拉尼娜现象发生时A.印尼森林大火频发B.澳大利亚东部发生旱灾C.秘鲁渔场渔业减产D.我国夏季台风活动偏多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中东部,东部以固定、半固定沙地为主,西部以半固定、流动沙丘为主,从东到西依次分布着疏林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下图示意浑善达克沙地2018~2020年夏季不同降水分区中不同植被类型占比。据此完成14~16题。14.随着降水量增多,不同植被类型占比中A.多年生草本减少B.灌木逐渐增加C.一年生草本减少D.乔木逐渐减少15.推测浑善达克沙地西部地区植物根系的特点是A.根系的数量少B.扎根面窄而浅C.根系细小而短D.扎根面广而深16.浑善达克沙地中植被类型从东到西分布不同,主要是因为A.温度差异B.水分条件差异C.地理位置不同D.太阳辐射不同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受自然条件、经济水平等因素影响,人口分布地域差异显著。2000年后,我国人口流动规模快速增大,人口分布差异加剧。下图示意第七次人口普查我国31个省(市、区)人口迁入数量与年人均GDP关系,图中虚线表示各省(市、区)人口迁入数量与年人均GDP的离散程度,离散程度越小,数据点之间差异越小。(1)推测我国人口分布的地域差异性。(4分)(2)简析2000年后我国人口流动规模快速增大的原因。(6分)(3)指出我国不同省(市、区)人口迁入数量与人均GDP关系,并分析广东省离散程度大的成因。(8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岷江上游地处川西高原东北边缘,流域内落差大,岩层多为沉积岩和变质岩,地貌类型多样,植被茂密,以高原季风气候为主,流域内降水、气温差异较大。岷江上游是我国西南地区泥石流活跃区,泥石流沟数量众多。图1示意岷江上游流域地理位置分布,图2示意泥石流沟与山地垂直自然带关系。(1)说明岷江上游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及其水文特征。(6分)(2)指出岷江上游泥石流沟分布最多的自然带,并推测其泥石流分布多的原因。(6分)(3)分析形成岷江上游高海拔地区泥石流沟分布特点的成因。(6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峡湾是冰川末端伸入海洋,在岸边侵蚀成很深的U型谷,当气候变暖、冰川撤退时,海水倒灌进U型谷里形成的地貌。冰峡湾是巨大的冰川在峡谷中流动,末端深入大海,海水灌入峡谷而形成的极地地貌,因峡谷中横卧的冰川而与峡湾有差异。冰流(冰盖冰川的主体部分,流动速度大于其周围冰体)是塑造冰峡湾的主力,在冰流末端与海水的接触地带形成冰架,冰架断裂形成冰山。山岳冰川发育在雪线以上的常年积雪区,沿山坡或槽谷呈线状向下游缓慢流动,在我国分布广泛,与冰流差异较大。下图示意格陵兰岛某冰峡湾前端入海口(1)比较图示冰峡湾中的冰流与山岳冰川的差异。(4分)(2)指出峡湾与冰峡湾形成的先后顺序,说明图中冰架被“齐头斩首”,形成冰山的过程。(6分)(3)推测冰峡湾未来的发展趋势,并简述理由。(6分)辽宁名校联考高三12月联合考试·地理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A中新世时期距今2300万年前到533万年前,属于新生代中期。新生代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各大陆板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即中新世时期海陆分布格局与现代较接近。物种大灭绝事件发生于古生代末期与中生代末期;中生代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了羽毛;早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2.B分析可知,中新世时期距今2300万年前到533万年前,属于新生代时期,此时期被子植物高度繁盛,说明该矿化森林中的植被主要为被子植物。早古生代后期,陆地上开始出现低等的植物;中生代,裸子植物极度兴盛,末期生物大灭绝,其大部分已灭绝;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灰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3.C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m,最高处的海拔高度为1000m~1010m,最低处的海拔高度为860m~870m,计算可得,图示区域的高度差为130m~150m,最大高差应选取最接近150m且小于150m的值,故选C。4.B据图分析可知,图中等高线的等高距为10m,海拔最低点位于图中左下角,海拔范围为860m~870m,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图中海拔最低点位于R地的西南方。5.CR地和①④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无法通视,即R地雨林防火瞭望塔不能及时发现①④两地的火情。6.D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时至秋分日期间,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上海正午树影逐渐变长,大同市昼渐短、夜渐长,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北京日出东北、日落西北。7.C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时为北京时间2023年8月3日11时47分,是东八区的区时,而开罗位于东二区,与东八区之间约相差6个小时,故此时开罗约为2023年8月3日5时47分,已经日出。8.D据图分析可知,甲天气系统是低座,且所处纬度位置较低,为热带气旋,水汽充足,会给途经地区带来狂风暴雨天气。9.A据图分析可知,乙天气系统是高压,在此天气系统控制下,澳大利亚西南沿海地区炎热干燥,蒸发量大。10.C7月为澳大利亚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北部地区受东南信风的影响,故主导风向为东南风。11.B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跨越赤道太平洋向西吹的近地面偏东风增强,使得太平洋东部海域表层温暖海水大量向西部流动,底层冷海水上泛速度和强度增大,使表层海水温度大大降低。12.A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南太平洋西部边缘海域海水水位上升,温度升高,降水增加,使其盐度降低,密度减小。13.D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海面温度升高,区域大气对流更加旺盛,使得我国夏季东南沿海地区台风活动偏多;印尼和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易发洪涝灾害;秘鲁渔场渔业增产。14.C据图分析可知,随着降水量增多,一年生草本植物占比减少;多年生草本植物占比增加;乔木和灌木占比先增后减;半灌木先减后增。15.D据材料分析可知,浑善达克沙地西部地区降水少,以半固定、流动沙丘为主,故植物根系的数量多,扎根面广而深。扎根面广可以获取更多水分,植物根系多、扎根深既可以固定植物体又可以获得水分。16.B据材料分析可知,浑善达克沙地从东到西依次分布着疏林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呈明显的地带性,其植被类型分布比例明显不同,主要是因为水分条件的差异。17.(1)东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经济发达地区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少;沿河、湖、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等。(每条2分,答对2条得4分,共4分)(2)交通条件的改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增大;户籍制度松缓;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等。(每条2分,答对3条得6分,共6分)(3)关系:年人均GDP与迁入人口数量呈正相关关系。(2分)原因:广东省经济发达,人口吸引力强,外来人口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达,劳动力需求大;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包容性强等。(每条2分,答对3条得6分,共6分)18.(1)主要补给类型:降水、地下水、冰川融雪补给。(2分)水文特征:流速快;流量季节性变化大;水能资源丰富;含沙量较小;径流量较大等。(每条2分,答对2条得4分,共4分)(2)自然带:温带针阔混交林带。(2分)原因:该海拔区域降水量较大;林下植被少,对地表水土保持较弱等。(每条2分,共1分)(3)气温低,冻土分布多,不易滑塌;降水少,且以降雪为主;冻土多,地表水木易下渗王壤水分含量较低;多为基岩,土壤泥沙少等。(每条2分,答对3条得6分,共6分)19.(1)冰峡湾主要分布在高纬度的沿海地区,而山岳冰川主要分布于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带;冰流分布的位置较山岳冰川低;冰流的速度大于山岳冰川;冰峡湾末端由于海水灌入形成冰架和冰山,而山岳冰川末端由于地势降低、温度升高等原因逐渐消融或形成河流、绿洲等。(每条2分,答对2条得4分,共4分)(2)顺序:先形成冰峨湾,后形成峡湾。(2分)过程:冰流末端与海水的接触地带,相对温暖的海水从冰流底部向内侵蚀、融化;冰面融水和冰底海水共同侵蚀,使冰体产生裂隙并扩大;冰架前端入海口处从冰流主体上整齐断裂下来,形成漂浮在海里的冰山。(合理即可,4分)(3)趋势:消失,变成峡湾。(2分)理由:全球气候变暖,冰川不断消融,冰流流速变快,冰流补充量不及末端冰架消失量,冰峡湾所在的峡谷会被海水慢慢灌入,最终成为没有冰川残留的峡湾。(合理即可,4分)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