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阮元在《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中认为,碑和帖的美学实质是线条的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区别,这是由美学理念的不同造成的。同时,人们将碑与帖结合,以此作为表现形式的审美目标——中和之美。晚清时期“碑派”和“帖派”被用来命名不同风格的流派、《广艺舟双楫》中又有“碑学”“帖学”之分,将学汉魏六朝碑版的书法流派称为“碑学”,将宗法晋唐以来名家墨迹和法帖的书法流派称为“帖学”。谈到碑派书家,其所取法的碑版墓志书迹就会自然而然地涉及写手与刻手的关系,有时书丹者与刻手并非一人。刻手的水平有时也会参差不齐,技艺精湛之人直接奏刀刊刻斩钉截铁,点画方整果敢、古朴峻厚,经过后天风化侵蚀,便自然天成,颇具“金石之气”。在南北朝时期,碑版所呈现的字体正处于隶变阶段,有种未经雕琢的古朴与天然之美。墨迹与刻帖作为帖派的取法对象,所呈现的基本特征为笔意柔美流畅,“书卷气”十足。帖派书家更突出纵向的连贯与气息。传统帖派拥有成体系的运笔法则,然而碑派用笔无定法,笔法更夸张多变,从而形成不同面貌。与帖派相比,碑派章法上的不足便是字与字之间缺乏时间性与牵丝映带。与此同时,文人士大夫作为帖派书法的主体,也难免有谄媚糜烂以及程式化的弊病,碑派的粗犷豪迈正好可以弥补帖派的软弱之气。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过“古质今妍”一词。如果将质与妍结合,就会呈现一种新的审美理念——中和之美。笔者认为碑帖融合思想就是书法中和之美的表现形式。碑帖融合审美思想形成于清代晚期。虽然在明朝以及清代前中期已开始萌芽,此种审美趣向是追求个性、追新慕异的必然结果,但尚未提出碑学、帖学的理论,仍然是一种无意识、非自觉的状态,书家已在帖学的取法中发现其局限性,寻求新的学书道路。直至清代晚期,随着考古金石学的发展以及相应理论的提出,众多书家更加倾向于兼具碑帖刚柔并济的中和之美,这一思想逐步成为审美主流,影响延续至今。清代早期碑学倡导者未曾提及皇家墓志,皇家墓志直到二十世纪初才被书家发现并重视,如能在碑学盛行之时就将墓志纳入视野,就不会有阮元的“妄以碑帖为界、强分南北”的理论。后来吴玉如先生的“六朝无间南北”和沙孟海的“南北不分派别”也证实了这一点。以此笔者大胆推断南北朝时期一些书家就萌生了融南北之风的意识。不可否认的是碑帖书学理论的提出,使碑与帖的问题进入大众视野,将碑学研究推向高潮,以此为书家的碑帖融合奠定了基础。阮元将书法分为南北两派,在他看来,北碑胜于南帖,因此大力推崇北碑。这直接导致后来包世臣作为一个有力的践行者提出“尊碑抑帖”,主张学书当学北碑。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第一次提出了“碑学”“帖学”的概念,对碑的推崇达到顶峰。尤其是康有为“魏碑十美”之说一出,激起世人及后人的反驳与批判,纷纷提出不该尊碑抑帖、应当碑帖融合。碑帖融合这一审美趣向贯穿明清时期,最终形成于清代晚期,到民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民国时期出现的沈曾植、郑文焯、曾熙等著名书家。在碑体行草书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一创作思想也是民国时期书法艺术发展的最高成就。(摘编自赵琳、王雨微《书法风格的中和之美》)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碑派字体呈现阳刚之美,帖派字体呈现阴柔之美,晚清时期碑派比帖派更受推崇。B.帖派取法于墨迹与刻帖,表现出纵向的连贯与气息,笔法夸张多变,面貌多样。C.在明朝及清代前中期产生的碑帖融合思想,还处在一种无意识、非自觉的萌芽状态。D.作者认为,在南北朝时期一些人就有了融南北之风的意识,且中和之美成为审美主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即点明要阐释的中心话题——碑帖融合形成的“中和之美”。B.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将碑派与帖派相比,比较二者的差异。C.第五段列举阮元等人的观点,论证了碑帖书学理论为碑帖融合奠定了基础。D.文章采用了分-总的论证结构,主要论述了碑帖融合思想的形成与发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碑版墓志书迹的优劣与刻手的技艺水平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与书写者也有关。B.书法中和之美是人们在书法方面追求的审美目标,是碑帖融合思想的表现形式。C.碑帖融合是人们追求个性、追新慕异的结果,也是人们寻求学书创新的结果。D.碑帖融合思想影响深远,直至今日,其形成的中和之美依然影响着书法美学的审美。(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远古人类是怎样与自然相处的?他们如何获取、利用资源?多年来,我国考古学家在多个重要遗址开展研究。伴随着考古科技手段与理论的不断进步,这些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让我们对远古人类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有了更多了解。旧石器时代,是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明发展阶段,从距今约三百万年前到一万年为止。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最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也是旧石器时代遗址中最重要的研究材料。早在1920年,我国甘肃庆阳北就发现一批打制石器,包含一件石核和两件石片。尽管在发掘过程中,对具体层位、伴生物等均无详细记录,对此开展的学术研究有限,但这一发现拉开了我国旧石器考古研究的序幕。在我国,系统的石器研究开始于北京周口店遗址,该遗址的发掘在推动中国旧石器时代学术队伍的建立和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中国第一代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者,我国著名考古学者裴文中于1929年起主持周口店第一地点的发掘工作。他创造性地设计了石英和砂岩的模拟打制实验,并通过与发掘的材料进行对比,考察了古人类在石器加工中对砸击技术的使用。裴文中于1985年出版的《中国猿人石器研究》一书,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经典之作,是打制石器类型研究的一个范本。我国著名考古学者贾兰坡于1931年到周口店遗址协助裴文中发掘第一地点,并在裴文中赴法留学后主持发掘工作。贾兰坡从石器、骨器等层面对北京猿人的行为特征进行研究,领衔完成《周口店发掘记)等著作,并提出华北地区“周口店第一地点——峙峪系”与“匼河——丁村”两大旧石器传统等理论研究。此后几十年,几代从事旧石器时代相关研究的考古学者东奔西走,足迹遍及全国,一手考古材料不断积累,由点及面。目前,研究者对中国已开展的旧石器时代石料开发策略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发现中国境内史前人类的石料开发策略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受制于较小的人群活动范围以及较低的人群流动性和环境认知能力,远古人类就地取材,采集遗址附近的脉石英、石英岩和质地普通的燧石为主要原料,开发距离范围不超过10公里。到了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类对于石材的认知出现明显提升,不同区域的石材类型呈现明显的地域特色,通过对周口店15地点、灵井下文化层、陇西黄土高原遗址、泥河湾盆地、丁村遗址、乌兰木伦遗址等进行系统研究,学者们发现远古人类会选择性地采集脉石英、燧石、火山岩、石英岩等各具特色的不同材质的岩石来制作石器。这一时期古人类会有意识地选择开发遗址外围的优质材料并调整加工策略来更好地适应环境现状。然而优质延石只在部分遗址出现,未占据主导。到旧石器时代晚期,远古人类开发的石器类型更为丰富,出现更多黑曜岩,此外,燧石、玉髓、硅质岩、火山凝灰岩等石材占比也显著提升,特别是北方地区的石器加工中,上述优质石材占到极高比例,显示了北方地区人群的流动性明显增加。其中图们江流域、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史前遗址中的黑曜岩等原材料的最大开发距离可达数百到上千公里。研究显示,远古人类对石材的利用采取更为经济的使用策略。用来应对供需矛盾,例如就地取材,使用脉石英、石英岩主要来制作权宜性石器,而用远距离开发获取的优质原料来制作细石器等精致石器。(摘编自尚雪《遇见远古人类的“美好生活”》)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要研究远古人类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只需要研究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就行。B.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我国对打制石器的学术研究有限,但系统的石器研究逐渐开始。C.1985年裴文中在《中国猿人石器研究》一书中提出了两大旧石器传统等理论研究。D.经过几代考古学者的苦心研究,目前我国已掌握了全面的、成熟的石器研究资料。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提出几个问题,既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引出了所要阐述的话题,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B.文章主要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我国考古学家百年来对石器研究的过程和取得的成果,条理清晰。C.裴文中和贾兰坡都主持了北京周口店第一地点的发掘工作,都对石器做了学术研究并出版了著作。D.文章在介绍旧石器时代晚期远古人类的石料开发策路时,形象地运用了举例子和打比方的方法。6.我国考古学家百年来对石器研究的过程对我们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具有哪些启示?(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复活(节选)[注][俄国]列夫·托尔斯泰有一种迷信流传很广,它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固定的天性:有的善良,有的凶恶;有的聪明,有的愚笨;有的热情,有的冷漠;等等。其实人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说,有些人善良的时候多于凶恶的时候,聪明的时候多于愚笨的时候,热情的时候多于冷漠的时候,或者正好相反。但要是我们说一个人善良或者聪明,说另一个人凶恶或者愚笨。那就不对了。可我们往往是这样区分人的。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人好像河流,河水都一样,到处相同,但每一条河都是有的地方河身狭窄,水流湍急;有的地方河身宽阔,水流缓慢;有的地方河水清澈,有的地方河水浑浊;有的地方河水冰凉,有的地方河水温暖。人也是这样。每一个人都具有各种人性的胚胎,有时表现这一种人性,有时表现那一种人性。他常常变得面目全非,但其实还是他本人。有些人身上的变化特别厉害。聂赫留朵夫就是这一类人。这种变化,有的出于生理原因,有的出于精神原因。聂赫留朵夫现在就处在这样的变化之中。在法庭审判以后,在第一次探望玛丝洛娃以后,他体会到一种获得新生的庄严而欢乐的心情。如今这种心情已一去不返,代替它的是最近一次会面后产生的恐惧甚至嫌恶她的情绪。他决定不再抛弃她,也没有改变同她结婚的决心,只要她愿意的话,然而现在这件事却使他感到痛苦和烦恼。在走访玛斯连尼科夫后的第二天。他又坐车到监狱去看玛丝洛娃。典狱长准许他同她会面,但不在办公室,也不在律师办事室,而是在女监探望室里。典狱长虽然心地善良。但这次对待聂赫留朵夫的态度不如上次热情。聂赫留朵夫同玛斯连尼科夫的两次谈话显然产生了不良后果。上级指示典狱长对这个探监人要特别警惕。“见面是可以的,”典狱长说。“只是有关钱的事,请您务必接受我的要求……至于阁下写信提出要把地调到医院里去。那是可以的,医生也同意了。只是她自己不愿意,她说:‘要我去给那些病鬼倒便壶,我才不干呢……’您瞧,公爵,她们那帮人就是这样的。”典狱长补充说。聂赫留朵夫什么也没回答.只要求让他进去探望。典狱长派一个看守带他去。聂赫留朵夫就跟着看守走进一间空荡荡的女监探望室。玛丝洛娃已经在那里。她从铁栅栏后面走出来,模样文静而羞怯。她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眼睛不看他。低声说:“请您原谅我,德米特里·伊凡为奇,前天我话说得不好。”“可轮不到我来原谅您……”聂赫留朵夫想说,但没有说下去。“不过您还是离开我的好。”玛丝洛娃补充说,用可怕的目光斜睨了他一眼。聂赫留朵夫在她的眼睛里又看到了紧张而愤恨的神色。“究竟为什么我得离开您呢?”“就该这样。”“为什么就该这样?”她又用他认为愤恨的目光瞅了瞅他。“嗯,说实在的,”她说,“您还是离开我吧。我对您说的是实话。我受不了。您把您那套想法丢掉吧。”她嘴唇哆嗦地说,接着沉默了一下。“我这是实话。要不我宁可上吊。”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这样拒绝。表示她因为他加于她的屈辱恨他,不能饶恕他,但也夹杂着一种美好而重要的因素。她这样平心静气地再次拒绝他,这就立刻消除了聂赫留朵夫心里的种种猜疑,使他恢复了原先那种严肃、庄重和爱怜的心情。“喀秋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语文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