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2分)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 )A.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B.淀粉、半乳糖、糖原C.氨基酸、核苷酸、丙酮酸D.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考点】12: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1H:糖类的组成元素;1M:脂质的组成元素.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是考查糖类、蛋白质、脂质、核酸的元素组成的题目,糖类的元素组成是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不同类的脂质的元素组成不同,脂肪和固醇的元素组成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解答】解:A、脂肪酶的本质的蛋白质,元素组成是C、H、O、N,胆固醇和脂肪酸无N,A错误;B、淀粉、半乳糖、糖原属于糖类,元素组成相同,都是C、H、O,B正确;C、氨基酸的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元素组成是C、H、O、N,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单位,元素组成是C、H、O、N、P,丙酮酸是糖酵解的产物,元素组成是C、H、O,三者元素组成不同,C错误;D、性激素属于固醇,元素组成是C、H、O,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属于蛋白质类激素,其元素组成是C、H、O,N等,三者元素组成不同,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糖类、脂质的分类和元素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基本单位和元素组成,分析出脂肪酶、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的本质和丙酮酸的来源是解题的关键.2.(2分)线粒体DNA上的基因所表达的酶与线粒体功能有关.若线粒体DNA受损伤,则下列细胞的功能受影响最大的是( )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C.神经细胞吸收K+D.肺泡细胞吸收氧气【考点】2D: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3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主要的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线粒体是能量转换器,生物体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线粒体基质中还含少量的DNA、RNA,属于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线粒体DNA受损导致呼吸酶的合成受阻,进而影响线粒体有氧呼吸供能.【解答】解: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所以不会受到影响,故A错误;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所以不会受到影响,故B错误;C、神经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所以线粒体DNA受损伤会影响K+的吸收,故C正确;D、肺泡吸收氧气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所以不会受到影响,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线粒体的功能和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2分)下列细胞中,可能已发生癌变的是( )A.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的细胞B.细胞核增大的细胞C.自由水含量减少的细胞D.被细菌侵染的细胞【考点】5A: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是考查癌细胞的特征.癌细胞的特征是;①在适宜条件下能无限增殖,②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③细胞膜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性降低.【解答】解:A、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是癌细胞的特点,该细胞可能已经发生癌变,A正确;B、细胞核体积增大是细胞衰老的特点,不是癌细胞的特点,B错误;C、自由水含量减少,说明细胞代谢的速率降低,不是癌细胞的特点,C错误;D、被细菌侵染的细胞称为宿主细胞,不一定会发生癌变,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癌变与细胞衰老的特征,自由水含量与新陈代谢的关系,对相关基础知识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尤其是细胞癌变与细胞衰老的特征,很容易混淆,必须记死、记牢.4.(2分)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B.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C.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D.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考点】1E: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2F: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3I: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3U: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终将四种色素分离.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要遵循先低后高的原则.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解答】解:A、利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A正确;B、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在低倍镜下可以观察到,B错误;C、使用显微镜时,要遵循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的原则,C正确;D、甲基绿与DNA的亲和力较强,能将DNA染成绿色,而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用的材料是否合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5.(2分)下列关于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叶片反射绿光故呈绿色,因此日光中绿光透过叶绿体的比例最小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含有自身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C.光照下叶绿体中的ATP主要是由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经有氧呼吸产生的D.光合作用强烈时,暗反应过程直接将3个CO2分子合成一个三碳化合物【考点】3H: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3J: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叶绿体的结构和叶绿体的功能.叶绿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在内膜内有类囊体薄膜,分布着色素;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内.【解答】解:A、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基本不吸收绿光,所以叶子呈现绿色,A错误;B、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B正确;C、光照下叶绿体中的ATP来自于光反应,不来自于有氧呼吸,C错误;D、在暗反应过程中,固定二氧化碳的物质是C5,一分子CO2被C5固定,产生两分子C3,暗反应不能直接将3个CO2分子合成一个三碳化合物,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6.(2分)动物和人体内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称为干细胞。对图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a过程表示干细胞能自我更新B.b、c过程表示干细胞具有分化能力C.a、b、c过程中细胞的遗传信息表达情况不同D.b过程形成的细胞直接组成器官,可供器官移植使用【考点】51:细胞的分化.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据图分析,a过程表示细胞增殖;b、c过程表示细胞分化;a、b、c过程中细胞的遗传信息表达情况不同。【解答】解:A、根据图示,a表示细胞增殖,即有丝分裂产生体细胞,实现自我更新,A正确;B、b、c表示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行使特定的功能,B正确;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得遗传信息表达情况不同,但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C正确;D、b过程形成的细胞先形成组织,再构成器官,可供器官移植使用,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增殖、分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7.(2分)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 )①蚕豆的雄蕊②桃花的雌蕊③蝗虫的精巢④小鼠的卵巢。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考点】6B: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一般来说,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子数量。因此在选择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时,要选择分裂旺盛的雄性个体生殖器官。另外,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排卵时仅仅是次级卵母细胞,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能继续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所以要完整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图象,特别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图象,一般选择雄性个体。【解答】解:①蚕豆的雄蕊是雄性生殖器官,能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而且数量多,适宜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故①正确;②桃花的雌蕊中,1个大孢子母细胞经1次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孢子,3个退化,1个大孢子经3次有丝分裂形成8核胚囊,分裂细胞数目太少,不易观察到各个时期,因此均不宜作为实验材料,故②错误;③蝗虫的精巢是雄性生殖器官,该器官进行旺盛的减数分裂过程,而且产生的精子数量较多,适宜作为观察材料,故③正确;④小鼠的卵原细胞进行的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在排卵前后完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输卵管中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中完成的,且数量较少,故④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雌雄性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结果以及利用已学知识解释生物学现象的能力,比较抽象。8.(2分)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考点】7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S型细菌有多糖类的荚膜,有毒性,能使小鼠死亡;R型细菌没有多糖类的荚膜,无毒性,不能使小鼠死亡.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的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即S型细菌的DNA能将R型细菌转化成有毒性的S型细菌.【解答】解:①S型菌的DNA+DNA酶,DNA被水解,失去了转化作用,对后面加入的R型菌没有转化作用,R型菌无毒,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存活;②R型菌的DNA+DNA酶,DNA被水解,不起作用;加入S型菌,有毒性,注射入小鼠体内导致小鼠死亡;③R型菌+DNA酶,DNA酶对细菌不起作用,高温加热后冷却,DNA酶变性失活,R型菌被杀死(R型菌的DNA有活性,冷却后复性),加入S型菌的DNA,没有了R型活菌,不能转化,也就相当于把两种DNA注射入小鼠体内,两种DNA没有毒性,也不会转化小鼠的细胞,小鼠存活;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和③类似,也是两种DNA,无毒,小鼠存活。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综合考查了学生对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实验的理解,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情景下的问题.本题解题的关键就是只有R型活菌+加热杀死的S菌的DNA才能转化为致死的S型菌.9.(2分)亚硝酸盐可使DNA的某些碱基脱去氨基,碱基脱氨基后的变化如下:C转变为U(U与A配对),A转变为I(I为次黄嘌呤,与C配对)。现有一DNA片段如图,经亚硝酸盐作用后,若链①中的A、C发生脱氨基作用,经过两轮复制后其子代DNA片断之一为( )A.B.C.D.【考点】7C:DNA分子的复制;92:基因突变的特征.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的对DNA分子复制过程和基因突变的考查,DNA分子的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以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边解旋边复制的半保留复制过程,先分析题干
2008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