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2024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2023-11-14 · U1 上传 · 3页 · 31.2 K

银川一中2024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24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BADBAACDCDBC1.【答案】B【解析】由材料“是故乱国之俗: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其言古者,为设诈称,借于外力,以成其私,而遗社稷之利”可知韩非子反对泥古不化,主张变法,体现出新兴势力的价值追求,故选B项;韩非子是法家代表,材料内容与道家学派无关,排除A项;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广泛认同”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2.【答案】A【解析】据材料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两晋重要人物出自三国或东汉大族的比例并不高,而出自两晋本身大族的比例很高,说明两晋大族主要是在社会变迁中新崛起的大族,可见东汉到两晋时期重要人物担任高官要职的持续性或稳定性很差,政治权力具有不稳定性,故选A项。据材料表格数据可知,两晋时期的重要人物主要出自两晋自身发展起来的大族,而非延续东汉、三国时期的大族,说明官员流动较频繁,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两晋时期重要人物的出身,不能说明政权交替频繁,排除C项;据所学,三国两晋时期的政治特点是社会大动乱,政权更迭频繁,中央集权严重削弱,而非加强,排除D项。3.【答案】D【解析】据表一中唐朝户籍登记信息中包括户口年龄、受田亩数、缴税标准等,结合所学可知属于唐朝的租庸调制,其基础是均田制,故选D项;材料只提到了户调制,而徭役强调劳动力的征调,排除A项;租庸调制是以“人丁”为基本单位,排除B项;唐朝前期人丁是赋税征收的主要对象,排除C项。4.【答案】B【解析】材料“户口虚实无关政要”可知当时四川官员对户口是否查实并不是很重视,这主要是因为并不以户口为标准收税,这是政府对民众人身控制有所放松的表现,故选B项;材料并未提及各州人口增加多少与敛财之间的关系,也没有表明人口增加是虚增,排除A项;清朝中期经济发展平稳,不涉及农业经济恢复问题,排除C项;清中期时地方并未出现基层治理体系瓦解的情况,且材料可见多数州人口稳步增加,无法得知基层治理体系存在瓦解的迹象,排除D项。5.【答案】A【解析】由材料“不能不假手于绅董”“地方事尽归绅董”可知地方乡绅在地方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体现出地方自治的历史趋向,故选A项;“主导地位”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地方官利用乡绅进行管理,乡绅发挥了官民协调的作用,排除C项;清政府统治的基础是军队和官僚,不是宗法关系,排除D项。6.【答案】A【解析】据材料“20世纪初民族工业发展非常迅速”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缓解清政府的财政困难,故选A项;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排除B项;民主共和思想产生于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民主共和思想,排除C项;近代工业区域分布始终没有突破偏于沿海沿江地带的基本格局,排除D项。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6~1917年正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和毛泽东的主张都强调反思学习西方状况,故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故选C项;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排除A项;先进中国人认清国情的标志是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排除B项;五四运动标志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D项。8.【答案】D【解析】由材料“没有把广大群众真正动员起来”结合材料时间“1939年10月10日”可知该报道的意图是敦促国民政府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实行全民抗战,故选D项;结合材料时间1939年,当时正值日本全面侵华期间,材料不是在探寻辛亥革命失败主要原因,排除A项;结合材料的时间信息,刊文的意图在于全民族的抗战,而非对辛亥革命的研究,排除B项;国共合作在1937年已经实现,排除C项。9.【答案】C【解析】由材料“为了避免外部力量的威胁……城邦进而形成了”、“社会和国家的产生是神将尊敬和正义送给了人类,人们为避免相互的残害……才产生的”可知城邦和国家都是人们为了避免纷争而产生的,具有朴素的社会契约的色彩,故选C项;苏格拉底关注人性,推动哲学从天上回到人间,排除A项;材料强调社会生存论推动城邦和国家的形成,不能得出必然产生民主政治,排除B项;普罗泰格拉强调人的价值和意义,已经否定了神创理论,排除D项。10.【答案】D【解析】由材料“放到宪政与专制政体之间长期斗争的历史长河中”“视威廉夫妇为英国宪政的保护神”可知辉格党人在与专制政体的斗争中,积极塑造威廉夫妇的形象,将其视为英国宪政的保护神,体现出威廉夫妇在不流血政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维护了政局的稳定,故选D项;材料强调塑造公众形象的背景是“宪政与专制政体之间长期斗争”,可知是为了巩固宪政政权,而非揭露历史真相,排除A项;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才确立了宪政体制,这些举措是为了巩固宪政统治,而非延续宪政传统,排除B项;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削弱了君主的统治,排除C项。11.【答案】B【解析】题干所示为19世纪末,美国在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加紧对外扩张,积极参与列强瓜分世界的活动,马萨诸塞州参议员亨利卡波特洛奇警告说:“美国一定不能在竞争中落后”,同时把达尔文的进化论延伸至社会领域,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B项正确;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不等于社会达尔文主义,排除A项;美国在垄断阶段积极参与瓜分世界的扩张思想并非落后就会挨打的忧患意识,排除C项;题干没有美国与欧洲列强之间力量对比的信息,无法得出失衡,排除D项。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阅读能力和背景解读能力。19世纪后半期,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资产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一方面增加工人阶级的福利待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一方面在议会中给予无产阶级一定的席位,给予一定的政治权利,这样,无产阶级队伍逐渐被分化。面对这种新的情况,恩格斯做出了相应的认识和调整,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内涵和生命力,故选C项。材料说明革命条件不成熟,并不代表否定暴力革命方式,排除A项;修正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否定,在19世纪末期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出现,固然有着一些原因,但并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且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进步,这一说法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中所表达的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状况不成熟这一主旨不符,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41.【答案】(25分)(1)(10分)举措:加强河渠开凿修建,沟通域内水系;加强陆运工程修筑。(或:秦开凿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隋修大运河,沟通五大河流域,修广通渠沟通长江淮河;秦统一车轨,修驰道,隋修涿郡到榆林、太原到洛阳的驰道)(4分)评价:积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消极:秦、隋两朝的交通工程建设加重了百姓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每点2分,积极4分,消极2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皆可赋分。)(2)(8分)特点:近代中国铁路修筑受控于帝国主义,自建铁路发展艰难。(2分)原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事业,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列强为了扩大在华的经济利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始终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进了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皆可赋分。)(3)(7分)国内影响: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冲击了等级制,推进社会的变迁和社会各阶层的变化;促进了自由平等观念的传播;(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皆可赋分。)世界影响:蒸汽火车和轮船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使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任答两点3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皆可赋分。)【解析】(1)第一小问举措,结合秦统一六国后开凿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隋朝修大运河,沟通五大河流域,修广通渠沟通长江淮河的措施得出加强河渠开凿修建,沟通域内水系;结合秦朝修驰道、隋朝修涿郡到榆林、太原到洛阳的驰道得出加强陆运工程修筑。第二小问评价,结合中国古代交通运输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促进各地间联系的史实得出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结合秦朝、隋朝大兴土木的史实得出秦、隋两朝的交通工程建设加重了百姓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2)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二“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建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1200公里”得出近代中国铁路修筑受控于帝国主义,自建铁路发展艰难。第二小问原因,由材料二“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200公里”得出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事业,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结合铁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史实得出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由材料二“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得出列强为了扩大在华的经济利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始终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由材料二“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得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进了近代交通业的发展。(3)第一小问国内影响,由材料三“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得出推进了城市化进程;由材料三“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得出冲击了等级制,推进社会的变迁和社会各阶层的变化;由材料三“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得出促进了自由平等观念的传播。第二小问世界影响,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得出蒸汽火车和轮船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使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结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得出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42.【答案】(12分)示例一要素选取:①公共利益:法律;②统治手段:军事;③谁受益:所有居民。帝国状况:古罗马帝国的兴盛理由:古代罗马凭借强大的罗马军团逐步征服了整个地中海地区,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奴隶制殖民帝国。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古罗马将罗马法传播到被征服地区,并且在治理当地的司法实践中借鉴外邦人的法律,实现了由公民法向万民法的转型,适应了罗马帝国扩张的需要,巩固了其对广阔疆域的统治。由于罗马法有效调整了帝国境内罗马公民与外邦人、外邦人之间等多数居民的社会矛盾和经济纠纷,帝国内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经贸联系加强,奴隶制经济发展,在1—2世纪时罗马帝国空前繁荣。总之,古代罗马在军事征服的过程中,运用罗马法统治被征服地区,协调了大多数居民的利益,推动了罗马帝国的兴盛示例二要素选取:①政体:民主制;②目标:原材料;③统治手段:军事。帝国状况:英帝国的崛起理由:近代英国通过革命率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为英国争夺海上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奠定了政治优势。经过长期争夺,英国最终击败法国等国,在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在代议制政府的支持和殖民地市场的刺激下,英国首先拉开了工业革命的进程,生产技术的巨大进步使得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急切地渴望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更多的原材料。为此,英国政府对外推行“炮舰政策”,以强大的海军实力强行打开了中国等闭关自守国家的门户。总之,在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保障下,近代英国以坚船利炮为手段,为英国工业发展在全世界攫取原材料,最终成为19世纪首屈一指的世界最强国。(其他答案:可从贵族制政体,种植型经济制度和种族灭绝型社会特征三个要素的结合,说明西班牙帝国的衰落;可从贸易公共利益、公司统治手段和重商型经济制度三个要素的结合,说明荷兰帝国的崛起;可从民主制政体、投资公共利益和公司统治手段三个要素的结合,说明美帝国的崛起;等等。)【解析】表格中殖民帝国构成形态的要素有宗主国政体、目标、公共利益、统治手段、经济制度、谁受益、社会特征等七个方面,要求从菜单中任取三个要素且每栏最多仅可选取一个要素,然后以世界史上某一殖民帝国的盛衰状况为例说明选取的理由。首先要从七个要素中提取出三个要素,并且要素间有逻辑关系,可以通过史实表述成文。结合所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