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上学期零模考试考前押题语文试题

2023-11-12 · U1 上传 · 8页 · 39.7 K

南京市高三2024届零模考试考前押题(语文)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遗传背景单一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是科研人员梦寐以求多年但无法达成的目标,而非人灵长类动物首选对象肯定是猴子。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诞生;同年12月5日,第二只克隆猴“华华”诞生。这一成果标志着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2019年1月,孙强团队与同属于中科院神经所的张洪钧团队合作,再获佳绩:在张洪钧团队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世界首批核心节律基因BMAL1敲除猕猴模型的基础上,孙强团队通过一只症状最明显的公猴的体细胞克隆出五只小猴。这项进展说明中国科学家已可以批量生产遗传背景均一的疾病猕猴模型。(摘编自操秀英《体细胞克隆猴:开启新药研发“灵长类”时代》《科技日报》2019年3月5日)材料二:中国体细胞克隆猴的系列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反响。美国《大西洋月刊》写到,中国科学家不仅仅是采用,尤其是改良了当年克隆绵羊的技术。美国克隆专家舒克拉特·米塔利波夫在接受《自然》杂志访问时表示,应该恭喜中国科学家,“我明白其中的难度有多大”——他在21世纪前10年尝试克隆时,使用了1.5万个猴子卵子,虽然已做到从克隆胚胎中提取干细胞系,但是怀孕的灵长类动物最终未能诞下活胎。英国达林·格里芬教授说:“已知的、统一遗传背景的灵长类动物模型,无疑可以对人类疾病,尤其是遗传疾病的研究、理解和最终治疗,提供非常有用的帮助。”路透社的报道则认为,基因型相同的动物模型对于生命医学研究至关重要,可以有效排除复杂基因背景对实验的干扰,并为一大批新药研究提供有效的测试模型。(摘编自《<细胞>期刊报道全球首例体细胞克隆猴》,《参考消息》2019年3月5日)材料三:对于公众高度关注的伦理问题,团队成员明确表示,中科院做这项工作是为了提高人类健康,研究脑科学的基本问题。我们严格遵守了国际各项相关协议和规则。相反,这项工作还可能使一些伦理争议得到化解。目前,全世界每年对猕猴的使用量高达10万只,这些猕猴主要被用于药物筛选实验。利用体细胞克隆猴技术,人们就能使用体细胞在体外有效地做基因编辑,准确地筛选基因型相同的体细胞,产生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大批胚胎,用母猴载体怀孕出生一批基因编辑和遗传背景相同的猴群。团队成员还表示:“体细胞克隆猴技术让人们在一年内就能制备大批遗传背景相同的模型猴,大大减少了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干扰。这样,只要使用很少数量的克隆猴,就能够完成很有效的筛选。”(摘编自吴月辉《这五只克隆猴,不简单》《人民日报》2019年1月25日)材料四:2月27日,基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猕猴等10项重大科学进展入选“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已成功举办14届,是观察我国科技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对我国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成果能否入选,原创性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从近些年入选的项目来看,近年来,我国以“墨子号”“悟空号”和FAST望远镜等为代表的大科学装置建设成效显著,不断取得重要成果,例如“悟空号”暗物质探测卫星首次直接探测到电子宇宙射线能谱在1TeV附近的拐折,该成果入选2018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主任表示,近些年来,围绕特色科学资源,我国已在一些特色科学领域具有引领优势,如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人类起源、青藏高原演化等。2018年,我国科学家“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的研究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摘编自刘垠《克隆猴等入围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科技日报》2019年2月28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中”与“华华”的诞生实现了科研人员多年的期盼,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已可以批量生产遗传背景均一的疾病猕猴模型。B.我国科学家基于克隆羊技术进行改良取得人类历史突破,虽然成就巨大但原创性不足,这是我国科技发展需要突破的瓶颈。C.利用体细胞克隆猴技术进行体外基因编辑,从而制备大批遗传背景相同的模型猴,可以大幅减少药物筛选使用的猕猴数量。D.“悟空号”、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等项目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代表了我国近些年来取得的科技成就的新特点、新趋势。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科学家通过改良克隆羊技术,从而生产出遗传背景单一的疾病猕猴模型,有利于减少药物筛选实验中个体差异的干扰。B.克隆生命体并将之应用于活体实验,可能会引发社会关于生命伦理的质疑,但人工克隆疾病猕猴模型反而可能平息一些争议。C.“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是观察中国科技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中国科学家实现人类首次体细胞克隆猴是中国科技领先全球的重要例证。D.“基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猕猴”技术既符合科学伦理,又体现科学精神,各媒体从不同侧面广泛报道有利于科学精神的传播。3.新闻提倡“用事实说话”,但客观的事实中往往蕴含着思想情感和价值倾向。以上四则材料分别侧重于哪些新闻事实?四则材料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倾向?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与瓦共舞林延军①台风过后,小院里零星洒落着破碎的红瓦,一片狼藉。父亲只穿着裤衩,光着肩膀,先是爬上铁大门上面的门檐水泥板平台,父亲站在门檐,接过母亲递过来的瓦片、瓦刀、绳子和已经搅拌均匀的水泥浆桶。只见父亲用绳子一头绑住水桶两端的耳朵,绳子另一端则远远地抛向屋顶,就在这个时候,父亲像猴子一样利索,爬上了屋顶,直到将水泥浆桶等工具全部吊上屋顶,朝着屋顶修补的位置,一步一步挪过去。那时候已是深秋,天气转凉。②母亲回到屋里,我也跟着回屋。母亲站在屋里漏水或破瓦的位置,用竹竿对准屋顶轻轻敲一敲,再报坐标,欲通过这样的方式里外呼应,告诉屋顶上面的父亲,捅到的位置需要修补瓦片。父亲只能“闻声寻瓦”进行定位,但是,父亲几乎是凭感觉和之前在屋内数过大概的坐标来找位置,最终在目标位置多铺几块瓦片。③此刻,屋顶就像菜畦,瓦片就像生长在菜畦里的青菜,等待父亲挥刀动瓦“除虫”。“除虫”后的屋顶,新瓦盖旧瓦,远远望去,像一条天然大裤衩,补丁这里一块,那里一片,又像武侠电视剧丐帮长老衣服的“袋子”。④南方的天气捉摸不定,刮台风、打雷、暴风雨隔三岔五,记忆中,父亲“补瓦片”也自然多了起来。有一次,父亲带上屋顶的瓦片不够,便在屋顶上呼喊母亲再递传几块瓦片上去,也不知道母亲是慢了还是不及时,父亲在屋顶上大发雷霆。我只是隐约地记得,那时候是凛冽的冬天,朝屋顶上看,只看到父亲的背,披着一件作为“工衣”的白衬衫。我站在小院里,虽然穿着厚厚的衣服,但是感觉阵阵发抖,风吹得更猛了。⑤只要来台风,屋顶就会漏雨、滴水,父亲又要爬上屋顶补瓦,每一次补瓦,父亲都会朝母亲发脾气。每次台风,老屋都会元气大伤,我无法忘记父亲补瓦片的姿势,也忘不了父亲在屋顶朝母亲发脾气的画面。这座屋顶补了又补的三间瓦房,便是我小时候居住过的老屋,似乎瓦片陪着我一起长大。⑥三间瓦屋在我的村庄,随处可见,家家户户都有。像这种乡间的瓦,最平凡不过了。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一起找来具有凹槽的简瓦造“小船”,用一根棍子卡在简瓦里,再用绳子绑住棍子做牵引,简瓦前后没有做任何封闭就直接放在小池塘里,以为会浮起来,谁知道一放进池塘就立马沉了下去,后来只能拖着它在水里划来划去。现在想想,玩着不会浮水的“小船”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⑦后来,父母做起小生意,我们家从农村搬到圩镇上居住,搬离了老屋,住上了洋楼。在城镇,抬头便是洋楼,基本很少看到瓦屋。从此,老屋开始变得空荡荡的,像被遗弃的孺妇,孤零零地待在村庄里。那年除夕,我们又回到老屋,只见小院里杂草丛生,长势逼人,最高的杂草已高过父亲的身高。当父亲和弟弟纷纷挥起锄头锄杂草时,我看到劳作时父亲的背,只是这次父亲的背已没有当年魁梧了。而瓦屋屋檐下悬挂着破瓦,瓦片在大门前也洒落一地,或长满青苔,或堆积厚厚的一层污垢。我忽然警醒,这是岁月的涤荡,是印痕,是沧桑,是衰老。⑧许多年后,我看过城市古典园林的绿瓦,看过乡村古屋的灰瓦,看过首都巍巍故宫的琉璃瓦,它们或风情万种,或残缺不堪,或庄严气派,从泥土的根脉里来,到绚丽的色彩里去。我读过唐朝诗人李商隐“一春梦雨常飘瓦”关于瓦如梦似幻的描绘,但是,我依然念念不忘家乡的瓦,是雷州半岛特有的红土煅烧而成的瓦。⑨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我走在乡镇的路上,路旁有几个满头大汗的农夫在盖房,两个人在搬运着瓦片。我心想,现在乡镇建房不都是建洋楼了吗,怎么还有用到瓦的地方?走近一问原来是建猪舍,此刻,我又想起当年母亲向父亲传递瓦片的情景。⑩其实,在瓦的世界里,它似乎有自己生存的方式,每一片瓦都会遮风挡雨,就像父亲母亲的背。(选自2019年3月《散文选刊》,有删节)4.文中多次描写自然环境,例如“天气转凉”“刮台风、打雷、暴风雨隔三岔五”“风吹得更猛了”等,这些环境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5.赏析文章第⑧段画线语句。6.请结合全文,理解题目“与瓦共舞”的丰富意蕴。7.本文已被《影像中国》“中国乡村”栏目登载,假如你是该栏目组编审,请从两个角度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要求:分条陈述。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运用“父亲像猴子一样利索,爬上了屋顶”的细节描写,写出了父亲补瓦动作的娴熟。B.文章写到父亲上屋顶补瓦时多次对母亲大发雷霆,说明父亲脾气暴躁,暗含了作者对父亲的不满。C.补瓦后的屋顶,“新瓦盖旧瓦,远远望去,像一条天然大裤衩”,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补瓦后屋顶的形态。D.以前我家用瓦来遮风挡雨,现在农夫用瓦建猪舍,前后对比是为了说明随着时代的变迁,瓦片在新生活中有了新的用途。E.文章以补瓦切入,从过去的贫穷写到现在生活的美好,既有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也有对当今生活的感触。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泰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乙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秦穆A之于晋B相与之C久也D相信之E深也F相结之G厚也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指寡德之人,古代的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后来成了他们的谦称。B.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来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C.鄙,指“把……当做边邑”,与《曹刿论战》中“肉食者鄙”的“鄙”意思不同。D.济,表示“渡过水流”,与《行路难(其一)》中“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济”意思相同。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顾全大局。面对郑国危亡的局面,他放下不被重用的个人恩怨,毅然担负起出使秦国的重任。B.烛之武反客为主。他对秦穆公说,灭亡郑国是让秦赔上自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