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高三上期第一次考试(普)高三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东晋初期,琅琊王氏家族位高权重,时称“王与马,共天下”;南朝则出现了“皇子镇要藩,寒人掌机要,武将执兵柄”等措施,这一变化反映的历史趋势是()A.由分裂走向统一 B.政权频繁更迭C.诸侯割据复现 D.门阀政治衰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东晋初期,琅琊王氏家族位高权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势力强大,威胁君主专制,发展到南朝时期出现“寒人掌机要,武将执兵柄”的现象,寒门等底层民众获得了参与政治的机会,说明南朝时期门阀政治衰落,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分裂与统一”问题,排除A项;材料主旨为“门阀政治衰落”,不是政权更替,排除B项;根据材料无法判断“诸侯割据”状况是否再次出现,排除C项。故选D项。2.唐朝实行的两税法:“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户无主客,以见(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两税法()A.缓解了土地兼并和社会矛盾 B.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继承了租庸调制的征税原则 D.因税制合理受到地主阶级支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信息“缓解”“减轻”,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后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的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项正确;两税法加剧了土地兼并,排除A项;两税法的征税标准是资产,租庸调制的标准是人丁,二者并非继承关系,排除C项;两税法的税制并不合理,并未得到地主阶级的支持,排除D项。故选B项。3.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在郡国设均输官,负责管理、调度从郡国征收来的租赋财物,并负责向京师各地输送。又置平准官于京师,总管全国均输官运到京师的物资财货,“贵则卖之,贱则买之”。这说明当时()A.政府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 B.中央对地方管控的加强C.国家为开拓疆域进行准备 D.商人经商环境较为宽松【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汉武帝在郡国设均输官”“又置平准官于京师”“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均输平准政策,有利于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平抑物价,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反映了政府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A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中央对地方管控的加强,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开拓疆域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的措施打击了富商大贾势力,说明汉武帝时期采取抑商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4.如表为孔子的一些经济思想。由此可见,这些思想的基本要义是()治民观赋税观节俭观生态观诚信观货值观居敬行简敛从其薄宁简毋奢取物有节无信不立待贾而沽A.天下为公 B.以民为本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可知,孔子主张统治者节俭毋奢,减轻人民的赋税负担,在商品交换中主张诚信和公正,这些思想的基本要义是以民为本,B项正确;从孔子的经济思想中看不出“天下为公”、“克己复礼”、“中庸之道”的内容,排除A项、C项、D项。故选B项。5.有学者认为,西周宗法制度是贵族间相互联系的黏合剂。这种制度虽然植根于传统的血缘关系,但是它在许多方面又减弱了血缘关系的社会作用,因为在血缘与等级二者之间,它更注重的是社会等级。由此可见,宗法制()A.淡化了血缘关系 B.以等级关系为核心C.化解了贵族矛盾 D.利于稳定统治秩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史西周。根据材料“西周宗法制度是贵族间相互联系的黏合剂……它更注重的是社会等级”可知,宗法制既能加强贵族之间的联系,又能突出社会等级,这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D项正确;“这种制度虽然植根于传统的血缘关系”可知,宗法制仍然植根于血缘关系,并未淡化,排除A项;宗法制的核心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嫡长子继承制度,排除B项;“化解”的说法夸大了宗法制的作用,排除C项。故D项正确。6.东晋南朝时期,政府在南渡而来的侨居的人口较集中的地区设置侨州郡、县,如晋成帝咸康元年(335年),在今南京江乘县境内设立南琅琊郡,刘宋时期设立的南徐州、南豫州等。这一举措()A导致士族门阀势力兴起 B.表明国家重新归于统一C.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 D.有利于南方地区的开发【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东晋、刘宋时期在南方设置南徐州、南豫州等州郡,结合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南迁,南方统治者采取政策安置移民,推动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D项正确;士族门阀势力是源于东汉后期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排除B、C项。故选D项。7.吴宓先生在《空轩诗话》中写道:“寅恪尝谓唐代以异族入主中原,以新兴之精神,强健活泼之血脉,注入久远而陈腐之文化,故其结果灿烂辉煌……”。材料体现李唐文化A.批野质朴的黄土气息与美感 B.兼容并蓄和浑融整合的特点C.经世致用的观念和进取意识 D.英武豪迈与温婉细腻的特色【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异族入主中原”“注入”等可以看出李唐文化的兼容并蓄和整合的特点,故选B;而A项“黄土气息”、C项“经世致用”、D项“英武豪迈”等材料并未涉及,排除。8.1965年10月24日,河北省易县武阳台大队社员在村西耕地时发现铁剑、铁戟各一件,刀币数枚,于是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结果出土大量铁器,其中铁农具有犁、铧、铲、镰等,且铁农具的数量超过了其他工具的总和,据此可知当时()A.铁农具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 B.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C.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 D.河北地区经济最为发达【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出土文物系春秋战国时期的,出土铁农具的数量超过了其他工具的总和,且种类较多,这表明战国时期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渐推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铁农具在其他地区的使用情况,排除A项;出土铁犁,可推测当时已采用铁犁牛耕,但无法推断耕作方式已经成熟,排除C项;仅凭材料不能证明河北地区经济最为发达,排除D项。故选B项。9.战国时期,新兴的士阶层崛起。孟子提倡“仁政”,荀子主张“隆礼重法”,庄子崇尚逍遥自由,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法家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由此可知,新兴的士阶层()A.重视以人为本、主张民本思想 B.将戎狄蛮夷融入华夏认同观念C围绕治国理政而提出各自主张 D.抨击封建专制、倡导经世致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战国时期,新兴的士阶层崛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个学派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试图影响现实政治,C项正确;以人为本、主张民本主要体现了儒家的主张,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戎狄蛮夷,排除B项;“抨击封建专制、倡导经世致用”主要体现了明末清初思想家的观点,排除D项。故选C项。10.西汉时期,“(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干金之家”;南朝时期,“(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人民大量南迁 B.生产技术革命性进步C.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 D.孝文帝进行大力改革【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结合所学,主要原因是北方战乱,大量劳动力南迁,促进了南方的开发,A项正确;“革命性进步”错误,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自古以来都有,并不是南方开发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孝文帝改革主要在北方,排除D项。故选A项。11.唐朝时,崔瑶和伯父邠、父亲郾、叔父郸都通过科举考试进士及第,都担任过吏部侍郎,主持科举考试,清河崔氏“五十年间,四主文柄,上下六载,辉煌一时,门生充于庭臣。”天下以为盛。这反映了当时()A.世家大族地位日益没落 B.官吏选拔程序渐趋完善C.科举已成主要选官方式 D.传统社会影响仍然存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由材料可知:即唐代清河崔氏因家族人士因科举入仕辉煌一时,天下为盛。科举制下采取公开招考、择优录取的原则,扩大了统治基础,但是并不排除有才能的世家大族;同时在唐代科举制尚不完备而求学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世家大族的传统影响力仍然很大,D项正确;此时世家大族的传统影响力仍然很大,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科举制的程序问题,排除B项;科举制的推行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但唐代科举选官只占选官三分之一,科举制的完善是宋代,排除C项。故选D项。12.明朝中期,皇帝因阁权过盛,重用吏部以对内阁进行制衡,吏部尚书成为事实上的外廷之长。与此同时,为防范吏部权重,皇帝又以擢升吏部侍郎入阁来加强内阁对吏部要务的参与。这说明了()A.内阁逐步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B.有效规避了文官集团的斗争C.内阁与六部共同协作制约皇权 D.阁部制衡下君主专制的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皇帝因阁权过盛,重用吏部以对内阁进行制衡......为防范吏部权重,皇帝又以擢升吏部侍郎入阁来加强内阁对吏部要务的参与。”可知,明朝中期,皇帝为加强其专制统治,减少内阁对皇帝的制约,调整内阁人员结构,已达到内阁内部相互制衡,D项正确;内阁是皇帝的秘书机构,非法定中央机构,排除A项;内阁相互制衡,加大了文官集团间的斗争,排除B项;内阁与六部共同制约皇权,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3.《续资治通鉴长编》称北宋初“富商大贾自江淮贱市杭稻(即粳稻),转至京师,坐邀厚利”,但京城历来有“诸城门不得私放出现钱”的规定。《宋史》则言南宋“(钱)自临安出门,下江海,皆有禁”,四方客商在临安得钱后仍不得自由流通。以上史料最适合论证()A.宋代纸币运用的原因 B.交通运输在宋代落后C.政府金融职能的优化 D.宋代抑商政策的表现【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北宋初,富商大贾远距离贩运粮食,获取厚利,但京城不允许私放铜钱;到了南宋,铜钱依旧不能自由流通;结合所学,宋代商品经济繁荣,贸易兴盛,铜钱自由流通受阻,推动了纸币的产生与运用,A项正确。宋代交通运输得到发展,才得以推动长途贩运的发展,使富商大贾得以远距离贩运粮食,排除B项;据材料,此时政府依旧不允许铜钱自由流通,并没有优化金融职能,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政府限制货币的自由流通,并不是抑制商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14.北朝时,朝贵相聚“虽设茗饮,皆耻不复食,唯江表残民远来降者好之”。唐开元初,北方各地茶肆林立,品茶、斗茶成为北方士人的雅好,“田闾之间,嗜好尤切”,当时的劳动人民也已离不开茶。据此可知,唐开元时期()A.社会饮茶之风已开始出现 B.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增强C.南北方饮食习俗逐渐统一 D.茶肆商业促进茶文化普及【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开元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唯江表残民远来降者好之”、“北方士人的雅好”可知,北朝时,朝廷中的权贵以饮茶为耻,唐朝时国家统一,南北方经济交流频繁,南方饮茶习俗在北方流行,这是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增强的表现,B项正确;唐开元之前饮茶之风已经出现,排除A项;材料展示的仅是北方对南方饮茶习俗的认同,而非南北方饮食习俗的统一,排除C项;“普及”表述
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三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答案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