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24届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期初试卷一、单选题1.两河中下游缺乏良好的木材和石材,所以人们用粘土和芦苇造房屋,并大量使用土坯。意大利南部有多座活火山,古罗马人用火山灰、水、碎石混合成坚硬的混凝土,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复合式多层建筑,历经千年风雨不倒。这主要说明影响古代民居建筑的因素是()A.传统文化习俗 B.国家政治制度C.经济发展水平 D.自然地理环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两河中下游缺乏良好的木材和石材,所以人们用粘土和芦苇造房屋,并大量使用土坯。意大利南部有多座活火山,古罗马人用火山灰、水、碎石混合成坚硬的混凝土,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复合式多层建筑,历经千年风雨不倒。”可得出不同地区所用的建筑材料不一样,主要是受到各地地理环境的影响,D项正确;ABC项都是影响因素,但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BC项。故选D项。2.宋朝的户籍制度不再将民众区分为“良民”与“贱民”,而是根据居住地的不同,将民户划分为“坊郭户”与“乡村户”。又根据居民有无地产,划分“主户”与“客户”,而按宋朝立法,“客户”要退佃离开,地主是不可以阻挠的。由此可见()A.宋朝中央集权遭到不断削弱 B.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社会流动性加强C.宋朝户籍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D.宋朝户籍管理和社会流动的开放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而是根据居住地的不同,将民户划分为‘坊郭户’与‘乡村户’。又根据居民有无地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以居住地和地产等作为标准作为户籍划分的依据,户口管理和社会流动呈现开放性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宋朝商品经济发展问题,排除B项;宋朝户籍制度的发展完善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3.《汉书・景帝纪》说:“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丝绸之路开通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 B.独尊儒术政策实行使得民风淳朴C.政策得当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恢复 D.匈奴外患解除助力文景之治出现【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可知,汉初,统治者调整政策促进了文景之治的出现,C项正确;丝绸之路开通、独尊儒术政策及匈奴外患解除都不是发生在文景期间,排除ABD项。故选C项。4.《贞观政要》载:“岷州都督高甑生,坐违李靖节度,又诬告靖谋逆,减死徙边。时有上言者曰:‘甑生旧秦府功臣,请宽其过。’太宗曰:‘虽是藩邸旧劳,诚不可忘,然理国守法,事须画一……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我必不赦者,正为此也。’”材料表明A.唐朝君主权力明显加强 B.太宗注重维护司法公正C.唐朝政权内部斗争激烈 D.太宗坚持法家思想治国【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材料主要涉及的是司法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中“高甑生,诬告靖谋逆,减死徙边”“甑生旧秦府功臣,请宽其过”“诚不可忘,然理国守法”说明唐太宗不念私情,维护法律的公平公正,故B项正确;“唐朝政权内部斗争激烈”材料中未体现,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太宗是以民本思想治国,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的政治制度5.明成祖规定,“凡是来大明朝贡者,皆听其所为”,并用“免税”政策来吸引夷人来华;当然,组织船队远洋的热情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若高度概括其目的,贴切的说法是()A.互通有无 B.开疆拓土 C.奴颜婢膝 D.宣扬国威【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凡是来大明朝贡者,皆听其所为”“组织船队远洋的热情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体现了明朝的朝贡政策,而朝贡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D项正确;明成祖的政策并非互通有无,而是发展朝贡贸易,排除A项;开疆拓土、奴颜婢膝的说法与材料和史实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6.衡量白银重量的标准叫“平”,近代中国平砝并不统一,常见的有库平、关平、漕平、京公砝平等。其相对数大体为:关平100两=库平100.9986两=漕平102.8180两=京公砝平104.6517两。这一状况A.不利于统一市场的发育 B.加剧了分裂割据的隐患C.破坏了交易秩序的稳定 D.导致了经济结构的失衡【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平砝不统一使得货币的使用不方便,这样不利于统一市场的发育,A项正确;白银平砝不统一不利于商品交易,但并不是分裂割据的隐患和破坏交易秩序的稳定,更不会因此导致经济结构的失衡,排除BCD项。故选A项。7.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充满活力的传统棉花制造业使工业化变得更加困难。此后,西方帝国主义开始对中国的条约口岸施加压力,在19世纪下半叶用棉纱和棉布淹没了中国⋯⋯1877年,一位西方商人说“外国商人已经耐心地等待着达成这些目标好久了”。这说明()A.自然经济对工业化的抵制导致近代中国落后B.列强的资本输出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棉织业发展是一部资本主义国家全球扩张史D.列强借此把近代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西方帝国主义开始对中国的条约口岸施加压力,在19世纪下半叶用棉纱和棉布淹没了中国”可知,19世纪下半叶,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为棉纱和棉布销售创造条件,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项正确;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A项错误;甲午战后列强对华进行资本输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因为商品输出,B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扩张并没反映全球扩张,排除C项。故选D项。8.下图为晚清在国外设立的驻外使馆分布,此分布反映晚清政府A.对外交往有所侧重 B.外交出现制度性变化C.力图摆脱各类条约 D.国际地位有明显下降【答案】A【解析】【详解】地图显示晚清政府对外设立的驻外使馆分布主要是在欧洲,美洲和亚洲只有美国和日本,说明政府外交侧重于欧洲,A正确;地图不能显示外交的制度性变化,B错误;驻外使馆分布不能摆脱条约控制,C错误;此图不能显示出国际地位下降,D错误。点睛:本题是地图类选择题,解题思路如下:A、两头看,项间比:①两头看:看头———看对材料的概括说明:包括对表内容的说明,尤其要注重时间、地点等。看尾———看材料的出处和针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②项间比;据问和看获得的信息,按表中所给信息找项比较或分析,找出数字变化或获取特殊数字的含义。B、察变化、译文字:把发掘的数字变化或特殊数字的信息,译成文字信息。C、联教材、掘信息:据译成文字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9.1861年,清政府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及通商、关税等事务,后筑铁路、开矿、制造枪炮军火等事务也归它管理。清政府的做法A.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B.意在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C.利于实现中外间平等交往 D.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出现【答案】A【解析】【详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交事务增多,建立专门的外交机构成为必然,而总理衙门的成立促进了我国外交的近代化,A项正确;总理衙门主管与外国相关事务,没有经济职能,排除B;总理衙门最终导致中国外交的半殖民地化,C项夸大了政府设立总理衙门的影响,排除;D项出现在甲午战争之后,排除。10.1894年,郑观应出版《盛世危言》一书,该书封面写着:“首为商战鼓与呼”。他把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手段归结为“兵战”(军事侵略)和“商战”(经济侵略),认为后者比前者更为隐蔽、更有威胁性。郑观应这一思想反映了()A.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实业救国思想得到普遍认同C.西学传播的范围进一步拓展 D.西方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4年(中国)。根据材料“认为后者比前者更为隐蔽、更有威胁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观应认为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比军事侵略更为隐蔽、更有威胁性,体现了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不断加深,由军事逐渐深化到经济层面,D项正确;1898年的维新变法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A项;甲午战后才兴起实业救国思想,且“普遍认同”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西学传播,强调的是西方侵略的加剧,排除C项。故选D项。11.1896年,梁启超在其著述中说:印度,大地最古之国也,守旧不变,夷为英藩矣;突厥地跨三洲,立国历千年,而守旧不变,为六大国执其权,分其地矣。梁启超此论意在()A.抨击帝国主义的侵略 B.揭露中国被瓜分的现实C.推动维新变法的进行 D.抵制保守派的落后言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印度,大地最古之国也,守旧不变,夷为英藩矣;突厥地跨三洲,立国历千年,而守旧不变,为六大国执其权,分其地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陈述印度等国不变法的危害,意在推动维新变法的进行,C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的目的是推动维新变法,“抨击帝国主义的侵略”、“揭露中国被瓜分的现实”并非其目的,排除AB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抵制保守派的落后言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2.1921年10月,莫斯科东方大学成立中国班,开启革命留学潮流。如表是1925~1926年中国班学生家庭统计情况,其反映出()城镇家庭数量(个)占比(%)农村家庭数量(个)占比(%)工人79.7中小地主、富农4055.6小商人811.1小手工业者34.2职员22.8佃农56.9资本家34.2无田户、教员45.6合计2027.8合计5272.2A.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属性 B.中国革命发展的阶段特征C.近代革命对象复杂性 D.近代民族经济的迅速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当时在苏联学习的中共学生家庭出身,工人、农民占比较少,而中小地主、富农、小商人、资本家等占比较多,这与当时中国正在进行的国民大革命相符合,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工人阶级的政党,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留学苏联学生的家庭情况,没有提及革命对象,排除C项;材料没有民族经济的发展情况,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3.苏美尔城邦小国著名的有埃利都、乌鲁克、乌尔,国外亚达学家,一般把苏美尔文明与城邦的发生、发展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即欧贝德文化期、乌鲁克文化期、捷姆迭特·拉色文化期和早王朝时期。这些城邦规模都不大,但彼此主权独立,城邦设有长老议事会和人民大会,但其政治作用却日趋减弱。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君权神授意识深入民主肌体 B.个人专制主义统治逐步建立C.东方神秘色彩渗透民族血脉 D.小国寡民不能适应日常管理【答案】B【解析】【详解】随着历史发展进程的演进,苏美尔个人专制统治逐步建立,城邦原来带有原始民主色彩的的政治机构作用逐渐淡化,B项正确;苏美尔逐渐建立的是专制而非民主制,排除A项;C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城邦规模小,效果寡民能够适应当时日常管理,排除D项。故选B项。14.清朝前期,皇帝身边常聚集一些“西洋人”,部分人物情况如表。对此解读准确的是()所在国家汉名与生卒年专长与身份法国冯秉正(1669—1748)汉语诗文、中国历史、传教士意大利马国贤(1692—1745)传教士、西洋绘画法国张诚(1654—1707)汉语翻译、几何学、传教士法国白晋(1656—1730)传教士、化学实验、精通满文A.法国是东西文化交流主体 B.西学东传依附宗教传播C.早期殖民活动具有隐蔽性 D.统治开明促进科技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这些“西洋人”都是传教士,且大都通晓中国文化,反映了当时西学东传依附宗教传播,B项正确;材料只是部分传教士的情况介绍,不能反映法国是东西文化交流主体,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殖民活动,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清朝科技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5.东汉张衡在《七辨》中说:“沙饴、石蜜,远国贡储。”三国时,曹丕曾将五饼石蜜作为礼物送给孙权。西晋史书《续汉书》亦有“天竺国出石蜜”之说。清人在《凉州异物志》中考证出“石
精品解析:江苏省徐州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