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昆明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全卷四个大题,共27小题,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含1~7题,共20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①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另一个别的角度看,语言也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的语言中,我们可以窥见他的心境、追求和道德修养。②一个人有怎样的内心世界,就会说出怎样的话。一个心胸狭隘的人,说出来的话就像凛冽的寒风,让人听了情绪低落;一个心境旷达的人,______,______。这正如荀子所言:“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③言为心声,有不同追求的人,说出的话也不尽相同。周敦颐身处官场时,写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勉词,这是他洁身自爱的追求;刘禹锡屡遭贬谪时,发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宣言,这是他不甘消沉的追求;袁隆平初离校园时,立下“不让老百姓挨饿”的宏愿,这是他广济苍生的追求。④语言既能反映一个人的自我修养,但能体现他的思想境界。一个人只有摆脱了思想的贫瘠、权力的束缚、金钱的羁绊,他的修养才会慢慢提升,说出的话才会令人舒心。⑤一个人的心境、追求和道德修养就是心田的繁花。心中繁花盛放,言语芬芳自来。1.请用正楷将第③⑤段画线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1)窥见()(2)凛冽()(3)贬谪()(4)贫瘠()3.第①④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4.请在第②段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它和前一个句子语意连贯,句式相同。5.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1)真挚誓言惭愧与日俱增浮光略影(2)枯燥气慨祷告络绎不绝心有灵犀(1)______改为______(2)______改为______6.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A.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有典雅精致的昆曲、雍容华美的京剧、活泼风趣的川剧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是京剧的代表剧目。B.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他的“永州八记”被后人视为山水游记的典范。我们曾学过他的《小石潭记》。C.汪曾祺的散文体现了他对日常生活的重视,对生活中情趣与美的欣赏。他的散文《秋天的怀念》就是这样一篇充满美感和诗意的作品。D.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创作的散文诗《金色花》,真实地模仿了儿童的口吻和心理,语言活泼、口语化。7.请按要求默写。(1)《礼记》中说:“虽有嘉肴,______,______。”中国古代诗歌的盛宴,唯有用心学习、潜心吟咏才能品尝到其中的珍馐至味。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初中学过的诗词,在温习中将知识融会贯通,获得新体会、新发现,正如《论语》中所说“______,可以为师矣”。(2)《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关雎》中开头“______,______”两句就运用了“比兴”的手法。(3)律诗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一般说来,律诗的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如文天祥《过零丁洋》的颔联“______,______”。(4)古体诗与律诗不同,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最后一句“______”就是九言句。(5)词原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歌词,又称“长短句”。苏轼在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______,______”两句中,借用典故,以魏尚自许,希望得到朝廷重用。(6)曲是元代出现的新兴诗歌体裁。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散曲名作,“______,______”两句简练生动地传达出日暮之时游子的凄苦之情。(7)诗歌可以反映生活、抒发情感。诗人常借“花”“月”等事物表情达意,也常把“笑”“泪”等字写进诗词里,如含有“泪”字的连续两句有“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含8~23题,共44分)(一)8.阅读【甲】【乙】两首诗,完成题目。【甲】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乙】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朱光潜说:“情趣不同则景象虽似而实不同。”【甲】【乙】两诗都写到了飞鸟归林的景象,但诗人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二)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乙】康定元年,元昊反,延州诸砦①多失守,仲淹自请行②。先是③,诏分边兵:总管领万人,钤辖④领五千人,都监领三千人。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⑤出御贼。明年正月,诏诸路人讨⑥,仲淹曰:“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露,不如俟春深入,贼马瘦人饥,势易制也。当据要害,拓疆御寇,策之上也。”帝皆用其议。仲淹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城⑦十二砦,羌汉之民,相踵归业⑧。诸羌来者,仲淹皆推心接之。仲淹为将,贼不敢辄犯其境。(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注】①砦,同“寨”。②行:这里指前往御敌。③先是:指范仲淹到延州之前。④钤辖:地方统兵官,位在总管之下,都监之上。⑤更:轮换。⑥诏诸路入讨:皇帝下诏命令各路军队讨伐西夏。⑦城:修筑城墙。⑧相踵归业:先后回归家园,恢复正常生产。9.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上自劳军_(2)亚夫乃传言开壁门(3)各将三千人(4)不如俟春深入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1)天子为动,改容式车。(2)诸羌来者,仲淹皆推心接之。11.【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将下面图表的空白处补充完整。12.【甲】【乙】两文都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甲】文中周亚夫是一位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将军,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范仲淹是一位什么样的将军。(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冠”之礼法知多少①现代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含有“冠”的词语,比如“衣冠楚楚”“怒发冲冠”“桂冠”“夺冠”等。在古代,“冠”是贵族所戴“帽子”的总称。如果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冠”的习俗,便不难发现,“冠”总与礼法制度有关联。②《礼记》记载:“男子二十,冠而字。”即指古时男子到二十岁要举行冠礼。周代的“冠礼”,是贵族男子二十岁时由父亲在空庙里主持的成年礼,仪式上还要请来宾为他取“字”。行礼时由来宾加冠三次:先加布冠(用黑麻布做的冠),表示从此有治人的特权;次加皮弁(biàn)(用白鹿皮做的冠),表示从此要服兵役:最后加爵弁(赤黑色的平顶冠),表示从此有权参加祭祀。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古代少年男子一经加冠,社会和家庭就会按成人的标准要求他。③在古代,“冠”一般只有贵族男子方能佩戴。《释名》中说:“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士人指的是贵族,庶人指的是百姓。《晋语》云:“人之有冠,犹宫室之有墙屋也。”可见,贵族非常看重他们的“冠”,“冠”成为贵族的常服,也成为他们身份的标志。据《左传》记述,卫国内乱,子路被人砍断了系冠的缨,他说:“君子死,冠不免。”于是停下战斗来“结缨”,结果被对方杀死。④古人凡遇重要场合必须戴冠,否则就是违礼。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接见臣属有时不拘戴冠之礼,但碰到耿直而敢于进谏的都尉汲黯却不敢随随便便。有一次,武帝接见臣下时没有戴冠,恰逢汲黯入宫奏事,武帝便急忙躲进帐中不敢见他。可见,“冠”具有庄严正大的意义,即使是帝王也不可随意亵渎。⑤在古代,不同身份的人需要佩戴不同的“冠”。“冠”有正名分、别次序的礼法制约功用。《周礼》中记载,从君王到大夫,随着爵位、官职的由高到低,冠上的丝带、玉饰和彩饰也渐次递减,从而形成形制上的差异。人们只能选择与自己身份相符的“冠”来佩戴,如果违反了这种礼制,便是僭越,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据《左传》记载,子臧因为戴了不合身份的“鹬冠”,终被诱杀。⑥戴什么样的“冠”还因不同的场合而各有定规,如田猎或征伐戴“皮弁”,祭祀戴“爵弁”等等。这些做法形成惯制,又成为一种带有强制性质的法规。据《左传》记载,卫献公召见臣子孙文子、宁惠子,两人穿戴整齐应召前来,卫献公却跑到园囿里去射大雁,迟迟不见他们。孙、宁两人去找献公,献公没有按照礼法摘去打猎戴的皮弁就同他们说起话来,结果两人大怒,进而谋反。⑦综上所说,可知古人关于“冠”的礼法制度有相当复杂的内容:戴不戴“冠”以及戴什么样的“冠”,与人的年岁、身份,以及所处场合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在直观上表现为人们戴冠所需遵循的种种礼法,而深层含义则定以“冠”作为礼制的象征,用来节制人们的言行举止。(作者:曹保顺,选文有删改)13.选文②~⑥段从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古代贵族男子方能戴冠、重要场合必须戴冠、A____、B____五方面依次介绍了古人要遵循的“冠”之礼法。(要求:依据选文内容填空。每空不多于10个字)14.请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冠”是古代礼制的一种象征,古人戴冠要遵循相关的礼法,一旦戴上“冠”,人们的言行举止就会受到约束。B.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加冠时先戴赤黑色的平顶冠,再戴用白鹿皮做的冠,最后戴用黑麻布做的冠。C.选文中第③段“‘冠’一般只有贵族男子方能佩戴”一句中的“一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D.本文在结构上采用总分总形式,并使用大量文献资料作为佐证,客观地介绍了“冠”之礼法的相关知识。15.选文第③段画线句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16.请联系选文内容,探究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材料一】古代行冠礼时的祝辞:“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大意是:在吉日里,给你加“冠”。望你抛弃少儿的玩性,追求美好的品德。【材料二】终军是西汉人,他在弱冠之年(古代男子行冠礼时,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向汉武帝主动请缨,愿擒缚南越王而归,平定南方边境。【材料三】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说:“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又见鹭鸶①那是春天的一个傍晚,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心地悠步。水草已经蓬勃起来,河川一片盎然生机。在桌椅间窝蜷了一天的四肢和绷紧的神经,渐渐舒展开来。②绕过一道防洪坝,我突然瞅见了鹭鸶,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生怕冲撞了它、惊飞了它。我蹑手蹑脚地在沙地上坐下来,压抑着冲到唇边的惊叹:哦!鹭鸶又飞回来了!③在顺流而下大约三十米处,河水朝南拐了个大弯,便拐出一大片生动的绿洲。两只雪白的鹭鸶就在那个弯头上踯躅,在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趾移步闲适优雅……④不见鹭鸶,少说也有二十多年了。小时候在河边割草,鹭鸶就在头前或身后的浅水里,有时竟在草笼旁边停立;上学和放学涉过河水时,鹭鸶在头顶翩翩飞翔,我曾妄想把一只鸽哨戴到它的尾毛上;大了时给稻田放水,鹭鸶又在田块上悠然踱步,丝毫不戒备我手中的铁锹……与我相依相伴、永远鲜活的鹭鸶的倩影,现在就从心里扑飞出来,化成活泼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⑤至今我也搞不清
2021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学生版)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